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那張照片,我後麵還想起了一件事。”
“什麽?”
“你看過這本書嗎?”
說著高卓從褲兜裏掏出手機,屏幕亮起,上麵是一本小說的封麵,許青禾認出那是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放學後》。
書脊下麵貼著圖書館特有的標簽,是中京師範圖書館的。
“看過。”許青禾點點頭。
她從小就很喜歡偵探小說故事,經常一個人讀到天黑,也不跟村子裏其他的小朋友玩耍。
每次看到她讀書,爺爺總是露出十分欣慰的神色,並總誇許青禾是家裏的“小學者”。
當時讀的《放學後》也正是這個黑色封麵的版本。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處理教授的房產捐贈手續的事情,忙的不可開交。” 高卓的眼神裏浮現一股憂傷。
“有一天,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教授借了一本書一直沒還,教授借的就是照片上的這本書。”
據高卓所說,王教授生前早已立下遺囑,死後房產捐給學校,而所有的文獻資料和書籍全部由穀源教授和他繼承。
“但這看起來不太像是教授會讀的書啊!”
“你也這麽覺得對吧?所以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跟圖書館工作人員否認了這件事。”
許青禾注意到高卓的手指又在輕輕敲擊咖啡杯的杯沿,這是他心煩意亂的表現。
“這本.....” 高卓指了指手機屏幕上顯示的照片。
“是作者的出道作,雖然得了獎,但筆法很稚嫩。如果非要讀推理小說,王教授應該會選作者後期更成熟的作品。”
“但你後來還是找到這本書了?”
“嗯,是在教授的書櫃裏發現的,一開始沒注意是因為外麵還放了一本很厚的大部頭,擋住了,看起來像是教授故意要把這本小說藏起來一樣。”
“藏起來?” 許青禾很驚訝,“這本書後來你還給學校了嗎?”
“沒還。我打電話回去說沒找到,買了一本新的還給了學校。” 高卓搖搖頭。
“還有,上次你給我的西裝纖維,我找人鑒定了,跟我在教授家玄關發現的殘破纖維來源於同一件衣服。”
“什麽衣服纖維?” 許青禾大惑不解。
“抱歉,很多事忘記跟你說了。” 高卓臉上露出抱歉的神色。
“之前我在教授家裏玄關的位置發現過一小撮衣服的纖維。教授的家具都很老式,玄關放了一個櫃子後就顯得很擁擠,想要進來必須側一下身子才行。”
“不然衣服會被櫃子翹起來的角刮破,我想那一小撮纖維也是那樣刮上去的。”
“所以你才會懷疑教授的死跟郭冰的死有關聯?”
“是的。從看到郭冰身上的那件衣服開始,我就有這樣的懷疑了。” 說話時,高卓的頭深深地埋在了胳膊之間。
“那你知道照片上的那個男人是誰嗎?”
“你周三有空嗎?我帶你去趟教授家。” 高卓答非所問。
“好的。”
許青禾想起那天有一個消費心理學的課程,但課程內容很是無聊,翹了也沒什麽關係。
“你親眼看到那張照片就明白了。”
***
“嘎吱~”,伴隨著一聲嘶啞,陳舊的老式木門被高卓輕輕推開。
許青禾看到玄關處確實堵著一個看起來有點過時的大櫃子,櫃子很寬,看起來像是故意堵在門口一樣。
許青禾偏瘦,但也需要稍微轉下身子才能穿過擁擠的玄關進到屋裏。
王教授家裏的裝修很簡約,客廳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書房,幾張風格並不匹配的櫃子錯落地擺放在中間那種大桌子四周。
書和資料大概已經被高卓搬走,書櫃裏空蕩蕩的。
“這裏沒人來過吧?我的意思是自從......” 許青禾抬頭看向高卓,後者同樣正在小心翼翼地穿過玄關。
“沒有。”高卓斬釘截鐵,“我在門口裝了監控,還換了門鎖。”
高卓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公寓的側廳,許青禾急忙跟上。
“是這張。”高卓輕車熟路地從一個櫥櫃裏翻出一張照片遞了過來。
照片上是兩個男人的合影:其中一個明顯是王教授,不過要年輕的多,身體有一些僵硬,臉上微微露出笑意。
教授旁邊站著一個身材纖細的男人,看樣子不過二十出頭,神情看起來似乎有些不自在。
許青禾注意到年輕男人似乎有意地和教授保持了一點身體距離,腳尖也朝向另一個方向。
在分析人物動機以及心理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微表情(姿勢)心理學,年輕男人明顯有一個“逃跑”的潛意識。
“衣服確實很像。”許青禾仔細端詳手裏的照片,“這個人是誰?” 她指著照片上的年輕男人看問。
“他叫李浩,王教授的第一個碩士生,這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
“李浩?” 許青禾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王教授是艾斯伯格綜合症患者,所以很難與人正常溝通。當時學校考慮到這一點,就沒給他安排學生。” 高卓說道。
“那李浩是怎麽回事?”
“算是一個意外吧,這個人意誌可是非常頑強的。” 高卓說著,看向照片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他當時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並不理想,被很多教授拒絕了。後來李浩不知從哪裏打聽到,王教授還沒有接收過學生.....”
“所以他就聯係了王教授?”
“是的,當時教授是一再拒絕的,坦白了自己是艾斯伯格患者。但李浩不知怎的,反而變得更加執著起來,死纏爛打了足足兩周多,最後教授勉強收了他。”
“所以,你懷疑這是一場...... 不,兩場蓄意謀殺?”
“什麽?”
“你看過這本書嗎?”
說著高卓從褲兜裏掏出手機,屏幕亮起,上麵是一本小說的封麵,許青禾認出那是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放學後》。
書脊下麵貼著圖書館特有的標簽,是中京師範圖書館的。
“看過。”許青禾點點頭。
她從小就很喜歡偵探小說故事,經常一個人讀到天黑,也不跟村子裏其他的小朋友玩耍。
每次看到她讀書,爺爺總是露出十分欣慰的神色,並總誇許青禾是家裏的“小學者”。
當時讀的《放學後》也正是這個黑色封麵的版本。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處理教授的房產捐贈手續的事情,忙的不可開交。” 高卓的眼神裏浮現一股憂傷。
“有一天,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教授借了一本書一直沒還,教授借的就是照片上的這本書。”
據高卓所說,王教授生前早已立下遺囑,死後房產捐給學校,而所有的文獻資料和書籍全部由穀源教授和他繼承。
“但這看起來不太像是教授會讀的書啊!”
“你也這麽覺得對吧?所以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跟圖書館工作人員否認了這件事。”
許青禾注意到高卓的手指又在輕輕敲擊咖啡杯的杯沿,這是他心煩意亂的表現。
“這本.....” 高卓指了指手機屏幕上顯示的照片。
“是作者的出道作,雖然得了獎,但筆法很稚嫩。如果非要讀推理小說,王教授應該會選作者後期更成熟的作品。”
“但你後來還是找到這本書了?”
“嗯,是在教授的書櫃裏發現的,一開始沒注意是因為外麵還放了一本很厚的大部頭,擋住了,看起來像是教授故意要把這本小說藏起來一樣。”
“藏起來?” 許青禾很驚訝,“這本書後來你還給學校了嗎?”
“沒還。我打電話回去說沒找到,買了一本新的還給了學校。” 高卓搖搖頭。
“還有,上次你給我的西裝纖維,我找人鑒定了,跟我在教授家玄關發現的殘破纖維來源於同一件衣服。”
“什麽衣服纖維?” 許青禾大惑不解。
“抱歉,很多事忘記跟你說了。” 高卓臉上露出抱歉的神色。
“之前我在教授家裏玄關的位置發現過一小撮衣服的纖維。教授的家具都很老式,玄關放了一個櫃子後就顯得很擁擠,想要進來必須側一下身子才行。”
“不然衣服會被櫃子翹起來的角刮破,我想那一小撮纖維也是那樣刮上去的。”
“所以你才會懷疑教授的死跟郭冰的死有關聯?”
“是的。從看到郭冰身上的那件衣服開始,我就有這樣的懷疑了。” 說話時,高卓的頭深深地埋在了胳膊之間。
“那你知道照片上的那個男人是誰嗎?”
“你周三有空嗎?我帶你去趟教授家。” 高卓答非所問。
“好的。”
許青禾想起那天有一個消費心理學的課程,但課程內容很是無聊,翹了也沒什麽關係。
“你親眼看到那張照片就明白了。”
***
“嘎吱~”,伴隨著一聲嘶啞,陳舊的老式木門被高卓輕輕推開。
許青禾看到玄關處確實堵著一個看起來有點過時的大櫃子,櫃子很寬,看起來像是故意堵在門口一樣。
許青禾偏瘦,但也需要稍微轉下身子才能穿過擁擠的玄關進到屋裏。
王教授家裏的裝修很簡約,客廳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書房,幾張風格並不匹配的櫃子錯落地擺放在中間那種大桌子四周。
書和資料大概已經被高卓搬走,書櫃裏空蕩蕩的。
“這裏沒人來過吧?我的意思是自從......” 許青禾抬頭看向高卓,後者同樣正在小心翼翼地穿過玄關。
“沒有。”高卓斬釘截鐵,“我在門口裝了監控,還換了門鎖。”
高卓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公寓的側廳,許青禾急忙跟上。
“是這張。”高卓輕車熟路地從一個櫥櫃裏翻出一張照片遞了過來。
照片上是兩個男人的合影:其中一個明顯是王教授,不過要年輕的多,身體有一些僵硬,臉上微微露出笑意。
教授旁邊站著一個身材纖細的男人,看樣子不過二十出頭,神情看起來似乎有些不自在。
許青禾注意到年輕男人似乎有意地和教授保持了一點身體距離,腳尖也朝向另一個方向。
在分析人物動機以及心理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微表情(姿勢)心理學,年輕男人明顯有一個“逃跑”的潛意識。
“衣服確實很像。”許青禾仔細端詳手裏的照片,“這個人是誰?” 她指著照片上的年輕男人看問。
“他叫李浩,王教授的第一個碩士生,這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
“李浩?” 許青禾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王教授是艾斯伯格綜合症患者,所以很難與人正常溝通。當時學校考慮到這一點,就沒給他安排學生。” 高卓說道。
“那李浩是怎麽回事?”
“算是一個意外吧,這個人意誌可是非常頑強的。” 高卓說著,看向照片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他當時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並不理想,被很多教授拒絕了。後來李浩不知從哪裏打聽到,王教授還沒有接收過學生.....”
“所以他就聯係了王教授?”
“是的,當時教授是一再拒絕的,坦白了自己是艾斯伯格患者。但李浩不知怎的,反而變得更加執著起來,死纏爛打了足足兩周多,最後教授勉強收了他。”
“所以,你懷疑這是一場...... 不,兩場蓄意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