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嬴政覺出了對初寧的歉意,有意補償。便讓趙高把收回去的玉符也還給初寧,叮囑他轉告初寧:“寡人的王後非初寧不可,讓她放心,寡人絕不負她。”
趙高恭謹地接過玉符,他躊躇片刻,還是忍不住問道:“大王,小人不明白,既然大王有心娶楚王孫,為何剛才在華陽宮中不說?小人瞧著楚王孫可不是很高興啊?”
嬴政皺起劍眉:“那就是讓她別高興得太早。”他頓了頓又沉聲道:“往日裏已經過分驕縱她了。”
趙高明了嬴政是在斥責自己多嘴,但他更知道聰明人不會多嘴,而嬴政不喜歡太過聰明體貼的人。於是裝作恍然大悟,舉著手中的玉符道:“小人知道了,好事多磨,大王是想給楚王孫一個驚喜。”
嬴政失笑,但似乎也確實可以給初寧一個驚喜,便擺擺手讓趙高退下。
趙高送到玉符時,初寧正和雲容敘完話準備出宮回家,他上前行禮道:“拜見楚王孫,小人奉大王之令把玉符歸還給王孫。”
初寧接過玉符,趙高又道:“大王還讓小人轉達王孫一句話,大王說王後非您不可,他絕不負您,請王孫放心。”
心裏是高興的,但也有說不出的惆悵,初寧其實不喜歡這樣,兩人之間明明有過爭吵隔閡,嬴政卻總是視而不見,好像過了些時間就能當作什麽都沒發生過,還像從前那樣。
手裏的玉符傳來陣陣寒涼,初寧問道:“那他為什麽剛才不說?”
趙高賠笑道:“這個小人也不知,不過王孫終歸是可以放心的,小人看得出,大王的心都在您這裏。”
初寧笑了笑,點點頭,坐上安車回家。胡思亂想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慢,但時光並不會為誰停留,天色依舊毫不留戀的暗下去。昌平君下午時候讓人回來傳話,晚上要一家人一起用膳,於是初寧去把在外閑逛的弟弟押回家,姐弟倆一起陪著母親等待昌平君,隻是等來的卻不是昌平君一人。
彼時,又飄起了冰涼的雪花,點點紅梅在皚皚白雪中尤顯神秘誘人。初寧正欲和弟弟去玩雪,剛走出來便看見昌平君一手撐著傘,一手擁著一名美貌的女子走來,那是昌平君最寵愛的妾室妙姬。
英嬴聞聲出來看見這場景便十分不悅:“怎的下人個個都不長眼睛?竟讓君上親自撐傘?”
昌平君走到廊下,把傘交給身後隨從,對英嬴道:“我就不會撐傘嗎?”
妙姬欠身行禮道:“夫人莫要生氣,是我不好,是我想給君上撐傘的,可是君上不讓。”她巧笑嫣然道:“原是出來賞雪,路上正巧遇見君上回府,便一起過來了,夫人不會介意吧?”
英嬴斜睨著她道:“那便一同用膳吧。”
妙姬笑盈盈應下,轉身便想挽著昌平君入內,初寧一步插到二人中間,挽起父親的手臂道:“我們等了父親許久,都餓了。”
昌平君道:“同大王議事才耽擱了。”
席間,不過話些家長裏短,初寧心事重重,也聽不太進去,隻在妙姬柔聲喚她,才回過神來。
妙姬道:“初寧剛才還道餓了,怎麽現在又食不下咽了?許是一段時間沒回家,又不習慣了”
初寧笑道:“是有些不習慣,今日的伴食我不喜歡。”
熊睿一愣:“這不都是阿姊喜歡的?”旋即他抬頭看了一眼對麵的妙姬,又“哦”了一聲。熊睿一向不慣這樣的晚膳,若不是初寧回來了,他根本就不會來,因此便借著這話頭告辭了,回去自在。
妙姬見昌平君並不斥責他那一雙兒女一唱一和的揶揄,也隻好不著痕跡地咽下滿腔怒火,側首對侍女道:“初寧不喜歡,叫人重新做幾個菜上來。”
英嬴微微一笑:“用不著這樣慣著她,一頓也餓不著。倒是妙姬你得養好身子,早日給君上生下孩子,也叫府上熱鬧些。”
妙姬被戳著痛處,不甘和哀怨瞬間湧上心頭:“是我福薄沒能為君上添上兒女,還好君上疼惜不曾忘卻往日情分。”
昌平君望著楚楚可憐又含情脈脈的妙姬自是心疼,便安慰道:“來日方長,總會有孩子的。”
英嬴頷首道:“你還年輕機會多得是,怎的是福薄?隻是緣分未到而已,耐心等著會有的。”她含著雍容端雅的笑意,語氣從容大方。但不知為何,初寧總覺得母親的笑容帶著極輕蔑的得意。
既然提到了緣分,妙姬想又是想起什麽似的,囁嚅道:“我這子女緣但憑天意,可是初寧的緣分是耽擱不得。縱然君上想等著喪期之後辦喜事,可是主意還是要早早定了的好。夫人莫怪我多嘴,我就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了。”
英嬴笑道:“你也是好意,說的也是,初寧的年紀依著常理也早該出嫁了的,是該早些許嫁及笄定下來了。”
初寧也想知道父親到底是如何打算,便凝神也望著他。
昌平君思索片刻道:“早些時候我本是有所考慮的。”
英嬴厲聲道:“別提你那考慮了!”她目光掃過妙姬,心道不能讓她瞧了笑話,於是神色微霽,低聲道:“我是不會讓我的女兒嫁那麽遠的。”
昌平君不耐煩道:“你就不能聽我把話說完嗎?”
英嬴輕哼一聲,別過臉去默然不語。
初寧也明了父母在她的婚事上意見不同,母親顯然不想她遠嫁魏國,也不理解父親的想法,故而生了嫌隙。
妙姬隔岸觀火,忍俊竊喜。她自然是想初寧嫁得越遠越好,因此當魏王派來使者求親時,她便使勁給昌平君吹了許多枕邊風,但她不能在這裏明擺出這樣的心思,於是婉聲道:“君上要和姐姐商議初寧的大事,我不便在此叨擾,就先回去了。”
得到昌平君許可後,妙姬起身行禮,顧盼流連之間又向昌平君眨了眨眼。
英嬴瞥著妙姬妖嬈離去的背影,不滿道:“你倒是說啊!”
昌平君睨了她一眼,又著意看著初寧道:“大王今日向我提起,他要娶初寧為王後。”
初寧聞言心中並不驚喜,相比之下,她更好奇父親的意見。
英嬴總算在今晚聽見一件高興的事情:“這是好事!”她打斷欲說話的昌平,哼聲道:“本你那考慮就不合理,現在大王有意,你還有所糾結了不成?怎的,你要違抗王令?”
昌平君沉聲道:“王令?現在秦國還不是他說了算!如今朝中局勢不明,自然得仔細考量初寧的婚事。”
英嬴冷笑道:“說得真是好聽,你不過就是把我女兒的婚事當作你的政治籌碼!”
昌平君終於忍無可忍地低吼道:“你為什麽非要曲解我的用意?”
英嬴瞪眼道:“那你說說你為什麽不答應這門婚事?”
昌平君捏著手中酒樽道:“午後,大王單獨和我說了許多。他說成蛟之亂全因呂不韋把持朝政蒙蔽天聽,設局構陷所致。”他頓了頓,沉聲道:“大王把自己摘得如此幹淨,兔死狗烹,可見其薄情寡義城府深沉。”
初寧聞言不由心口一凝,腦海裏又浮現起多年前父親對自己說的那句話:“從此,你不能再叫他政哥哥,得稱呼他,大王!”
是啊,嬴政早已不是是小時候的政哥哥,他已成長為秦國的王,心思縝密殺伐決斷。
昌平君道:“大王早已過加冠的年紀,卻因為趙太後遲遲不肯還政而一直未能加冠親政。如今情形,焉知他想要娶初寧不是為了拉攏我們與之抗衡,借我們的助力奪回權利。而等到他穩固位置親政掌權之時,焉知我們不會如同呂不韋一樣鳥盡弓藏?兩姓聯姻,故而是為了維係政治利益,但這其中利益糾葛太深也是不好。”
初寧倒吸一口涼氣,這些事情自己不是沒有想過,也有過懷疑。隻是聽見別人說起,便覺得格外刺耳。她還是不肯相信嬴政會那樣對待自己,故而極艱難穩住情緒道:“大王是秦國的王,就算趙太後貪戀權勢不想放手,她也隻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大王用不著這般費盡心機。”
昌平君道:“你忘了宣太後?”
初寧終於無法反駁,正是因為宣太後長達幾十年的把持著秦國的實質權利,楚國勢力才會滲透到秦國朝政的各個方麵,甚至是紮根其中。這樣的過去,讓初寧更加分不清嬴政待自己的意圖。說是隻想和他在一起,不在意其中原因,可是又哪裏能輕易忽視得了?
此刻,英嬴冷靜下來,她道:“呂不韋一個外臣,怎可同我們相提並論?其實不管初寧是否要嫁給大王,我們都得助大王奪回勢力,絕不能任由趙姬猖狂,且將來你要回到楚國即位為王,也是少不了要秦國的支持,雖說是有祖太後在,但多一份力量自然是更好。”
昌平君頷首道:“今日華陽宮的事情我也知道,趙姬屬意的王後人選是雲容,並不是初寧。”
英嬴不以為意:“管她作甚?隻要祖太後下令,沒人敢違抗。”但她旋即覺出些不對勁,疑惑著道:“她已經公然與祖太後為敵,為何還同意雲容為後?”
昌平君淡淡一笑看向英嬴:“她也算是進退有度。”
英嬴冷笑一聲,本欲反駁,但想了想又止住了,端起酒樽自己喝起來。
昌平君看著發愣的初寧問道:“初寧你怎麽看?”
初寧回過神來:“父親已經有了打算,還在意我的想法嗎?”
“曾經,你和魏王也是有過交情。”
初寧原以後母親會為自己說話,不料她卻沉默了,昌平君道:“魏國國政安定,上無太後牽製,下無權臣僭越,且魏國地處秦、楚之間,若你嫁去魏國為後,魏王必定會好好待你的。”
昌平君說道不無道理,初寧有些慌張:“父親也是這樣和大王說的嗎?”
“我說我已經應下魏王,開始議親了。”
初寧猛然站起身:“你騙人!你說過喪期未過,不會議我的親事的!我不嫁去魏國!我隻要嫁給大王!”
昌平君盯著女兒:“可人家未必隻娶你。你知道嗎?當我說我已經答應了魏王,大王並沒有多失望,而是說:看來寡人與寧妹終是無緣。”
初寧滿臉驚慌,全身依然被徹骨的寒意凍住,隻有眼淚兀自往下流。
昌平君垂下目光,輕歎道:“現在你傷心難過,可人家早已經去尋下一個助力了。”
趙高恭謹地接過玉符,他躊躇片刻,還是忍不住問道:“大王,小人不明白,既然大王有心娶楚王孫,為何剛才在華陽宮中不說?小人瞧著楚王孫可不是很高興啊?”
嬴政皺起劍眉:“那就是讓她別高興得太早。”他頓了頓又沉聲道:“往日裏已經過分驕縱她了。”
趙高明了嬴政是在斥責自己多嘴,但他更知道聰明人不會多嘴,而嬴政不喜歡太過聰明體貼的人。於是裝作恍然大悟,舉著手中的玉符道:“小人知道了,好事多磨,大王是想給楚王孫一個驚喜。”
嬴政失笑,但似乎也確實可以給初寧一個驚喜,便擺擺手讓趙高退下。
趙高送到玉符時,初寧正和雲容敘完話準備出宮回家,他上前行禮道:“拜見楚王孫,小人奉大王之令把玉符歸還給王孫。”
初寧接過玉符,趙高又道:“大王還讓小人轉達王孫一句話,大王說王後非您不可,他絕不負您,請王孫放心。”
心裏是高興的,但也有說不出的惆悵,初寧其實不喜歡這樣,兩人之間明明有過爭吵隔閡,嬴政卻總是視而不見,好像過了些時間就能當作什麽都沒發生過,還像從前那樣。
手裏的玉符傳來陣陣寒涼,初寧問道:“那他為什麽剛才不說?”
趙高賠笑道:“這個小人也不知,不過王孫終歸是可以放心的,小人看得出,大王的心都在您這裏。”
初寧笑了笑,點點頭,坐上安車回家。胡思亂想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慢,但時光並不會為誰停留,天色依舊毫不留戀的暗下去。昌平君下午時候讓人回來傳話,晚上要一家人一起用膳,於是初寧去把在外閑逛的弟弟押回家,姐弟倆一起陪著母親等待昌平君,隻是等來的卻不是昌平君一人。
彼時,又飄起了冰涼的雪花,點點紅梅在皚皚白雪中尤顯神秘誘人。初寧正欲和弟弟去玩雪,剛走出來便看見昌平君一手撐著傘,一手擁著一名美貌的女子走來,那是昌平君最寵愛的妾室妙姬。
英嬴聞聲出來看見這場景便十分不悅:“怎的下人個個都不長眼睛?竟讓君上親自撐傘?”
昌平君走到廊下,把傘交給身後隨從,對英嬴道:“我就不會撐傘嗎?”
妙姬欠身行禮道:“夫人莫要生氣,是我不好,是我想給君上撐傘的,可是君上不讓。”她巧笑嫣然道:“原是出來賞雪,路上正巧遇見君上回府,便一起過來了,夫人不會介意吧?”
英嬴斜睨著她道:“那便一同用膳吧。”
妙姬笑盈盈應下,轉身便想挽著昌平君入內,初寧一步插到二人中間,挽起父親的手臂道:“我們等了父親許久,都餓了。”
昌平君道:“同大王議事才耽擱了。”
席間,不過話些家長裏短,初寧心事重重,也聽不太進去,隻在妙姬柔聲喚她,才回過神來。
妙姬道:“初寧剛才還道餓了,怎麽現在又食不下咽了?許是一段時間沒回家,又不習慣了”
初寧笑道:“是有些不習慣,今日的伴食我不喜歡。”
熊睿一愣:“這不都是阿姊喜歡的?”旋即他抬頭看了一眼對麵的妙姬,又“哦”了一聲。熊睿一向不慣這樣的晚膳,若不是初寧回來了,他根本就不會來,因此便借著這話頭告辭了,回去自在。
妙姬見昌平君並不斥責他那一雙兒女一唱一和的揶揄,也隻好不著痕跡地咽下滿腔怒火,側首對侍女道:“初寧不喜歡,叫人重新做幾個菜上來。”
英嬴微微一笑:“用不著這樣慣著她,一頓也餓不著。倒是妙姬你得養好身子,早日給君上生下孩子,也叫府上熱鬧些。”
妙姬被戳著痛處,不甘和哀怨瞬間湧上心頭:“是我福薄沒能為君上添上兒女,還好君上疼惜不曾忘卻往日情分。”
昌平君望著楚楚可憐又含情脈脈的妙姬自是心疼,便安慰道:“來日方長,總會有孩子的。”
英嬴頷首道:“你還年輕機會多得是,怎的是福薄?隻是緣分未到而已,耐心等著會有的。”她含著雍容端雅的笑意,語氣從容大方。但不知為何,初寧總覺得母親的笑容帶著極輕蔑的得意。
既然提到了緣分,妙姬想又是想起什麽似的,囁嚅道:“我這子女緣但憑天意,可是初寧的緣分是耽擱不得。縱然君上想等著喪期之後辦喜事,可是主意還是要早早定了的好。夫人莫怪我多嘴,我就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了。”
英嬴笑道:“你也是好意,說的也是,初寧的年紀依著常理也早該出嫁了的,是該早些許嫁及笄定下來了。”
初寧也想知道父親到底是如何打算,便凝神也望著他。
昌平君思索片刻道:“早些時候我本是有所考慮的。”
英嬴厲聲道:“別提你那考慮了!”她目光掃過妙姬,心道不能讓她瞧了笑話,於是神色微霽,低聲道:“我是不會讓我的女兒嫁那麽遠的。”
昌平君不耐煩道:“你就不能聽我把話說完嗎?”
英嬴輕哼一聲,別過臉去默然不語。
初寧也明了父母在她的婚事上意見不同,母親顯然不想她遠嫁魏國,也不理解父親的想法,故而生了嫌隙。
妙姬隔岸觀火,忍俊竊喜。她自然是想初寧嫁得越遠越好,因此當魏王派來使者求親時,她便使勁給昌平君吹了許多枕邊風,但她不能在這裏明擺出這樣的心思,於是婉聲道:“君上要和姐姐商議初寧的大事,我不便在此叨擾,就先回去了。”
得到昌平君許可後,妙姬起身行禮,顧盼流連之間又向昌平君眨了眨眼。
英嬴瞥著妙姬妖嬈離去的背影,不滿道:“你倒是說啊!”
昌平君睨了她一眼,又著意看著初寧道:“大王今日向我提起,他要娶初寧為王後。”
初寧聞言心中並不驚喜,相比之下,她更好奇父親的意見。
英嬴總算在今晚聽見一件高興的事情:“這是好事!”她打斷欲說話的昌平,哼聲道:“本你那考慮就不合理,現在大王有意,你還有所糾結了不成?怎的,你要違抗王令?”
昌平君沉聲道:“王令?現在秦國還不是他說了算!如今朝中局勢不明,自然得仔細考量初寧的婚事。”
英嬴冷笑道:“說得真是好聽,你不過就是把我女兒的婚事當作你的政治籌碼!”
昌平君終於忍無可忍地低吼道:“你為什麽非要曲解我的用意?”
英嬴瞪眼道:“那你說說你為什麽不答應這門婚事?”
昌平君捏著手中酒樽道:“午後,大王單獨和我說了許多。他說成蛟之亂全因呂不韋把持朝政蒙蔽天聽,設局構陷所致。”他頓了頓,沉聲道:“大王把自己摘得如此幹淨,兔死狗烹,可見其薄情寡義城府深沉。”
初寧聞言不由心口一凝,腦海裏又浮現起多年前父親對自己說的那句話:“從此,你不能再叫他政哥哥,得稱呼他,大王!”
是啊,嬴政早已不是是小時候的政哥哥,他已成長為秦國的王,心思縝密殺伐決斷。
昌平君道:“大王早已過加冠的年紀,卻因為趙太後遲遲不肯還政而一直未能加冠親政。如今情形,焉知他想要娶初寧不是為了拉攏我們與之抗衡,借我們的助力奪回權利。而等到他穩固位置親政掌權之時,焉知我們不會如同呂不韋一樣鳥盡弓藏?兩姓聯姻,故而是為了維係政治利益,但這其中利益糾葛太深也是不好。”
初寧倒吸一口涼氣,這些事情自己不是沒有想過,也有過懷疑。隻是聽見別人說起,便覺得格外刺耳。她還是不肯相信嬴政會那樣對待自己,故而極艱難穩住情緒道:“大王是秦國的王,就算趙太後貪戀權勢不想放手,她也隻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大王用不著這般費盡心機。”
昌平君道:“你忘了宣太後?”
初寧終於無法反駁,正是因為宣太後長達幾十年的把持著秦國的實質權利,楚國勢力才會滲透到秦國朝政的各個方麵,甚至是紮根其中。這樣的過去,讓初寧更加分不清嬴政待自己的意圖。說是隻想和他在一起,不在意其中原因,可是又哪裏能輕易忽視得了?
此刻,英嬴冷靜下來,她道:“呂不韋一個外臣,怎可同我們相提並論?其實不管初寧是否要嫁給大王,我們都得助大王奪回勢力,絕不能任由趙姬猖狂,且將來你要回到楚國即位為王,也是少不了要秦國的支持,雖說是有祖太後在,但多一份力量自然是更好。”
昌平君頷首道:“今日華陽宮的事情我也知道,趙姬屬意的王後人選是雲容,並不是初寧。”
英嬴不以為意:“管她作甚?隻要祖太後下令,沒人敢違抗。”但她旋即覺出些不對勁,疑惑著道:“她已經公然與祖太後為敵,為何還同意雲容為後?”
昌平君淡淡一笑看向英嬴:“她也算是進退有度。”
英嬴冷笑一聲,本欲反駁,但想了想又止住了,端起酒樽自己喝起來。
昌平君看著發愣的初寧問道:“初寧你怎麽看?”
初寧回過神來:“父親已經有了打算,還在意我的想法嗎?”
“曾經,你和魏王也是有過交情。”
初寧原以後母親會為自己說話,不料她卻沉默了,昌平君道:“魏國國政安定,上無太後牽製,下無權臣僭越,且魏國地處秦、楚之間,若你嫁去魏國為後,魏王必定會好好待你的。”
昌平君說道不無道理,初寧有些慌張:“父親也是這樣和大王說的嗎?”
“我說我已經應下魏王,開始議親了。”
初寧猛然站起身:“你騙人!你說過喪期未過,不會議我的親事的!我不嫁去魏國!我隻要嫁給大王!”
昌平君盯著女兒:“可人家未必隻娶你。你知道嗎?當我說我已經答應了魏王,大王並沒有多失望,而是說:看來寡人與寧妹終是無緣。”
初寧滿臉驚慌,全身依然被徹骨的寒意凍住,隻有眼淚兀自往下流。
昌平君垂下目光,輕歎道:“現在你傷心難過,可人家早已經去尋下一個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