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發展21
雲瀾蹲在地上,將一個個布袋打開,每打開一個就笑著給方文林介紹裏麵的東西,眼睛嘴角都是笑,比之陽光還要燦爛。
方文林耳朵聽著雲瀾說話,眼睛卻一錯不錯地盯著人瞧。
他家瀾兒該是想家了。
此時姚睿已經帶著劉知從後院出來,看見地上那兩個壇子便笑著說到:“這個桂花酒和桂花蜜是琛少爺和瑞少爺讓帶的,說方老爺和瀾老爺愛吃,特意囑咐我小心些別打碎了。”
“這倆小子……”雲瀾這下真是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心裏對自家這倆小侄兒念得不行。
“哦對了,”姚睿將自己身上的大背包取下來,從換洗衣物裏又提溜出來一個袋子,“這裏麵是雞蛋,我怕給磕碎了,就自己背著的,老爺,雞蛋籃子還在老地方吧?我直接放進去。”
“辛苦了,還在老地方,你去放吧。”方文林將雲瀾從地上拉起來,怕他蹲久了腿麻。
“知道你高興,東西我來收拾,你先去坐一會兒。”
雲瀾剛是太開心,這會兒被方文林拉起來才反應過來自己還腰酸背痛呢,便沒有勉強,去竹椅上坐著休息了。
劉知作為客人,卸下自己的書箱之後也被雲瀾叫去坐著休息。
“劉秀才坐,走了一上午,腳疼吧?一會兒用熱水泡個腳會舒服很多。”
“還好,以前在家鄉也得走上許久山路,隻不過現在少有機會再這般行走,一時沒能適應。”劉知坐在雲瀾旁邊,眼睛四下逡巡,仍舊是對於這院子感到稀奇。
“您們還做了涼棚和竹床啊,夏日來這裏避暑當真是不錯。”
雲瀾已經覺得這山裏熱了,但是聽劉知的意思似乎山下更熱?
“可不是,已經半月不曾下雨了,日日都是驕陽,可比這山上熱多了。”
劉知與其他書生不大一樣,沒有部分書生那種窮講究,這次進山也沒穿書生長袍,而是和普通農人一般的短褐打扮,又因為年歲小生的嫩,半點看不出已經是個小秀才。
“不過之前雨水多,雖然熱了些,但並無太大影響。”
原本雲瀾還擔心會幹旱,但劉知既然這般說,該是無大礙的,不然那些經驗豐富的老人家早就第一個著急了。
“我大哥可好?”
雲煥夫婦名義上是去曲陵遊玩,實際上是同豐昊夫婦、張氏夫夫一起去為風雲小吃鋪曲陵分店做開業準備,現在已過去近一個月。
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劉知:“瀾老爺寬心,雲大老爺一切安好,您那分店的鋪子我也親自去看過,當真是氣派,雲大老爺說月底應該就會試營業。”
試營業這詞兒他還是跟著雲煥學來的,了解其意思後隻覺此法甚妙。
這時收拾完東西的方文林和姚睿也一並走了過來,雲瀾便又問姚睿:“可有我二哥的消息?”
姚睿搖了搖頭,說:“我們離開曲陵之時並未收到雲二爺的消息,進山之前也不曾在安陽見著雲二爺。”
那就是還沒有回家。
雲瀾點頭表示知道了。
方文林坐在雲瀾旁邊倒水喝,問起這二人的情況,“劉秀才打算在這山中采風多久?”
劉知作為曲陵書院學子現在該是在書院念書的,這次過來不知是同夫子請了假還是什麽,多半是不會久待。
而劉知的回答也印證了方文林的推斷,“回方老爺,這一次也是夫子特許我才得以有機會來這山中,最多七日我便要下山返回書院。”
“我們進山已近一月,原是以為你不會過來都準備下山了,既如此便陪你多待幾日。”雲瀾這會兒緩過了那股子難受勁兒,整個人又變得懶散起來,窩在椅子裏放鬆地翹著二郎腿。
劉知也不是那不識好歹之人,忙起身作揖,鄭重謝過,“多謝方老爺、瀾老爺。”
……
姚睿和劉知自然是被安排住在北屋,幾人說了一會兒話,雲瀾便讓兩人先回屋稍作休息,歇一歇腿腳,有什麽事等午飯過後再說。
今日多了許多新鮮食材,中午這一頓自然得吃好,雲瀾問了方文林的意見,最後決定做茭白炒三絲、熗炒圓白菜以及糖醋排骨。
茭白剝皮也是有講究的,剝不好就會造成浪費,首先得剝開其最外邊的一層外衣,然後用手摸出其中實心的位置,手指扣住輕輕往外一拽露出裏麵實心的莖稈,這就是能吃的部分,接著再用刀將其底部的髒汙和表皮削去洗淨切絲即可。
茭白炒三絲中的三絲,雲瀾選擇用肉絲、胡蘿卜絲以及青椒絲。肉絲最好選用二八肥瘦比的五花肉為最佳,青椒若是不想吃的那麽辣可用刀將其內部的筋膜和辣椒籽片掉之後再切絲。
這道菜做的好不好吃一是炒製茭白的手法和火候,二是料汁。
茭白不能炒的太狠,不然水分流失不夠爽脆,下鍋最好使用快炒,以鍋鏟將其按壓在鍋底以達到最大受熱能讓其快速熟透但不會軟塌。
料汁則是使用蔥薑蒜末、生抽、白糖、料酒、清水以及水澱粉等按一定比例調配。
做這道菜不能放太多油,不然就會變得油膩。鍋底少許菜油先將肉絲翻炒變色,加入生抽入味掛色後盛出備用。
再炒茭白絲和胡蘿卜絲,隨後倒入剛剛炒好的肉絲繼續翻炒兩下加入靈魂料汁快速顛勺,當然農村土灶的大鐵鍋雲瀾是顛不起來的,隻得用鍋鏟快速翻炒後加入青椒絲炒至斷生即可出鍋。
做這道菜雲瀾不大喜歡放鹽,隻用醬油的鹹香味即可,能最大程度的品嚐出茭白的美味。
熗炒圓白菜以及糖醋排骨的做法前文當中已經介紹過,此處便不多贅述。
午飯是在堂屋門口的連廊底下吃的,通風且陰涼。姚睿和劉知該是睡過一覺,起來之後都去用清水浮了一把臉清醒清醒才落座吃飯。
“還得是瀾老爺的手藝。”劉知捧著飯碗吃得最香,不知道的還以為曲陵書院的飯食是有多難吃呢。
“老爺應該還不知道。”姚睿正是能吃的年紀,現下已經盛了第二碗飯。
“您做的那道佛跳牆火了,劉秀才之前在咱們家做客寫了一篇遊記,老早之前便投了書局,當時人家沒看上,後來劉秀才成為曲正木作的畫師因書立而打出了些許名氣,那書局管事又親自來求。”
“欸,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什麽跳牆?”
劉知替姚睿補充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姚睿點頭,“對對對,就是瀾老爺您之前說的這句話,現已傳遍了整個曲陵,那些老饕們聞著味兒全尋了過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人家曲陵的達官顯貴早在正月就已經品嚐過了,故而現在人們對於這道菜的追捧更上一層樓。”
姚睿說完之後發現自家兩位老爺好像並無多少喜意,還以為自己說錯了話,頓時開始裝鵪鶉,
但方文林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向其問到:“可有人尋到了清河?”
姚睿沒法裝鵪鶉,隻得拿眼睛小心瞄兩位老爺的臉色,“啊?哦哦,有的,聽我大嫂說近來從各地來了好些外地人到鋪子裏打聽這道菜。”
“覃迎春是如何應對的?”雲瀾拍了拍方文林的胳膊,讓其不要那麽凶,瞧給孩子嚇的。
姚睿知曉此事不簡單,便放下了碗筷認真回答:“我大嫂就如實說了,說這道菜已經賣給府城的大酒樓,至於是哪一家咱們不好說,也請那些外地人原諒則個,又介紹了咱們鋪子的其他吃食。”
“那些人聽聞雖失望,但是咱們鋪子的吃食可是頂好的美味,便也心滿意足,又聽聞我們即將在曲陵開設分店,就更為欣喜,也就沒生什麽事。”
聽到此處,雲瀾和方文林懸著的心才落到實處。
當時劉知寫遊記的時候問過他們二人的意願,其中的安陽鎮、風雲小吃鋪等都是經過他們同意了的。
他們有意借書生之手給自家鋪子做宣傳,自然也要承擔這盛名之下的風險。
好在現在看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覃迎春也應對得當,便終於放下了心。
……
午飯過後,刷碗的活計由姚睿包攬了,劉知則是在同雲瀾一起研究染料。
方文林有意在柴房外頭再搭建一個遮陽棚,當作工作間,免得日頭太曬在院子裏做活中暑,現在正在估算用料。
“老爺,灶屋都收拾好了,可還有什麽活計吩咐?”姚睿是個自覺的,知道主動找活幹。
有人使喚方文林也不客氣,當即一指水缸就給其安排了活計,“挑水把水缸裝滿之後同我一起去竹林砍些竹子回來。”
姚睿:“得勒。”
小不點見姚睿拿了扁擔和水桶知道這是要往河邊去,就從自己的竹竿床上跳下來跟了上去,老朋友相見,總要膩歪一會兒。
……
竹製的方桌上擺著一堆的瓶瓶罐罐,這些都是劉知帶上來的各種顏料。
雲瀾在其中一盒裏看見了類似細閃的東西,便拿起來細看。
“這是鮑魚殼做的顏料。”劉知為雲瀾介紹道:“還有這三盒,分別是蛤蜊、珍珠蚌殼以及珍珠做的。”
“鮑魚殼?珍珠蚌?”雖有所猜測,但聽聞真是這些東西時雲瀾還是有些驚訝,沒想到幾個月不見,這劉秀才這般有錢了?
劉知也是心思玲瓏的,哪裏看不出雲瀾的詫異,便不大好意思地笑著解釋道:“還是托了瀾老爺和方老爺的福,一來是我在曲正木作當畫師有了些微收入,二來是與彭老大做了生意,這些貝殼都是他的車隊幫我帶來的,就連那珍珠也是從他那裏買的。彭老大念在您二位的麵子上,這些東西都是半價賣與我,故而我才買得起拿來做成顏料。”
要不說當畫家燒錢呢,這些個顏料大多都是用礦物製作,甚至有寶石、珍珠這類珍寶,哪個都不便宜。
方文林也走了過來看稀奇,“哦?彭老哥何時到的曲陵?”
劉知大概估摸了一下時間,“大概是月中,拉了足足十輛車的貨物。”
“可有說會在曲陵盤桓幾日?”方文林放下那裝有珍珠粉的小瓷盒,“劉秀才可瞧見彭老哥都帶了些什麽貨品?”
“這個我問過,彭老大說會在曲陵停留一個月,至於貨品,大多都是幹貨,除此以外還有白玉皂、珍珠……好像還有布匹,更多的我便沒有多關注了。”
劉知回憶起與彭老大交談時的情形又接著說到:“彭老大找我打聽過您們二位,我說您們在清河,他似乎有些失望,不過我將您們要開分店以及雲大老爺在曲陵的事情同他說了,他又高興起來。”
聽到這裏,雲瀾同方文林對視一眼,“那彭老大該是會去找大哥的,我們七日之後下山趕去曲陵說不定還能同彭老大一起喝個酒。”
“劉秀才說彭老哥帶了布匹,南邊天氣炎熱,那邊的布匹多輕薄,我想向其購買幾匹給你裁幾身衣裳。”方文林也正有此打算,貨品的南北交易就靠這些行商車隊了,自己有這層關係在,那好東西自然是要去挑一挑的。
雲瀾則是對於劉知口中的幹貨更加感興趣,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麽好的食材可以給鋪子弄些新的菜品。
“老爺,水缸裝滿了,可是現在去竹林?”姚睿的年紀也就比雲瀾小一歲,但二者的氣質卻無半點相似,這傻孩子就好像是有一身用不完的牛勁兒似的,不像雲瀾,看著個地方就想往那一躺。
“瞧這一頭的熱汗,先過來坐著喝口水歇一會兒。”雲瀾招呼人過來坐,沒見著剛剛跟出去的小不點,“小不點呢?”
姚睿喝水如牛飲,咕嘟咕嘟就是一大碗,“在河邊玩水呢,不願意回來。”
四人又說了一會兒子話才紛紛起身準備出門。
方文林和姚睿是去竹林砍竹子回來做涼棚,雲瀾則是去放羊吃草,至於劉知嘛,他初來乍到,對什麽都感興趣,便要求一同前往。
跟著他們熟悉熟悉周邊環境自然是好的,雲瀾和方文林當然不會不同意。
雲瀾蹲在地上,將一個個布袋打開,每打開一個就笑著給方文林介紹裏麵的東西,眼睛嘴角都是笑,比之陽光還要燦爛。
方文林耳朵聽著雲瀾說話,眼睛卻一錯不錯地盯著人瞧。
他家瀾兒該是想家了。
此時姚睿已經帶著劉知從後院出來,看見地上那兩個壇子便笑著說到:“這個桂花酒和桂花蜜是琛少爺和瑞少爺讓帶的,說方老爺和瀾老爺愛吃,特意囑咐我小心些別打碎了。”
“這倆小子……”雲瀾這下真是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心裏對自家這倆小侄兒念得不行。
“哦對了,”姚睿將自己身上的大背包取下來,從換洗衣物裏又提溜出來一個袋子,“這裏麵是雞蛋,我怕給磕碎了,就自己背著的,老爺,雞蛋籃子還在老地方吧?我直接放進去。”
“辛苦了,還在老地方,你去放吧。”方文林將雲瀾從地上拉起來,怕他蹲久了腿麻。
“知道你高興,東西我來收拾,你先去坐一會兒。”
雲瀾剛是太開心,這會兒被方文林拉起來才反應過來自己還腰酸背痛呢,便沒有勉強,去竹椅上坐著休息了。
劉知作為客人,卸下自己的書箱之後也被雲瀾叫去坐著休息。
“劉秀才坐,走了一上午,腳疼吧?一會兒用熱水泡個腳會舒服很多。”
“還好,以前在家鄉也得走上許久山路,隻不過現在少有機會再這般行走,一時沒能適應。”劉知坐在雲瀾旁邊,眼睛四下逡巡,仍舊是對於這院子感到稀奇。
“您們還做了涼棚和竹床啊,夏日來這裏避暑當真是不錯。”
雲瀾已經覺得這山裏熱了,但是聽劉知的意思似乎山下更熱?
“可不是,已經半月不曾下雨了,日日都是驕陽,可比這山上熱多了。”
劉知與其他書生不大一樣,沒有部分書生那種窮講究,這次進山也沒穿書生長袍,而是和普通農人一般的短褐打扮,又因為年歲小生的嫩,半點看不出已經是個小秀才。
“不過之前雨水多,雖然熱了些,但並無太大影響。”
原本雲瀾還擔心會幹旱,但劉知既然這般說,該是無大礙的,不然那些經驗豐富的老人家早就第一個著急了。
“我大哥可好?”
雲煥夫婦名義上是去曲陵遊玩,實際上是同豐昊夫婦、張氏夫夫一起去為風雲小吃鋪曲陵分店做開業準備,現在已過去近一個月。
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劉知:“瀾老爺寬心,雲大老爺一切安好,您那分店的鋪子我也親自去看過,當真是氣派,雲大老爺說月底應該就會試營業。”
試營業這詞兒他還是跟著雲煥學來的,了解其意思後隻覺此法甚妙。
這時收拾完東西的方文林和姚睿也一並走了過來,雲瀾便又問姚睿:“可有我二哥的消息?”
姚睿搖了搖頭,說:“我們離開曲陵之時並未收到雲二爺的消息,進山之前也不曾在安陽見著雲二爺。”
那就是還沒有回家。
雲瀾點頭表示知道了。
方文林坐在雲瀾旁邊倒水喝,問起這二人的情況,“劉秀才打算在這山中采風多久?”
劉知作為曲陵書院學子現在該是在書院念書的,這次過來不知是同夫子請了假還是什麽,多半是不會久待。
而劉知的回答也印證了方文林的推斷,“回方老爺,這一次也是夫子特許我才得以有機會來這山中,最多七日我便要下山返回書院。”
“我們進山已近一月,原是以為你不會過來都準備下山了,既如此便陪你多待幾日。”雲瀾這會兒緩過了那股子難受勁兒,整個人又變得懶散起來,窩在椅子裏放鬆地翹著二郎腿。
劉知也不是那不識好歹之人,忙起身作揖,鄭重謝過,“多謝方老爺、瀾老爺。”
……
姚睿和劉知自然是被安排住在北屋,幾人說了一會兒話,雲瀾便讓兩人先回屋稍作休息,歇一歇腿腳,有什麽事等午飯過後再說。
今日多了許多新鮮食材,中午這一頓自然得吃好,雲瀾問了方文林的意見,最後決定做茭白炒三絲、熗炒圓白菜以及糖醋排骨。
茭白剝皮也是有講究的,剝不好就會造成浪費,首先得剝開其最外邊的一層外衣,然後用手摸出其中實心的位置,手指扣住輕輕往外一拽露出裏麵實心的莖稈,這就是能吃的部分,接著再用刀將其底部的髒汙和表皮削去洗淨切絲即可。
茭白炒三絲中的三絲,雲瀾選擇用肉絲、胡蘿卜絲以及青椒絲。肉絲最好選用二八肥瘦比的五花肉為最佳,青椒若是不想吃的那麽辣可用刀將其內部的筋膜和辣椒籽片掉之後再切絲。
這道菜做的好不好吃一是炒製茭白的手法和火候,二是料汁。
茭白不能炒的太狠,不然水分流失不夠爽脆,下鍋最好使用快炒,以鍋鏟將其按壓在鍋底以達到最大受熱能讓其快速熟透但不會軟塌。
料汁則是使用蔥薑蒜末、生抽、白糖、料酒、清水以及水澱粉等按一定比例調配。
做這道菜不能放太多油,不然就會變得油膩。鍋底少許菜油先將肉絲翻炒變色,加入生抽入味掛色後盛出備用。
再炒茭白絲和胡蘿卜絲,隨後倒入剛剛炒好的肉絲繼續翻炒兩下加入靈魂料汁快速顛勺,當然農村土灶的大鐵鍋雲瀾是顛不起來的,隻得用鍋鏟快速翻炒後加入青椒絲炒至斷生即可出鍋。
做這道菜雲瀾不大喜歡放鹽,隻用醬油的鹹香味即可,能最大程度的品嚐出茭白的美味。
熗炒圓白菜以及糖醋排骨的做法前文當中已經介紹過,此處便不多贅述。
午飯是在堂屋門口的連廊底下吃的,通風且陰涼。姚睿和劉知該是睡過一覺,起來之後都去用清水浮了一把臉清醒清醒才落座吃飯。
“還得是瀾老爺的手藝。”劉知捧著飯碗吃得最香,不知道的還以為曲陵書院的飯食是有多難吃呢。
“老爺應該還不知道。”姚睿正是能吃的年紀,現下已經盛了第二碗飯。
“您做的那道佛跳牆火了,劉秀才之前在咱們家做客寫了一篇遊記,老早之前便投了書局,當時人家沒看上,後來劉秀才成為曲正木作的畫師因書立而打出了些許名氣,那書局管事又親自來求。”
“欸,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什麽跳牆?”
劉知替姚睿補充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姚睿點頭,“對對對,就是瀾老爺您之前說的這句話,現已傳遍了整個曲陵,那些老饕們聞著味兒全尋了過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人家曲陵的達官顯貴早在正月就已經品嚐過了,故而現在人們對於這道菜的追捧更上一層樓。”
姚睿說完之後發現自家兩位老爺好像並無多少喜意,還以為自己說錯了話,頓時開始裝鵪鶉,
但方文林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向其問到:“可有人尋到了清河?”
姚睿沒法裝鵪鶉,隻得拿眼睛小心瞄兩位老爺的臉色,“啊?哦哦,有的,聽我大嫂說近來從各地來了好些外地人到鋪子裏打聽這道菜。”
“覃迎春是如何應對的?”雲瀾拍了拍方文林的胳膊,讓其不要那麽凶,瞧給孩子嚇的。
姚睿知曉此事不簡單,便放下了碗筷認真回答:“我大嫂就如實說了,說這道菜已經賣給府城的大酒樓,至於是哪一家咱們不好說,也請那些外地人原諒則個,又介紹了咱們鋪子的其他吃食。”
“那些人聽聞雖失望,但是咱們鋪子的吃食可是頂好的美味,便也心滿意足,又聽聞我們即將在曲陵開設分店,就更為欣喜,也就沒生什麽事。”
聽到此處,雲瀾和方文林懸著的心才落到實處。
當時劉知寫遊記的時候問過他們二人的意願,其中的安陽鎮、風雲小吃鋪等都是經過他們同意了的。
他們有意借書生之手給自家鋪子做宣傳,自然也要承擔這盛名之下的風險。
好在現在看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覃迎春也應對得當,便終於放下了心。
……
午飯過後,刷碗的活計由姚睿包攬了,劉知則是在同雲瀾一起研究染料。
方文林有意在柴房外頭再搭建一個遮陽棚,當作工作間,免得日頭太曬在院子裏做活中暑,現在正在估算用料。
“老爺,灶屋都收拾好了,可還有什麽活計吩咐?”姚睿是個自覺的,知道主動找活幹。
有人使喚方文林也不客氣,當即一指水缸就給其安排了活計,“挑水把水缸裝滿之後同我一起去竹林砍些竹子回來。”
姚睿:“得勒。”
小不點見姚睿拿了扁擔和水桶知道這是要往河邊去,就從自己的竹竿床上跳下來跟了上去,老朋友相見,總要膩歪一會兒。
……
竹製的方桌上擺著一堆的瓶瓶罐罐,這些都是劉知帶上來的各種顏料。
雲瀾在其中一盒裏看見了類似細閃的東西,便拿起來細看。
“這是鮑魚殼做的顏料。”劉知為雲瀾介紹道:“還有這三盒,分別是蛤蜊、珍珠蚌殼以及珍珠做的。”
“鮑魚殼?珍珠蚌?”雖有所猜測,但聽聞真是這些東西時雲瀾還是有些驚訝,沒想到幾個月不見,這劉秀才這般有錢了?
劉知也是心思玲瓏的,哪裏看不出雲瀾的詫異,便不大好意思地笑著解釋道:“還是托了瀾老爺和方老爺的福,一來是我在曲正木作當畫師有了些微收入,二來是與彭老大做了生意,這些貝殼都是他的車隊幫我帶來的,就連那珍珠也是從他那裏買的。彭老大念在您二位的麵子上,這些東西都是半價賣與我,故而我才買得起拿來做成顏料。”
要不說當畫家燒錢呢,這些個顏料大多都是用礦物製作,甚至有寶石、珍珠這類珍寶,哪個都不便宜。
方文林也走了過來看稀奇,“哦?彭老哥何時到的曲陵?”
劉知大概估摸了一下時間,“大概是月中,拉了足足十輛車的貨物。”
“可有說會在曲陵盤桓幾日?”方文林放下那裝有珍珠粉的小瓷盒,“劉秀才可瞧見彭老哥都帶了些什麽貨品?”
“這個我問過,彭老大說會在曲陵停留一個月,至於貨品,大多都是幹貨,除此以外還有白玉皂、珍珠……好像還有布匹,更多的我便沒有多關注了。”
劉知回憶起與彭老大交談時的情形又接著說到:“彭老大找我打聽過您們二位,我說您們在清河,他似乎有些失望,不過我將您們要開分店以及雲大老爺在曲陵的事情同他說了,他又高興起來。”
聽到這裏,雲瀾同方文林對視一眼,“那彭老大該是會去找大哥的,我們七日之後下山趕去曲陵說不定還能同彭老大一起喝個酒。”
“劉秀才說彭老哥帶了布匹,南邊天氣炎熱,那邊的布匹多輕薄,我想向其購買幾匹給你裁幾身衣裳。”方文林也正有此打算,貨品的南北交易就靠這些行商車隊了,自己有這層關係在,那好東西自然是要去挑一挑的。
雲瀾則是對於劉知口中的幹貨更加感興趣,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麽好的食材可以給鋪子弄些新的菜品。
“老爺,水缸裝滿了,可是現在去竹林?”姚睿的年紀也就比雲瀾小一歲,但二者的氣質卻無半點相似,這傻孩子就好像是有一身用不完的牛勁兒似的,不像雲瀾,看著個地方就想往那一躺。
“瞧這一頭的熱汗,先過來坐著喝口水歇一會兒。”雲瀾招呼人過來坐,沒見著剛剛跟出去的小不點,“小不點呢?”
姚睿喝水如牛飲,咕嘟咕嘟就是一大碗,“在河邊玩水呢,不願意回來。”
四人又說了一會兒子話才紛紛起身準備出門。
方文林和姚睿是去竹林砍竹子回來做涼棚,雲瀾則是去放羊吃草,至於劉知嘛,他初來乍到,對什麽都感興趣,便要求一同前往。
跟著他們熟悉熟悉周邊環境自然是好的,雲瀾和方文林當然不會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