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白板上貼著迄今為止六名受害人的照片。
照片下麵一欄寫著六個人的年齡,住址,家庭成員,身高,體重等信息,其中一張照片周圍加了一圈白框,暗示受害人已不在人世。
看著年齡各異,樣貌迥然不同的六人,會議室裏的所有人一時都陷入了沉默。
毫無頭緒。
“第1名受害人年齡37周歲,中京市古南區人,是名日籍人士,隨丈夫派駐在中國。她也是最早向院方反映問題的人。”
陳順說道,他負責調查此次案件的背景信息。
“不過,受害人的國籍在本案中屬於無關緊要的信息。古南區從民國時期就是日韓人的聚居地,診室也在古南區。”
“3號受害人,已經去世了,是自殺。”
“3號受害人手術後身上很快就長滿了褐色的老年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足足大了二十歲。受害人自殺前留下遺書,說既然自己的人生被加速了,那就幹脆一步到位好了。”
許青禾想起高卓最開始跟自己介紹這個案子的時候,也說過自己的來訪者生存意誌很稀薄。
她不禁又抬頭看向了那張笑意吟吟的照片。
“那第2個和第4名受害人呢,她們現在怎麽樣?” 西門指著白板上的兩張照片問。
六人當中,隻有這兩人看起來年齡最為相仿,都在二十歲出頭的樣子。
“2號受害人是外企職員,職位是精算師,租住在古南區。據調查,清科診所醫療服務是公司為員工額外提供的福利。不過......” 陳順開口,隨後停頓了一下。
“她們公司有另外一名女性做了同樣的手術,但恢複得很好,並沒有出現2號受害人的症狀。”
“這......”
會議室裏的眾人紛紛交頭接耳小聲議論了起來。
隨後,陳順將激光筆投在4號受害人的照片上。
“4號受害人目前還是學生,年齡23,手術是前年放暑假的時候做的。她最年輕,也是最早發現自己的不對勁的,症狀包括皮膚嚴重鬆弛,暗淡無光,臉上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皺紋。”
“才23歲?” 底下有人驚呼道。
“這名患者是幾人中心理狀態最危險的一個,已經三次自殺未遂了。現在家人一方麵寸步不離守著她,另一方麵也在尋求治療方案。”
“如果今年才23歲的話,那...... 做手術的時候豈不是才21歲?”
“是的,她和2號是悲慘的,人生像是直接被快進了二十年。”
“2號和4號都很年輕,她們會不會認識彼此?4號受害人家就是古南的對吧?兩個人住的很近。”
陳順衝西門點了一下頭,“我知道你想問什麽。你想知道包括2號和4號在內,這幾名受害人是否認識彼此吧?”
每一樁刑事案件發生的時候,負責調查的警員都要首先從被害人的人際關係開始調查,如果有多名受害人,那調查幾人的關係是首要的工作。
所以西門才會問出這個問題。
陳順搖搖頭,“很不幸,暫時還沒有發現她們之間有關係。”
“六名受害人雖然都住在古南區和星灣區,但這兩個地方本來就是富人區,聚集了城裏大部分的富裕階層。所以我認為這並不能算作受害人之間彼此的聯係。”
“對的,” 周誠補充道,“而且診室就在古南區,她們選擇去那裏也是情理之中。”
“至於家庭和工作背景,我們也調查了。除了2號和4號受害人,其餘四位都是家庭主婦。其中隻有1號和5號受害人曾短暫地上過班,但兩人工作的時間並不重疊,也不在一家公司。”
“這麽說,這六個人完全不認識彼此?”
“是的。”
“我有個問題.....” 閆小雨驀地舉起胳膊。
“尹俊傑是一年多前加入的清科診室,並擔任婦科負責人的。從入院開始,他參與的手術有七百多台,其中主刀的手術就有三百多台,確切地說,是323台。”
“這六名受害人,占比不到1%,會不會真的是患者本人的體質特異性導致的?”
許青禾點點頭,“小雨的這個懷疑很有道理。的確,將近1\/200的概率看起來確實不算高。但我想我們不能把日常生活常識用在這件事上,1\/200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率,需要對比才知道......”
說完,許青禾徑直走到陳順身旁,將一枚u盤插入用於展示幻燈片的電腦裏。
投影幕布上出現了一篇柳葉刀雜誌上出現的文章,內容是婦科手術的概率以及預後效果的。
“文章我替大家翻譯好了,等會發給大家。我這裏想說的是,國際上同類手術的失敗率是遠遠低於1\/200的。也就是說......”
許青禾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
“身為國際頂尖醫學院的博士,又有幾年主刀經驗的尹醫生,他真的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嗎?現在國內一個普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都不至如此。”
“你的意思是...... 他可能是故意這麽做的?”
“這還算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嗎?”
“是啊,最小的女孩子才二十出頭,這輩子都算完了!”
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尹俊傑跟這一切撇不開關係,但許青禾的話還是讓在場的所有人覺得後脊發涼。
“如果尹醫生就是要讓這些女病人患上卵巢早衰,那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麽?” 周誠開口,之後,他清了清嗓子。
“況且,這次出現了這麽多的受害人。照理來說,他的犯罪動機應該可以通過分析受害人之間的聯係現出一點端倪才是,但目前來看,並沒有。”
“三年多前,發生過同樣的一起事故。” 許青禾看了眼周誠,說道。
“當時院方出具了各種檢查報告,堅持認為是病人自身的體質導致的早衰。”
“跟現在清科診室的解釋一樣。” 陳順補充道。
“沒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三年前發生的那件事的原貌了,隻能在網上找到簡短的報道。”
“你是不是查到了什麽?” 周誠直直地看向許青禾。
照片下麵一欄寫著六個人的年齡,住址,家庭成員,身高,體重等信息,其中一張照片周圍加了一圈白框,暗示受害人已不在人世。
看著年齡各異,樣貌迥然不同的六人,會議室裏的所有人一時都陷入了沉默。
毫無頭緒。
“第1名受害人年齡37周歲,中京市古南區人,是名日籍人士,隨丈夫派駐在中國。她也是最早向院方反映問題的人。”
陳順說道,他負責調查此次案件的背景信息。
“不過,受害人的國籍在本案中屬於無關緊要的信息。古南區從民國時期就是日韓人的聚居地,診室也在古南區。”
“3號受害人,已經去世了,是自殺。”
“3號受害人手術後身上很快就長滿了褐色的老年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足足大了二十歲。受害人自殺前留下遺書,說既然自己的人生被加速了,那就幹脆一步到位好了。”
許青禾想起高卓最開始跟自己介紹這個案子的時候,也說過自己的來訪者生存意誌很稀薄。
她不禁又抬頭看向了那張笑意吟吟的照片。
“那第2個和第4名受害人呢,她們現在怎麽樣?” 西門指著白板上的兩張照片問。
六人當中,隻有這兩人看起來年齡最為相仿,都在二十歲出頭的樣子。
“2號受害人是外企職員,職位是精算師,租住在古南區。據調查,清科診所醫療服務是公司為員工額外提供的福利。不過......” 陳順開口,隨後停頓了一下。
“她們公司有另外一名女性做了同樣的手術,但恢複得很好,並沒有出現2號受害人的症狀。”
“這......”
會議室裏的眾人紛紛交頭接耳小聲議論了起來。
隨後,陳順將激光筆投在4號受害人的照片上。
“4號受害人目前還是學生,年齡23,手術是前年放暑假的時候做的。她最年輕,也是最早發現自己的不對勁的,症狀包括皮膚嚴重鬆弛,暗淡無光,臉上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皺紋。”
“才23歲?” 底下有人驚呼道。
“這名患者是幾人中心理狀態最危險的一個,已經三次自殺未遂了。現在家人一方麵寸步不離守著她,另一方麵也在尋求治療方案。”
“如果今年才23歲的話,那...... 做手術的時候豈不是才21歲?”
“是的,她和2號是悲慘的,人生像是直接被快進了二十年。”
“2號和4號都很年輕,她們會不會認識彼此?4號受害人家就是古南的對吧?兩個人住的很近。”
陳順衝西門點了一下頭,“我知道你想問什麽。你想知道包括2號和4號在內,這幾名受害人是否認識彼此吧?”
每一樁刑事案件發生的時候,負責調查的警員都要首先從被害人的人際關係開始調查,如果有多名受害人,那調查幾人的關係是首要的工作。
所以西門才會問出這個問題。
陳順搖搖頭,“很不幸,暫時還沒有發現她們之間有關係。”
“六名受害人雖然都住在古南區和星灣區,但這兩個地方本來就是富人區,聚集了城裏大部分的富裕階層。所以我認為這並不能算作受害人之間彼此的聯係。”
“對的,” 周誠補充道,“而且診室就在古南區,她們選擇去那裏也是情理之中。”
“至於家庭和工作背景,我們也調查了。除了2號和4號受害人,其餘四位都是家庭主婦。其中隻有1號和5號受害人曾短暫地上過班,但兩人工作的時間並不重疊,也不在一家公司。”
“這麽說,這六個人完全不認識彼此?”
“是的。”
“我有個問題.....” 閆小雨驀地舉起胳膊。
“尹俊傑是一年多前加入的清科診室,並擔任婦科負責人的。從入院開始,他參與的手術有七百多台,其中主刀的手術就有三百多台,確切地說,是323台。”
“這六名受害人,占比不到1%,會不會真的是患者本人的體質特異性導致的?”
許青禾點點頭,“小雨的這個懷疑很有道理。的確,將近1\/200的概率看起來確實不算高。但我想我們不能把日常生活常識用在這件事上,1\/200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率,需要對比才知道......”
說完,許青禾徑直走到陳順身旁,將一枚u盤插入用於展示幻燈片的電腦裏。
投影幕布上出現了一篇柳葉刀雜誌上出現的文章,內容是婦科手術的概率以及預後效果的。
“文章我替大家翻譯好了,等會發給大家。我這裏想說的是,國際上同類手術的失敗率是遠遠低於1\/200的。也就是說......”
許青禾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
“身為國際頂尖醫學院的博士,又有幾年主刀經驗的尹醫生,他真的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嗎?現在國內一個普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都不至如此。”
“你的意思是...... 他可能是故意這麽做的?”
“這還算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嗎?”
“是啊,最小的女孩子才二十出頭,這輩子都算完了!”
雖然從一開始就知道尹俊傑跟這一切撇不開關係,但許青禾的話還是讓在場的所有人覺得後脊發涼。
“如果尹醫生就是要讓這些女病人患上卵巢早衰,那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麽?” 周誠開口,之後,他清了清嗓子。
“況且,這次出現了這麽多的受害人。照理來說,他的犯罪動機應該可以通過分析受害人之間的聯係現出一點端倪才是,但目前來看,並沒有。”
“三年多前,發生過同樣的一起事故。” 許青禾看了眼周誠,說道。
“當時院方出具了各種檢查報告,堅持認為是病人自身的體質導致的早衰。”
“跟現在清科診室的解釋一樣。” 陳順補充道。
“沒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三年前發生的那件事的原貌了,隻能在網上找到簡短的報道。”
“你是不是查到了什麽?” 周誠直直地看向許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