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晴,宜嫁娶。


    天還蒙蒙亮的時候,長溪村的雲家大院就熱鬧起來。


    叔叔嬸嬸坐在院子裏喝茶聊天嗑瓜子,主題就是今兒雲家的瀾哥兒出嫁。


    “都說那雲家的姑爺高大俊朗,我還從沒瞧見過呢,今兒可算是能仔細瞧瞧了。”


    “可不是呢,新夫郎也是個極美麗的,金童玉女一對兒璧人!”


    一身大紅嫁衣的雲瀾坐在自己屋裏的桌子前,任由嫂嫂們給他梳頭打扮。


    譚蕾:“咱們家瀾哥兒的頭發可真好,又黑又亮。”


    “我瞧著不用擦粉了,瀾哥兒這小臉兒白裏透紅的,擦了粉反倒是黑了,塗個口脂潤潤唇就行。”鄭悅拿了銅鏡給雲瀾瞧,“你看看,可還滿意。”


    雲瀾平時不怎麽照鏡子,這會兒卻是仔細瞧了瞧鏡子裏的自己,模樣還是那個模樣,但就是感覺哪裏不一樣了,這含羞帶怯的眼神絕對不是他的!


    畢竟、畢竟頭一次結婚,還是仔細些得好,他想了想,用朱紅色的筆在眉心描了朵梅花花鈿。


    譚蕾和鄭悅兩個土生土長的村裏人哪裏見過這種樣式,直誇好看,誇著誇著就有些酸澀,這是她們看著長大的孩子,這就要嫁人了。


    囑咐的話語是一遍又一遍的說,又單塞了五兩銀子給雲瀾。


    “嫂嫂,這錢我不能要,我的嫁妝已經足夠多了,這錢你們留著給團團和圓圓,兩個孩子長身體要多吃點。”


    村裏的哥兒比女郎聘禮少,女郎十兩,哥兒八兩,方文林重視雲瀾,直接給封了二十兩的聘金,另外單拎了酒和茶葉,還有一輛騾車,這都不說之前隔三差五送的東西。


    雲家也是疼瀾哥兒的,兩床新棉被,兩床新薄被,夏冬兩季的衣裳各兩套,還有兩雙新鞋,全都是用的上好的料子,用新打的紅木箱抬嫁妝。


    兩匹帶花的棉布,一根銀簪子,壓箱底還有十兩銀子,用雲瀾從府城帶回來的雕花木箱裝著。


    這樣的嫁妝就算是在安陽鎮也是極豐厚有麵的。


    雲瀾和兩個嫂嫂幾番拉扯之後還是沒收這錢。


    這時候外頭也一下子喧嘩起來,“新郎官來了!新郎官來了!”


    雲家大院的門口擠擠挨挨著一大群人,方文林穿著雲瀾親手縫的紅色喜服站在最前頭,身邊是村長家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長溪村的漢子站在他們對麵聚在一起堵門。


    一群漢子裏最高最俊的新郎官方文林嘴角一提,雙手抱拳一禮。


    他身旁的兩個漢子從身上的布兜裏抓了一把,揚手就是一撒,漫天的銅板叮鈴叮鈴落了一地。


    這長溪村的漢子哪裏還想著堵門,全都彎腰去撿銅板了!


    方文林就這樣順順利利整整齊齊地進了雲家大門。


    雲家兄弟倆也是被他這一頓操作給驚住了,回過神來人已經站在麵前了。


    “大哥,二哥。”恭恭敬敬給兩位哥哥作揖,方文林這兩聲哥哥叫的可順溜了。


    “你這小子……罷了罷了,以後真心待瀾哥兒,莫讓他受了委屈。他還有我們這兩個哥哥呢。”雲煥也沒多為難新哥婿,說了一句就讓開了路。


    大曆的習俗,新婦這天腳不沾地,由家裏的男丁從娘家背進花轎,到了夫家再由相公從花轎背進新房。


    雲燁背著蓋了紅蓋頭的雲瀾從屋裏出來,眼睛紅著,臉上卻笑著,腳步沉穩地將人背進花轎,扶著坐好。


    鑼鼓喧天,喜樂不停,在起哄聲和吉祥話中,迎親隊伍抬著花轎往清河村而去。


    ……


    清河村半山腰可是熱鬧極了,一座新起的青磚瓦房麵朝村莊,氣派又漂亮。


    “這新房可真是漂亮,你看這窗戶都是帶雕花的。”趙家嬸子一手拿著瓜子,一手捏著一粒,指著窗戶嘖嘖稱奇。


    院裏大部分人都在議論這方家新改的房子,一會兒說這青磚碼的牆就是不一樣,平整。一會兒說這屋簷可真稀奇,飛翹起來的。


    不過議論歸議論,可沒人不識趣的去摸去敲的。


    沒看那窗戶門上貼著囍字,新房哩!


    方文林沒長輩,所以這邊就拜托了芳嬸兒全權打理。


    村長媳婦還是有威望的,就連崔二娘這個後娘都不敢造次,乖乖坐著喝茶吃零嘴。


    最後撫了一遍新房紅墊,確保一絲褶皺也無,喜被也是疊的平平整整,撒上紅棗、花生、桂圓。


    “早生貴子,多子多福。”


    新房這頭沒問題了,她又去了灶屋,來幫忙的幾個嬸子都是信得過的,這裏也是忙而不亂。


    “擺席!”


    誰家辦喜事,那桌椅板凳都是從村裏各家借的,甚至還會借碗筷,畢竟每家也就那麽幾口人,哪裏夠擺席。


    像是桌椅板凳這類的確是從村裏各家借的,提前幾天就給擦洗幹淨了。


    但碗筷嘛方文林卻是個講究的,不願委屈了雲瀾。


    他知道雲瀾愛幹淨,而且村裏家家戶戶都不富裕,那碗筷都是用了多年的,不說包沒包漿,那碗大多都是缺個邊兒或者有豁口裂紋的。


    所以喜宴上用的碗筷全都是他新買的,統一的大小和樣式,團團圓圓地擺在桌子上好看又吉祥。


    這會兒幾個來幫忙的嬸子夫郎將桌椅板凳擺放整齊,一道道菜品陸續端上了桌。


    “酒水都準備好了吧?”芳嬸兒拉過路過的金夫郎。


    金夫郎正抱著酒壇子,“都準備好了,這是最後一桌的。”


    “來了來了!看見迎親隊伍了!”


    這半山腰視野好,迎親隊伍剛進村就瞧見了,喜樂聲都還沒傳來呢。


    芳嬸兒過去一瞧,還真是,“好好好,等到了咱們就開席!”


    “這林子家可看得真遠,你瞅瞅,站在這裏能給村子瞧完了。”


    “這水才是真好,又幹淨又涼爽,夏天泡個瓜果,踩個水,想想就涼快。”


    “就是太冷清了些,地也不肥,離著村子又遠。”


    “人家大林就喜歡這個呢。誒,快到了快到了,我還沒見過這新夫郎呢,說是頂好的相貌。”


    “哈哈哈,以後就是我們清河村的夫郎了,總能見到的。”


    “不過這新夫郎的一手繡活倒是厲害的,你們看見大林子身上的喜服沒有?那纏枝紋繡的,可好看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敲鑼打鼓的聲音越來越清晰。


    最後一段上坡路,方文林在外邊扶著轎廂,輕聲說了一句,“有點晃,別怕。”


    花轎安安穩穩地落了地,在一片起哄聲中,方文林蹲在轎門前,後背貼上一具溫暖帶香的身軀,心跳如鼓,步伐卻異常穩健。


    將新人送入新房,方文林這個新郎官就被拽過去灌酒了。


    村裏辦席都是十大碗,無論喜喪,不過這十大碗的碗是大是小,這碗裏的菜幾葷幾素,就看主人家對這次事情的重視程度了。


    方文林這喜宴的十大碗三個素菜,涼拌折耳根、小蔥拌豆腐、清炒菜芯。這清炒菜芯是放了豬油渣一起炒的,又香又爽口。


    七個葷菜,一隻燒雞,一隻烤鴨,一碗鹹燒白,一碗甜燒白,一道燉魚,一盤筍子炒臘肉,一碗紹子蒸蛋。


    更別說單上了一大盆肉丸子湯和一筐白麵饅頭!


    一時之間,這半山腰上隻剩下吃飯咀嚼聲,個個埋頭幹飯,倒是沒人管他這個新郎官了。


    芳嬸兒正盯著灶台,一會兒要是哪桌菜不夠,好及時補上,就見一身紅衣的方文林找過來了。


    “芳嬸兒,拜托您個事兒,給屋裏送點吃的。”


    芳嬸兒哪還有不懂的,笑著應下,“還知道疼人兒,成,一會兒我就給送粉子蛋去。”


    這時候外邊的人也吃的差不多了,個個滿嘴流油,肚皮溜圓。幾個漢子就過來逮新郎官喝酒了。


    大寶是村長家的大孫子,今年六歲,長的虎頭虎腦的,吃飽了飯又去小溪邊兒看了魚,這會兒來找阿奶了。


    “大寶,吃飽了嗎?哎呦,這小嘴兒油潤潤的,好吃嗎?”芳嬸兒剛盛了粉子蛋,就見自家孫子扒著門邊瞅她。


    大寶摸摸圓圓的肚子,“吃飽了,阿奶,您手裏端著什麽啊?我聞著好香。”


    “這是給新夫郎的,你不能吃。”


    芳嬸兒給大寶擦了擦嘴,起身就被金夫郎叫住了,說是有一桌特別能喝,得再上一壇酒,但是放酒的屋子門不知道怎麽鎖住了,過來找她去拿鑰匙開門。


    “行,你先過去,我這就來,”芳嬸兒看著大寶,“來,大寶,交給你個任務。”


    ……


    雲瀾正無聊地坐在床上玩穗子就聽見門口極輕的敲門聲,接著是一道虎聲虎氣的童聲,“瀾阿叔,大寶來給你送吃的,我進來了哦。”


    房門打開,一個還沒他腿高的小娃娃雙手捧著瓷碗進了屋。


    新婦在丈夫掀蓋頭前是不能讓人瞧了模樣的,但是孩子沒事。


    他自己掀了蓋頭,接過瓷碗,摸摸娃娃頭頂的小揪揪,“謝謝大寶。”


    芳嬸兒回來的時候,大寶正端著空碗回來,“送過去了?”


    大寶點頭,“阿奶,瀾阿叔好好看啊。”我長大以後也要娶這麽漂亮的夫郎。


    外麵的吵鬧持續到深夜,方文林帶著一身酒氣送走最後一波叔叔嬸嬸,回到自家院裏。


    芳嬸兒和幾個幫忙的嬸嬸夫郎還留著收拾殘局。


    方文林也在幫著搬桌子摞板凳,來幫忙的人都是手腳麻利的,這麽一會兒這些東西都已經擦洗幹淨了,他把這些搬到柴房裏放好,改明兒好還回去。


    “新郎官就不用幹這些了,”來幫忙的錢夫郎朝新房努努嘴,“還不過去?”


    方文林不好意思地笑笑,“不礙事,我幫著一起收拾能快點,嬸嬸阿叔們也好早點回去休息。”


    半個時辰後,來幫忙的嬸嬸夫郎也走了,每個人手裏都拎著肉,懷裏還有單獨包的紅包,每人兩百文呢!


    半山腰總算是回歸了往日的清靜,院子也被收拾得幹幹淨淨。


    灶屋的火還沒有熄滅,鍋裏是滿滿的開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俏夫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之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之橋並收藏俏夫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