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哢嚓——
老天爺的臉是說變就變,上午還陽光明媚,雲瀾才曬了被褥,午後便陰雲密布,電閃雷鳴。
這雨下的比依萍找她爸要錢那天還要大,雷電劈裏啪啦似在房頂上打滾!
風雨將連廊上掛著的竹燈籠吹得東倒西歪,一下一下撞在廊柱上,聽得雲瀾心驚膽戰。
到底是擔心將燈籠撞壞了,他忍著懼意鑽出被窩結界,快步跑去連廊取下燈籠收進屋裏放好,又披了蓑衣去後院查看之前打的獵物。
還好,山雞躲在牆角的幹草上,野兔籠子本就放在木架上,也沒有被淋濕,就是都害怕得縮成了一團,兩隻山羊和幼鹿也聰明地進了雨棚裏。
雨棚上的稻草用木條橫向壓著固定過的,雖然今天刮的大妖風,但也沒有被吹走一根。
給方文林這半個月的“戰果”添了兩把飼料安撫,他又去檢查院裏的排水口。
果然有兩個被雨打下來的落葉堵住了,用木棍疏通之後,他又進了灶屋,添柴生火燒熱水煮薑湯。
就這麽一會兒,即使穿了蓑衣,還是被雨打濕了衣擺褲腿,更別提完全泡在積水裏的一雙鞋了。
妖風攜著雨絲肆虐,連廊裏麵都被浸濕,灌了一碗薑湯,雲瀾踩著濕噠噠的鞋子回了臥室。
擦幹發尾,換了身幹淨暖和的衣裳,關閉窗戶前最後看了眼院門方向,但外麵已經完全是黑夜的模樣,濃重的雨霧阻擋視線,他也隻能勉強看清連廊而已。
哢噠,窗戶落鎖,重新鑽進被窩的雲瀾心想下次進山得帶個小泥爐,可以溫著薑湯,方文林回來也能喝口熱乎的。
又尋思著再帶些手帕彩線,平時繡些花樣,下山也可以拿去鎮上賣。
還有曬的那些艾草,古法紮染他還是了解一些的,可以先用舊衣舊布試試,若是做成了,以後就可以買未染色的素衣自己染,便宜又環保。
下午三四點正是他平時精神活躍的時候,所以即使躺在床上,雲瀾還是毫無睡意,隻能想東想西以此來分散注意力,壓下對方文林的擔憂。
雨下了一天一夜,方文林沒有回來。
八天。
沉甸甸的數字壓在雲瀾心頭,以至於他現在做什麽都無法集中精神,時不時就要看一看門口,或爬上了望塔望一望。
大雨讓山路更加泥濘,所以他等到下午太陽將土路烤得半幹的時候才出門。
雨後的山林潮濕悶熱,體感不算太好,但也有意外驚喜。
一朵朵傘狀的小蘑菇一叢叢地冒了出來。
菌子不能亂吃,中毒抓精靈事小,人命事大,所以他專挑認識的撿了一籮筐。
去往河邊的小路上多了許多零亂的動物腳印,都是些小型動物的,附近還是很安全的。
掛在樹枝上的竹燈籠被雨打落不少,橫七豎八地躺在草叢裏,旁邊還有幾個從樹上掉下來的倒黴的鳥窩。
河水水位有些上漲,但還沒有完全淹沒灘塗,安全起見,雲瀾沒有淌水去撿木頭平台上的魚,選擇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清洗蘑菇。
洗完蘑菇回去的路上聽見草叢裏有沙沙的響聲,他也沒太在意,附近山雞麻雀因為有他提供的免費“雞窩”“鳥窩”,所以多了起來,時不時就能碰見。
院門還是他離開時的半掩,方文林還是沒有回來。
將蘑菇鋪在簸箕裏晾曬,他又背著背簍去了竹林。
雨水的滋潤讓這裏又冒出來許多筍子,他奢侈地挑著最嫩的筍尖尖挖,結果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腳下一滑摔下了坡。
“嘶……”
坡不高也不陡,人倒是沒受傷,就是屁股摔得有點疼,蹭了一身泥巴和草葉。
背簍掉在更下麵一點,滾落了一地的筍尖尖。
扶著竹子站起來感覺褲子被人拽著似的往下墜,雲瀾回頭一瞧,屁股和後腿糊了一大塊泥巴,可不得沉得掉褲子嘛。
折了樹枝蒯去大部分泥巴,總算不用擔心走著走著褲子掉了。
扶著竹子樹幹溜下去撿了背簍和筍子,眼睛餘光掃見幾抹青紅。
“野山椒!”
沒想到這坡下麵居然生著兩株野山椒,他嘿得一下就樂了,“正好挖了嫩竹筍,泡椒筍子這不就有了嘛!”
青的紅的各采一半,背簍也差不多就裝滿了,結果一抬頭,嘿,隔壁還長了一棵兩米高的梔子樹!紅黃色的梔子結滿了枝頭!
後背沉甸甸的觸感及時阻止了他繼續采摘的行為,但采收梔子已經被他列為待辦事項。
幹幹淨淨出門,髒了吧唧回家,但心情卻比出門時要好。
洗了澡,換上幹淨的衣服,雲瀾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也是這時候他才發覺家裏的陶罐不夠用了。
這東西沉,又容易碎,能帶上山的數量和容量都有限。
“幹脆在山上壘個窯自己燒算了。”
當然,他也隻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為他對於陶器燒製的了解僅限於前世紀錄片裏講述的大概。
野山椒去蒂去籽洗淨切成小塊,均勻鋪散在簸箕裏晾曬。
陶罐洗淨反複用開水燙刷消毒,粗鹽加水煮沸溶為鹵水備用。
筍子剝去外衣,清水洗淨,橫豎各切一刀入鍋,加水沒過筍子,放幾顆花椒大火煮沸。
煮好的筍子撈出控水,因為泡椒還得現醃製,做不了泡椒筍子,所以雲瀾將這批筍子裝進了之前從山下帶上來的泡菜壇子裏當鹹菜醃。
忙忙碌碌到天黑,仍是不見方文林的身影。
潦草地吃了兩個包子就算是解決了晚餐,雲瀾躺在床上一直無法入眠,渾渾噩噩到深夜。
……
“咩……”
“哈啊……”
“咯咯噠……”
“哈啊……”
昨晚淩晨兩三點才勉強睡著,天不亮就醒了,這會兒雲瀾睡眼惺忪地清理著後院的牲畜圈。
家禽牲畜的糞便,吃剩的飼料殘渣每天都要清理,不然不僅味道大又難聞還容易滋生細菌,清理過後還得點艾草熏一熏驅蚊蟲。
打掃完院子,他取來竹篾坐在連廊下麵紮燈籠,但其實因為心神不寧已經連續幾天都沒做出一個漂亮滿意的。
今天也是不出所料地做壞了,一手拿著壞燈籠一手提水桶往河邊去。
小路已經完全被曬幹,留在上麵的動物腳印也更加明顯,像是山雞、野兔這樣的腳印他還是認識的。
今天的燈籠甚至醜的不配掛在樹枝上,他順手丟進旁邊的草叢裏,也是因為這樣他意外發現草叢裏麵有一隻被咬死的麻雀。
麻雀周圍的草莖上有幾根灰白色的毛發,地上有幾枚之前沒見過的小腳印。
“這山上有狗崽?”
他起身環顧四周,沒有發現什麽異常,又仔細檢查了一遍小路周邊,通過方文林之前所教的辨別方法判斷隻有一隻“狗崽”,沒有其他的成年“狗”。
確認沒什麽危險後他放下心繼續去河邊打水,來回幾趟都沒有看見腳印的主人。
穩妥起見,他今日不打算再出門,水缸裝滿後就關了院門。
午飯仍舊是簡單地蒸了倆包子,甚至沒心情日常午睡,提了一竹筒水,又拿了竹條竹篾,雲瀾爬上了望台。
了望台有遮陽棚,一筒水,一個人,一捆竹篾,這一坐就是一下午。
燈籠是做了一個又一個,終於在日落之前紮好一盞滿意的。
起身伸了個懶腰,活動已經僵硬的關節,爬下了望台回屋取燈油引線等,又去灶屋裏摸了個涼透的菜包子再次爬上了望台。
……
方文林已經在深山裏摸爬打滾九天了,他曾和雲瀾承諾過進山最長不會超過十天,所以脫離危險後便馬不停蹄地往家趕,甚至不惜放棄已經打到的獵物。
本來剛進山的時候一切順利,還運氣不錯的在第四天的時候抓到兩頭黑蹄羊,但在他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卻被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狼群和野牛阻了去路。
萬幸的是狼群的目標是圍殺野牛,他反應又快,丟下黑蹄羊給狼群加餐,自己趁機逃跑了。
但天不遂人願,逃了一天總算是遠離了狼群又遇上雷暴雨,他不得不找個地方躲雨避免失溫。
暴雨讓山林裏本就複雜的環境更為危險,也更加難以行走,茂密的森林下幾乎完全被黑暗籠罩,僅能通過一閃而逝的閃電勉強辨認方向。
雨過天晴,他再不敢耽擱,兩天兩夜的趕路總算是到了家門口附近。
此時早已經日落,今夜無星,林中草木似鬼影重重,唯有那院中的一點橘紅明亮溫暖。
離得近了才發現那是一盞漂亮的橢圓形竹燈籠,高高地掛在了望台上,因為是此片區域唯一的光源,所以吸引了不少飛蟲蚊蠅。
製作它的手藝人還沒學會裱燈籠,所以沒有裱紙或紗布保護的燈芯被風吹得左搖右晃,但卻堅韌不拔地沒有熄滅。
而燈籠下麵則是他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兒,也不知是等了他多久憂了他多久,這會兒坐在了望台上,趴扶在欄杆上睡得沉,也不知喂了多少蚊子。
“瀾哥兒!”
雲瀾坐在了望台上等了方文林一天,最後實在堅持不住就睡著了,但也睡的不安穩,所以一聽見方文林的聲音就醒了。
“瀾哥兒,這裏,幫我開下門。”
剛醒的雲瀾眼睛適應了一下光線,低頭往聲音處一瞧,隻看見個模糊的高大身影,“方文林?”
老天爺的臉是說變就變,上午還陽光明媚,雲瀾才曬了被褥,午後便陰雲密布,電閃雷鳴。
這雨下的比依萍找她爸要錢那天還要大,雷電劈裏啪啦似在房頂上打滾!
風雨將連廊上掛著的竹燈籠吹得東倒西歪,一下一下撞在廊柱上,聽得雲瀾心驚膽戰。
到底是擔心將燈籠撞壞了,他忍著懼意鑽出被窩結界,快步跑去連廊取下燈籠收進屋裏放好,又披了蓑衣去後院查看之前打的獵物。
還好,山雞躲在牆角的幹草上,野兔籠子本就放在木架上,也沒有被淋濕,就是都害怕得縮成了一團,兩隻山羊和幼鹿也聰明地進了雨棚裏。
雨棚上的稻草用木條橫向壓著固定過的,雖然今天刮的大妖風,但也沒有被吹走一根。
給方文林這半個月的“戰果”添了兩把飼料安撫,他又去檢查院裏的排水口。
果然有兩個被雨打下來的落葉堵住了,用木棍疏通之後,他又進了灶屋,添柴生火燒熱水煮薑湯。
就這麽一會兒,即使穿了蓑衣,還是被雨打濕了衣擺褲腿,更別提完全泡在積水裏的一雙鞋了。
妖風攜著雨絲肆虐,連廊裏麵都被浸濕,灌了一碗薑湯,雲瀾踩著濕噠噠的鞋子回了臥室。
擦幹發尾,換了身幹淨暖和的衣裳,關閉窗戶前最後看了眼院門方向,但外麵已經完全是黑夜的模樣,濃重的雨霧阻擋視線,他也隻能勉強看清連廊而已。
哢噠,窗戶落鎖,重新鑽進被窩的雲瀾心想下次進山得帶個小泥爐,可以溫著薑湯,方文林回來也能喝口熱乎的。
又尋思著再帶些手帕彩線,平時繡些花樣,下山也可以拿去鎮上賣。
還有曬的那些艾草,古法紮染他還是了解一些的,可以先用舊衣舊布試試,若是做成了,以後就可以買未染色的素衣自己染,便宜又環保。
下午三四點正是他平時精神活躍的時候,所以即使躺在床上,雲瀾還是毫無睡意,隻能想東想西以此來分散注意力,壓下對方文林的擔憂。
雨下了一天一夜,方文林沒有回來。
八天。
沉甸甸的數字壓在雲瀾心頭,以至於他現在做什麽都無法集中精神,時不時就要看一看門口,或爬上了望塔望一望。
大雨讓山路更加泥濘,所以他等到下午太陽將土路烤得半幹的時候才出門。
雨後的山林潮濕悶熱,體感不算太好,但也有意外驚喜。
一朵朵傘狀的小蘑菇一叢叢地冒了出來。
菌子不能亂吃,中毒抓精靈事小,人命事大,所以他專挑認識的撿了一籮筐。
去往河邊的小路上多了許多零亂的動物腳印,都是些小型動物的,附近還是很安全的。
掛在樹枝上的竹燈籠被雨打落不少,橫七豎八地躺在草叢裏,旁邊還有幾個從樹上掉下來的倒黴的鳥窩。
河水水位有些上漲,但還沒有完全淹沒灘塗,安全起見,雲瀾沒有淌水去撿木頭平台上的魚,選擇了一個安全的地方清洗蘑菇。
洗完蘑菇回去的路上聽見草叢裏有沙沙的響聲,他也沒太在意,附近山雞麻雀因為有他提供的免費“雞窩”“鳥窩”,所以多了起來,時不時就能碰見。
院門還是他離開時的半掩,方文林還是沒有回來。
將蘑菇鋪在簸箕裏晾曬,他又背著背簍去了竹林。
雨水的滋潤讓這裏又冒出來許多筍子,他奢侈地挑著最嫩的筍尖尖挖,結果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腳下一滑摔下了坡。
“嘶……”
坡不高也不陡,人倒是沒受傷,就是屁股摔得有點疼,蹭了一身泥巴和草葉。
背簍掉在更下麵一點,滾落了一地的筍尖尖。
扶著竹子站起來感覺褲子被人拽著似的往下墜,雲瀾回頭一瞧,屁股和後腿糊了一大塊泥巴,可不得沉得掉褲子嘛。
折了樹枝蒯去大部分泥巴,總算不用擔心走著走著褲子掉了。
扶著竹子樹幹溜下去撿了背簍和筍子,眼睛餘光掃見幾抹青紅。
“野山椒!”
沒想到這坡下麵居然生著兩株野山椒,他嘿得一下就樂了,“正好挖了嫩竹筍,泡椒筍子這不就有了嘛!”
青的紅的各采一半,背簍也差不多就裝滿了,結果一抬頭,嘿,隔壁還長了一棵兩米高的梔子樹!紅黃色的梔子結滿了枝頭!
後背沉甸甸的觸感及時阻止了他繼續采摘的行為,但采收梔子已經被他列為待辦事項。
幹幹淨淨出門,髒了吧唧回家,但心情卻比出門時要好。
洗了澡,換上幹淨的衣服,雲瀾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也是這時候他才發覺家裏的陶罐不夠用了。
這東西沉,又容易碎,能帶上山的數量和容量都有限。
“幹脆在山上壘個窯自己燒算了。”
當然,他也隻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為他對於陶器燒製的了解僅限於前世紀錄片裏講述的大概。
野山椒去蒂去籽洗淨切成小塊,均勻鋪散在簸箕裏晾曬。
陶罐洗淨反複用開水燙刷消毒,粗鹽加水煮沸溶為鹵水備用。
筍子剝去外衣,清水洗淨,橫豎各切一刀入鍋,加水沒過筍子,放幾顆花椒大火煮沸。
煮好的筍子撈出控水,因為泡椒還得現醃製,做不了泡椒筍子,所以雲瀾將這批筍子裝進了之前從山下帶上來的泡菜壇子裏當鹹菜醃。
忙忙碌碌到天黑,仍是不見方文林的身影。
潦草地吃了兩個包子就算是解決了晚餐,雲瀾躺在床上一直無法入眠,渾渾噩噩到深夜。
……
“咩……”
“哈啊……”
“咯咯噠……”
“哈啊……”
昨晚淩晨兩三點才勉強睡著,天不亮就醒了,這會兒雲瀾睡眼惺忪地清理著後院的牲畜圈。
家禽牲畜的糞便,吃剩的飼料殘渣每天都要清理,不然不僅味道大又難聞還容易滋生細菌,清理過後還得點艾草熏一熏驅蚊蟲。
打掃完院子,他取來竹篾坐在連廊下麵紮燈籠,但其實因為心神不寧已經連續幾天都沒做出一個漂亮滿意的。
今天也是不出所料地做壞了,一手拿著壞燈籠一手提水桶往河邊去。
小路已經完全被曬幹,留在上麵的動物腳印也更加明顯,像是山雞、野兔這樣的腳印他還是認識的。
今天的燈籠甚至醜的不配掛在樹枝上,他順手丟進旁邊的草叢裏,也是因為這樣他意外發現草叢裏麵有一隻被咬死的麻雀。
麻雀周圍的草莖上有幾根灰白色的毛發,地上有幾枚之前沒見過的小腳印。
“這山上有狗崽?”
他起身環顧四周,沒有發現什麽異常,又仔細檢查了一遍小路周邊,通過方文林之前所教的辨別方法判斷隻有一隻“狗崽”,沒有其他的成年“狗”。
確認沒什麽危險後他放下心繼續去河邊打水,來回幾趟都沒有看見腳印的主人。
穩妥起見,他今日不打算再出門,水缸裝滿後就關了院門。
午飯仍舊是簡單地蒸了倆包子,甚至沒心情日常午睡,提了一竹筒水,又拿了竹條竹篾,雲瀾爬上了望台。
了望台有遮陽棚,一筒水,一個人,一捆竹篾,這一坐就是一下午。
燈籠是做了一個又一個,終於在日落之前紮好一盞滿意的。
起身伸了個懶腰,活動已經僵硬的關節,爬下了望台回屋取燈油引線等,又去灶屋裏摸了個涼透的菜包子再次爬上了望台。
……
方文林已經在深山裏摸爬打滾九天了,他曾和雲瀾承諾過進山最長不會超過十天,所以脫離危險後便馬不停蹄地往家趕,甚至不惜放棄已經打到的獵物。
本來剛進山的時候一切順利,還運氣不錯的在第四天的時候抓到兩頭黑蹄羊,但在他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卻被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狼群和野牛阻了去路。
萬幸的是狼群的目標是圍殺野牛,他反應又快,丟下黑蹄羊給狼群加餐,自己趁機逃跑了。
但天不遂人願,逃了一天總算是遠離了狼群又遇上雷暴雨,他不得不找個地方躲雨避免失溫。
暴雨讓山林裏本就複雜的環境更為危險,也更加難以行走,茂密的森林下幾乎完全被黑暗籠罩,僅能通過一閃而逝的閃電勉強辨認方向。
雨過天晴,他再不敢耽擱,兩天兩夜的趕路總算是到了家門口附近。
此時早已經日落,今夜無星,林中草木似鬼影重重,唯有那院中的一點橘紅明亮溫暖。
離得近了才發現那是一盞漂亮的橢圓形竹燈籠,高高地掛在了望台上,因為是此片區域唯一的光源,所以吸引了不少飛蟲蚊蠅。
製作它的手藝人還沒學會裱燈籠,所以沒有裱紙或紗布保護的燈芯被風吹得左搖右晃,但卻堅韌不拔地沒有熄滅。
而燈籠下麵則是他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兒,也不知是等了他多久憂了他多久,這會兒坐在了望台上,趴扶在欄杆上睡得沉,也不知喂了多少蚊子。
“瀾哥兒!”
雲瀾坐在了望台上等了方文林一天,最後實在堅持不住就睡著了,但也睡的不安穩,所以一聽見方文林的聲音就醒了。
“瀾哥兒,這裏,幫我開下門。”
剛醒的雲瀾眼睛適應了一下光線,低頭往聲音處一瞧,隻看見個模糊的高大身影,“方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