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麵無表情地坐著,靜靜地看向麵前的幾人。
“那件西裝,當年是你買給李浩的。但郭冰卻跟王教授說,李浩私吞了實驗室的科研經費,私吞的錢被他用來買衣服了,對吧?” 許青禾語氣平淡。
郭冰死前穿的那件西服成了貫穿整個調查的線索。
為什麽李清會穿著那件西服外套拜訪王教授,為什麽郭冰死時身上穿著同樣的衣服,許青禾曾經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走訪已退休的曾負責學院報銷事務的劉老師後,事情才出現轉機。
“王教授有了自己的碩士生之後,所有的報銷單都是那個碩士生填的。” 劉老師已經年逾古稀,但記憶力不輸年輕人。
“是叫李浩嗎?” 高卓問。
“是的,我記得他,蠻優秀的,每次來單子都填的特別好,是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可惜……” 劉老師停頓了下,“說是跟王教授一樣,也是得了「天才病」。”
大眾對於高功能的艾斯伯格患者顯然要寬容的多,非但會尊重他們不善交際的特性,還會將他們身上表現的種種刻板行為理解為天才病的表現。
“對了,後來就不是他了。” 劉老師忽然開口。
“不是他了?” 高卓有些意外,王教授直到李浩畢業後兩三年才重新開始招學生,“是教授本人做的報銷?”
“不是,” 劉老師搖搖頭,“對麵理工大學的,姓郭。我聽說是李浩手腳不幹淨,私吞了實驗室的錢,唉…… 看著也不像啊!”
“那件西裝特別貴,不是一個普通學生能承擔得起的,李浩沒跟任何人說起過自己有一個做生意的哥哥…… 所以王教授就默認了郭冰的誣陷。”
許青禾繼續說道,她打算一直講到李清願意開口。
從高卓之前的描述裏,她知道李清是一個冷靜,邏輯性很強的人,除了關心弟弟,對其他人很淡漠。
對這樣的人,沒有必要像對待其他嫌疑人一樣兜圈子,妄圖從李清的話裏找到可以擊破的點是不可能的。
“你們真的了解郭冰麽?” 李清驀地開口,眼神銳利。
眾人一怔,麵麵相覷。
過了會,高卓答道,“郭冰的父母長期沉溺在失去大兒子的悲痛中,對他有所忽視,導致郭冰的性情有些畸形。”
說到這裏,他定定地看著李清,“郭冰做事比較極端,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到極致。減肥也是如此,也正因此,你抓住了他形體上的變化,捏造了一個病名把他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院。”
一聲輕笑傳來,“環境決定論,對吧?你也是這麽覺得的,是父母對他的態度造就了他有些畸形的性格。”
說罷,李清將目光對準許青禾,“你也這麽覺得嗎?”
正站立一邊許青禾早已失了神,她覺得李清話裏有話,但並未言語。
“沒有同理心,喜歡看別人遭受痛苦,情感淡漠,善於偽裝自己……” 李清嘲弄似的看向幾人,“還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是反社會人格障礙。
許青禾突然明白了,郭冰有高功能反社會人格障礙。
瞬間,一切都明朗了起來。
《放學後》是一本講述學生為了複仇,殺死老師的事,暗示了王後夏教授的命運。
扉頁上的「偏袒」,是李清給的判詞,他在責怪王教授當年身為導師,不維護自己的學生李浩,反而偏袒郭冰。
“郭冰的書是你放的吧?” 許青禾問。
“那兩本書是我送給他們的臨別禮物。” 李清讚賞地看向許青禾。
《尼采文集》預示著郭冰直到死去就會被人看作精神病人,就像尼采本人;扉頁上的「誣陷」二字,則是郭冰的罪名。
***
事發三個月後,郭冰曾住過的房間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那個擦痕還在。” 許青禾指著不鏽鋼水龍上的一處印跡說道,“從印跡的摩擦方向看,是一次比較大的衝擊。”
她環顧一圈四周後,看向周誠,“郭冰的領帶當時是在地上的對嗎?”
“是的,就在那把水果刀旁邊。”
“你幫我把這把刀放在這裏。” 說著,許青禾從包裏掏出一把水果刀,從款式大小上看跟導致郭冰死亡的水果刀非常相似。
“這裏?” 周誠接過水果刀,按許青禾的意思放在水龍頭的u形空檔處。
“就像這樣。” 許青禾點點頭,“刀刃朝外。”
緊接著,許青禾又拿出一根男式領帶,將水果刀綁在水龍頭上。
一旁的高卓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麽,走到二人身旁,將自己的後背輕輕抵在刀刃上。
“郭冰跟你差不多高,刀刃的位置剛好就在心髒的高度。” 周誠恍然大悟。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麽案發現場沒有任何凶手的痕跡,因為根本就沒有凶手。”
“所以郭冰才會寫那張紙條,那個時候李清應該已經派人給他送去了那本《尼采文集》。那個時候郭冰就知道了自己的最後結局。”
高卓說道。
“那件西裝,當年是你買給李浩的。但郭冰卻跟王教授說,李浩私吞了實驗室的科研經費,私吞的錢被他用來買衣服了,對吧?” 許青禾語氣平淡。
郭冰死前穿的那件西服成了貫穿整個調查的線索。
為什麽李清會穿著那件西服外套拜訪王教授,為什麽郭冰死時身上穿著同樣的衣服,許青禾曾經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走訪已退休的曾負責學院報銷事務的劉老師後,事情才出現轉機。
“王教授有了自己的碩士生之後,所有的報銷單都是那個碩士生填的。” 劉老師已經年逾古稀,但記憶力不輸年輕人。
“是叫李浩嗎?” 高卓問。
“是的,我記得他,蠻優秀的,每次來單子都填的特別好,是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可惜……” 劉老師停頓了下,“說是跟王教授一樣,也是得了「天才病」。”
大眾對於高功能的艾斯伯格患者顯然要寬容的多,非但會尊重他們不善交際的特性,還會將他們身上表現的種種刻板行為理解為天才病的表現。
“對了,後來就不是他了。” 劉老師忽然開口。
“不是他了?” 高卓有些意外,王教授直到李浩畢業後兩三年才重新開始招學生,“是教授本人做的報銷?”
“不是,” 劉老師搖搖頭,“對麵理工大學的,姓郭。我聽說是李浩手腳不幹淨,私吞了實驗室的錢,唉…… 看著也不像啊!”
“那件西裝特別貴,不是一個普通學生能承擔得起的,李浩沒跟任何人說起過自己有一個做生意的哥哥…… 所以王教授就默認了郭冰的誣陷。”
許青禾繼續說道,她打算一直講到李清願意開口。
從高卓之前的描述裏,她知道李清是一個冷靜,邏輯性很強的人,除了關心弟弟,對其他人很淡漠。
對這樣的人,沒有必要像對待其他嫌疑人一樣兜圈子,妄圖從李清的話裏找到可以擊破的點是不可能的。
“你們真的了解郭冰麽?” 李清驀地開口,眼神銳利。
眾人一怔,麵麵相覷。
過了會,高卓答道,“郭冰的父母長期沉溺在失去大兒子的悲痛中,對他有所忽視,導致郭冰的性情有些畸形。”
說到這裏,他定定地看著李清,“郭冰做事比較極端,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到極致。減肥也是如此,也正因此,你抓住了他形體上的變化,捏造了一個病名把他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院。”
一聲輕笑傳來,“環境決定論,對吧?你也是這麽覺得的,是父母對他的態度造就了他有些畸形的性格。”
說罷,李清將目光對準許青禾,“你也這麽覺得嗎?”
正站立一邊許青禾早已失了神,她覺得李清話裏有話,但並未言語。
“沒有同理心,喜歡看別人遭受痛苦,情感淡漠,善於偽裝自己……” 李清嘲弄似的看向幾人,“還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是反社會人格障礙。
許青禾突然明白了,郭冰有高功能反社會人格障礙。
瞬間,一切都明朗了起來。
《放學後》是一本講述學生為了複仇,殺死老師的事,暗示了王後夏教授的命運。
扉頁上的「偏袒」,是李清給的判詞,他在責怪王教授當年身為導師,不維護自己的學生李浩,反而偏袒郭冰。
“郭冰的書是你放的吧?” 許青禾問。
“那兩本書是我送給他們的臨別禮物。” 李清讚賞地看向許青禾。
《尼采文集》預示著郭冰直到死去就會被人看作精神病人,就像尼采本人;扉頁上的「誣陷」二字,則是郭冰的罪名。
***
事發三個月後,郭冰曾住過的房間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那個擦痕還在。” 許青禾指著不鏽鋼水龍上的一處印跡說道,“從印跡的摩擦方向看,是一次比較大的衝擊。”
她環顧一圈四周後,看向周誠,“郭冰的領帶當時是在地上的對嗎?”
“是的,就在那把水果刀旁邊。”
“你幫我把這把刀放在這裏。” 說著,許青禾從包裏掏出一把水果刀,從款式大小上看跟導致郭冰死亡的水果刀非常相似。
“這裏?” 周誠接過水果刀,按許青禾的意思放在水龍頭的u形空檔處。
“就像這樣。” 許青禾點點頭,“刀刃朝外。”
緊接著,許青禾又拿出一根男式領帶,將水果刀綁在水龍頭上。
一旁的高卓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麽,走到二人身旁,將自己的後背輕輕抵在刀刃上。
“郭冰跟你差不多高,刀刃的位置剛好就在心髒的高度。” 周誠恍然大悟。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麽案發現場沒有任何凶手的痕跡,因為根本就沒有凶手。”
“所以郭冰才會寫那張紙條,那個時候李清應該已經派人給他送去了那本《尼采文集》。那個時候郭冰就知道了自己的最後結局。”
高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