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周光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麵容青澀的年輕人,二人中間的桌子上整齊排開一摞證書和打印出來的論文。
“你是腦科學研究所的?” 周光開口,雖說進入監獄係統工作不過五年,目前還隻是獄長助理,但長期和服刑人員打交道的經曆,他說話的姿態頗具壓迫感。
“是的。” 錢書明點點頭,有些緊張地扯了扯自己的襯衫領子。
“腦科學?這…… 也是心理學?” 周光麵露狐疑地神色,“我以前怎麽從來沒聽過。”
錢書明早已習慣別人這樣的誤解,他正要開口解釋,對麵倒先開口了。
“說實話要不是蒯主任極力向我推薦你,現在坐在你位置上的應該是一個國外進修回來的心理谘詢師……”
周光沒再繼續往下說,但透過他那耐人尋味的眼神,錢書明清楚自己並不是最佳人選,接下來說的話,將決定自己能否順利得到這份工作。
錢書明是一個標準的小鎮做題家。
和別人不同,他對這一身份毫不掩飾,甚至頗引以為傲。
若不是這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他,錢書明,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怎麽可能走出大山,又一路從本科讀到國內頂尖科研所的博士?
當然,錢書明也不是沒有感受到家庭背景的局限性,畢竟現實總是時不時地對他修理一番,近兩年尤甚。
同期畢業的博士要麽早已在父輩的庇蔭下,在高校謀得一份職位,未來的人生道路就是「講師—— 副教授—— 教授」這麽發展下去。
要麽就是憑借自身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談判技巧拿到一大筆資金,準備開創自己的公司。
無論是廣闊的人脈,還是需要從小培養起的不卑不亢的社交能力,錢書明都沒有。
在靠一顆好腦子就能取勝的所有地方,他從未輸過;但成年人生活的複雜性就體現在,很多事情不是光有一顆好腦子就可以的。
“你啊,有才華,有能力,本來學校是打算推薦你去深北大學的。但另一名候選人多了一份海外的博士後經曆,這……” 導師有些遺憾得開口。
“沒事的,教授。” 錢書明努力擠出一絲笑容,“我再等幾年看看。”
“小錢,時光不等人啊!” 導師搖搖頭,然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現在很多大學已經不收三十五歲以上的研究員了,畢竟要是五年考核期沒過,就都四十了,離開高校,能去哪?”
其實錢書明也不是沒有過出國深造的機會。
但當他氣喘籲籲趕到學院辦公室的時候,對方告訴他提供優厚博士後待遇的幾家高校已有人選。
該死的信息差。
他又慢人一步。
所以,眼前幾乎是他最後,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
他必須說服周光。
彼時,國內的犯罪學研究剛剛興起,尚未有人對監獄裏的犯人做過長期跟蹤研究。
雖然國外早有犯人心理研究,但「犯罪」這項活動並不完全是個體水平的活動,它涉及社會,倫理,群體觀念等一係列因素,所以國外的研究成果很難照搬到國內。
錢書明敏銳地察覺到,這將是一個足以讓他在這個新興領域開創先河的機會。
“心理學最早是哲學的分支。” 錢書明想了一會開口,但下一秒他就開始後悔剛剛說出口的話。
我究竟在幹嘛?給未來的監獄長上心理學導論課嗎?他十分懊惱。
好在對麵的人並未麵露不悅。
“「心理學」的中文翻譯不太準確,因為這不是關於「心」的活動,而是這裏——” 說著,錢書明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所有的心理活動都產生於大腦。剛剛您說的那位心理谘詢師,我上過她的課,她是業內十分有名的治療師。”
錢書明說道,他注意到周光臉上的傲慢減退了幾分,大概沒想到自己會這樣讚揚競爭對手。
“但如果像您剛才說的,這份工作需要扭轉犯人的認知,確保他們出獄後不會「二進宮」。那采用傳統心理谘詢的辦法,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恐怕遠超您的想象。”
“哦?” 周光緊緊盯著錢書明,“如果不用心理治療的辦法,你有更好的?”
“認知神經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借由最近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了新的治療法案。” 錢書明看向對方,語氣平靜,“簡單說就是通過儀器幹預結合藥物治療,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較短的時間」?” 周光發出一聲輕笑,“有多短?”
“三個月。” 錢書明輕聲回答。
周光的臉上迅速閃過一絲驚訝,他開始低頭翻開那一摞被自己推到桌邊的論文,眉頭緊鎖。
錢書明見狀亦不再言語,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早已涼透的咖啡。
“這樣吧!” 過了大約兩分鍾,周光將剛剛翻閱的兩份論文放入公文包裏,看向錢書明,“我回去考慮一下。”
這樣的結果錢書明並不意外,他站起身,準備跟周光握手告別。
“你剛剛說的「認知神經」,網上能搜到介紹資料吧?” 周光驀地開口,“那兩篇論文看起來很深奧,我想先了解點基礎概念。”
“可以搜到。” 錢書明點點頭,言簡意賅答道。
該說的已經說完,再說下去隻會讓人覺得心虛,這個道理是他在過去接連不斷的碰壁中總結出的血淚教訓。
入職那天,錢書明很興奮。
他發現自己居然很喜歡監獄的工作環境,瑣碎的事情由分工有序的管教們負責,他隻需要一周來兩次對犯人們進行心理評估和治療。
在指揮搬運工人將那台借來的神經調控設備搬入治療室的時候,已經正式升任獄長的周光專程趕過來道賀。
“是不是該叫你錢教授了啊?” 周光滿臉堆笑。
就在等周光回複的那段時間裏,錢書明的博導向一個二本院校推薦了他,學校承諾隻要錢書明願意加盟,職位可以直接從「講師」跳到「副教授」。
“謝謝監獄長。” 錢書明笑了笑,隨後指著那台有一人高的設備,開口,“未來就靠這台設備了。”
“這就是你說的可以做治療的機器?” 周光好奇地打量著。
錢書明點點頭,“廠家答應免費讓我們用,這台機器價值三百多萬。”
周光的眼睛瞬間瞪得老大,錢書明更得意了,“隻要我們保證每年發表三篇針對神經調控的文章,裏麵提到這台機器,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那一天,是錢書明十年順風順水之路的開始。
周光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麵容青澀的年輕人,二人中間的桌子上整齊排開一摞證書和打印出來的論文。
“你是腦科學研究所的?” 周光開口,雖說進入監獄係統工作不過五年,目前還隻是獄長助理,但長期和服刑人員打交道的經曆,他說話的姿態頗具壓迫感。
“是的。” 錢書明點點頭,有些緊張地扯了扯自己的襯衫領子。
“腦科學?這…… 也是心理學?” 周光麵露狐疑地神色,“我以前怎麽從來沒聽過。”
錢書明早已習慣別人這樣的誤解,他正要開口解釋,對麵倒先開口了。
“說實話要不是蒯主任極力向我推薦你,現在坐在你位置上的應該是一個國外進修回來的心理谘詢師……”
周光沒再繼續往下說,但透過他那耐人尋味的眼神,錢書明清楚自己並不是最佳人選,接下來說的話,將決定自己能否順利得到這份工作。
錢書明是一個標準的小鎮做題家。
和別人不同,他對這一身份毫不掩飾,甚至頗引以為傲。
若不是這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他,錢書明,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怎麽可能走出大山,又一路從本科讀到國內頂尖科研所的博士?
當然,錢書明也不是沒有感受到家庭背景的局限性,畢竟現實總是時不時地對他修理一番,近兩年尤甚。
同期畢業的博士要麽早已在父輩的庇蔭下,在高校謀得一份職位,未來的人生道路就是「講師—— 副教授—— 教授」這麽發展下去。
要麽就是憑借自身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談判技巧拿到一大筆資金,準備開創自己的公司。
無論是廣闊的人脈,還是需要從小培養起的不卑不亢的社交能力,錢書明都沒有。
在靠一顆好腦子就能取勝的所有地方,他從未輸過;但成年人生活的複雜性就體現在,很多事情不是光有一顆好腦子就可以的。
“你啊,有才華,有能力,本來學校是打算推薦你去深北大學的。但另一名候選人多了一份海外的博士後經曆,這……” 導師有些遺憾得開口。
“沒事的,教授。” 錢書明努力擠出一絲笑容,“我再等幾年看看。”
“小錢,時光不等人啊!” 導師搖搖頭,然後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現在很多大學已經不收三十五歲以上的研究員了,畢竟要是五年考核期沒過,就都四十了,離開高校,能去哪?”
其實錢書明也不是沒有過出國深造的機會。
但當他氣喘籲籲趕到學院辦公室的時候,對方告訴他提供優厚博士後待遇的幾家高校已有人選。
該死的信息差。
他又慢人一步。
所以,眼前幾乎是他最後,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
他必須說服周光。
彼時,國內的犯罪學研究剛剛興起,尚未有人對監獄裏的犯人做過長期跟蹤研究。
雖然國外早有犯人心理研究,但「犯罪」這項活動並不完全是個體水平的活動,它涉及社會,倫理,群體觀念等一係列因素,所以國外的研究成果很難照搬到國內。
錢書明敏銳地察覺到,這將是一個足以讓他在這個新興領域開創先河的機會。
“心理學最早是哲學的分支。” 錢書明想了一會開口,但下一秒他就開始後悔剛剛說出口的話。
我究竟在幹嘛?給未來的監獄長上心理學導論課嗎?他十分懊惱。
好在對麵的人並未麵露不悅。
“「心理學」的中文翻譯不太準確,因為這不是關於「心」的活動,而是這裏——” 說著,錢書明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所有的心理活動都產生於大腦。剛剛您說的那位心理谘詢師,我上過她的課,她是業內十分有名的治療師。”
錢書明說道,他注意到周光臉上的傲慢減退了幾分,大概沒想到自己會這樣讚揚競爭對手。
“但如果像您剛才說的,這份工作需要扭轉犯人的認知,確保他們出獄後不會「二進宮」。那采用傳統心理谘詢的辦法,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恐怕遠超您的想象。”
“哦?” 周光緊緊盯著錢書明,“如果不用心理治療的辦法,你有更好的?”
“認知神經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借由最近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了新的治療法案。” 錢書明看向對方,語氣平靜,“簡單說就是通過儀器幹預結合藥物治療,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較短的時間」?” 周光發出一聲輕笑,“有多短?”
“三個月。” 錢書明輕聲回答。
周光的臉上迅速閃過一絲驚訝,他開始低頭翻開那一摞被自己推到桌邊的論文,眉頭緊鎖。
錢書明見狀亦不再言語,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早已涼透的咖啡。
“這樣吧!” 過了大約兩分鍾,周光將剛剛翻閱的兩份論文放入公文包裏,看向錢書明,“我回去考慮一下。”
這樣的結果錢書明並不意外,他站起身,準備跟周光握手告別。
“你剛剛說的「認知神經」,網上能搜到介紹資料吧?” 周光驀地開口,“那兩篇論文看起來很深奧,我想先了解點基礎概念。”
“可以搜到。” 錢書明點點頭,言簡意賅答道。
該說的已經說完,再說下去隻會讓人覺得心虛,這個道理是他在過去接連不斷的碰壁中總結出的血淚教訓。
入職那天,錢書明很興奮。
他發現自己居然很喜歡監獄的工作環境,瑣碎的事情由分工有序的管教們負責,他隻需要一周來兩次對犯人們進行心理評估和治療。
在指揮搬運工人將那台借來的神經調控設備搬入治療室的時候,已經正式升任獄長的周光專程趕過來道賀。
“是不是該叫你錢教授了啊?” 周光滿臉堆笑。
就在等周光回複的那段時間裏,錢書明的博導向一個二本院校推薦了他,學校承諾隻要錢書明願意加盟,職位可以直接從「講師」跳到「副教授」。
“謝謝監獄長。” 錢書明笑了笑,隨後指著那台有一人高的設備,開口,“未來就靠這台設備了。”
“這就是你說的可以做治療的機器?” 周光好奇地打量著。
錢書明點點頭,“廠家答應免費讓我們用,這台機器價值三百多萬。”
周光的眼睛瞬間瞪得老大,錢書明更得意了,“隻要我們保證每年發表三篇針對神經調控的文章,裏麵提到這台機器,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那一天,是錢書明十年順風順水之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