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到了城門外,胡發越發端坐起來,看著人來人往的城門,隻覺得跟往日的不一樣。
“媳婦兒,馬上進城了,咱給娘再買點啥?”
銀子回頭看了一眼身後半車廂的東西,歎了口氣。
“準備的不少了,不用買啥了。”
胡發這一趟,可謂是吃穿用度都給拿上了,居然還不知道從哪摘了一捧新鮮的野花兒來,說丈母娘喜歡雅致,帶回去給家裏裝點一下。
“會不會太少了,要不還是買點吧。”
“買啥?你要把娘接回去,買了啥不都得帶回去?”
銀子扶額。服了,真的服了。
“還是我媳婦兒機靈。”
見銀子不再反對,胡發終於放心了,心下就開始盤算到時候怎麽跟丈母娘說,才能把人給接回去。
轉眼就到了小院跟前,銀子上前開門,大門一開,人還沒進門就喊上了。
“娘~~~我們回來啦~~”
王氏聞聲從灶房裏出來,看見門口的銀子,滿臉喜氣。
“回來啦~~熱不熱?”
話沒說兩句,王氏就紅了眼眶。
“不熱,我坐在車廂裏,沒曬著日頭。”
銀子也有點心酸,娘倆就這麽站在院子裏,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也不說話,就這麽拉著手,站著。
胡發看了一眼院子裏的氛圍,又看看馬車裏的東西,當即決定還是不打擾娘倆了。
小院不大,隻能把墨寶栓在門外,東西一件一件往裏拿。
東西都要搬完了,這娘倆才注意到胡發,再一看堂屋的桌子上已經擺滿了東西。吃的喝的用的,要什麽有什麽。
銀子家就是做布莊生意的,就沒拿布匹,倒是拿了不少皮子來。
“你這是把家搬來了?”
王氏又欣慰又無奈,欣慰胡家的重視,又無奈於胡家的離譜。
誰家回門會連喜饅頭都帶上的?
孩子腦袋大小的喜饅頭,帶了一包袱,十幾個的樣子。這麽熱的天兒,這是打算讓她一個人吃倆扔一堆?
“東西不多,娘,你可不能因為這就不待見我啊。”
胡發搬完最後一趟,沒臉沒皮的耍賴。
“這還少?你再多拿點兒,都把房子搬過來了。”
“房子搬不動,不過,可以搬人。”
王氏看著成親之後傻了一大截的胡發,哭笑不得。
三人聊了幾句,趁著娘倆說話的工夫,胡發去灶房做準備,準備好好表現一番。
可惜,想閨女想到睡不著的丈母娘壓根兒就沒給留機會。
沒多會兒,胡發就耷拉著的腦袋回來了。出去一趟換了個表情的胡發,引起了王氏的注意。
“這是咋了?”
“我想著來了幫個忙什麽的,結果娘都準備好了,沒我的份兒。”
這委委屈屈的小表情,逗得王氏直樂。怎麽還有人因為沒活兒幹委屈的。既然新女婿有要求,那丈母娘肯定要滿足呀。
“菜啥的我都準備好了,用不上你。知道你得來,專門給你留了別的活兒呢。”
胡發眼裏又有了光,然後就被王氏給指使出去修大門了。還是接親的時候,被自家兄弟們一個用力過猛給弄壞了的大門。
大門口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娘倆在屋裏相視一笑。
“銀子,還適應嗎?”
“娘,不應該問問胡家對我好不好嗎?”
“你看那傻小子那傻樣,還用問嗎?”
王氏翻個白眼,再說,之前胡家對她也不賴呀,這不都是明擺著的?
“嘿嘿~~他們對我挺好的,就是……熱情的有點過分,還真不太適應。”
習慣了隻有娘倆的生活,到胡家的大家庭裏,難免會有些不好招架。
“以前你總說咱們的日子冷清,這熱鬧了,你又嫌棄了。”
“娘,這,跟的熱鬧真搭不上邊。”
銀子給王氏念叨這兩天的“遭遇”。
成親第二天,李氏就拉著銀子出門轉悠了,又走了一趟張蓮和文小點的老路,唯一的不同,就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回來了,放下碗就又出去了。
這些都還好,畢竟張蓮和文小點已經提前跟她打過招呼了,她有所準備。
可是,為啥沒人告訴她,每遇到胡家一個人,都要被拉著去家裏坐坐,再給一堆吃的,不吃還不高興呀……
也沒人跟她說,吃個東西還得雨露均沾的呀……
還吃了一個還有一個,怎麽吃都吃不完呀……
就連在自己家,從一起床,就開始關心,她習不習慣,想吃什麽,胡發有沒有作死雲雲。
被關心很好,但,真的招架不住呀。
“怎麽,有人關心還不好?”
“好是好,一天問個幾十遍是不是……太熱情了?”
“是就對你自己這樣?你嫂子們呢?”
“我問過了,都一樣。”
“那不就是關心,怕不適應麽。”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麽相處呀。”
銀子有點發愁,她倒是不怕別人跟她不對付,偏偏怕別人對她好,因為不知道怎麽回應。
王氏歎氣,大概是因為這些年的經曆,讓銀子對誰都刻意保留了幾分自己。說到底,還是她的執拗,害了孩子。
“你啥樣就咋相處唄。”
王氏勸慰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聽見胡發接了這麽一句。
修大門也不耽誤胡發關注娘倆說了啥,雖然不理解,但是他可以幫忙開導呀。
“大門修好了?”
銀子見他手裏拿著東西,順嘴問了一句。
“修好了。”
胡發放好工具,洗幹淨手,這才進屋。
“你不用覺得有壓力,你平日裏啥樣子,就啥樣子唄。你自在了,他們也不追著你問了。”
說著,接過銀子倒的水喝了一口。
“平時也沒這麽多人關心呀。”
“那你就直說唄,都是一家人,沒那麽多事兒。”
胡發說的輕鬆,可,婆媳妯娌之間的相處哪有那麽簡單。見銀子和王氏都是一臉的不認同,又仔仔細細的跟他們分析了一番。
他娘李氏,本來就是個心大的,喜歡誰那就恨不得揣兜裏,走哪帶哪兒,不然她也不會幹啥都帶著嫂子們。
大嫂張蓮,看著潑辣,心最軟了;文小點大大咧咧的,沒個心眼子。
就這仨湊在一塊兒,也沒啥需要小心翼翼的。
“媳婦兒,馬上進城了,咱給娘再買點啥?”
銀子回頭看了一眼身後半車廂的東西,歎了口氣。
“準備的不少了,不用買啥了。”
胡發這一趟,可謂是吃穿用度都給拿上了,居然還不知道從哪摘了一捧新鮮的野花兒來,說丈母娘喜歡雅致,帶回去給家裏裝點一下。
“會不會太少了,要不還是買點吧。”
“買啥?你要把娘接回去,買了啥不都得帶回去?”
銀子扶額。服了,真的服了。
“還是我媳婦兒機靈。”
見銀子不再反對,胡發終於放心了,心下就開始盤算到時候怎麽跟丈母娘說,才能把人給接回去。
轉眼就到了小院跟前,銀子上前開門,大門一開,人還沒進門就喊上了。
“娘~~~我們回來啦~~”
王氏聞聲從灶房裏出來,看見門口的銀子,滿臉喜氣。
“回來啦~~熱不熱?”
話沒說兩句,王氏就紅了眼眶。
“不熱,我坐在車廂裏,沒曬著日頭。”
銀子也有點心酸,娘倆就這麽站在院子裏,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也不說話,就這麽拉著手,站著。
胡發看了一眼院子裏的氛圍,又看看馬車裏的東西,當即決定還是不打擾娘倆了。
小院不大,隻能把墨寶栓在門外,東西一件一件往裏拿。
東西都要搬完了,這娘倆才注意到胡發,再一看堂屋的桌子上已經擺滿了東西。吃的喝的用的,要什麽有什麽。
銀子家就是做布莊生意的,就沒拿布匹,倒是拿了不少皮子來。
“你這是把家搬來了?”
王氏又欣慰又無奈,欣慰胡家的重視,又無奈於胡家的離譜。
誰家回門會連喜饅頭都帶上的?
孩子腦袋大小的喜饅頭,帶了一包袱,十幾個的樣子。這麽熱的天兒,這是打算讓她一個人吃倆扔一堆?
“東西不多,娘,你可不能因為這就不待見我啊。”
胡發搬完最後一趟,沒臉沒皮的耍賴。
“這還少?你再多拿點兒,都把房子搬過來了。”
“房子搬不動,不過,可以搬人。”
王氏看著成親之後傻了一大截的胡發,哭笑不得。
三人聊了幾句,趁著娘倆說話的工夫,胡發去灶房做準備,準備好好表現一番。
可惜,想閨女想到睡不著的丈母娘壓根兒就沒給留機會。
沒多會兒,胡發就耷拉著的腦袋回來了。出去一趟換了個表情的胡發,引起了王氏的注意。
“這是咋了?”
“我想著來了幫個忙什麽的,結果娘都準備好了,沒我的份兒。”
這委委屈屈的小表情,逗得王氏直樂。怎麽還有人因為沒活兒幹委屈的。既然新女婿有要求,那丈母娘肯定要滿足呀。
“菜啥的我都準備好了,用不上你。知道你得來,專門給你留了別的活兒呢。”
胡發眼裏又有了光,然後就被王氏給指使出去修大門了。還是接親的時候,被自家兄弟們一個用力過猛給弄壞了的大門。
大門口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娘倆在屋裏相視一笑。
“銀子,還適應嗎?”
“娘,不應該問問胡家對我好不好嗎?”
“你看那傻小子那傻樣,還用問嗎?”
王氏翻個白眼,再說,之前胡家對她也不賴呀,這不都是明擺著的?
“嘿嘿~~他們對我挺好的,就是……熱情的有點過分,還真不太適應。”
習慣了隻有娘倆的生活,到胡家的大家庭裏,難免會有些不好招架。
“以前你總說咱們的日子冷清,這熱鬧了,你又嫌棄了。”
“娘,這,跟的熱鬧真搭不上邊。”
銀子給王氏念叨這兩天的“遭遇”。
成親第二天,李氏就拉著銀子出門轉悠了,又走了一趟張蓮和文小點的老路,唯一的不同,就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回來了,放下碗就又出去了。
這些都還好,畢竟張蓮和文小點已經提前跟她打過招呼了,她有所準備。
可是,為啥沒人告訴她,每遇到胡家一個人,都要被拉著去家裏坐坐,再給一堆吃的,不吃還不高興呀……
也沒人跟她說,吃個東西還得雨露均沾的呀……
還吃了一個還有一個,怎麽吃都吃不完呀……
就連在自己家,從一起床,就開始關心,她習不習慣,想吃什麽,胡發有沒有作死雲雲。
被關心很好,但,真的招架不住呀。
“怎麽,有人關心還不好?”
“好是好,一天問個幾十遍是不是……太熱情了?”
“是就對你自己這樣?你嫂子們呢?”
“我問過了,都一樣。”
“那不就是關心,怕不適應麽。”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麽相處呀。”
銀子有點發愁,她倒是不怕別人跟她不對付,偏偏怕別人對她好,因為不知道怎麽回應。
王氏歎氣,大概是因為這些年的經曆,讓銀子對誰都刻意保留了幾分自己。說到底,還是她的執拗,害了孩子。
“你啥樣就咋相處唄。”
王氏勸慰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聽見胡發接了這麽一句。
修大門也不耽誤胡發關注娘倆說了啥,雖然不理解,但是他可以幫忙開導呀。
“大門修好了?”
銀子見他手裏拿著東西,順嘴問了一句。
“修好了。”
胡發放好工具,洗幹淨手,這才進屋。
“你不用覺得有壓力,你平日裏啥樣子,就啥樣子唄。你自在了,他們也不追著你問了。”
說著,接過銀子倒的水喝了一口。
“平時也沒這麽多人關心呀。”
“那你就直說唄,都是一家人,沒那麽多事兒。”
胡發說的輕鬆,可,婆媳妯娌之間的相處哪有那麽簡單。見銀子和王氏都是一臉的不認同,又仔仔細細的跟他們分析了一番。
他娘李氏,本來就是個心大的,喜歡誰那就恨不得揣兜裏,走哪帶哪兒,不然她也不會幹啥都帶著嫂子們。
大嫂張蓮,看著潑辣,心最軟了;文小點大大咧咧的,沒個心眼子。
就這仨湊在一塊兒,也沒啥需要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