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末,看著時辰差不多要到回去的時候了,胡發把銀子送回去,再去城門口找兄弟們。
剛走到城門口,就碰上了哥哥和嫂子們。幾人默契一笑。剛踏出城門,身後的城門就關上了。
兄弟幾個詫異,不是說今晚沒有宵禁嗎?倒是張蓮和文小點不知道規矩,所以沒有多想。
兄弟幾個交換個眼神,加快了回去的速度。
第二日,晌午剛過,李氏就步履匆匆的從外頭回來了。
“娘,不是剛出去嗎?是忘記拿什麽了?”
婆婆平時中午出門,不到晚飯前是不會回來的。
“你和小五趕緊去把人都喊回來。有事兒要說。”
張蓮見婆婆的表情很是嚴肅,趕緊招呼小五分頭去喊人。沒一會兒,大家就都聚在一起了。
“我今天聽人說,昨晚上鎮上出大事了。說是也不知道是哪裏衝出來了群黑衣人,在街上打打殺殺的,聽說還不是一波人,是好幾波兒,幾乎是見人就砍。”
“啊?我們昨天回來的時候還好好的啊?”
張蓮疑惑,他們可是踏著關城門的時間出來的, 難道是他們走了之後的事兒?
“誰知道呢,聽說是昨天亂了一夜,死了不少人,聽說是要找什麽人的,我就想著會不會是跟咱們……”
“娘,您別擔心,我跟胡發去鎮上看看情況。”
張蓮這才想起來哥哥嫂子已經搬到鎮上了,也不知道他們怎麽樣了。
“興子,還有我哥、喜子叔他們,你都看看去,不管有沒有事兒,你都去小河村看看我爹,跟他說一聲。那邊比較遠,消息應該還沒到。”
“媳婦兒,我知道的。”
“趕馬車去,快去快回,你們出門的話,小心些。”
自從七哥走了之後,在家幾乎沒有什麽存在感的胡二伯今天主動搭話了,心裏也暗自鬆了口氣。要是那人還在胡家,那……
胡興胡發他們走了,李氏也趕緊讓胡老漢把許嬌嬌送回去了,她家在北邊隔壁縣城,鎮子在南邊兒,應當是不會遇上什麽的。
鎮子上出了事情,小坎溝的距離太近,很容易就遭殃了。
家裏人也沒了出去和幹活兒的心情,都在屋子裏大眼瞪小眼的等消息。一直等到天黑,這才見人回來。
而且回來的還不止是兄弟倆,還有王氏和銀子。
“親家,快來屋裏坐,暖和暖和。”
李氏趕緊拉著王氏的手,就往屋裏帶,另一隻手還牽著銀子。根本不管身後拿著大包小包的兄弟倆。
張蓮掛心哥哥嫂子,看到胡興就上前追問。
“哥哥嫂子沒事,昨天他們回家跟爹一起過的,沒在鎮上。”
張蓮鬆了口氣,“那喜子叔他們呢?”
“他們也沒事兒,一出事兒他們就躲起來了。剛才跟我們一起回來了。”
還好,大家的運氣不錯,都沒事兒。張蓮放下心來,就覺得餓了,喊上小四就做飯去了。
胡興看看手裏四個包袱,輕笑一聲,媳婦兒終於像是胡家的人了。放下東西就去給媳婦兒幫忙做飯了。
胡發卻被人圍住問鎮上的情況了。
“鎮上現在是戒嚴了,不能進出的,這次也是走了大東家的路子才能把人接出來的。”
“聽說是要找什麽大人物,整個鎮子都被翻了個底朝天,找了半夜,半個鎮子上的男人都被抓起來了。鎮子上要變天了。”
胡二伯皺著眉頭,看來還真是有人找過來了,最近是要不太平了。小坎溝離鎮子太近,恐怕會被波及。
得想個辦法躲躲才行,以前他跟山青兩個人,怎麽躲都可以,現在一大家子人,這要怎麽躲?
而且,看現在這個樣子,他們根本就沒有要出去躲躲的意思。
家裏來了女客,胡二伯又有事情想不明白,就先帶著山青回房間去了。
“那咱們種的菜是不是就賣不出去了?”
小五很掛心他的菜,要是沒辦法賣出去的話……
“嗯,最近是沒辦法了,不過,這都開春了,估計也沒幾天的生意了。”
胡發也覺得可惜。這麽好的生意,這就要停了,而且他們現在也沒辦法去鎮上找活幹,隻能靠著家裏這些存糧過些日子了。
“那我找嫂子去,菜都能摘了,今天就把它吃掉。”
小五麻溜的下炕去灶房了,去晚了可就吃不上了。
“胡家嫂子,這幾天我們要叨擾幾日了。”
“哪裏算得上是叨擾,家裏天天就我們娘兒倆,最多有個點點來串個門,沒意思的很,你們來了,咱們就有意思了。”
李氏開心了,那些暴亂什麽的,她想不明白,也不想多問。
安排好要做什麽飯菜,張蓮就回來了,反正小四在,飯菜也差不到哪兒去。
一進屋就看到一個白白淨淨的姑娘站在一邊兒,圓臉,高鼻梁,眼睛也很漂亮。大概是十五六歲的樣子。
“這是銀子妹妹吧?長得這麽好,難怪老三整天掛在嘴邊兒。”
張蓮拉著銀子坐到另一邊的炕桌邊上,給她塞了個小暖爐,這還是年前的時候,胡發從窯廠那邊弄的,雖然沒有銅的好,也夠用了。
“這是我大嫂。你見過的。”
銀子乖巧的喊了一聲嫂子,暗暗打量著張蓮。之前在王媒婆那見過,之前沒有注意過,這次可算是有機會好好看看胡發天天掛在嘴邊的嫂子了。
她哪裏知道,胡發長這麽大接觸最多的同輩,就隻有這位嫂子了,他對女人了解也就僅限嫂子了。
“銀子你喜歡吃什麽,我讓小四給你做去,到家了,咱們不用客氣昂。”
“嫂子,不用麻煩了,我不挑嘴的。”
“不麻煩,反正也是小四做,他這個弟弟討好討好嫂子也是應該的。”
“小四就是我四弟。是我們兄弟裏做飯最好吃的。”
胡發解釋道,倒是王氏在一邊納悶的問李氏。
“小四,多大了?怎麽是他做飯?”
“哦,過了年了,應當是十三了。他正在學廚藝,所以做飯的事兒就交給他了,就當是練手了。”
“才十三啊?年紀不大,倒是個能幹的。”
王氏接了一句商業吹捧。李氏很是受用。誰不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孩子啊。
剛走到城門口,就碰上了哥哥和嫂子們。幾人默契一笑。剛踏出城門,身後的城門就關上了。
兄弟幾個詫異,不是說今晚沒有宵禁嗎?倒是張蓮和文小點不知道規矩,所以沒有多想。
兄弟幾個交換個眼神,加快了回去的速度。
第二日,晌午剛過,李氏就步履匆匆的從外頭回來了。
“娘,不是剛出去嗎?是忘記拿什麽了?”
婆婆平時中午出門,不到晚飯前是不會回來的。
“你和小五趕緊去把人都喊回來。有事兒要說。”
張蓮見婆婆的表情很是嚴肅,趕緊招呼小五分頭去喊人。沒一會兒,大家就都聚在一起了。
“我今天聽人說,昨晚上鎮上出大事了。說是也不知道是哪裏衝出來了群黑衣人,在街上打打殺殺的,聽說還不是一波人,是好幾波兒,幾乎是見人就砍。”
“啊?我們昨天回來的時候還好好的啊?”
張蓮疑惑,他們可是踏著關城門的時間出來的, 難道是他們走了之後的事兒?
“誰知道呢,聽說是昨天亂了一夜,死了不少人,聽說是要找什麽人的,我就想著會不會是跟咱們……”
“娘,您別擔心,我跟胡發去鎮上看看情況。”
張蓮這才想起來哥哥嫂子已經搬到鎮上了,也不知道他們怎麽樣了。
“興子,還有我哥、喜子叔他們,你都看看去,不管有沒有事兒,你都去小河村看看我爹,跟他說一聲。那邊比較遠,消息應該還沒到。”
“媳婦兒,我知道的。”
“趕馬車去,快去快回,你們出門的話,小心些。”
自從七哥走了之後,在家幾乎沒有什麽存在感的胡二伯今天主動搭話了,心裏也暗自鬆了口氣。要是那人還在胡家,那……
胡興胡發他們走了,李氏也趕緊讓胡老漢把許嬌嬌送回去了,她家在北邊隔壁縣城,鎮子在南邊兒,應當是不會遇上什麽的。
鎮子上出了事情,小坎溝的距離太近,很容易就遭殃了。
家裏人也沒了出去和幹活兒的心情,都在屋子裏大眼瞪小眼的等消息。一直等到天黑,這才見人回來。
而且回來的還不止是兄弟倆,還有王氏和銀子。
“親家,快來屋裏坐,暖和暖和。”
李氏趕緊拉著王氏的手,就往屋裏帶,另一隻手還牽著銀子。根本不管身後拿著大包小包的兄弟倆。
張蓮掛心哥哥嫂子,看到胡興就上前追問。
“哥哥嫂子沒事,昨天他們回家跟爹一起過的,沒在鎮上。”
張蓮鬆了口氣,“那喜子叔他們呢?”
“他們也沒事兒,一出事兒他們就躲起來了。剛才跟我們一起回來了。”
還好,大家的運氣不錯,都沒事兒。張蓮放下心來,就覺得餓了,喊上小四就做飯去了。
胡興看看手裏四個包袱,輕笑一聲,媳婦兒終於像是胡家的人了。放下東西就去給媳婦兒幫忙做飯了。
胡發卻被人圍住問鎮上的情況了。
“鎮上現在是戒嚴了,不能進出的,這次也是走了大東家的路子才能把人接出來的。”
“聽說是要找什麽大人物,整個鎮子都被翻了個底朝天,找了半夜,半個鎮子上的男人都被抓起來了。鎮子上要變天了。”
胡二伯皺著眉頭,看來還真是有人找過來了,最近是要不太平了。小坎溝離鎮子太近,恐怕會被波及。
得想個辦法躲躲才行,以前他跟山青兩個人,怎麽躲都可以,現在一大家子人,這要怎麽躲?
而且,看現在這個樣子,他們根本就沒有要出去躲躲的意思。
家裏來了女客,胡二伯又有事情想不明白,就先帶著山青回房間去了。
“那咱們種的菜是不是就賣不出去了?”
小五很掛心他的菜,要是沒辦法賣出去的話……
“嗯,最近是沒辦法了,不過,這都開春了,估計也沒幾天的生意了。”
胡發也覺得可惜。這麽好的生意,這就要停了,而且他們現在也沒辦法去鎮上找活幹,隻能靠著家裏這些存糧過些日子了。
“那我找嫂子去,菜都能摘了,今天就把它吃掉。”
小五麻溜的下炕去灶房了,去晚了可就吃不上了。
“胡家嫂子,這幾天我們要叨擾幾日了。”
“哪裏算得上是叨擾,家裏天天就我們娘兒倆,最多有個點點來串個門,沒意思的很,你們來了,咱們就有意思了。”
李氏開心了,那些暴亂什麽的,她想不明白,也不想多問。
安排好要做什麽飯菜,張蓮就回來了,反正小四在,飯菜也差不到哪兒去。
一進屋就看到一個白白淨淨的姑娘站在一邊兒,圓臉,高鼻梁,眼睛也很漂亮。大概是十五六歲的樣子。
“這是銀子妹妹吧?長得這麽好,難怪老三整天掛在嘴邊兒。”
張蓮拉著銀子坐到另一邊的炕桌邊上,給她塞了個小暖爐,這還是年前的時候,胡發從窯廠那邊弄的,雖然沒有銅的好,也夠用了。
“這是我大嫂。你見過的。”
銀子乖巧的喊了一聲嫂子,暗暗打量著張蓮。之前在王媒婆那見過,之前沒有注意過,這次可算是有機會好好看看胡發天天掛在嘴邊的嫂子了。
她哪裏知道,胡發長這麽大接觸最多的同輩,就隻有這位嫂子了,他對女人了解也就僅限嫂子了。
“銀子你喜歡吃什麽,我讓小四給你做去,到家了,咱們不用客氣昂。”
“嫂子,不用麻煩了,我不挑嘴的。”
“不麻煩,反正也是小四做,他這個弟弟討好討好嫂子也是應該的。”
“小四就是我四弟。是我們兄弟裏做飯最好吃的。”
胡發解釋道,倒是王氏在一邊納悶的問李氏。
“小四,多大了?怎麽是他做飯?”
“哦,過了年了,應當是十三了。他正在學廚藝,所以做飯的事兒就交給他了,就當是練手了。”
“才十三啊?年紀不大,倒是個能幹的。”
王氏接了一句商業吹捧。李氏很是受用。誰不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