“來鎮上順便過來看看你。”李氏說,“活兒幹得怎麽樣了?快弄完了沒?”
“再有個五六天就好了,等好了我再回去。”
胡旺話音剛落,教胡旺木匠活兒的唐木匠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兒,從後院追出來朝著胡旺的屁股上就踹了一腳,中氣十足的對著胡旺叨叨。
“好什麽好?東西做完了不用雕花啊?不用上漆是不是?你說走就走,是看我這個老東西活得太長要累死我是吧?”
老頭兒這邊罵完胡旺,那邊又和顏悅色的跟李氏說話。
“大概還得二十多天,過五六天讓他回去看看再過來行不?”
李氏這還沒說話呢,胡旺又插嘴了。
“又不是就我會,雕花上漆,他們不是都會嗎?”胡旺是指老頭兒的徒弟們。
胡旺算不上是他徒弟,隻是送過來學點兒手藝而已。徒弟是要發工錢的,胡旺卻是給了束修的。每次唐木匠想起來,都咬牙切齒……當年有多高興,現在就有多後悔。
胡旺性子好,沉得下心來,手也算靈活的,所以同樣的活兒,他做的就要比別人仔細,成品自然就好很多。木匠恰恰就是要仔細,加上這次主家要求也高,唐木匠就把胡旺給找過來了。
“能一樣嗎?能一樣嗎?就他們幹的那些,我都得返工,你是不是要累死我?是不是?是不是?”
唐木匠大概是脾氣不大好,說不了兩句話就又要動手。李氏笑嗬嗬的看著,攔都不攔一下。
“師傅有活兒讓你幫忙,你就留下幫忙吧,家裏也沒什麽事兒,你不用惦記,等活兒都弄好了,你再回來。”
李氏說完就拉著張蓮又走了。
鋪子裏,又隻剩下幸災樂禍的唐木匠和無可奈何的胡旺。
張家房子開工的前一天,胡老漢帶著兒子就回來了,都沒回小坎溝,直接從官莊鎮去了小河村。
胡家人來接,婆媳倆自然是要回去了。隻五六天的時間,小河村已經編排了張蓮無數的閑話了。這會兒胡家父子一來,風向就又變了。不過,當事人是誰都不在乎。
“媳婦兒,我來接你了。”
“媳婦兒,我來接你了。”
父子倆異口同聲地說,搞得婆媳倆都有點不好意思,就算李氏在胡家已經練出來了,還算是比較淡定,在親家家裏,被這麽說,還是有點不自在。
胡老漢見張家小院裏,有人走來走去丈量地界,問了張老爹才知道是要起房子了,當即就說讓胡興過來幫忙。
“不用,我找了人的,你們幾天不在家,也得先顧著家裏。”
張老爹習慣性的拒絕,胡老漢可不接他的茬,直接就定了。
“家裏能又啥事兒,他在這兒,那不是還有四個兒子呢?丈人家起房子女婿怎麽能不幫忙呢?”
最終,剛回來,家門都還沒進的胡興,連人帶包袱被留在了小河村,張蓮跟著李氏回了小坎溝。
事情安排的很是妥當。就是有人不太高興,幹活兒的時候就格外賣力,達成被丈人誇讚的成就。
成功把媳婦兒接回來的胡老漢,則是一路哼著小調,帶著婆媳倆回了小河溝,肉眼可見的好心情。
路過鎮子的時候,買了肉包子,回去做個湯湊合一下。幾天不見人,家裏估計要收拾一陣子,飯菜就越簡單越好。
“對了,你們去了這麽多人,道長那邊怎麽說的?”李氏還是惦記著這個事兒的,一進門就問胡老漢,就連張蓮都沒能去做飯,被婆婆拉著聽。
“那道長已經不在了,現在是他的徒孫在。”胡老漢剛說了一句,就被李氏嫌棄了。
“這不是廢話嘛,兩百年了,就是活到現在也該飛升了。”李氏沒好氣。
“媳婦兒,你咋知道那道長飛升了?”
“啊?還真飛升了?”
“那可不?那徒孫還說是沾了胡家的光呢。”
“快說說,咋回事?”
當年,那道長在胡家大宅裏收了不少的冤魂和嬰靈,帶回去消除怨氣送去輪回,但是道長並沒有手胡家的錢財,雖然沾上了一些因果,卻也得到了不少功德。
再加上胡家拿出了半數身家,托道長收留那些被家人拋棄的女嬰,又是一件大功德的事情。雖然胡家才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無償幫忙,也收到了一些好處,得到了不少功德。
功德圓滿,得道成仙了。
“那說什麽時候債能還完了嗎?”李氏聽了半天愣是沒聽到她想知道的事情,不禁有點急躁了。
“說了,說是王氏當年生了五個女嬰,加上她自己是六條人命,一條人命要還一代人,那就是要還十二代就算還完了。”
“十二代?二十年算一代,那就是兩百四十年……”
“不對不對,要從往秀才那一帶開始算。也不是二十年算一袋,十五就能成親生子了,這麽算著,隻要還一百七十多年就行了……”
“哎呀,這麽說咱們早就還清了?”
“可不是,至少三十年前就還清了,現在是王家欠咱們的了。”胡老漢哈哈一笑,說不出的輕鬆。“不過道長說,不要再追討了,他們的貪心的報應已經到了,讓咱們不要太計較,省得沾上什麽因果就不好了。”
李氏雖然心疼錢,不過也覺得有道理。現在王家僅剩的那對母女明顯不僅僅是要錢了,肯定是有別的什麽打算的。不計較,是最好的方式。
“那之前的那些錢不就要不回來了?”
張蓮這個小摳門兒,還是心疼錢,覺得自家吃虧,就一句不計較就真的當作沒有,怎麽想都覺得不舒服。
“嗯,不要了。先不說她們會不會給,就說上次王家人來,就已經不是衝著錢來的了。現在斷了她們的念想才是最重要的。”
李氏耐心跟張蓮解釋,胡老漢也附和。
“你娘說的對,現在沒有了‘還債’這個由頭,她們再想扒在咱們身上吸血那是不可能了,更別提再出點什麽幺蛾子了。”
張蓮似懂非懂,她僅僅十八年的人生裏,向來都是直來直去,幾乎沒有費過什麽腦筋想這些。
畢竟,有時候,她連活下來都已經很辛苦了。
“再有個五六天就好了,等好了我再回去。”
胡旺話音剛落,教胡旺木匠活兒的唐木匠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兒,從後院追出來朝著胡旺的屁股上就踹了一腳,中氣十足的對著胡旺叨叨。
“好什麽好?東西做完了不用雕花啊?不用上漆是不是?你說走就走,是看我這個老東西活得太長要累死我是吧?”
老頭兒這邊罵完胡旺,那邊又和顏悅色的跟李氏說話。
“大概還得二十多天,過五六天讓他回去看看再過來行不?”
李氏這還沒說話呢,胡旺又插嘴了。
“又不是就我會,雕花上漆,他們不是都會嗎?”胡旺是指老頭兒的徒弟們。
胡旺算不上是他徒弟,隻是送過來學點兒手藝而已。徒弟是要發工錢的,胡旺卻是給了束修的。每次唐木匠想起來,都咬牙切齒……當年有多高興,現在就有多後悔。
胡旺性子好,沉得下心來,手也算靈活的,所以同樣的活兒,他做的就要比別人仔細,成品自然就好很多。木匠恰恰就是要仔細,加上這次主家要求也高,唐木匠就把胡旺給找過來了。
“能一樣嗎?能一樣嗎?就他們幹的那些,我都得返工,你是不是要累死我?是不是?是不是?”
唐木匠大概是脾氣不大好,說不了兩句話就又要動手。李氏笑嗬嗬的看著,攔都不攔一下。
“師傅有活兒讓你幫忙,你就留下幫忙吧,家裏也沒什麽事兒,你不用惦記,等活兒都弄好了,你再回來。”
李氏說完就拉著張蓮又走了。
鋪子裏,又隻剩下幸災樂禍的唐木匠和無可奈何的胡旺。
張家房子開工的前一天,胡老漢帶著兒子就回來了,都沒回小坎溝,直接從官莊鎮去了小河村。
胡家人來接,婆媳倆自然是要回去了。隻五六天的時間,小河村已經編排了張蓮無數的閑話了。這會兒胡家父子一來,風向就又變了。不過,當事人是誰都不在乎。
“媳婦兒,我來接你了。”
“媳婦兒,我來接你了。”
父子倆異口同聲地說,搞得婆媳倆都有點不好意思,就算李氏在胡家已經練出來了,還算是比較淡定,在親家家裏,被這麽說,還是有點不自在。
胡老漢見張家小院裏,有人走來走去丈量地界,問了張老爹才知道是要起房子了,當即就說讓胡興過來幫忙。
“不用,我找了人的,你們幾天不在家,也得先顧著家裏。”
張老爹習慣性的拒絕,胡老漢可不接他的茬,直接就定了。
“家裏能又啥事兒,他在這兒,那不是還有四個兒子呢?丈人家起房子女婿怎麽能不幫忙呢?”
最終,剛回來,家門都還沒進的胡興,連人帶包袱被留在了小河村,張蓮跟著李氏回了小坎溝。
事情安排的很是妥當。就是有人不太高興,幹活兒的時候就格外賣力,達成被丈人誇讚的成就。
成功把媳婦兒接回來的胡老漢,則是一路哼著小調,帶著婆媳倆回了小河溝,肉眼可見的好心情。
路過鎮子的時候,買了肉包子,回去做個湯湊合一下。幾天不見人,家裏估計要收拾一陣子,飯菜就越簡單越好。
“對了,你們去了這麽多人,道長那邊怎麽說的?”李氏還是惦記著這個事兒的,一進門就問胡老漢,就連張蓮都沒能去做飯,被婆婆拉著聽。
“那道長已經不在了,現在是他的徒孫在。”胡老漢剛說了一句,就被李氏嫌棄了。
“這不是廢話嘛,兩百年了,就是活到現在也該飛升了。”李氏沒好氣。
“媳婦兒,你咋知道那道長飛升了?”
“啊?還真飛升了?”
“那可不?那徒孫還說是沾了胡家的光呢。”
“快說說,咋回事?”
當年,那道長在胡家大宅裏收了不少的冤魂和嬰靈,帶回去消除怨氣送去輪回,但是道長並沒有手胡家的錢財,雖然沾上了一些因果,卻也得到了不少功德。
再加上胡家拿出了半數身家,托道長收留那些被家人拋棄的女嬰,又是一件大功德的事情。雖然胡家才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無償幫忙,也收到了一些好處,得到了不少功德。
功德圓滿,得道成仙了。
“那說什麽時候債能還完了嗎?”李氏聽了半天愣是沒聽到她想知道的事情,不禁有點急躁了。
“說了,說是王氏當年生了五個女嬰,加上她自己是六條人命,一條人命要還一代人,那就是要還十二代就算還完了。”
“十二代?二十年算一代,那就是兩百四十年……”
“不對不對,要從往秀才那一帶開始算。也不是二十年算一袋,十五就能成親生子了,這麽算著,隻要還一百七十多年就行了……”
“哎呀,這麽說咱們早就還清了?”
“可不是,至少三十年前就還清了,現在是王家欠咱們的了。”胡老漢哈哈一笑,說不出的輕鬆。“不過道長說,不要再追討了,他們的貪心的報應已經到了,讓咱們不要太計較,省得沾上什麽因果就不好了。”
李氏雖然心疼錢,不過也覺得有道理。現在王家僅剩的那對母女明顯不僅僅是要錢了,肯定是有別的什麽打算的。不計較,是最好的方式。
“那之前的那些錢不就要不回來了?”
張蓮這個小摳門兒,還是心疼錢,覺得自家吃虧,就一句不計較就真的當作沒有,怎麽想都覺得不舒服。
“嗯,不要了。先不說她們會不會給,就說上次王家人來,就已經不是衝著錢來的了。現在斷了她們的念想才是最重要的。”
李氏耐心跟張蓮解釋,胡老漢也附和。
“你娘說的對,現在沒有了‘還債’這個由頭,她們再想扒在咱們身上吸血那是不可能了,更別提再出點什麽幺蛾子了。”
張蓮似懂非懂,她僅僅十八年的人生裏,向來都是直來直去,幾乎沒有費過什麽腦筋想這些。
畢竟,有時候,她連活下來都已經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