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朝堂撕打
重生大明:這位子就該我來坐! 作者:那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要發展,就要改變,這句孤已經不是第一次說過了,而且應天園區的工廠你們都知道吧,以前那裏是什麽地方,那是一片荒野之地,可現在再看看,園區內幾十萬工人,外麵無數商鋪,小販等。”
“民間想要快速發展,就要提供崗位和就業方向,光是一個應天園區就養活了不少一百多萬人吧,這所創造的收入,去年就半年就有一億八千萬兩銀子。”
“以前大明可有這般收入,大明建國已經十五年了,去年,孤去年去廣州時,路過揚州之時,還有餓死的百姓,他們吃的什麽,是泥巴,也叫觀音土,還有廣州建立的兩個港口,去年光是商業稅就有三千多萬兩上交了國庫。”
“這兩個港口養活了多少人,諸位有誰可知,如今廣州的百姓也有了就業崗位,你們一個個眼界太低,格局太小,天天說著為國為民,嗬嗬嗬。”
說完,朱標忍不住笑了,他看向一群文臣們。
這笑像是在嘲笑他們,相反武將們則是一個個不說話,治理國家他們不知道,但是說打仗可能比文官們還要急。
“應天園區的工廠,不可能就一直在應天這個地方,孤準備在大明各省州府也同時建立。”
“啊,孤知道了,有些人會說孤這是與民爭利,有失朝廷威嚴,可是這些人又知道什麽,大明修建水泥路,孤不敢用大明的百姓,這些人又要說了,朱家皇帝勞民傷財啊,學那隋朝楊廣之君,
戰北元,征高麗,平國內三地反叛,修建長江黃河兩岸水壩等工程,孤沒有用國庫一分錢,孤也在想,這些錢又是從哪裏來的!”
“修建工程,朱家皇帝為了功績?為的是大明百姓,是大明以後的後世子孫,大明是我的,可它也是你們的,需要諸位臣工治理。”
聽著朱標一字一句說著,有些官員聽令不由低下頭,有的理解朱標的做法,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娘的,是誰這樣說的,是誰,有本事站出來,我薛祥與他勢不兩立!”
率先站出來不是他人,而是工部尚書薛祥。
他破口大罵,眼神看向身後的一群官員們,那眼神像是要吃人似的。
這時身為工部侍郎的李鎬,見薛祥開了口,他立即站出來附和道:
“薛尚書說的沒錯,我工部官員修建水泥路,水壩、水庫、水渠等工程,就是為了造福大明百姓,和大明以後的後世子孫,他娘的,要是讓我知道了,我一定要打死他!”
“沒錯,皇上,太子殿下所作所為,我們都看在眼裏,誰他娘的敢拿皇上,太子殿下與楊廣相比!”
“他娘的,肯定是你們一群禦史言官,他娘的,勞資早看你們不爽了。”
這名官員說完,眼神看向禦史言官們,根本不給他們反應,衝上去抓住一個就打了起來。
隨即工部,戶部,刑部等一些官員,都受過朱標恩惠,他們紛紛為朱標打抱不平。
朝堂上,隻見官員們與禦史言官打了起來。
先前跟著反對朱標的戶部官員,先前反對有多強硬,現在隻見他們打禦史言官就有多用力,完全就是兩麵倒。
武將們一個個看得忍不住笑了,這他娘的還真打啊,想著自己要不要加入其中。
畢竟禦史言官平時可沒有少參武將們。
龍椅上,朱元璋一臉平靜看向撕打起來的文臣們。
又看了看朱標,朱元璋忍不住笑了,朱標在文臣官員們心裏有了威信,為了他還打了起來,這是好事啊。
朱元璋其實就怕這些文臣們聯合起來反對朱標。
現在看來,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了。
“魏國公,我們要不要也一起?”
郭英看向身前的徐達,其實他也想衝上去打禦史言官們,不過見身為武將之首的徐達都沒有動,他也隻好站在原地詢問。
徐達回過頭看了眼郭英,笑了笑隨即對他搖了搖頭。
在徐達看來,這是文臣和朱標的事,他們身為武將還是不要去摻和了。
若是真的動起手來,武將們下手沒輕沒重的,隻怕這些文臣們的身子遭不住。
“都住手,看看你們一個個像什麽樣子,身為文臣,居然在朝堂之上撕打,傳出去了影響很好嗎!”
見打得差不多了,這時朱元璋才開口。
聽了這話,文臣們立即停下了手,一個個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站立。
那些禦史言官則是一臉青腫,嘴角流出了鮮血,有的牙都被打沒了。
見此一幕,朱元璋差點沒忍住笑了,不過作為皇上,此刻是不能笑的。
“軍田製度取消了,又當如何,太子,你且說說看。”
“稟父皇,以前士兵加入軍隊,隻不過為了一口飽飯,而取消軍田製度,參軍的人就少了許多,這時為了軍隊保持戰鬥力,就要招收年輕人,就要提高士兵在民間的地位,同樣給予一定的福利和相應的待遇。”
“兒臣看來,大明軍製也要改革發展了,以後軍隊分別為:排,連,營,團,旅,師,軍,比如一個排三十個人,一個連六十個人,一個營一百二十個人,一個團三千人,一個旅五千人,一個師一萬人,一個軍三萬人。”
“同時,看兒臣看來,大明軍隊改革,建立軍校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有軍事才能者,凡是在軍中立功者,凡是武將,戰死將士的子嗣也可以就讀於軍校,這軍校,兒臣請父皇擔任校長,兒臣擔任副校長。”
當朱標說完了軍隊改革一事,朱元璋聽得津津有味,他娘的,咱啥時候成了軍校校長一職。
朱元璋也明白,軍隊不可能永遠靠老一輩武將,老一輩武將也會老,所以年輕人就要登場了。
這一點不管在哪裏都是一樣,老一輩老了之後,年輕人就會接過重擔,從而建立屬於年輕人一代的功勳。
“諸位武將,對太子提議可有意見?”
朱元璋看向一群武將們,隻見前麵的都是一群老將們,站在後麵的才是年輕人的一輩人。
朱元璋不由感歎,這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新一輩年輕人就登場了。
“民間想要快速發展,就要提供崗位和就業方向,光是一個應天園區就養活了不少一百多萬人吧,這所創造的收入,去年就半年就有一億八千萬兩銀子。”
“以前大明可有這般收入,大明建國已經十五年了,去年,孤去年去廣州時,路過揚州之時,還有餓死的百姓,他們吃的什麽,是泥巴,也叫觀音土,還有廣州建立的兩個港口,去年光是商業稅就有三千多萬兩上交了國庫。”
“這兩個港口養活了多少人,諸位有誰可知,如今廣州的百姓也有了就業崗位,你們一個個眼界太低,格局太小,天天說著為國為民,嗬嗬嗬。”
說完,朱標忍不住笑了,他看向一群文臣們。
這笑像是在嘲笑他們,相反武將們則是一個個不說話,治理國家他們不知道,但是說打仗可能比文官們還要急。
“應天園區的工廠,不可能就一直在應天這個地方,孤準備在大明各省州府也同時建立。”
“啊,孤知道了,有些人會說孤這是與民爭利,有失朝廷威嚴,可是這些人又知道什麽,大明修建水泥路,孤不敢用大明的百姓,這些人又要說了,朱家皇帝勞民傷財啊,學那隋朝楊廣之君,
戰北元,征高麗,平國內三地反叛,修建長江黃河兩岸水壩等工程,孤沒有用國庫一分錢,孤也在想,這些錢又是從哪裏來的!”
“修建工程,朱家皇帝為了功績?為的是大明百姓,是大明以後的後世子孫,大明是我的,可它也是你們的,需要諸位臣工治理。”
聽著朱標一字一句說著,有些官員聽令不由低下頭,有的理解朱標的做法,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娘的,是誰這樣說的,是誰,有本事站出來,我薛祥與他勢不兩立!”
率先站出來不是他人,而是工部尚書薛祥。
他破口大罵,眼神看向身後的一群官員們,那眼神像是要吃人似的。
這時身為工部侍郎的李鎬,見薛祥開了口,他立即站出來附和道:
“薛尚書說的沒錯,我工部官員修建水泥路,水壩、水庫、水渠等工程,就是為了造福大明百姓,和大明以後的後世子孫,他娘的,要是讓我知道了,我一定要打死他!”
“沒錯,皇上,太子殿下所作所為,我們都看在眼裏,誰他娘的敢拿皇上,太子殿下與楊廣相比!”
“他娘的,肯定是你們一群禦史言官,他娘的,勞資早看你們不爽了。”
這名官員說完,眼神看向禦史言官們,根本不給他們反應,衝上去抓住一個就打了起來。
隨即工部,戶部,刑部等一些官員,都受過朱標恩惠,他們紛紛為朱標打抱不平。
朝堂上,隻見官員們與禦史言官打了起來。
先前跟著反對朱標的戶部官員,先前反對有多強硬,現在隻見他們打禦史言官就有多用力,完全就是兩麵倒。
武將們一個個看得忍不住笑了,這他娘的還真打啊,想著自己要不要加入其中。
畢竟禦史言官平時可沒有少參武將們。
龍椅上,朱元璋一臉平靜看向撕打起來的文臣們。
又看了看朱標,朱元璋忍不住笑了,朱標在文臣官員們心裏有了威信,為了他還打了起來,這是好事啊。
朱元璋其實就怕這些文臣們聯合起來反對朱標。
現在看來,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了。
“魏國公,我們要不要也一起?”
郭英看向身前的徐達,其實他也想衝上去打禦史言官們,不過見身為武將之首的徐達都沒有動,他也隻好站在原地詢問。
徐達回過頭看了眼郭英,笑了笑隨即對他搖了搖頭。
在徐達看來,這是文臣和朱標的事,他們身為武將還是不要去摻和了。
若是真的動起手來,武將們下手沒輕沒重的,隻怕這些文臣們的身子遭不住。
“都住手,看看你們一個個像什麽樣子,身為文臣,居然在朝堂之上撕打,傳出去了影響很好嗎!”
見打得差不多了,這時朱元璋才開口。
聽了這話,文臣們立即停下了手,一個個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站立。
那些禦史言官則是一臉青腫,嘴角流出了鮮血,有的牙都被打沒了。
見此一幕,朱元璋差點沒忍住笑了,不過作為皇上,此刻是不能笑的。
“軍田製度取消了,又當如何,太子,你且說說看。”
“稟父皇,以前士兵加入軍隊,隻不過為了一口飽飯,而取消軍田製度,參軍的人就少了許多,這時為了軍隊保持戰鬥力,就要招收年輕人,就要提高士兵在民間的地位,同樣給予一定的福利和相應的待遇。”
“兒臣看來,大明軍製也要改革發展了,以後軍隊分別為:排,連,營,團,旅,師,軍,比如一個排三十個人,一個連六十個人,一個營一百二十個人,一個團三千人,一個旅五千人,一個師一萬人,一個軍三萬人。”
“同時,看兒臣看來,大明軍隊改革,建立軍校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有軍事才能者,凡是在軍中立功者,凡是武將,戰死將士的子嗣也可以就讀於軍校,這軍校,兒臣請父皇擔任校長,兒臣擔任副校長。”
當朱標說完了軍隊改革一事,朱元璋聽得津津有味,他娘的,咱啥時候成了軍校校長一職。
朱元璋也明白,軍隊不可能永遠靠老一輩武將,老一輩武將也會老,所以年輕人就要登場了。
這一點不管在哪裏都是一樣,老一輩老了之後,年輕人就會接過重擔,從而建立屬於年輕人一代的功勳。
“諸位武將,對太子提議可有意見?”
朱元璋看向一群武將們,隻見前麵的都是一群老將們,站在後麵的才是年輕人的一輩人。
朱元璋不由感歎,這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新一輩年輕人就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