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符皇後:陛下,太子為何不喜
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 作者:木棉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之中,元熙帝剛剛午睡小憩起床不久,在宮女、內監的侍奉下緩緩更衣。
銅鏡中倒映出的天子麵容,略顯幾分憔悴,氣色不佳,原本威嚴的雙眸此刻也透露出些許疲憊。不時拿起手帕,輕輕咳嗽著。
長期以來,這位宵衣旰食的帝王,因著天氣驟然轉冷,竟是不小心小病了一場,咳嗽連連。
這消息一經傳出,京城中的一眾大小官員皆心思忐忑,生怕朝局因此生出什麽意想不到的變故。
好在,從宮中傳來的消息說,天子隻是咳嗽痰多,禦體並無大礙。
元熙帝接見內閣幾位閣老時,依舊神態自若,思維敏捷,處理政務有條不紊,官員們那顆懸著的心這才稍稍放下
元熙帝在太醫院太醫的進言下,保證每日午睡一個時辰,此事頗得符皇後上心,她不辭辛勞,來回督促著,唯恐天子不聽醫囑,影響龍體康複。
符皇後在暖閣的小幾畔忙碌著,食盒中是禦膳房精心熬製的冰糖雪梨粥。
這位芳姿豔麗的美婦,一身淡紅色宮裝長裙,身段兒豐腴有致,如瀑的青絲挽成峨髻,以金釵步搖固定,雲鬢別著一朵淡黃色菊花,。
流雲水袖挽起,露出一小截兒白若嫩藕的皓腕,肌膚如雪,細膩光滑。纖纖玉手拿起一個大湯匙,自湯碗中舀起米粥。
崇平帝剛剛洗罷臉,在宮女遞來的毛巾上輕輕擦拭了幾下,落座在一旁的椅子上。
看了一眼身旁的戴權,咳嗽了幾聲,聲音略顯沙啞地問道:“太子過來了?”
戴權臉上堆著討好的笑,腰彎得極低,恭聲道:“陛下,太子殿下在門外等候。”
元熙帝微微頷首,說道:“進來吧。”
“是,陛下。”戴權領命而去,腳步匆匆,不敢有絲毫怠慢。
不多時,太子楊佑甫踏入殿中。“兒臣見過父皇,母後,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母後娘娘千歲千千歲。”
崇平帝微微抬手,臉上露出一絲微笑,說道:“起來吧,佑兒。”
楊佑起身,整了整衣袖,回道:“謝父皇,兒臣聽聞父皇操勞國事,感染風寒,特地過來看望。”
太子和楚王是元熙帝子嗣中最為年長的兩個,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勢力支持著。相比之下,元熙帝對楚王的果斷有謀頗為滿意,頗有當初未登基時自己的風範。當初剛稱帝不久,為了安穩人心,元熙帝還是將皇後所出的楊佑冊立為太子。
自周朝立國以來,並非嫡長子都能登基為皇,能者居之。元熙帝深知早早立下太子,一則容易令其玩忽懈怠,二則也易為諸子所嫉,釀成禍端。曆朝曆代,太子早定,卻多有被廢黜之事。
但既然已立下太子,隻要太子不做傻事,元熙帝在有生之年會盡力為其掃平障礙。
楊佑向來寬厚待人,為人謙卑有禮,與忠順王一同在內務府和宗人府管理皇家祭祀相關的事務,也時常負責接待外國使臣。
元熙帝回道:“佑兒有勞關心,不過小小風寒而已,過幾日即可安好。倒是佑兒最近在國子監舉行一場詩會,朕是有所耳聞啊。”
符皇後好看的眉毛微微皺起,心中頓時湧起一絲擔憂,生怕太子此舉惹得元熙帝不滿,趕忙開口說道:“陛下,佑兒愛好詩詞歌賦,國子監中人才輩出,切磋一下文藝,也讓士子們體會一下皇恩浩蕩,陛下厚愛士子。
其實元熙帝對太子的行為並無太多不滿,太子借此提高名聲,在士子中抬高自己的地位,鞏固太子之位,這本無可厚非。隻是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有所分寸,不可過於張揚。
元熙帝說道:“國子監是大周人才匯聚之地,佑兒是該看一下有沒有可造之才,為朕分憂。
楊佑心中一動,想到了王睿,打算拉攏他。王睿年紀輕輕便是五品官,又是狀元郎,還曾立下大功,深受父皇器重。於是說道:“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尋覓像王公瑾一樣的國之棟梁。”
講到王睿,元熙帝心中一喜,眼中閃過一抹讚賞之色,但很快恢複了正常神色,生怕被他人察覺。
這細微的變化卻被符皇後捕捉到,她說道:“陛下,何不如讓王公瑾與太子一聚,公瑾比太子年輕,太子在為人處世方麵定會教導,而公瑾會將治國策略與太子探討,必大有益處。”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希望元熙帝能夠應允。
王睿乃是元熙帝悉心培養之人,早早將王睿交給太子,反而可能會害了王睿。一旦站了隊伍,不是想抽身就能抽身的。元熙帝搖頭道:“梓童,公瑾在皇城司諸事繁忙,恐脫不開身,這件事等日後再說吧。”
符皇後見自己的如意算盤被元熙帝打破,臉上閃過一絲失落,但很快恢複笑容,說道:“陛下,言之有理,臣妾領悟了,陛下冰糖雪梨粥趁熱吃一口,否則快涼了。”
元熙帝知道符皇後有意轉移話題,也不點破,接過湯匙,吃了一口粥,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楊佑見狀,說道:“父皇,兒臣想在朝會上旁聽,多了解朝政。”
元熙帝愣了一下,目光在太子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隨後說道:“準了。”
符皇後和楊佑聽到這個答案,臉上皆露出了驚喜的微笑。
楊佑三年前成婚,如今快二十歲了。太子妃是翰林院向大學士的嫡女向若薇,溫婉賢淑,知書達理。
不同於楚王能夠觸及一些六部事務,太子殿下的權力有所限製,加上元熙帝勤勉於國事,太子的工作主要是處理朝廷禮儀事務,談不上太過重要。
楊佑明了楚王在父皇心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身邊的長史段典和幕僚陳賢也曾提及,太子做到合格即可,如此陛下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廢除。
好比唐朝的李承乾,犯了謀反的大錯,最終將皇位白白丟掉。
楊佑回道:“謝父皇,兒臣必力所能及,為大周的繁華昌盛在所不惜。”
銅鏡中倒映出的天子麵容,略顯幾分憔悴,氣色不佳,原本威嚴的雙眸此刻也透露出些許疲憊。不時拿起手帕,輕輕咳嗽著。
長期以來,這位宵衣旰食的帝王,因著天氣驟然轉冷,竟是不小心小病了一場,咳嗽連連。
這消息一經傳出,京城中的一眾大小官員皆心思忐忑,生怕朝局因此生出什麽意想不到的變故。
好在,從宮中傳來的消息說,天子隻是咳嗽痰多,禦體並無大礙。
元熙帝接見內閣幾位閣老時,依舊神態自若,思維敏捷,處理政務有條不紊,官員們那顆懸著的心這才稍稍放下
元熙帝在太醫院太醫的進言下,保證每日午睡一個時辰,此事頗得符皇後上心,她不辭辛勞,來回督促著,唯恐天子不聽醫囑,影響龍體康複。
符皇後在暖閣的小幾畔忙碌著,食盒中是禦膳房精心熬製的冰糖雪梨粥。
這位芳姿豔麗的美婦,一身淡紅色宮裝長裙,身段兒豐腴有致,如瀑的青絲挽成峨髻,以金釵步搖固定,雲鬢別著一朵淡黃色菊花,。
流雲水袖挽起,露出一小截兒白若嫩藕的皓腕,肌膚如雪,細膩光滑。纖纖玉手拿起一個大湯匙,自湯碗中舀起米粥。
崇平帝剛剛洗罷臉,在宮女遞來的毛巾上輕輕擦拭了幾下,落座在一旁的椅子上。
看了一眼身旁的戴權,咳嗽了幾聲,聲音略顯沙啞地問道:“太子過來了?”
戴權臉上堆著討好的笑,腰彎得極低,恭聲道:“陛下,太子殿下在門外等候。”
元熙帝微微頷首,說道:“進來吧。”
“是,陛下。”戴權領命而去,腳步匆匆,不敢有絲毫怠慢。
不多時,太子楊佑甫踏入殿中。“兒臣見過父皇,母後,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母後娘娘千歲千千歲。”
崇平帝微微抬手,臉上露出一絲微笑,說道:“起來吧,佑兒。”
楊佑起身,整了整衣袖,回道:“謝父皇,兒臣聽聞父皇操勞國事,感染風寒,特地過來看望。”
太子和楚王是元熙帝子嗣中最為年長的兩個,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勢力支持著。相比之下,元熙帝對楚王的果斷有謀頗為滿意,頗有當初未登基時自己的風範。當初剛稱帝不久,為了安穩人心,元熙帝還是將皇後所出的楊佑冊立為太子。
自周朝立國以來,並非嫡長子都能登基為皇,能者居之。元熙帝深知早早立下太子,一則容易令其玩忽懈怠,二則也易為諸子所嫉,釀成禍端。曆朝曆代,太子早定,卻多有被廢黜之事。
但既然已立下太子,隻要太子不做傻事,元熙帝在有生之年會盡力為其掃平障礙。
楊佑向來寬厚待人,為人謙卑有禮,與忠順王一同在內務府和宗人府管理皇家祭祀相關的事務,也時常負責接待外國使臣。
元熙帝回道:“佑兒有勞關心,不過小小風寒而已,過幾日即可安好。倒是佑兒最近在國子監舉行一場詩會,朕是有所耳聞啊。”
符皇後好看的眉毛微微皺起,心中頓時湧起一絲擔憂,生怕太子此舉惹得元熙帝不滿,趕忙開口說道:“陛下,佑兒愛好詩詞歌賦,國子監中人才輩出,切磋一下文藝,也讓士子們體會一下皇恩浩蕩,陛下厚愛士子。
其實元熙帝對太子的行為並無太多不滿,太子借此提高名聲,在士子中抬高自己的地位,鞏固太子之位,這本無可厚非。隻是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有所分寸,不可過於張揚。
元熙帝說道:“國子監是大周人才匯聚之地,佑兒是該看一下有沒有可造之才,為朕分憂。
楊佑心中一動,想到了王睿,打算拉攏他。王睿年紀輕輕便是五品官,又是狀元郎,還曾立下大功,深受父皇器重。於是說道:“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尋覓像王公瑾一樣的國之棟梁。”
講到王睿,元熙帝心中一喜,眼中閃過一抹讚賞之色,但很快恢複了正常神色,生怕被他人察覺。
這細微的變化卻被符皇後捕捉到,她說道:“陛下,何不如讓王公瑾與太子一聚,公瑾比太子年輕,太子在為人處世方麵定會教導,而公瑾會將治國策略與太子探討,必大有益處。”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希望元熙帝能夠應允。
王睿乃是元熙帝悉心培養之人,早早將王睿交給太子,反而可能會害了王睿。一旦站了隊伍,不是想抽身就能抽身的。元熙帝搖頭道:“梓童,公瑾在皇城司諸事繁忙,恐脫不開身,這件事等日後再說吧。”
符皇後見自己的如意算盤被元熙帝打破,臉上閃過一絲失落,但很快恢複笑容,說道:“陛下,言之有理,臣妾領悟了,陛下冰糖雪梨粥趁熱吃一口,否則快涼了。”
元熙帝知道符皇後有意轉移話題,也不點破,接過湯匙,吃了一口粥,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楊佑見狀,說道:“父皇,兒臣想在朝會上旁聽,多了解朝政。”
元熙帝愣了一下,目光在太子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隨後說道:“準了。”
符皇後和楊佑聽到這個答案,臉上皆露出了驚喜的微笑。
楊佑三年前成婚,如今快二十歲了。太子妃是翰林院向大學士的嫡女向若薇,溫婉賢淑,知書達理。
不同於楚王能夠觸及一些六部事務,太子殿下的權力有所限製,加上元熙帝勤勉於國事,太子的工作主要是處理朝廷禮儀事務,談不上太過重要。
楊佑明了楚王在父皇心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身邊的長史段典和幕僚陳賢也曾提及,太子做到合格即可,如此陛下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廢除。
好比唐朝的李承乾,犯了謀反的大錯,最終將皇位白白丟掉。
楊佑回道:“謝父皇,兒臣必力所能及,為大周的繁華昌盛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