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禮在小樓門前治罪縣令父子倆的事情,在鎮上傳得沸沸揚揚,私下裏百姓對他的做法褒貶不一。
有人說,安王爺是愛民如子,來了沒多久,就拔出了一顆毒瘤,不,是兩顆,還是父子兩顆毒瘤。
也有人說,王爺之所以會出手,還不是父子倆不長眼惹到他的頭上了,要不是這個他才不會管別人死活。
傳言紛揚,毫不意外的傳到明宣禮的耳朵裏,他十分生氣的喊來十五,讓他處理幹淨。也就兩三天的時間,鎮子上的流言就隻剩下一種。
【安王爺其實早就知道文奇璋的惡行,放著不管那是沒跟自己扯上關係,這不,這回惹到他頭上了,你看,馬不停蹄的直接一擼到底了。】
明宣禮這回舒坦了,對十五的處理表示十分滿意。
十天的時間,要整理案件卷宗、核查證據,也要找尋更多的人證,物證。十天的時間,那麽厚一摞卷宗,屬實不怎麽寬裕。
卻沒想到,這舊案子一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了更多不曾上告的苦主。這些苦主是看人沒出事,隻損失了錢財,又聽聞不肯妥協的人下場淒慘,就更不敢追究了。
初一讓苦主在陳情書上簽字畫押,登記造冊,卻沒有帶人去開審現場。初十問原因,初一說:“這麽多人,就鎮公所那麽大點兒的地兒,站得下嗎?”
初十本來還半信半疑,案件再多也要一件一件審,怎麽也不至於站不下吧?結果到了現場,不得不佩服初一的周全。
還沒到時辰,鎮公所的門外便已裏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百姓。比縣衙小了一半的鎮公所大堂,除開兩側的衙役和各種物件兒,最多也隻能同時容納七八個人。
父子倆加起來幾十個案件,真要按舊例,一件一件來,審上一個月也未可知。所以,明宣禮將單純的財務損失挑揀了出來,讓人核算了損失的總額,到時候直接從罰沒的家產中一一賠付。
這也是為什麽初一隻讓他們在陳情書上簽字畫押,卻沒有帶人回來的原因。畢竟,在人命麵前,錢財什麽的,已然不重要了。
辰時初刻,升堂開審。
明宣禮坐在正堂的桌案之後,初一和十五一左一右隨侍在側,初一初七站在稍下的位置,聽候調遣。
也得虧鎮公所的袁錚騁不在,明宣禮也不用分什麽主審副審那些,不然,就算身份地位擺在那,這個主位也由不得他來坐。
大堂上特意清理過,除了必要的東西,其餘的那些,閑雜人和物,全都清理出去。就連師爺記錄用的桌椅都換了,害得師爺一大把年紀,還得十分憋屈的坐在台階上,伏在一個方凳上作記錄。
“威~~~武~~~”
驚堂木一拍,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在衙役們低沉的呼聲中,文奇璋被押上了大堂,帶到中央,下跪行禮,自報家門,了無生氣。
不過十天,文奇璋就瘦了一大圈,眼圈烏黑,麵色憔悴,蓬頭垢麵毫無神采。也不知這段時間他在大牢裏都想了些什麽,此時看上去很是平靜。
文奇璋的審理出奇的順利,麵對原告的哭訴、主審的質問 ,他無一例外全都承認了。他這個縣令做了十幾年,對於律法條例、審案流程比明宣禮更為清楚,也因此,他對自己的處境也很了解。
掙紮又有什麽用?倒不如配合一點,讓自己少受些罪。
做好準備,要與之僵持的明宣禮,沒想到會這麽配合。午時剛過,文奇璋的十幾件案子就全部審理完了。
師爺寫記錄寫到手抽筋兒,一下衙,就跟明宣禮哭訴要告老退休,要多加幾個人手。
文奇璋,侵占良田三百一十八畝,收受賄賂五十七萬八千兩,替換死囚、科考舞弊等等,共獲利八十萬兩……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直接間接害了一十八條人命,獲利折合成白銀一百八十萬兩。文奇璋當場簽字畫押,承認了全部罪名。
落了個抄沒全部的家產,秋後問斬的下場。
文奇璋沉默著回到了大牢裏,看了眼一欄之隔的文竹,他背靠著牢門,對著牢房的小窗發呆。
文竹聽到動靜,從地上趴起來。牢裏的生活不好過,他的挑剔讓日子更為難過。原本隻是瘦弱了幾分,現在隻剩下了皮包骨。
看著油皮都沒破一點的文奇璋,罵了一句沒骨氣。文奇璋始終盯著那扇小窗,並不回應,像一尊沒有靈魂的蠟像,一動不動。
未時初刻,明宣禮帶著眾人從小樓歸來,再次進入工作狀態。胡達和小五也作為苦主和人證一同來了鎮公所,至於導火索的小胖子和林山茶,則在後堂候著。
吃飽喝足,敲起水火棍更為賣力,低沉的呼喝聲氣勢更足了。
文竹腳步虛浮的被帶了上來,如同骷髏一般,骨節分明。好像虛弱得厲害,被丟在地上,喘著粗氣許久都沒爬起來。
明宣禮給足了他時間,等著他慢慢爬起來,等他跪好再開始發問。但,無論說什麽,文竹都是看著明宣禮意味深長的笑,卻不說話。
”你以為不說話就拿你沒辦法?隻要人證、物證足夠,你說不說話沒什麽妨礙。”
文竹顯然是沒想到這條,在他看來,隻要他咬死了不張嘴,那他們就拿他沒有辦法。可他不知道,他那個縣令爹,可是捏造了無數人證物證,來給自己牟利。
他的表情有所鬆動。
“我實在想不通,這些人本與你無冤無仇,因為幾句口角,就要殺人?”
明宣禮提出自己的疑問,注意到文竹的目光閃了閃,嘴巴閉得更緊了。這些天他一直在看這些卷宗,令人發指的案件裏,總透著一絲不對勁。
直到他按時間排列了所有卷宗。
“我看過卷宗,你雖然囂張跋扈了些,手段惡劣了些,前幾年,最多也就是掀人攤子,叫罵幾句,最多再讓人打一頓。\"
文竹握了握拳,還在極力隱忍什麽。明宣禮趁機再添一把火。
有人說,安王爺是愛民如子,來了沒多久,就拔出了一顆毒瘤,不,是兩顆,還是父子兩顆毒瘤。
也有人說,王爺之所以會出手,還不是父子倆不長眼惹到他的頭上了,要不是這個他才不會管別人死活。
傳言紛揚,毫不意外的傳到明宣禮的耳朵裏,他十分生氣的喊來十五,讓他處理幹淨。也就兩三天的時間,鎮子上的流言就隻剩下一種。
【安王爺其實早就知道文奇璋的惡行,放著不管那是沒跟自己扯上關係,這不,這回惹到他頭上了,你看,馬不停蹄的直接一擼到底了。】
明宣禮這回舒坦了,對十五的處理表示十分滿意。
十天的時間,要整理案件卷宗、核查證據,也要找尋更多的人證,物證。十天的時間,那麽厚一摞卷宗,屬實不怎麽寬裕。
卻沒想到,這舊案子一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了更多不曾上告的苦主。這些苦主是看人沒出事,隻損失了錢財,又聽聞不肯妥協的人下場淒慘,就更不敢追究了。
初一讓苦主在陳情書上簽字畫押,登記造冊,卻沒有帶人去開審現場。初十問原因,初一說:“這麽多人,就鎮公所那麽大點兒的地兒,站得下嗎?”
初十本來還半信半疑,案件再多也要一件一件審,怎麽也不至於站不下吧?結果到了現場,不得不佩服初一的周全。
還沒到時辰,鎮公所的門外便已裏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百姓。比縣衙小了一半的鎮公所大堂,除開兩側的衙役和各種物件兒,最多也隻能同時容納七八個人。
父子倆加起來幾十個案件,真要按舊例,一件一件來,審上一個月也未可知。所以,明宣禮將單純的財務損失挑揀了出來,讓人核算了損失的總額,到時候直接從罰沒的家產中一一賠付。
這也是為什麽初一隻讓他們在陳情書上簽字畫押,卻沒有帶人回來的原因。畢竟,在人命麵前,錢財什麽的,已然不重要了。
辰時初刻,升堂開審。
明宣禮坐在正堂的桌案之後,初一和十五一左一右隨侍在側,初一初七站在稍下的位置,聽候調遣。
也得虧鎮公所的袁錚騁不在,明宣禮也不用分什麽主審副審那些,不然,就算身份地位擺在那,這個主位也由不得他來坐。
大堂上特意清理過,除了必要的東西,其餘的那些,閑雜人和物,全都清理出去。就連師爺記錄用的桌椅都換了,害得師爺一大把年紀,還得十分憋屈的坐在台階上,伏在一個方凳上作記錄。
“威~~~武~~~”
驚堂木一拍,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在衙役們低沉的呼聲中,文奇璋被押上了大堂,帶到中央,下跪行禮,自報家門,了無生氣。
不過十天,文奇璋就瘦了一大圈,眼圈烏黑,麵色憔悴,蓬頭垢麵毫無神采。也不知這段時間他在大牢裏都想了些什麽,此時看上去很是平靜。
文奇璋的審理出奇的順利,麵對原告的哭訴、主審的質問 ,他無一例外全都承認了。他這個縣令做了十幾年,對於律法條例、審案流程比明宣禮更為清楚,也因此,他對自己的處境也很了解。
掙紮又有什麽用?倒不如配合一點,讓自己少受些罪。
做好準備,要與之僵持的明宣禮,沒想到會這麽配合。午時剛過,文奇璋的十幾件案子就全部審理完了。
師爺寫記錄寫到手抽筋兒,一下衙,就跟明宣禮哭訴要告老退休,要多加幾個人手。
文奇璋,侵占良田三百一十八畝,收受賄賂五十七萬八千兩,替換死囚、科考舞弊等等,共獲利八十萬兩……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直接間接害了一十八條人命,獲利折合成白銀一百八十萬兩。文奇璋當場簽字畫押,承認了全部罪名。
落了個抄沒全部的家產,秋後問斬的下場。
文奇璋沉默著回到了大牢裏,看了眼一欄之隔的文竹,他背靠著牢門,對著牢房的小窗發呆。
文竹聽到動靜,從地上趴起來。牢裏的生活不好過,他的挑剔讓日子更為難過。原本隻是瘦弱了幾分,現在隻剩下了皮包骨。
看著油皮都沒破一點的文奇璋,罵了一句沒骨氣。文奇璋始終盯著那扇小窗,並不回應,像一尊沒有靈魂的蠟像,一動不動。
未時初刻,明宣禮帶著眾人從小樓歸來,再次進入工作狀態。胡達和小五也作為苦主和人證一同來了鎮公所,至於導火索的小胖子和林山茶,則在後堂候著。
吃飽喝足,敲起水火棍更為賣力,低沉的呼喝聲氣勢更足了。
文竹腳步虛浮的被帶了上來,如同骷髏一般,骨節分明。好像虛弱得厲害,被丟在地上,喘著粗氣許久都沒爬起來。
明宣禮給足了他時間,等著他慢慢爬起來,等他跪好再開始發問。但,無論說什麽,文竹都是看著明宣禮意味深長的笑,卻不說話。
”你以為不說話就拿你沒辦法?隻要人證、物證足夠,你說不說話沒什麽妨礙。”
文竹顯然是沒想到這條,在他看來,隻要他咬死了不張嘴,那他們就拿他沒有辦法。可他不知道,他那個縣令爹,可是捏造了無數人證物證,來給自己牟利。
他的表情有所鬆動。
“我實在想不通,這些人本與你無冤無仇,因為幾句口角,就要殺人?”
明宣禮提出自己的疑問,注意到文竹的目光閃了閃,嘴巴閉得更緊了。這些天他一直在看這些卷宗,令人發指的案件裏,總透著一絲不對勁。
直到他按時間排列了所有卷宗。
“我看過卷宗,你雖然囂張跋扈了些,手段惡劣了些,前幾年,最多也就是掀人攤子,叫罵幾句,最多再讓人打一頓。\"
文竹握了握拳,還在極力隱忍什麽。明宣禮趁機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