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青山處處桑梓地
剛封了侯,你告訴我天下大亂了? 作者:莫笑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大軍整頓完畢之際,夏南星和離鎮二人正欲前去請秦迄出發。
不料其貼身衛兵頭戴素縞,跪伏在營門外兩側。
二人大驚,趕緊出言詢問。
“老將軍怎麽了?”
“回二位將軍,就在剛剛,衛將軍,薨了。”
夏南星心頭巨震,腳下一個不穩,連退好幾步方才站穩。
此刻的他隻覺得無數話語埋在胸間,怎麽也沒辦法吐露。
一旁的離鎮適時穩住了他,待其緩過神後又轉向幾名衛兵,繼續問道:
“老將軍臨終之際可有什麽交代?”
“衛將軍希望死後葬在海堯關外的山中,他說放不下齊州,想一直守在這裏。”
“好。”
夏南星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而他現在唯一能幫這位老將做的也隻有此事了。
“來人,趕緊去鐮棠關將馮襄叫回海堯關,另外火速前往臨淄城通知老將軍的家人趕到海堯關送老侯爺最後一程。”
“離大哥,軍中事務這幾天就麻煩你了,小弟身體不適,先回去休息了。”
說完夏南星似乎是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一步一步離開了大營。
...
不知過了多久,將秦迄的屍身處理好之後,大軍拔營出發。
夏南星獨自走在大軍的最後方。
他和秦迄認識的時間並不長,加起來不過是幾天時間,但是對方給他的印象卻是極深。
在夏南星接觸過的幾名主將之中,離鎮圓滑,更像是一名商賈,劉武平庸且有些怯弱,實在是難當大任,皇甫長鬆勇猛,但是莽撞,缺少度量,這幾人都不適合主導一方。
而他了解最多的就是夏忠明了,這位夏家二爺睿智,胸有謀略,治軍有道,各方麵都足以稱作傑出。
而秦迄的領軍才能或許比不上夏忠明,但是多了一份赤誠,多了幾分親和,更是有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和無私。
對於馮襄這樣的後起之秀,他願意將畢生經驗傾囊相授,對於夏南星自己來說,秦迄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臨死之際還強撐著身體為他傳道授業。
或許是出身的原因,夏南星更喜歡秦迄這樣的性格,而對於夏忠明這樣自小在世家大族成長的人多了些敬畏,唯一讓他覺得親切的隻有夏仁謙夏青萱兄妹。
這次黎陽鎮的經曆讓夏南星看到了一名將軍真正應該有的樣子,以身報國心懷天下,身先士卒悍不畏死,同時虛懷若穀體恤下屬。就連臨終之際,秦迄關心的也更多是齊州和天下的安定。
如此將軍,怎能不讓人心生敬仰。
戎馬幾十載,轉戰兩州三千裏。
將軍百戰死,青山處處桑梓地。
回到海堯關後,離鎮第一時間下令全城百姓戴孝七天。
夏南星決定親自為秦迄守靈,直至其家人到來。
一天後馮襄趕了回來,直接跪在棺槨前放聲痛哭。
之後幾天時間,整個海堯關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直至朝廷特派的宣旨大臣到來。
夏南星和離鎮二人率大小將領出城迎接,而見到來人,二人俱是無比驚訝。
此次前來傳旨的居然是湯文公。
九卿之一,治粟內史,掌管著天下所有的錢糧。
此刻居然和皇帝的內侍一起跋涉兩千裏來到了齊州。
雖是無比驚訝,但兩人還是規規矩矩上前接旨。
一旁的喜順趕緊上前宣讀聖旨。
“太元六年七月十六日,聖天子詔曰。”
...
聖旨的日期已經過去月餘,也就代表著一行人走了一個多月,足以看出朝廷對這裏的重視,和之前的反應截然不同,不用想,一定是海堯關府庫的原因。
特別是湯文公,如此年紀還專程趕來,隻怕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而聖旨內容也很簡單,讓幾人全力收複齊州,保護好海堯關的錢財糧餉,並在朝廷來人之後轉交後者處理。
待喜順宣讀結束,二人迅速上前領旨。
離鎮率先開口:
“老大人一路車馬勞頓,趕緊隨下官進城休息。”
湯文公這一路上被折騰的不輕,雖然刻意放慢了速度,但他還是有些吃不消,多次處於崩潰的邊緣,要不是數百萬錢糧的信念支撐著他,怕是早就需要安排後事了。
禮儀結束之後,他就迫不及待想跟二人進城,但走進之時發現眾人手上皆纏有白布,於是好奇開口問道:
“離將軍,城中可有誰謝世了,為何如此裝束啊。”
離鎮輕歎一聲,緩緩答道:
“不瞞老大人,齊州衛將軍秦迄老侯爺前幾天在戰事結束時薨了。”
“那老家夥啊,戰死沙場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莫非老大人和秦老將軍相識?”
離鎮雖然出身世家,但是朝中大員的私交他們家族了解的也是有限,故而此時聽對方語氣有此一問。
“嗬嗬,我們自隆源初年就已經結識了。”
“先帝在時,有一次我是他的監軍主簿,結果他們把糧食提前吃完了非要帶我去附近向百姓借糧,還私自給百姓立下字據,最後雖然打贏了戎狄人,但是我兩卻是官降一級,要不是他一心為公,老夫都要和他打起來了。”
“沒想到您二位還有如此淵源。”
二人談笑間整個隊伍逐漸進入城中。
而夏南星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想到了秦迄最後和他說的那些話,沒成想老人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他指明方向。
...
夜晚,離鎮為湯文公一行人準備了盛大的接風宴,不過宴席之上身為治粟內史的後者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府庫內的糧餉,夏南星也是早有準備,直接讓老黃當場匯報。
海堯關內一開始是有金兩千兩,銀八千兩,銅錢三百萬貫,糧一百一十五萬石,而後大軍出征有所消耗,另收複齊州後從叛軍處繳獲一批。
現如今的府庫之中有金銀萬兩,錢四百五十萬貫,糧百萬石。
此外還有賊首兩名,不過並不值錢。
聽到這個數字,湯文公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如此豐厚的一筆財物,足抵得上朝廷往年大半年的稅收了。
不料其貼身衛兵頭戴素縞,跪伏在營門外兩側。
二人大驚,趕緊出言詢問。
“老將軍怎麽了?”
“回二位將軍,就在剛剛,衛將軍,薨了。”
夏南星心頭巨震,腳下一個不穩,連退好幾步方才站穩。
此刻的他隻覺得無數話語埋在胸間,怎麽也沒辦法吐露。
一旁的離鎮適時穩住了他,待其緩過神後又轉向幾名衛兵,繼續問道:
“老將軍臨終之際可有什麽交代?”
“衛將軍希望死後葬在海堯關外的山中,他說放不下齊州,想一直守在這裏。”
“好。”
夏南星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而他現在唯一能幫這位老將做的也隻有此事了。
“來人,趕緊去鐮棠關將馮襄叫回海堯關,另外火速前往臨淄城通知老將軍的家人趕到海堯關送老侯爺最後一程。”
“離大哥,軍中事務這幾天就麻煩你了,小弟身體不適,先回去休息了。”
說完夏南星似乎是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一步一步離開了大營。
...
不知過了多久,將秦迄的屍身處理好之後,大軍拔營出發。
夏南星獨自走在大軍的最後方。
他和秦迄認識的時間並不長,加起來不過是幾天時間,但是對方給他的印象卻是極深。
在夏南星接觸過的幾名主將之中,離鎮圓滑,更像是一名商賈,劉武平庸且有些怯弱,實在是難當大任,皇甫長鬆勇猛,但是莽撞,缺少度量,這幾人都不適合主導一方。
而他了解最多的就是夏忠明了,這位夏家二爺睿智,胸有謀略,治軍有道,各方麵都足以稱作傑出。
而秦迄的領軍才能或許比不上夏忠明,但是多了一份赤誠,多了幾分親和,更是有著幾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和無私。
對於馮襄這樣的後起之秀,他願意將畢生經驗傾囊相授,對於夏南星自己來說,秦迄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臨死之際還強撐著身體為他傳道授業。
或許是出身的原因,夏南星更喜歡秦迄這樣的性格,而對於夏忠明這樣自小在世家大族成長的人多了些敬畏,唯一讓他覺得親切的隻有夏仁謙夏青萱兄妹。
這次黎陽鎮的經曆讓夏南星看到了一名將軍真正應該有的樣子,以身報國心懷天下,身先士卒悍不畏死,同時虛懷若穀體恤下屬。就連臨終之際,秦迄關心的也更多是齊州和天下的安定。
如此將軍,怎能不讓人心生敬仰。
戎馬幾十載,轉戰兩州三千裏。
將軍百戰死,青山處處桑梓地。
回到海堯關後,離鎮第一時間下令全城百姓戴孝七天。
夏南星決定親自為秦迄守靈,直至其家人到來。
一天後馮襄趕了回來,直接跪在棺槨前放聲痛哭。
之後幾天時間,整個海堯關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直至朝廷特派的宣旨大臣到來。
夏南星和離鎮二人率大小將領出城迎接,而見到來人,二人俱是無比驚訝。
此次前來傳旨的居然是湯文公。
九卿之一,治粟內史,掌管著天下所有的錢糧。
此刻居然和皇帝的內侍一起跋涉兩千裏來到了齊州。
雖是無比驚訝,但兩人還是規規矩矩上前接旨。
一旁的喜順趕緊上前宣讀聖旨。
“太元六年七月十六日,聖天子詔曰。”
...
聖旨的日期已經過去月餘,也就代表著一行人走了一個多月,足以看出朝廷對這裏的重視,和之前的反應截然不同,不用想,一定是海堯關府庫的原因。
特別是湯文公,如此年紀還專程趕來,隻怕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而聖旨內容也很簡單,讓幾人全力收複齊州,保護好海堯關的錢財糧餉,並在朝廷來人之後轉交後者處理。
待喜順宣讀結束,二人迅速上前領旨。
離鎮率先開口:
“老大人一路車馬勞頓,趕緊隨下官進城休息。”
湯文公這一路上被折騰的不輕,雖然刻意放慢了速度,但他還是有些吃不消,多次處於崩潰的邊緣,要不是數百萬錢糧的信念支撐著他,怕是早就需要安排後事了。
禮儀結束之後,他就迫不及待想跟二人進城,但走進之時發現眾人手上皆纏有白布,於是好奇開口問道:
“離將軍,城中可有誰謝世了,為何如此裝束啊。”
離鎮輕歎一聲,緩緩答道:
“不瞞老大人,齊州衛將軍秦迄老侯爺前幾天在戰事結束時薨了。”
“那老家夥啊,戰死沙場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莫非老大人和秦老將軍相識?”
離鎮雖然出身世家,但是朝中大員的私交他們家族了解的也是有限,故而此時聽對方語氣有此一問。
“嗬嗬,我們自隆源初年就已經結識了。”
“先帝在時,有一次我是他的監軍主簿,結果他們把糧食提前吃完了非要帶我去附近向百姓借糧,還私自給百姓立下字據,最後雖然打贏了戎狄人,但是我兩卻是官降一級,要不是他一心為公,老夫都要和他打起來了。”
“沒想到您二位還有如此淵源。”
二人談笑間整個隊伍逐漸進入城中。
而夏南星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想到了秦迄最後和他說的那些話,沒成想老人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他指明方向。
...
夜晚,離鎮為湯文公一行人準備了盛大的接風宴,不過宴席之上身為治粟內史的後者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府庫內的糧餉,夏南星也是早有準備,直接讓老黃當場匯報。
海堯關內一開始是有金兩千兩,銀八千兩,銅錢三百萬貫,糧一百一十五萬石,而後大軍出征有所消耗,另收複齊州後從叛軍處繳獲一批。
現如今的府庫之中有金銀萬兩,錢四百五十萬貫,糧百萬石。
此外還有賊首兩名,不過並不值錢。
聽到這個數字,湯文公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如此豐厚的一筆財物,足抵得上朝廷往年大半年的稅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