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一片淩亂,堆滿了紙箱。
這是一間位處中京郊區的廉租公寓,汪磊木然地將最後一個箱子封好,隨後從褲兜裏拿出手機。
屏幕上出現了一條最新推送:知名作家陶雪的訪談直播正在進行。
他扯了扯嘴角,臉上浮現一絲冰冷的笑意,準備把手機往回褲兜,不過下一秒,就改變了主意。
他拖過旁邊打包好的紙箱裏,箱子裏裝的是衣服和被子,不用擔心被壓壞,隨後一屁股坐了上去,點開屏幕上的消息推送。
“…… 其實我也說不清。” 視頻裏陶雪跟之前完全沒有變化,甚至還更好看了些,“創意就像晚上做的夢。我要做的就是合上眼睛,之後腦子裏會闖入什麽樣的夢,就完全不由我控製了。”
陶雪笑道,采訪已經進行了二十分鍾,原先緊張的情緒已經逐漸消散。
“很多作家都說隻有平時多積累,寫作的時候才有話說,您同意這個說法嗎?” 主持人追問。
“當然。” 陶雪毫不猶豫答道,“從就讀文學院開始,我就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成為全職作家後,我規定自己每天至少閱讀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 主持人麵露驚色。
汪磊看到主持人的目光遊移了一下,應該是導播插入了一條什麽信息。
果然,主持人正了正神色,開始轉移話題,“您的這兩本小說都涉及了大量的信息安全的知識。據我所知,您是文學院的學生,高中學的也是文科,請問您是怎麽對信息安全學這麽了解的呢?”
汪磊注意到原本表情輕鬆的陶雪眼角輕微地抽搐了下,說話變得結巴了起來,“當時…… 嗯,是看了國外的一部諜戰小說,就…… 就…… 查了一些資料……”
主持人的手裏不知何時多了一張卡片,她對著卡片念道,“您書裏還提到了圖像分析技術,有人說至少需要碩士以上的學曆才能弄懂……”
“這些我都有請教專業的人。” 陶雪打斷道,隨後她擠出一絲笑容,“請問今天的采訪可以結束了嗎?時間到了吧?”
汪磊看到畫麵迅速切到主持人單獨的畫麵,他盯著看一會,點了退出按鈕。
***
那個叫「小辛」的男人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
周誠和許青禾的確是在隔壁的小房間找到呼呼大睡的小辛的,但垃圾桶裏找到的殘餘咖啡液並沒有檢測出任何可疑物質。
至於謹慎的西門懷疑的「打鬥場麵」,隻不過是平時不拘小節的控製室員工們的常態,筆筒亂放,東西倒了也懶得扶起來。
那天唯一的收獲就是王蕭發出去了幾百張優惠券,直接導致後麵幾天購物中心出現了大量的中老年女性。
調查毫無進展。
陳順一臉幸災樂禍地看著一旁默不作聲的西門,那眼神仿佛是在說,我說對了吧?刑偵攝影的資料99%是沒用的。
在紫光購物中心室外led屏上出現的五秒視頻很快就被人們淡忘了,許青禾有時候也會有些恍惚,懷疑那晚隻是幾人集體做了一個夢。
不過,事情很快出現了一絲轉機。
那次去過陶雪的家後,陳順順藤摸瓜在網上找到一張陶雪抱著一隻藍貓的照片,經過走訪附近的寵物店和診所,還真被他們發現了點什麽。
那隻貓被寄養在距離陶雪家兩公裏的一個動物診所。
“送過來一周多了,送它來的人說自己要出差,需要寄養半個月。” 身穿藍色手術服的動物醫生兼店主說道。
旁邊貓籠子裏那隻藍貓正好奇地打量著幾人。
“送它來的人的長相你還記得嗎?” 周誠問。
店主回想了一下,“一個男的,個子跟你差不多高,路人打扮…… 呃,其他不記得了。”
“臉呢?”
“戴著帽子和防曬口罩,還有墨鏡,把貓放下交完錢就走了,看起來很匆忙的樣子。”
許青禾轉頭看向窗外,昨天剛過大暑,這幾天的陽光就像浴室裏的浴霸一樣烤著大地。
路上行人不多,女性大多裹著從頭到腳的防曬服,還打著陽傘。男人們不太好意思這麽全副武裝,但戴帽子戴口罩的也不少。
“交完錢就走了,留聯係方式沒?” 周誠又問。
“哦,沒有。” 店主搖搖頭,“他說自己半個月就回來了,不光付了寄養的費用,還買了一大包店裏最貴的貓糧和罐頭,說是寄養期間給小貓吃。”
許青禾點點頭,看店主那副泰然自若的表情,一定是覺得這麽上心的人不會隨便遺棄小貓。
“買的哪種貓糧,還記得嗎?” 許青禾看向店主。
“這種。” 店主指了指靠牆櫃子上第二層最中間的幾包貓糧。
跟陶雪家書房地上是同款。
那個男人總共就在店裏待了兩三分鍾,再問也問不出別的了,周誠他們隻能留下聯係方式,讓店主一有情況就聯係警方,隨後就出去了。
七月底正是中京最熱的時候,並且因為地處江南,水域眾多,不光熱,還特別潮濕,在街上走了幾步後,周誠臉上的汗像是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掉。
幾人都有些心煩意亂。
***
“陶雪平時跟我們都是郵件往來,出版業都是這樣的,為的是及時保存溝通記錄和資料。” 眼前一個戴著厚厚眼鏡,姓李的編輯說道。
許青禾注意到他身邊站著一個年紀相仿的男人,穿著製作精良的長袖襯衫,正麵無表情地看著他們,她瞥了一眼對方胸前的工作牌,何進生。
“那她跟你們多久聯係一次?” 許青禾問。
“最近聯係的少了。因為第二本書寫完,已經交付出版了。作家們創作新書的時候我們是從不打擾的。”
李編輯說著扶了一下眼鏡。
許青禾早就聽聞作家的生活都很簡單,有一部分甚至離群索居。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因為如果長時間浸淫在繁瑣的人際關係和雜務裏,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好的,了解。” 周誠感謝道。
李編輯旁邊的那個男人依舊默不作聲。
這是一間位處中京郊區的廉租公寓,汪磊木然地將最後一個箱子封好,隨後從褲兜裏拿出手機。
屏幕上出現了一條最新推送:知名作家陶雪的訪談直播正在進行。
他扯了扯嘴角,臉上浮現一絲冰冷的笑意,準備把手機往回褲兜,不過下一秒,就改變了主意。
他拖過旁邊打包好的紙箱裏,箱子裏裝的是衣服和被子,不用擔心被壓壞,隨後一屁股坐了上去,點開屏幕上的消息推送。
“…… 其實我也說不清。” 視頻裏陶雪跟之前完全沒有變化,甚至還更好看了些,“創意就像晚上做的夢。我要做的就是合上眼睛,之後腦子裏會闖入什麽樣的夢,就完全不由我控製了。”
陶雪笑道,采訪已經進行了二十分鍾,原先緊張的情緒已經逐漸消散。
“很多作家都說隻有平時多積累,寫作的時候才有話說,您同意這個說法嗎?” 主持人追問。
“當然。” 陶雪毫不猶豫答道,“從就讀文學院開始,我就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成為全職作家後,我規定自己每天至少閱讀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 主持人麵露驚色。
汪磊看到主持人的目光遊移了一下,應該是導播插入了一條什麽信息。
果然,主持人正了正神色,開始轉移話題,“您的這兩本小說都涉及了大量的信息安全的知識。據我所知,您是文學院的學生,高中學的也是文科,請問您是怎麽對信息安全學這麽了解的呢?”
汪磊注意到原本表情輕鬆的陶雪眼角輕微地抽搐了下,說話變得結巴了起來,“當時…… 嗯,是看了國外的一部諜戰小說,就…… 就…… 查了一些資料……”
主持人的手裏不知何時多了一張卡片,她對著卡片念道,“您書裏還提到了圖像分析技術,有人說至少需要碩士以上的學曆才能弄懂……”
“這些我都有請教專業的人。” 陶雪打斷道,隨後她擠出一絲笑容,“請問今天的采訪可以結束了嗎?時間到了吧?”
汪磊看到畫麵迅速切到主持人單獨的畫麵,他盯著看一會,點了退出按鈕。
***
那個叫「小辛」的男人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
周誠和許青禾的確是在隔壁的小房間找到呼呼大睡的小辛的,但垃圾桶裏找到的殘餘咖啡液並沒有檢測出任何可疑物質。
至於謹慎的西門懷疑的「打鬥場麵」,隻不過是平時不拘小節的控製室員工們的常態,筆筒亂放,東西倒了也懶得扶起來。
那天唯一的收獲就是王蕭發出去了幾百張優惠券,直接導致後麵幾天購物中心出現了大量的中老年女性。
調查毫無進展。
陳順一臉幸災樂禍地看著一旁默不作聲的西門,那眼神仿佛是在說,我說對了吧?刑偵攝影的資料99%是沒用的。
在紫光購物中心室外led屏上出現的五秒視頻很快就被人們淡忘了,許青禾有時候也會有些恍惚,懷疑那晚隻是幾人集體做了一個夢。
不過,事情很快出現了一絲轉機。
那次去過陶雪的家後,陳順順藤摸瓜在網上找到一張陶雪抱著一隻藍貓的照片,經過走訪附近的寵物店和診所,還真被他們發現了點什麽。
那隻貓被寄養在距離陶雪家兩公裏的一個動物診所。
“送過來一周多了,送它來的人說自己要出差,需要寄養半個月。” 身穿藍色手術服的動物醫生兼店主說道。
旁邊貓籠子裏那隻藍貓正好奇地打量著幾人。
“送它來的人的長相你還記得嗎?” 周誠問。
店主回想了一下,“一個男的,個子跟你差不多高,路人打扮…… 呃,其他不記得了。”
“臉呢?”
“戴著帽子和防曬口罩,還有墨鏡,把貓放下交完錢就走了,看起來很匆忙的樣子。”
許青禾轉頭看向窗外,昨天剛過大暑,這幾天的陽光就像浴室裏的浴霸一樣烤著大地。
路上行人不多,女性大多裹著從頭到腳的防曬服,還打著陽傘。男人們不太好意思這麽全副武裝,但戴帽子戴口罩的也不少。
“交完錢就走了,留聯係方式沒?” 周誠又問。
“哦,沒有。” 店主搖搖頭,“他說自己半個月就回來了,不光付了寄養的費用,還買了一大包店裏最貴的貓糧和罐頭,說是寄養期間給小貓吃。”
許青禾點點頭,看店主那副泰然自若的表情,一定是覺得這麽上心的人不會隨便遺棄小貓。
“買的哪種貓糧,還記得嗎?” 許青禾看向店主。
“這種。” 店主指了指靠牆櫃子上第二層最中間的幾包貓糧。
跟陶雪家書房地上是同款。
那個男人總共就在店裏待了兩三分鍾,再問也問不出別的了,周誠他們隻能留下聯係方式,讓店主一有情況就聯係警方,隨後就出去了。
七月底正是中京最熱的時候,並且因為地處江南,水域眾多,不光熱,還特別潮濕,在街上走了幾步後,周誠臉上的汗像是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掉。
幾人都有些心煩意亂。
***
“陶雪平時跟我們都是郵件往來,出版業都是這樣的,為的是及時保存溝通記錄和資料。” 眼前一個戴著厚厚眼鏡,姓李的編輯說道。
許青禾注意到他身邊站著一個年紀相仿的男人,穿著製作精良的長袖襯衫,正麵無表情地看著他們,她瞥了一眼對方胸前的工作牌,何進生。
“那她跟你們多久聯係一次?” 許青禾問。
“最近聯係的少了。因為第二本書寫完,已經交付出版了。作家們創作新書的時候我們是從不打擾的。”
李編輯說著扶了一下眼鏡。
許青禾早就聽聞作家的生活都很簡單,有一部分甚至離群索居。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因為如果長時間浸淫在繁瑣的人際關係和雜務裏,很難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好的,了解。” 周誠感謝道。
李編輯旁邊的那個男人依舊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