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沈婉兒和妯娌仨合夥的鋪子已經開業了,取名——朝顏坊。
這個鋪子是和餘苗苗的縣城分店同時籌備的,特意留了個最大的可是眼瞅著,餘苗苗的小菜苗縣城分號的生意日漸紅火,小五那兒卻越錯越遠。
幾個人商量了一番,不能就這麽等著,大家能出什麽就出什麽,先把鋪子撐起來再說。
沈婉兒領著文小點和銀子去了趟“山寨庫”,看看有什麽能擺出來賣的不。除了金銀器要融掉重新做,其他的東西,能用得上的,沈婉兒是一點都不心疼。在她看來,這都是些沒人要的破爛玩意兒。
為了控製成本,銀子建議盡量找些邊角料用,那些整件的物件兒,能不用就不用,沒準以後還有大用處呢。
就這麽著,三個人往出來三馬車的邊角料,不拘是什麽材質,從木頭到寶石再到布料,應有盡有。
半個月的時間,這些邊角料就變成了精美的木簪、首飾、衣裳、屏風、手帕、小木雕……朝顏坊也正式開業了。
但,沒有脂粉的鋪子,到底是覺得不得勁,這不,沈婉兒又找上門來要方子。
老田是喜歡研究方子的,算上從師門繼承下來的,以及他半生的研究,手裏的方子不說一萬,也有上千張了。
沈婉兒她們要的美容養顏方,恰巧是他的一個薄弱項,也就兩三張而已。上千張中的兩三張,占比已經很少很少了。
“有兩張,等我找著了,讓小四給你送去。”
有了答案,沈婉兒也不攔著了,剩下她們幾個湊在一塊兒,說起話還更方便。
沈婉兒盤算了下手裏的事,這一開始拚事業,她一個王妃好像比妯娌仨更缺錢,一會兒都不帶閑著的。
“不行,這方子可是個重要的,我得再買些人進來,不然不放心。”
東湖默默拿出炭條和小本子,記上沈婉兒說的事。也不知道她跟十五是誰學的誰,倒是個好方法。
“又買人?上次不是剛買了十個繡娘嗎?”
李氏驚呼出聲,她不準備幹涉閨女們的事業,但對沈婉兒動不動就買人的舉動,還是覺得不適應。
銀子和張蓮也同樣不適應,尤其是張蓮,她當年也差點自請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頭了。
反觀文小點和王氏,就沒這麽大的反應,畢竟都經曆過。
“繡娘是繡娘,咱們現在要買的,是做藥粉的,這不一樣。”
沈婉兒隻當是李氏覺得買的頻繁了些。
李氏沉默著,沒再搭腔。張蓮敏感,看出李氏的不高興,雖然不知道原因,還是轉移了話頭。
“銀子,最近你可得常回來,咱倆爭取多準備些衣裳樣子和花樣子出來,等肚子裏這個出來,我估摸著好久都顧不上這頭兒了。”
從“山寨庫”搬出來的那些布料,直接就搬到王氏以前的小院裏了。料子都是好料子,就是花色過時了些,光布料賣不出什麽價錢來,銀子和張蓮一商量,幹脆就做成成衣賣。邊角料也不浪費,還能做配套的帕子、攀膊什麽的小物件兒。
另外屏風、掛畫、什麽的也都安排上。銀子還選了些特別薄的料子,做了雙麵繡,現在都成鋪子裏的鎮店之寶了。
當然了,銀子學的晚,被當成寶的那個,還得是出自王氏之手的。
之前的顧慮沒辦法徹底消除,但王氏也看開了許多,沒道理為了不值當的人,委屈自己一輩子。
雖然東西都是沈婉兒出的,但在改造上大家都出了不少力,除掉本錢,利潤還是要大家分的。
就比如那些珍貴的破木頭,就是文小點盯著胡旺給做出來的。胡旺本來還不情願,簪子這東西他不想給媳婦兒以外的人做,奈何拗不過媳婦兒要掙錢,妥協了。
說完了後頭的規劃,準備算算這陣子的賬。張蓮和文小點掏出了定製版的小算盤,一個是鍋碗瓢盆,一個是蓮花朵朵,漂亮著呢。
那個因為沒有零花錢,沒辦法做的雕花算盤,也早就被胡興給安排上了鑲銀,現在張蓮用的也是鑲銀的算盤了。
沈婉兒和銀子湊過來看,一個像是看銀錢,一個一臉羨慕。
“嫂子,這算盤哪兒買的?”
張蓮抬頭看看銀子,不知道要怎麽說,總不能說是胡旺給做的,沒她的份兒吧。她還沒想好說辭,文小點就接話了。
“不是買的,你二哥做的,還有你的呢,老早就一塊兒做好的。你進門之後才鑲的花,忘了給你了,等著,我給你拿去。”
文小點出去了一趟,回來手裏就多了個四方的包袱,打開藏藍色的包袱皮,就是一隻小巧的算盤。
一看就是一塊木料開出來,同時做的,木頭的顏色和紋理都差不多,不一樣的是,這個算盤上雕的暗紋是銀錠子,鑲的是銀光閃閃的大“珍珠”。
就……和銀子這個名字,很搭。
錯落有致,大小不同的銀珠子,星星點點的撒在算盤上,莫名就多了一絲仙氣兒,精致又漂亮。
沈婉兒越看越喜歡,眼睛向文小點看過來。
“打住!二旺子說了,算盤和簪子是堅決不做的。”
文小點都不用沈婉兒開口都知道她想要說什麽。知道歸知道,這事兒她做不了主,就因為上次那木簪子,胡旺跟她賭了好久的氣。
胡旺生氣的時候不吵不鬧的,文小點這個心大的差點都沒發現。後來不管她怎麽說話,胡旺都不吭聲,她這才知道人家生氣了。
好不容易哄好了的,還是別再給自己找麻煩了。
沈婉兒歇了心思了,其實她知道明宣禮和胡旺私下裏有點什麽買賣,不過倆人誰也不往外說,她也就當不知道。
胡家這也一樣,隻是大家心照不宣,誰也不聲張。
胡旺:哎,要的就是我不說,但是大家都知道。
沈婉兒待了許久才走,東湖也院裏院外的好好玩了一趟。幾個人算完賬,當場分了錢,這才告一段落,沈婉兒也告辭走了。
她明天還要回鎮上,鋪子裏還有許多事沒理順,她得盯著點。
這個鋪子是和餘苗苗的縣城分店同時籌備的,特意留了個最大的可是眼瞅著,餘苗苗的小菜苗縣城分號的生意日漸紅火,小五那兒卻越錯越遠。
幾個人商量了一番,不能就這麽等著,大家能出什麽就出什麽,先把鋪子撐起來再說。
沈婉兒領著文小點和銀子去了趟“山寨庫”,看看有什麽能擺出來賣的不。除了金銀器要融掉重新做,其他的東西,能用得上的,沈婉兒是一點都不心疼。在她看來,這都是些沒人要的破爛玩意兒。
為了控製成本,銀子建議盡量找些邊角料用,那些整件的物件兒,能不用就不用,沒準以後還有大用處呢。
就這麽著,三個人往出來三馬車的邊角料,不拘是什麽材質,從木頭到寶石再到布料,應有盡有。
半個月的時間,這些邊角料就變成了精美的木簪、首飾、衣裳、屏風、手帕、小木雕……朝顏坊也正式開業了。
但,沒有脂粉的鋪子,到底是覺得不得勁,這不,沈婉兒又找上門來要方子。
老田是喜歡研究方子的,算上從師門繼承下來的,以及他半生的研究,手裏的方子不說一萬,也有上千張了。
沈婉兒她們要的美容養顏方,恰巧是他的一個薄弱項,也就兩三張而已。上千張中的兩三張,占比已經很少很少了。
“有兩張,等我找著了,讓小四給你送去。”
有了答案,沈婉兒也不攔著了,剩下她們幾個湊在一塊兒,說起話還更方便。
沈婉兒盤算了下手裏的事,這一開始拚事業,她一個王妃好像比妯娌仨更缺錢,一會兒都不帶閑著的。
“不行,這方子可是個重要的,我得再買些人進來,不然不放心。”
東湖默默拿出炭條和小本子,記上沈婉兒說的事。也不知道她跟十五是誰學的誰,倒是個好方法。
“又買人?上次不是剛買了十個繡娘嗎?”
李氏驚呼出聲,她不準備幹涉閨女們的事業,但對沈婉兒動不動就買人的舉動,還是覺得不適應。
銀子和張蓮也同樣不適應,尤其是張蓮,她當年也差點自請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頭了。
反觀文小點和王氏,就沒這麽大的反應,畢竟都經曆過。
“繡娘是繡娘,咱們現在要買的,是做藥粉的,這不一樣。”
沈婉兒隻當是李氏覺得買的頻繁了些。
李氏沉默著,沒再搭腔。張蓮敏感,看出李氏的不高興,雖然不知道原因,還是轉移了話頭。
“銀子,最近你可得常回來,咱倆爭取多準備些衣裳樣子和花樣子出來,等肚子裏這個出來,我估摸著好久都顧不上這頭兒了。”
從“山寨庫”搬出來的那些布料,直接就搬到王氏以前的小院裏了。料子都是好料子,就是花色過時了些,光布料賣不出什麽價錢來,銀子和張蓮一商量,幹脆就做成成衣賣。邊角料也不浪費,還能做配套的帕子、攀膊什麽的小物件兒。
另外屏風、掛畫、什麽的也都安排上。銀子還選了些特別薄的料子,做了雙麵繡,現在都成鋪子裏的鎮店之寶了。
當然了,銀子學的晚,被當成寶的那個,還得是出自王氏之手的。
之前的顧慮沒辦法徹底消除,但王氏也看開了許多,沒道理為了不值當的人,委屈自己一輩子。
雖然東西都是沈婉兒出的,但在改造上大家都出了不少力,除掉本錢,利潤還是要大家分的。
就比如那些珍貴的破木頭,就是文小點盯著胡旺給做出來的。胡旺本來還不情願,簪子這東西他不想給媳婦兒以外的人做,奈何拗不過媳婦兒要掙錢,妥協了。
說完了後頭的規劃,準備算算這陣子的賬。張蓮和文小點掏出了定製版的小算盤,一個是鍋碗瓢盆,一個是蓮花朵朵,漂亮著呢。
那個因為沒有零花錢,沒辦法做的雕花算盤,也早就被胡興給安排上了鑲銀,現在張蓮用的也是鑲銀的算盤了。
沈婉兒和銀子湊過來看,一個像是看銀錢,一個一臉羨慕。
“嫂子,這算盤哪兒買的?”
張蓮抬頭看看銀子,不知道要怎麽說,總不能說是胡旺給做的,沒她的份兒吧。她還沒想好說辭,文小點就接話了。
“不是買的,你二哥做的,還有你的呢,老早就一塊兒做好的。你進門之後才鑲的花,忘了給你了,等著,我給你拿去。”
文小點出去了一趟,回來手裏就多了個四方的包袱,打開藏藍色的包袱皮,就是一隻小巧的算盤。
一看就是一塊木料開出來,同時做的,木頭的顏色和紋理都差不多,不一樣的是,這個算盤上雕的暗紋是銀錠子,鑲的是銀光閃閃的大“珍珠”。
就……和銀子這個名字,很搭。
錯落有致,大小不同的銀珠子,星星點點的撒在算盤上,莫名就多了一絲仙氣兒,精致又漂亮。
沈婉兒越看越喜歡,眼睛向文小點看過來。
“打住!二旺子說了,算盤和簪子是堅決不做的。”
文小點都不用沈婉兒開口都知道她想要說什麽。知道歸知道,這事兒她做不了主,就因為上次那木簪子,胡旺跟她賭了好久的氣。
胡旺生氣的時候不吵不鬧的,文小點這個心大的差點都沒發現。後來不管她怎麽說話,胡旺都不吭聲,她這才知道人家生氣了。
好不容易哄好了的,還是別再給自己找麻煩了。
沈婉兒歇了心思了,其實她知道明宣禮和胡旺私下裏有點什麽買賣,不過倆人誰也不往外說,她也就當不知道。
胡家這也一樣,隻是大家心照不宣,誰也不聲張。
胡旺:哎,要的就是我不說,但是大家都知道。
沈婉兒待了許久才走,東湖也院裏院外的好好玩了一趟。幾個人算完賬,當場分了錢,這才告一段落,沈婉兒也告辭走了。
她明天還要回鎮上,鋪子裏還有許多事沒理順,她得盯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