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澤縣:2005— 2011
所有的縣城都千篇一律,除了城中的幾棟還算新的樓總能看到時下流行的物件,其他地方全都是灰突突的一片。
從鄉下考進這所重點中學的蘇幺好奇地打量著學校的周圍。
“無聊的很。” 半小時後,她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並且在此後的六年裏都不曾改變過想法。
蘇幺記得開學的第一節課,當班主任念出自己的名字的時候,全班同學都好奇得四處搜尋那個有著如此清新名字的新同學。
蘇幺這一代人的父母熱衷於給自己的子女取名“娟”,“芳”,“國棟”,“鵬”,相較之下,“幺”是一個太過新奇的字眼。
就連班主任念完名字後也放下了名單,好奇地打量全場。
所以當黑黑瘦瘦,又矮又小的蘇幺舉起手來的時候,她清楚的感覺到整個教室沉寂了幾秒,隨後周圍傳來一陣輕笑。
蘇幺開竅開的很晚,七八年以後,當她已經是外交學院的一名學生時,跟別人談起自己的名字,忽然就明白了當年那陣輕笑的含義。
初中三年蘇幺都沒來過月經。
在一群已經初顯優美身形的少女中間,她就像一株窄瘦枯黃的狗尾巴草,校服底下的少女背心裏裹著一片沉睡已久,似乎永遠不會蘇醒的平地。
跟動物界相似,十三四歲的男孩子已經初步有了追逐異性的興致。
他們敏銳地嗅到了那些已經來了月經,身體抽條般發育的女孩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雌性氣息。
整整三年,蘇幺都是班級裏所有女生最好的玩伴。
所有女生都視蘇幺為隨時隨地可以結伴去廁所的女伴,有幾次還帶著神秘的笑容讓蘇幺幫忙拿著一枚編織精美的布袋子,那樣的布袋子,班上的女生幾乎人手一個。
蘇幺那時候已經有些羞怯地意識到袋子裏裝的是什麽。
與那些對蘇幺十分友善的女生相比,男生們的態度要差很多。
有幾次蘇幺和其他女生結伴走在教室門口的走廊上,看到迎麵而來的男生歡快地叫著其他女生的名字,卻對蘇幺視而不見。
到了高中,蘇幺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多少。
唯一讓她覺得快樂的就是她期盼已久的月經終於在初三畢業的那年暑假登門拜訪,自那以後,她發現自己的身材變得越發玲瓏起來。
不過此時同齡的女生已經有了成熟女人的韻味,跟他們相比,蘇幺倒像是個剛開始發育的十四歲初中生。
沒有男生討好的日子裏蘇幺便埋頭讀書,身上的書呆子氣質愈發明顯。
不過,誰想做書呆子的朋友?
於是那些初中曾跟蘇幺要好的女生都對她敬而遠之。
偶爾周一的時候,路過一群嘰嘰喳喳女生男生身旁,蘇幺會聽到他們興奮地談論上周末的趣事,少男少女們時常周末相約騎行或遊樂場。
蘇幺感到無比失落,不過很快她就學會了給自己鑄上一副盔甲。
穿上盔甲的她更加沉默寡言,也更為冷漠。偶爾有男生想跟她說話,竟會被她眼睛裏的漠然驚地一個字說不出。
第一次引起關注是高三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學時代已行將落幕。
在某一次月考,蘇幺突然來了興致,大膽地用半文言的形式完成了那篇名為《孤獨與寂寞》的命題作文。
那篇文章後來被選做範文,長久地貼在學校宣傳欄上。
高考結束的時候,蘇幺發現自己終於看上去像一個高中女生了。
有時候她會在洗完澡後長久地盯著鏡子裏的自己,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那麽醜:
瞳孔是深灰色的,顏色跟頭上蓬鬆粗硬的頭發一樣,牙齒晶瑩整齊,鼻頭好看得翹起。
被同齡男生們忽略的六年裏,蘇幺看了兩百多本書。
她的眼神裏逐漸有了其他女生所沒有的洞察和冷靜,但同時隻要凝神多看上一會,會發現裏麵還有一種赤誠和渴望:
「她要離開這座灰突突的縣城。」
到學校領取外交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蘇幺敏銳地發現班級裏那個又高又帥,打得一手好籃球的班長看她的眼神有些呆呆的。
那曾是屬於別的女生的眼神。
班長熱情地將畢業照親手遞給她,接過照片的時候,蘇幺隻平靜地說了聲“謝謝”,她猜說那話時她眼睛裏一定帶有明顯的傲慢神色。
因為班長離開時的背影一下子矮小了很多。
蘇幺聽說很多同學在高考結束後正式結為情侶,約好報考同一所大學,如果不能考入同一所大學,那也一定要在同一座城市。
她嗤笑自己同學的單純,為一場幼稚的懵懂情愫搭上自己的未來,多麽的愚蠢!
而她,不想跟這裏的任何人產生任何形式的糾纏。
被冷落的六年裏,她意識到夢想比男生重要。
到了外交學院,蘇幺刻意延續了自己中學時代的作風:素麵朝天,衣著寬鬆。
但曾經被視為缺點的長相特點卻逐漸開始為她贏得一些特別的讚譽:
不夠白皙的皮膚在少女時代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如今卻散發著蜂蜜般的潤澤;
曾經過於瘦削的臉長成了精致聰慧的模樣;少年時期麻杆似的雙腿如今勻稱修長……
慢慢的,偶爾蘇幺也會在看書的間隙偷偷抬起頭看向周圍的男生,期待一場小說裏才會有的對話。
“你好,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
“是啊,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三遍了。”
“好巧,我現在也看的第三遍。不過每一次看都是不同的版本,這個版本你看過嗎?”
“看過,這個譯者翻譯的很棒。”
“那我回去也找找看。” 說著,男孩羞赧地低下頭,“你叫什麽名字?以後可以一起參加讀書俱樂部的活動嗎?”
蘇幺並不喜歡讀書俱樂部,在她看來一群人對著某個段落侃侃而談是一件很傻的事。
但如果喜歡的男孩子邀請她去,她也許會答應。
……
驀地,場館響起閉館的音樂,蘇幺輕輕歎了口氣。
整個閱覽室隻剩下三個人,都是女孩。
所有的縣城都千篇一律,除了城中的幾棟還算新的樓總能看到時下流行的物件,其他地方全都是灰突突的一片。
從鄉下考進這所重點中學的蘇幺好奇地打量著學校的周圍。
“無聊的很。” 半小時後,她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並且在此後的六年裏都不曾改變過想法。
蘇幺記得開學的第一節課,當班主任念出自己的名字的時候,全班同學都好奇得四處搜尋那個有著如此清新名字的新同學。
蘇幺這一代人的父母熱衷於給自己的子女取名“娟”,“芳”,“國棟”,“鵬”,相較之下,“幺”是一個太過新奇的字眼。
就連班主任念完名字後也放下了名單,好奇地打量全場。
所以當黑黑瘦瘦,又矮又小的蘇幺舉起手來的時候,她清楚的感覺到整個教室沉寂了幾秒,隨後周圍傳來一陣輕笑。
蘇幺開竅開的很晚,七八年以後,當她已經是外交學院的一名學生時,跟別人談起自己的名字,忽然就明白了當年那陣輕笑的含義。
初中三年蘇幺都沒來過月經。
在一群已經初顯優美身形的少女中間,她就像一株窄瘦枯黃的狗尾巴草,校服底下的少女背心裏裹著一片沉睡已久,似乎永遠不會蘇醒的平地。
跟動物界相似,十三四歲的男孩子已經初步有了追逐異性的興致。
他們敏銳地嗅到了那些已經來了月經,身體抽條般發育的女孩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雌性氣息。
整整三年,蘇幺都是班級裏所有女生最好的玩伴。
所有女生都視蘇幺為隨時隨地可以結伴去廁所的女伴,有幾次還帶著神秘的笑容讓蘇幺幫忙拿著一枚編織精美的布袋子,那樣的布袋子,班上的女生幾乎人手一個。
蘇幺那時候已經有些羞怯地意識到袋子裏裝的是什麽。
與那些對蘇幺十分友善的女生相比,男生們的態度要差很多。
有幾次蘇幺和其他女生結伴走在教室門口的走廊上,看到迎麵而來的男生歡快地叫著其他女生的名字,卻對蘇幺視而不見。
到了高中,蘇幺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多少。
唯一讓她覺得快樂的就是她期盼已久的月經終於在初三畢業的那年暑假登門拜訪,自那以後,她發現自己的身材變得越發玲瓏起來。
不過此時同齡的女生已經有了成熟女人的韻味,跟他們相比,蘇幺倒像是個剛開始發育的十四歲初中生。
沒有男生討好的日子裏蘇幺便埋頭讀書,身上的書呆子氣質愈發明顯。
不過,誰想做書呆子的朋友?
於是那些初中曾跟蘇幺要好的女生都對她敬而遠之。
偶爾周一的時候,路過一群嘰嘰喳喳女生男生身旁,蘇幺會聽到他們興奮地談論上周末的趣事,少男少女們時常周末相約騎行或遊樂場。
蘇幺感到無比失落,不過很快她就學會了給自己鑄上一副盔甲。
穿上盔甲的她更加沉默寡言,也更為冷漠。偶爾有男生想跟她說話,竟會被她眼睛裏的漠然驚地一個字說不出。
第一次引起關注是高三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學時代已行將落幕。
在某一次月考,蘇幺突然來了興致,大膽地用半文言的形式完成了那篇名為《孤獨與寂寞》的命題作文。
那篇文章後來被選做範文,長久地貼在學校宣傳欄上。
高考結束的時候,蘇幺發現自己終於看上去像一個高中女生了。
有時候她會在洗完澡後長久地盯著鏡子裏的自己,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那麽醜:
瞳孔是深灰色的,顏色跟頭上蓬鬆粗硬的頭發一樣,牙齒晶瑩整齊,鼻頭好看得翹起。
被同齡男生們忽略的六年裏,蘇幺看了兩百多本書。
她的眼神裏逐漸有了其他女生所沒有的洞察和冷靜,但同時隻要凝神多看上一會,會發現裏麵還有一種赤誠和渴望:
「她要離開這座灰突突的縣城。」
到學校領取外交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蘇幺敏銳地發現班級裏那個又高又帥,打得一手好籃球的班長看她的眼神有些呆呆的。
那曾是屬於別的女生的眼神。
班長熱情地將畢業照親手遞給她,接過照片的時候,蘇幺隻平靜地說了聲“謝謝”,她猜說那話時她眼睛裏一定帶有明顯的傲慢神色。
因為班長離開時的背影一下子矮小了很多。
蘇幺聽說很多同學在高考結束後正式結為情侶,約好報考同一所大學,如果不能考入同一所大學,那也一定要在同一座城市。
她嗤笑自己同學的單純,為一場幼稚的懵懂情愫搭上自己的未來,多麽的愚蠢!
而她,不想跟這裏的任何人產生任何形式的糾纏。
被冷落的六年裏,她意識到夢想比男生重要。
到了外交學院,蘇幺刻意延續了自己中學時代的作風:素麵朝天,衣著寬鬆。
但曾經被視為缺點的長相特點卻逐漸開始為她贏得一些特別的讚譽:
不夠白皙的皮膚在少女時代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如今卻散發著蜂蜜般的潤澤;
曾經過於瘦削的臉長成了精致聰慧的模樣;少年時期麻杆似的雙腿如今勻稱修長……
慢慢的,偶爾蘇幺也會在看書的間隙偷偷抬起頭看向周圍的男生,期待一場小說裏才會有的對話。
“你好,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
“是啊,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三遍了。”
“好巧,我現在也看的第三遍。不過每一次看都是不同的版本,這個版本你看過嗎?”
“看過,這個譯者翻譯的很棒。”
“那我回去也找找看。” 說著,男孩羞赧地低下頭,“你叫什麽名字?以後可以一起參加讀書俱樂部的活動嗎?”
蘇幺並不喜歡讀書俱樂部,在她看來一群人對著某個段落侃侃而談是一件很傻的事。
但如果喜歡的男孩子邀請她去,她也許會答應。
……
驀地,場館響起閉館的音樂,蘇幺輕輕歎了口氣。
整個閱覽室隻剩下三個人,都是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