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平
剛封了侯,你告訴我天下大亂了? 作者:莫笑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湖州,太湖郡。
中秋時節。
河下村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秋收事宜,身處魚米之鄉的湖州,不出意外,今年又是一場豐收。
盡管驕陽似火,但田裏的百姓卻是格外賣力。
主家的先生已經幫忙算過了,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交完稅糧後眾人依舊可以享個溫飽年,一念至此,村民們也是加快了手中的速度。
就在村西邊的良田之中,一個八九歲的孩童正賣力彎腰收割著和自己等身高的稻子,雖然他看上去十分瘦弱,但是手上的把式卻並不比周邊的青壯慢多少。
“太平,老太爺叫你回去呢。”
正當其忙於紮束之時,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緩緩跑來,呼喚著他。
“好的,連姐姐,不知道老太爺叫我做什麽呢?”
少年好奇的問道。
“不知道,我隻是來傳話的,趕緊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於是被稱為太平的小孩和旁邊的人打過招呼後,帶上自己的鐮刀就跟上了剛剛傳話的少女。
太平姓夏,是跟著主家的姓,世世代代都是夏家的附庸,因為太平的父親跟著夏老太爺的次子夏忠明參軍擔任隨身護衛,並且在作戰的時候為了保護夏忠明戰死沙場,所以太平母子在夏家也算是衣食無憂。
太平的主家夏季,是大夏世襲的世家貴族,其祖上在大夏開國時立有軍功,高祖賜國姓,延續至今。
平時太平就是給主家放牛,跑跑腿什麽的,其母跟著夏家其它的女仆人種桑養蠶織布,日子還算過得去。
夏家如今是老太爺的長子,也就是現在的老爺夏忠邦當家作主,老太爺年紀大了,除了一些家族大事,一般是不問具體事情的,農忙時節也就順便到河下村來看著秋收,家主基本上都是在洺河縣,畢竟那裏才是主宅。
河下村是夏家的兩個食邑村之一,太平母子就住在這裏,農忙時節有勞動能力的都要去幫忙秋收,當然也包括太平母子。
不多時,太平便跟著少女來到了主家。
院裏老太爺正在下棋,太平就和少女站在一旁等候,約莫半個時辰後,終於下完。老太爺讓丫鬟連兒退下後,喝了口茶,緩緩開口道:
“太平,今年你也有十歲了吧?”
雖然不明所以,但他還是老實回答。
“回老太爺的話,小子六月份的時候剛剛年滿十歲了。”
“嗯,不錯,也是個小男子漢了,你爹這麽大的時候,已經和我家老二開始舞槍弄棍了,當年的事情,也是幸虧水生那小子了,我家老二前幾天的時候來信還問到你們母子的近況,我這次來也順便替他問侯一番。”
水生是太平父親的小名,大名叫夏安,是出征前老太爺親自取的名字,就是希望主仆二人能夠平安歸來,可惜戰事無常,夏安死在了戰場,不過夏家二爺卻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憑借軍功當上了將軍,留在了邊疆。
對於夏安,他心裏有所愧疚,所以經常詢問太平母子的情況,並且安排夏家善待太平母子,夏家念夏安的忠心,加上夏忠明的叮囑,也是對母子二人多有照拂。
“多謝老太爺和二爺掛念,托您的福,我和母親一切都好,管家伯伯也對我們照顧有加,母親經常念叨父親和二爺的事情,她說當年二爺對父親情如手足,能夠幫二爺擋下一劫也是父親應當做的,有機會的話希望您能和二爺說一聲,我們母子二人一直記掛著您和他的恩情”。
其實太平心裏對未曾見過的二爺一直是有所怨氣的,因為他才導致自己一生下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母親也因此時常在半夜哽咽,好幾次太平起夜的時候都聽到了。
不過按大夏律,仆為主亡,天經地義,太平也隻能把怨氣深埋心底。
聽著小太平的話,夏老太爺十分滿意,對於父子二人,他都頗為認可,夏安自小力大無窮,跟著家裏的師傅學武以後,身手也是十分了得,所以才會安排去保護他的愛子,至於太平這孩子,自小聰慧過人,待人接物表現出了遠超其年齡的成熟,甚至相比其孫輩的幾個男丁都是猶有過之,何況這孩子並沒有夏家幾個小少爺那樣的機會接受各種教導。
如果不是看起來瘦小的身軀,說不定他就直接把太平招收到主家做事了。
想到今天來到的主要目的,夏老太爺盯著小太平繼續說道:“等這幾天的農忙結束後,和你母親一起來縣裏麵吧,剛剛好你大爺家的小兒子最近開始學武了,你也一起跟著學點本事,其它時間也可以和小少爺一起讀書,爭取長大了也做個幕僚給那幫小子出出主意”。
“多謝您的抬愛,我回去就和母親說,不過她老人家可能在鄉下待習慣了,還希望您給個恩典,如果母親願意留在這裏的話,就讓她待在這裏種桑養蠶。”
“哈哈哈哈,果然是個孝子,好,你回去好好說說。”
“到時候忙完了就直接和秋收的隊伍一起回來就好了。”
說完後,夏老太爺就開始低頭慢慢喝茶。
看到這樣的情景,太平也適時告退。
看著太平離開的背影,老太爺夏德正想起了他的父親夏安,一個不愛說話、還有點憨的黑漢子,對夏家忠心耿耿,最後也為了夏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次挑選自己孫子的隨從的時候,多方考慮後夏老太爺還是選擇了太平,雖然小太平從小身子弱,沒有他父親那樣力敵眾人的天賦,但是他天資聰慧,剛好自己的小孫子自小不愛讀書,估計以後也是粗人一個,有小太平一旁輔佐也能安心不少,其次是因為相信他家對夏家的忠心。
“希望仁謙這小子以後穩當一點,過幾年去邊塞希望也能做個他二叔這樣的將軍,這樣我夏家才能一直富貴下去...”
中秋時節。
河下村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秋收事宜,身處魚米之鄉的湖州,不出意外,今年又是一場豐收。
盡管驕陽似火,但田裏的百姓卻是格外賣力。
主家的先生已經幫忙算過了,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交完稅糧後眾人依舊可以享個溫飽年,一念至此,村民們也是加快了手中的速度。
就在村西邊的良田之中,一個八九歲的孩童正賣力彎腰收割著和自己等身高的稻子,雖然他看上去十分瘦弱,但是手上的把式卻並不比周邊的青壯慢多少。
“太平,老太爺叫你回去呢。”
正當其忙於紮束之時,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緩緩跑來,呼喚著他。
“好的,連姐姐,不知道老太爺叫我做什麽呢?”
少年好奇的問道。
“不知道,我隻是來傳話的,趕緊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於是被稱為太平的小孩和旁邊的人打過招呼後,帶上自己的鐮刀就跟上了剛剛傳話的少女。
太平姓夏,是跟著主家的姓,世世代代都是夏家的附庸,因為太平的父親跟著夏老太爺的次子夏忠明參軍擔任隨身護衛,並且在作戰的時候為了保護夏忠明戰死沙場,所以太平母子在夏家也算是衣食無憂。
太平的主家夏季,是大夏世襲的世家貴族,其祖上在大夏開國時立有軍功,高祖賜國姓,延續至今。
平時太平就是給主家放牛,跑跑腿什麽的,其母跟著夏家其它的女仆人種桑養蠶織布,日子還算過得去。
夏家如今是老太爺的長子,也就是現在的老爺夏忠邦當家作主,老太爺年紀大了,除了一些家族大事,一般是不問具體事情的,農忙時節也就順便到河下村來看著秋收,家主基本上都是在洺河縣,畢竟那裏才是主宅。
河下村是夏家的兩個食邑村之一,太平母子就住在這裏,農忙時節有勞動能力的都要去幫忙秋收,當然也包括太平母子。
不多時,太平便跟著少女來到了主家。
院裏老太爺正在下棋,太平就和少女站在一旁等候,約莫半個時辰後,終於下完。老太爺讓丫鬟連兒退下後,喝了口茶,緩緩開口道:
“太平,今年你也有十歲了吧?”
雖然不明所以,但他還是老實回答。
“回老太爺的話,小子六月份的時候剛剛年滿十歲了。”
“嗯,不錯,也是個小男子漢了,你爹這麽大的時候,已經和我家老二開始舞槍弄棍了,當年的事情,也是幸虧水生那小子了,我家老二前幾天的時候來信還問到你們母子的近況,我這次來也順便替他問侯一番。”
水生是太平父親的小名,大名叫夏安,是出征前老太爺親自取的名字,就是希望主仆二人能夠平安歸來,可惜戰事無常,夏安死在了戰場,不過夏家二爺卻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憑借軍功當上了將軍,留在了邊疆。
對於夏安,他心裏有所愧疚,所以經常詢問太平母子的情況,並且安排夏家善待太平母子,夏家念夏安的忠心,加上夏忠明的叮囑,也是對母子二人多有照拂。
“多謝老太爺和二爺掛念,托您的福,我和母親一切都好,管家伯伯也對我們照顧有加,母親經常念叨父親和二爺的事情,她說當年二爺對父親情如手足,能夠幫二爺擋下一劫也是父親應當做的,有機會的話希望您能和二爺說一聲,我們母子二人一直記掛著您和他的恩情”。
其實太平心裏對未曾見過的二爺一直是有所怨氣的,因為他才導致自己一生下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母親也因此時常在半夜哽咽,好幾次太平起夜的時候都聽到了。
不過按大夏律,仆為主亡,天經地義,太平也隻能把怨氣深埋心底。
聽著小太平的話,夏老太爺十分滿意,對於父子二人,他都頗為認可,夏安自小力大無窮,跟著家裏的師傅學武以後,身手也是十分了得,所以才會安排去保護他的愛子,至於太平這孩子,自小聰慧過人,待人接物表現出了遠超其年齡的成熟,甚至相比其孫輩的幾個男丁都是猶有過之,何況這孩子並沒有夏家幾個小少爺那樣的機會接受各種教導。
如果不是看起來瘦小的身軀,說不定他就直接把太平招收到主家做事了。
想到今天來到的主要目的,夏老太爺盯著小太平繼續說道:“等這幾天的農忙結束後,和你母親一起來縣裏麵吧,剛剛好你大爺家的小兒子最近開始學武了,你也一起跟著學點本事,其它時間也可以和小少爺一起讀書,爭取長大了也做個幕僚給那幫小子出出主意”。
“多謝您的抬愛,我回去就和母親說,不過她老人家可能在鄉下待習慣了,還希望您給個恩典,如果母親願意留在這裏的話,就讓她待在這裏種桑養蠶。”
“哈哈哈哈,果然是個孝子,好,你回去好好說說。”
“到時候忙完了就直接和秋收的隊伍一起回來就好了。”
說完後,夏老太爺就開始低頭慢慢喝茶。
看到這樣的情景,太平也適時告退。
看著太平離開的背影,老太爺夏德正想起了他的父親夏安,一個不愛說話、還有點憨的黑漢子,對夏家忠心耿耿,最後也為了夏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次挑選自己孫子的隨從的時候,多方考慮後夏老太爺還是選擇了太平,雖然小太平從小身子弱,沒有他父親那樣力敵眾人的天賦,但是他天資聰慧,剛好自己的小孫子自小不愛讀書,估計以後也是粗人一個,有小太平一旁輔佐也能安心不少,其次是因為相信他家對夏家的忠心。
“希望仁謙這小子以後穩當一點,過幾年去邊塞希望也能做個他二叔這樣的將軍,這樣我夏家才能一直富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