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遷都一事
重生大明:這位子就該我來坐! 作者:那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一早,楚婉依還在熟睡,朱標卻是接到了好幾份電報。
第一封是廖永忠發來的,他說在高麗省海域遇到了倭寇。
倭寇來了一千多人,他們準備來到高麗搶掠。
廖永忠帶領大明海軍,打得倭寇死傷慘重,到了後麵隻剩下了一百多人。
要說水戰方麵,整個大明除了廖永忠,其他的武將根本不夠看。
但說陸戰方麵,廖永忠就有些平平無奇了。
廖永忠最大的功勞,就是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朱元璋給他封了侯爵,隻不過後麵他跟楊憲有勾結,全家老小差點都沒了。
還是朱標開口為他求情,朱元璋這才放過了他。
朱標給廖永忠回道,凡是在海上遇到倭寇隻管打,最好能夠全殲,有什麽事自己幫他扛著。
朱標還讓廖永忠派人去倭島探查金礦,銀礦等。
其實這件事朱標可以讓在倭島的姚廣孝去做的,隻不過朱標不想那麽早把姚廣孝暴露出來。
廖永忠收到了朱標的電報很是不解,在他看來,倭島那麽貧瘠之地,怎麽可能會有金銀礦。
不過朱標既然說了,廖永忠也不再多言,立即派出了幾百人秘密前去倭島探查。
第二封電報是遼東地區,主帥徐達發來的。
大明軍隊進入遼東,便采取了招降,剛開始女真一族想要投降於大明,但是其內部意見不一。
第二次徐達派去了使者,隻不過使者沒有回來,被女真一族反對投降一派殺了。
所以這就導致了女真一族,有些想要投降大明的人,也不得不選擇了開戰。
消息傳回來,徐達等武將大怒,而在應天府的朱元璋同樣也是大怒,更是對徐達下了死命令,凡是女真一族不願意投降大明的,一個也別放過。
若是以前按照大明大軍的裝備,十萬大軍根本有些不夠。
隻不過現在的大明軍隊戰鬥力提高了,不光後膛槍,燧發槍,大炮,地雷等武器。
打女真一族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女真一族拿著刀槍等原始武器。
大明軍隊就是不同了,幾百米之外,一槍就能打死女真一族的人,還有大炮,地雷,手榴彈。
打得女真一族,哭爹喊娘,見識到了大明軍隊的武器,他們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了。
這特麽的還能怎麽打,人家的槍炮,手榴彈,地雷等物,根本不是能夠抵抗的。
但還是有無所畏懼的女真一族,他們根本不怕大明軍隊的武器。
不過他們向大明軍隊衝過來,就是活靶子。
徐達看到了這一幕,他心裏知道了,以後的戰爭不再是隻靠拿著大刀長槍拚殺了。
以後槍炮武器的戰爭,還要殘忍數倍,也會加倍死傷無數人。
徐達深深歎息一聲,以後將士們練就一身武藝,根本沒用了,功夫再怎麽厲害,可是也擋不住槍炮啊。
同樣有這種想法的,還有傅友德,廖永忠等人。
戰爭從來不是仁慈的,是無數人死亡,無數家庭破碎,更是國家的崛起和毀滅。
朱標看完了徐達的電報,思索了一番後,給徐達回道,凡是願意投降大明的女真一族,可以來到大明做貢獻。
而那些負隅頑抗的女真一族,則是一個不留,全部誅殺。
還有北上一片原始叢林,那裏有許多的木材,為了後世子孫。
雖然是原始叢林,也要在大明的手裏,畢竟鐵器稀少,木材就是使用最多的。
有了遼東一片原始叢林,大明以後也不用從雲貴地區砍伐木材了。
可不要小看了木材,在古代這可是好東西,無論是製造家具還是修建房屋等,都是必須要用木材的。
朱標看重遼東地區的木材,主要還是為了兩個造船廠。
第三封電報,是馬皇後發來的,詢問朱標和楚婉依在外麵怎麽樣了,馬上就要年底了,希望朱標和楚婉依提前回來。
朱標給馬皇後回道,他和楚婉依一切安好,同時還把在佤族的一些事跟馬皇後說了。
馬皇後收到了朱標回報,心裏有些安心了,兒子想要做事,有一番作為,這是好事,馬皇後自然是支持的。
而在眾多兒子當中,其他的除了燕王朱棣,就屬於朱標最好了,也是從小就懂事。
不像秦王朱樉,雖然被朱元璋弄死了,那也是他自己活該,還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皇子,一個比一個不聽話。
說教他們,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回到了自己的藩地,完全把老爹老娘的教導忘的一幹二淨。
第四封是朱元璋發來朱標的,詢問他在四川怎麽樣了,當地民生如何了。
當然了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朱元璋想要遷都,但他不知道該去往哪裏,原本就有幾個好地方的,比如西安,長安,開封等地。
但是這些地方如今不怎麽好,朱元璋也隻是想想,並沒有真正確定下來,這件事他還是想要派朱標前去各地看看。
等看完了之後,到時候再再最終決定。
殊不知,在曆史上,正是因為朱元璋想要遷都,讓江南一地的世家,富商,官員等人不滿。
這些人也知道,自己左右不了皇帝的決策。
但若是要遷都,那麽大多數人的利益就要受損。
這是世家們,富商地主,官員們不願意看到的。
他們心裏根本沒有國家大於一切的想法,最看重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什麽國家,皇帝都是一時的。
就像在元朝時,他們可是一方小霸主,可以隨意欺負百姓,奴役百姓們,從而讓自己的家族更加強大。
江南一地自古以來就是富裕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最多的地方。
就像大明科舉考試時,還鬧出了南北科舉一事,那一次科舉錄取的全都是南方學子,北方學子一個都沒有。
這可惹怒了所有的北方學子,大罵朝廷科舉不公平,學子們更是想要闖宮,找皇帝要一個說法。
最後在馬皇後的主意下,朱元璋重新辦理了恩科北場,等恩科北場考完了,後麵再開始了殿試。
這一場南北學子危機也就被這樣化解了。
第一封是廖永忠發來的,他說在高麗省海域遇到了倭寇。
倭寇來了一千多人,他們準備來到高麗搶掠。
廖永忠帶領大明海軍,打得倭寇死傷慘重,到了後麵隻剩下了一百多人。
要說水戰方麵,整個大明除了廖永忠,其他的武將根本不夠看。
但說陸戰方麵,廖永忠就有些平平無奇了。
廖永忠最大的功勞,就是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朱元璋給他封了侯爵,隻不過後麵他跟楊憲有勾結,全家老小差點都沒了。
還是朱標開口為他求情,朱元璋這才放過了他。
朱標給廖永忠回道,凡是在海上遇到倭寇隻管打,最好能夠全殲,有什麽事自己幫他扛著。
朱標還讓廖永忠派人去倭島探查金礦,銀礦等。
其實這件事朱標可以讓在倭島的姚廣孝去做的,隻不過朱標不想那麽早把姚廣孝暴露出來。
廖永忠收到了朱標的電報很是不解,在他看來,倭島那麽貧瘠之地,怎麽可能會有金銀礦。
不過朱標既然說了,廖永忠也不再多言,立即派出了幾百人秘密前去倭島探查。
第二封電報是遼東地區,主帥徐達發來的。
大明軍隊進入遼東,便采取了招降,剛開始女真一族想要投降於大明,但是其內部意見不一。
第二次徐達派去了使者,隻不過使者沒有回來,被女真一族反對投降一派殺了。
所以這就導致了女真一族,有些想要投降大明的人,也不得不選擇了開戰。
消息傳回來,徐達等武將大怒,而在應天府的朱元璋同樣也是大怒,更是對徐達下了死命令,凡是女真一族不願意投降大明的,一個也別放過。
若是以前按照大明大軍的裝備,十萬大軍根本有些不夠。
隻不過現在的大明軍隊戰鬥力提高了,不光後膛槍,燧發槍,大炮,地雷等武器。
打女真一族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女真一族拿著刀槍等原始武器。
大明軍隊就是不同了,幾百米之外,一槍就能打死女真一族的人,還有大炮,地雷,手榴彈。
打得女真一族,哭爹喊娘,見識到了大明軍隊的武器,他們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了。
這特麽的還能怎麽打,人家的槍炮,手榴彈,地雷等物,根本不是能夠抵抗的。
但還是有無所畏懼的女真一族,他們根本不怕大明軍隊的武器。
不過他們向大明軍隊衝過來,就是活靶子。
徐達看到了這一幕,他心裏知道了,以後的戰爭不再是隻靠拿著大刀長槍拚殺了。
以後槍炮武器的戰爭,還要殘忍數倍,也會加倍死傷無數人。
徐達深深歎息一聲,以後將士們練就一身武藝,根本沒用了,功夫再怎麽厲害,可是也擋不住槍炮啊。
同樣有這種想法的,還有傅友德,廖永忠等人。
戰爭從來不是仁慈的,是無數人死亡,無數家庭破碎,更是國家的崛起和毀滅。
朱標看完了徐達的電報,思索了一番後,給徐達回道,凡是願意投降大明的女真一族,可以來到大明做貢獻。
而那些負隅頑抗的女真一族,則是一個不留,全部誅殺。
還有北上一片原始叢林,那裏有許多的木材,為了後世子孫。
雖然是原始叢林,也要在大明的手裏,畢竟鐵器稀少,木材就是使用最多的。
有了遼東一片原始叢林,大明以後也不用從雲貴地區砍伐木材了。
可不要小看了木材,在古代這可是好東西,無論是製造家具還是修建房屋等,都是必須要用木材的。
朱標看重遼東地區的木材,主要還是為了兩個造船廠。
第三封電報,是馬皇後發來的,詢問朱標和楚婉依在外麵怎麽樣了,馬上就要年底了,希望朱標和楚婉依提前回來。
朱標給馬皇後回道,他和楚婉依一切安好,同時還把在佤族的一些事跟馬皇後說了。
馬皇後收到了朱標回報,心裏有些安心了,兒子想要做事,有一番作為,這是好事,馬皇後自然是支持的。
而在眾多兒子當中,其他的除了燕王朱棣,就屬於朱標最好了,也是從小就懂事。
不像秦王朱樉,雖然被朱元璋弄死了,那也是他自己活該,還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皇子,一個比一個不聽話。
說教他們,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回到了自己的藩地,完全把老爹老娘的教導忘的一幹二淨。
第四封是朱元璋發來朱標的,詢問他在四川怎麽樣了,當地民生如何了。
當然了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朱元璋想要遷都,但他不知道該去往哪裏,原本就有幾個好地方的,比如西安,長安,開封等地。
但是這些地方如今不怎麽好,朱元璋也隻是想想,並沒有真正確定下來,這件事他還是想要派朱標前去各地看看。
等看完了之後,到時候再再最終決定。
殊不知,在曆史上,正是因為朱元璋想要遷都,讓江南一地的世家,富商,官員等人不滿。
這些人也知道,自己左右不了皇帝的決策。
但若是要遷都,那麽大多數人的利益就要受損。
這是世家們,富商地主,官員們不願意看到的。
他們心裏根本沒有國家大於一切的想法,最看重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什麽國家,皇帝都是一時的。
就像在元朝時,他們可是一方小霸主,可以隨意欺負百姓,奴役百姓們,從而讓自己的家族更加強大。
江南一地自古以來就是富裕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最多的地方。
就像大明科舉考試時,還鬧出了南北科舉一事,那一次科舉錄取的全都是南方學子,北方學子一個都沒有。
這可惹怒了所有的北方學子,大罵朝廷科舉不公平,學子們更是想要闖宮,找皇帝要一個說法。
最後在馬皇後的主意下,朱元璋重新辦理了恩科北場,等恩科北場考完了,後麵再開始了殿試。
這一場南北學子危機也就被這樣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