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剛替跛足道人的徒弟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一直未曾開口的跛足道人此時終於說道:“王公子氣宇軒昂,看得出來是個練家子,你替吾徒解決困擾多年的難題,我這裏有一件寶衣,水火不侵,刀槍不入,給你防身。”


    王睿聽聞,心中一動。


    在皇城司時便聽聞鎖子甲工藝複雜,環環相扣,數量稀少,隻有少數精兵才有。


    而這寶衣,若真如跛足道人所言那般神奇,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金國擄掠中原工匠,打造大量鎧甲,前線一線騎兵外麵身披戰甲,內麵又穿上鎖子甲,周朝軍隊就更難打贏金人。


    寶衣,有可能是真的。如今這世道,明槍暗箭防不勝防,既然贈我,又確實需要,幹嘛推脫,大不了日後還人情。


    有此寶衣,或許能在關鍵時刻保全性命,感覺有些像是韋小寶的奇遇啊。


    王睿說道:“謝道長,請受晚輩一拜。”


    僧道二人哈哈一笑,說道:“王公子,日後你需要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出現的。”


    甄士隱的心結被王睿開解,師父準許他去尋自己的寶貝女兒見麵,了卻多年的心願。甄士隱激動不已,說道:“公子,我女兒如今的狀況?”


    講到香菱的身世,王睿自然是避重就輕的,回道:“大致還可以的,在一戶大人家伺候著,我偶爾會幫襯照顧的,甄老爺大可放心,您和夫人準備好之後,擇期來京城找我即可。”


    說起甄士隱的夫人封氏,失去了丈夫且依靠著嫌貧愛富、為人勢利的嶽父封肅生活,日子過得頗為艱難和辛酸。


    另外金陵知府賈雨村給馮淵斷案一事,為了攀附權貴,顛倒黑白,全然不顧律法和公道,鬧得沸沸揚揚,或許逃脫不了世人的譴責。


    甄士隱施禮說道:“有勞公子了,公子大恩,沒齒難忘。”


    隨後,跛足道人走上前來,示意王睿解開衣衫。王睿依言而行,內心既期待又有些緊張。


    隻見跛足道人從懷中取出那件寶衣,寶衣的質地看似輕柔,卻又給人一種堅韌無比的感覺。


    跛足道人先將寶衣輕輕展開,然後雙手捧著,靠近王睿,將王睿的右臂緩緩地伸進衣袖,接著是左臂。


    “王公子,莫要心急,待老道為你穿戴整齊。”


    王睿點了點頭,安靜地站著,任由跛足道人擺布。


    “王公子,此寶衣乃是老道多年珍藏,今日贈予你,望你善用之,保自身平安。”跛足道人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來,再次審視著王睿身上的寶衣,確認無誤後,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


    ...


    事情暫時告一段落,王睿騎著馬往金陵而去。


    天色已晚,王睿可不想大晚上睡在野外,和豺狼為伍,凍死在荒郊。


    幸好王睿記得附近有一處莊園,想著將就一晚上。想著這回事情,驅使馬匹加快。


    按理來說金陵城作為江南重鎮,城高池深。


    在大多數人看來,縱使有百萬雄兵,也未必能輕易將其攻克。


    然而,竟有一股百餘人的倭寇打起了金陵的主意。


    作為這股倭寇的最高首領,藤原健一此時正坐在營帳中,麵色凝重,思考著下一步的計劃。


    這個莊子已被他們殺掠一空,至少短期內不用擔心走漏消息和吃飯的問題。


    可派出的細作遲遲未歸,這讓他對接下來的計劃能否順利進行感到擔憂。


    藤原健一心中煩躁,起身在營帳內來回踱步。


    官兵的圍剿尚在其次,哪怕來上萬官兵,藤原健一覺得他們也有突圍的可能。


    人數若是少些,甚至能夠將對方擊潰。除了一開始的水師令他們損失慘重,登陸之後就再未遭遇過像樣的抵抗。


    但畢竟金陵是這樣的大城,若沒有內應,恐怕憑他們這百餘人很難有所作為,還容易被趕來的水師困在城中。


    原來這股倭寇正是被朝廷水師打散,又遭遇風暴,登陸的迷航倭寇。


    藤原健一甚至覺得即將全軍覆沒,懷著必死之心帶人正麵衝了上去。


    然而,僅僅一次衝鋒,對麵千餘官兵竟四散潰逃。


    官兵如此不堪一擊,讓這些劫後餘生的倭寇都有些難以置信。


    此後,他們抱著嚐試的心態,突襲會稽。


    結果守城的官兵跑了。


    他們雖然劫掠成功,卻也不敢久留。


    沒辦法,除去一開始將他們擊潰的水師,其後所碰到的官兵,沒有一支隊伍有戰鬥力!


    正是這樣的經曆,讓藤原健一萌生出幹一票大的想法,然後再設法去海邊尋找機會奪船。


    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大周江南的核心,最為富庶的金陵!


    這一路上,江南一帶的周朝軍隊在倭寇麵前可謂是不堪一擊,還殺死一名禦史和三名指揮使,戰死的周朝軍隊數不勝數。


    荀縣的千百多名守軍連麵都沒有看到,望風而逃,大開城門,倭寇如入無人之境。諷刺的是,靠附近的百姓組成民兵才勉強擊退,至於其他郡縣的百姓可沒有如此好運,死的死,傷的傷。


    為什麽不讓周圍郡縣早點做好預警呢?這是因為地方的官員欺上瞞下,捅了這麽大的簍子,怎麽能隨便交代呢?為了保住烏紗帽,寧願讓附近的百姓遭災,主政一方的官員見狀隻好如此。


    消息被金陵守備李樞盡可能壓住,大規模征召休假的官兵,圍剿倭寇。


    盡管如此,金陵錦衣衛指揮使武忠還是加緊上報給元熙帝。算上時間的話,最快的話今晚元熙帝就能看到,期間怕是要發個大火。


    至於為什麽不單獨派錦衣衛上去作戰,好立功?隻因職責不同,得讓正規軍隊幹專業事。


    倭寇隻有一百來人,被傳出來上千人、萬人。果然,不怕人多,就怕謠言傳一窩。


    大周在江南駐紮有三十幾萬的軍隊,常備軍隊也有八九萬,加上地方民兵遠遠超過實際數目,為什麽打不過區區倭寇?


    一方麵是這股倭寇確實相當善戰,作戰表現、行軍能力令人稱奇,能在周軍的圍追堵截下一晝夜奔襲百餘裏,裝備的武器遠勝於江南一帶的軍隊,倭刀不用說,火銃能擊穿周朝一般的木製盾牌。


    另一方麵,江南承平日久,京營衰落,衛所製退化,上麵的官員驕傲輕敵,連倭寇的情況都沒摸清楚,顧著搶著功勞,采用添油戰術,給倭寇送人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棉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棉扇並收藏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