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將錦帛遞給我,我一看,裏麵記載著一段文字,其內容如下:
天地未開,混沌未分,始為太極。
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東方蒼龍象,比方玄武象,西方白虎象,南方朱雀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乾為天,坤為地,巽為風,離為火,震為雷,坎為水,艮為山,兌為澤。
覆眼觀望,遂已不知何年何月,那朝那代,但見天下太平,無戰亂。
蒼穹之下卻有一方盛世國土,名曰:天朝。天朝居中,四海稱臣,八方進貢。
周邊眾臨國唯天朝獨尊,年年進貢獻寶稱臣禮拜。
某年,夏六月,皇帝如往常駕坐金鑾殿,聚文臣武眾官開設早朝,商談民情國事。
天朝皇帝問道:“眾愛卿可有事上奏?言畢,文武百官異口同聲,皆稱天子治國有道天下太平無事,無本可奏。
皇帝聽聞,尊顏喜悅,揮手退朝,文武百官跪拜恭送。
皇帝罷朝回宮用過早膳,獨坐養心殿翻閱折書,約有片刻間,覺得乏味之極,便托腮沉思,不覺間,精神倦怠,困意上頭,伏在經案上盹睡。
雖是合眼朦朧,心中卻清明如鏡,皇帝昏夢中,忽聽聞殿外風聲乍起,皇帝心生疑惑,尋思間,已覺得風聲漸近,伴有靴聲。
皇帝驚恐,想起身,卻動彈不得,想喊救,又喊不出聲,情急之下睜開了眼,隻見眼前有個小鬼,青麵獠牙,雙目如血,直直的瞧著他,皇帝嚇得魂飛魄散,起身便要往外逃,不料迎麵又迎來個兩個小鬼,三個小鬼爭著撕扯皇帝的衣服,似乎想吃了他。
撕扯間,又來了兩人,二者皆戴長帽,一黑一白,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白者高瘦,滿麵笑容,手持公文,長帽上有“一見發財”四字;黑者短胖,一臉凶相,手拿鐐銬,長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
原來是陰間鬼差黑白無常二人,黑白無常二者,走近身,不容分說,將鐐銬套上便往外扯,皇帝掙脫不得,隻得踉踉蹌蹌隨著去了。
不知過了多久,皇帝忽抬頭瞧見麵前有一座陰森城池,那城上有一牌匾,上有兩個大字,“冥界”。
皇帝頓然醒悟:“冥界乃地府,地府屬陰間,陰間乃是人死要去之處,莫非我壽命已盡?”
那白無常道:“你陽壽尚有三年二十七日,但我兩人受閻羅之命,特去勾你來也。”
皇帝聽聞,道:“既然寡人陽壽未盡,為何勾我來?”
黑白無常不理,隻拉著鎖鏈往裏扯。
不多時,來到閻羅殿上,見那閻羅獨坐殿上記錄所到地府之人。
殿內下座有賞善司,罰惡司,檢查司,陰律司四大判官,旁立有鬼王、日遊、夜遊、牛頭、馬麵、幾位陰司和眾小鬼。
這時,一位老婦來到大殿之上,閻王馬上起身,迎上前去,拱手相讓,並賜座歇息,待記錄後,命令差役送老婦轉生到好的人家。
皇帝一旁大惑不解,悄聲問道黑白無常:“此人看似隻不過是個農家村婦,閻羅神怎會如此恭敬?”
白無常道:這位老婦生前樂善好施,從未存有半絲偏雜邪心之念,大王自然尊敬如此聖德之人。
皇帝聽聞,心中一明,恍然大悟。
老婦剛走,片刻便來了一位身著官服之人,皇帝觀望,大驚失色,心中暗道:此人認得,是我當朝吏部尚書,他怎也會來此?
但見那閻羅王坐在殿上,臉露凶相,喝道:牛頭,馬麵,爾等將他送入輪回,轉生去了罷。
牛頭馬麵二者押著去了。
閻羅王持筆記錄後,起身瞧見皇帝一臉怯意,身束鏈鎖,立在一旁,不敢上前。
那閻羅見狀,起身降階相迎,命黑白無常卸去鏈鎖,行禮言道:今日,今煩勞陛下降臨,望請恕冒犯之罪。
皇帝回禮,言道:大王言重了。
閻羅王道:“陛下是陽間帝王,我等是陰間鬼神,你我雖有陰陽之分,地位卻是平等,禮所當然,何須過謙?
皇帝道:“方才聽兩位勾魂差使之言,得知寡人陽壽未盡,又得知是大王下令勾我前來,不知是為何事?”
閻羅王聞言,笑顏道:今日特請陛下前來,隻為解惑,僅此而已。
談話間,殿上又來一人,口中冤哭不斷,閻羅王揮手令判官代筆記錄,便又與那皇帝言道:陛下有所不知,近來我地府無辜枉死冤屈致死之人接連不斷,今日請陛下前來便是要問個明白,現今可有戰亂饑荒?
皇帝回道:大王,如實說,當今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不曾有甚麽戰亂饑荒。
閻羅又問:那可有貪婪凶惡奸詐陰險之人在朝為官?
皇帝回道:寡人自登基以來,謹記先皇教訓,取賢納良,用人以才,怎會讓惡人在朝做官?
閻羅聽聞,顏麵勃然變色,猙獰凶惡,嚇得皇帝魂飛魄散,返身要逃。
閻羅王一聲大喝,猶如雷霆,好一個不識時務,滿口胡言的昏庸君主,今日就讓你瞧一瞧那些枉死之魂。
言畢,命黑白無常:戴上鎖魂鏈,前去那枉死之城。
皇帝戰戰兢兢,又掙脫不得,隻得相隨而去。
隻見一路陰風飄渺,黑霧彌漫,冤哭悲聲接連不斷,皇帝心中驚恐,但看到如此淒慘之景,又黯然悲傷,又進前走不多時,忽見一處城門,門前陰雲鋪地,門上有枉死城三個字,一夥鬼卒,正押著一群孤魂餓鬼前往那枉死城內。
到了枉死城,城內冤鬼成千上萬,哭喊聲咒罵聲雜亂無比,閻羅王一揮袖袍,大喝道:“天朝皇帝來了。”
眾冤鬼聽了,都紛紛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皇帝急忙藏躲,口中直叫道“大神救我。”
閻羅王冷哼一聲,道:陛下,這些都是你那朝中安分守己的子民;現如今盡是枉死的冤魂,壽命未盡,求生不能,超生不得,我可救陛下,可誰人救他們呢?
皇帝無言相對。
那閻羅王喚來鬼差,取來刑具,便要用刑,兩階下的眾鬼,萬聲響應。
剛要施刑,忽然頂上兩道金光衝天,隻見兩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的神人,原來是帝前左右金甲神。
隻隱約聽得那神人喚道:此朝帝王命數之中尚未有此劫難,閻羅王不可造次。
閻羅王道:“此人身為君主,本應順從天意,修身立德,安保天下蒼生天平,如今卻昏庸無能,治國無方,我若不與他個教訓,則能平息這萬千冤魂。”
那神人道:此帝王雖無功德可言,若論道德,卻是仁心寬厚,隻因久居深宮,又因那朝中百官讒言獻媚,以至不明民情罷了。
言語間,主管枉死城的卞城王也匆忙趕了來。
金甲天神與那閻羅王爭執間,卞城王匆忙趕到,高叫道:“魔王,那孤鬼冤魂,接連不斷,如今城內已無處收容。
閻羅王聽聞,臉色大變,慌得也顧不得與那金甲神爭執。
慌忙間,忽頂降佛光,現出佛祖如來尊像。
原來佛祖如來,早已知曉,對閻羅道:閻羅王,莫要慌張,此事源於塵世,與你陰間無關。
閻羅王疾身伏禮,拜求平息之法。
如來離了寶座,言道:須陽間帝王方有解決之法。
閻羅得知,急請示皇,那如來卻攔道:“待我與陽間帝王遊曆一番塵世,便可得解救之法。
見那如來口誦禪門心訣,便於那皇帝來到塵世間,停在那半空裏,覆眼觀看了世間那炎涼百態,偽善醜惡,心魔邪念,待到皇帝稍有所覺悟之時,如來這才道:“乾坤分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有三界,各為:天,地,人;天界,乃聖德之境,地界,乃懲罰之所,人界,乃情欲之地,三界又歸六道,天道乃;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界眾生終歸六道輪回。現如今,六道輪回之序已亂,須在混亂之初化解。
皇帝聽了,伏身禮拜,道:願聽解救之法。
如來見了,道:若得化解之法,需知災劫本源。
皇帝道:願聽。
如來聞言,道:此番劫難是那本該輪回卻又無法輪回之魂所致,你可知為何?
皇帝回道:不知,還請明言。
如來道:壽命未盡,卻提前身亡之魂,本不屬那六道輪回之內,因人死之後,魂魄必定遊走陰間,而陰間屬那幽冥地府管轄,因此那地府特設枉死城收容此類魂魄,在那枉死城內,如陽世那般,以生餘陽壽為期,待期滿之後,再依其生前善惡轉世。而如今,枉死人已將那地獄占滿,而那些福盡壽終之魂,卻無處容身,因而無法正常輪回轉世。
皇帝聽聞,道:如此說來,隻要將那些枉死之魂送其轉世便可消除此劫難。
地藏王道:正是如此,可是那些枉死之魂不到壽終,是無法輪回轉世的。
皇帝道:那可如何是好?
地藏王回道:這便要看陛下的修為了。
皇帝聞言,急忙躬身跪拜道:還請菩薩明示。
如來回言道:今我將那萬萬千千枉死之魂附與你身,另授你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盤寂靜印這三法印,待你還陽,皈依佛門,以佛法加以化解,眾枉死之魂方可得以往生。
此時,如來頂上佛光萬道,照皇帝身,言:望地藏繼我佛位,早成大法,救度眾生。
皇帝聞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說罷,端然坐下,身放舍利之光,滿空萬道佛光。
地藏王受佛祖如來親授佛法三手印,大徹大悟,已知自己前世悟得往生咒與心咒大手印:
日光印,專濟度天道。
說法印,專度人道。
施無畏印,專濟阿修羅道。
如意寶印,專度畜生道。
甘露印,專救餓鬼道。
檀陀印,專救地獄道眾生。
即回到那幽冥地府,合掌而坐,口誦佛法,普渡枉死之魂。
枉死之魂源源不斷,不曾斷絕,皇帝悟得手印,也無法滅絕此等,不由心生煩躁,動了魔心。
皇帝魔心悸動,糾擾於心境不散,最終化與真形,其為魔影,魔影入世,擾人心智,引人作惡,地獄渡人之處死魂猛漲,已無容身之地,冥府很是困擾,找到皇帝,商量其對策應對。
天地未開,混沌未分,始為太極。
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東方蒼龍象,比方玄武象,西方白虎象,南方朱雀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乾為天,坤為地,巽為風,離為火,震為雷,坎為水,艮為山,兌為澤。
覆眼觀望,遂已不知何年何月,那朝那代,但見天下太平,無戰亂。
蒼穹之下卻有一方盛世國土,名曰:天朝。天朝居中,四海稱臣,八方進貢。
周邊眾臨國唯天朝獨尊,年年進貢獻寶稱臣禮拜。
某年,夏六月,皇帝如往常駕坐金鑾殿,聚文臣武眾官開設早朝,商談民情國事。
天朝皇帝問道:“眾愛卿可有事上奏?言畢,文武百官異口同聲,皆稱天子治國有道天下太平無事,無本可奏。
皇帝聽聞,尊顏喜悅,揮手退朝,文武百官跪拜恭送。
皇帝罷朝回宮用過早膳,獨坐養心殿翻閱折書,約有片刻間,覺得乏味之極,便托腮沉思,不覺間,精神倦怠,困意上頭,伏在經案上盹睡。
雖是合眼朦朧,心中卻清明如鏡,皇帝昏夢中,忽聽聞殿外風聲乍起,皇帝心生疑惑,尋思間,已覺得風聲漸近,伴有靴聲。
皇帝驚恐,想起身,卻動彈不得,想喊救,又喊不出聲,情急之下睜開了眼,隻見眼前有個小鬼,青麵獠牙,雙目如血,直直的瞧著他,皇帝嚇得魂飛魄散,起身便要往外逃,不料迎麵又迎來個兩個小鬼,三個小鬼爭著撕扯皇帝的衣服,似乎想吃了他。
撕扯間,又來了兩人,二者皆戴長帽,一黑一白,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白者高瘦,滿麵笑容,手持公文,長帽上有“一見發財”四字;黑者短胖,一臉凶相,手拿鐐銬,長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
原來是陰間鬼差黑白無常二人,黑白無常二者,走近身,不容分說,將鐐銬套上便往外扯,皇帝掙脫不得,隻得踉踉蹌蹌隨著去了。
不知過了多久,皇帝忽抬頭瞧見麵前有一座陰森城池,那城上有一牌匾,上有兩個大字,“冥界”。
皇帝頓然醒悟:“冥界乃地府,地府屬陰間,陰間乃是人死要去之處,莫非我壽命已盡?”
那白無常道:“你陽壽尚有三年二十七日,但我兩人受閻羅之命,特去勾你來也。”
皇帝聽聞,道:“既然寡人陽壽未盡,為何勾我來?”
黑白無常不理,隻拉著鎖鏈往裏扯。
不多時,來到閻羅殿上,見那閻羅獨坐殿上記錄所到地府之人。
殿內下座有賞善司,罰惡司,檢查司,陰律司四大判官,旁立有鬼王、日遊、夜遊、牛頭、馬麵、幾位陰司和眾小鬼。
這時,一位老婦來到大殿之上,閻王馬上起身,迎上前去,拱手相讓,並賜座歇息,待記錄後,命令差役送老婦轉生到好的人家。
皇帝一旁大惑不解,悄聲問道黑白無常:“此人看似隻不過是個農家村婦,閻羅神怎會如此恭敬?”
白無常道:這位老婦生前樂善好施,從未存有半絲偏雜邪心之念,大王自然尊敬如此聖德之人。
皇帝聽聞,心中一明,恍然大悟。
老婦剛走,片刻便來了一位身著官服之人,皇帝觀望,大驚失色,心中暗道:此人認得,是我當朝吏部尚書,他怎也會來此?
但見那閻羅王坐在殿上,臉露凶相,喝道:牛頭,馬麵,爾等將他送入輪回,轉生去了罷。
牛頭馬麵二者押著去了。
閻羅王持筆記錄後,起身瞧見皇帝一臉怯意,身束鏈鎖,立在一旁,不敢上前。
那閻羅見狀,起身降階相迎,命黑白無常卸去鏈鎖,行禮言道:今日,今煩勞陛下降臨,望請恕冒犯之罪。
皇帝回禮,言道:大王言重了。
閻羅王道:“陛下是陽間帝王,我等是陰間鬼神,你我雖有陰陽之分,地位卻是平等,禮所當然,何須過謙?
皇帝道:“方才聽兩位勾魂差使之言,得知寡人陽壽未盡,又得知是大王下令勾我前來,不知是為何事?”
閻羅王聞言,笑顏道:今日特請陛下前來,隻為解惑,僅此而已。
談話間,殿上又來一人,口中冤哭不斷,閻羅王揮手令判官代筆記錄,便又與那皇帝言道:陛下有所不知,近來我地府無辜枉死冤屈致死之人接連不斷,今日請陛下前來便是要問個明白,現今可有戰亂饑荒?
皇帝回道:大王,如實說,當今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不曾有甚麽戰亂饑荒。
閻羅又問:那可有貪婪凶惡奸詐陰險之人在朝為官?
皇帝回道:寡人自登基以來,謹記先皇教訓,取賢納良,用人以才,怎會讓惡人在朝做官?
閻羅聽聞,顏麵勃然變色,猙獰凶惡,嚇得皇帝魂飛魄散,返身要逃。
閻羅王一聲大喝,猶如雷霆,好一個不識時務,滿口胡言的昏庸君主,今日就讓你瞧一瞧那些枉死之魂。
言畢,命黑白無常:戴上鎖魂鏈,前去那枉死之城。
皇帝戰戰兢兢,又掙脫不得,隻得相隨而去。
隻見一路陰風飄渺,黑霧彌漫,冤哭悲聲接連不斷,皇帝心中驚恐,但看到如此淒慘之景,又黯然悲傷,又進前走不多時,忽見一處城門,門前陰雲鋪地,門上有枉死城三個字,一夥鬼卒,正押著一群孤魂餓鬼前往那枉死城內。
到了枉死城,城內冤鬼成千上萬,哭喊聲咒罵聲雜亂無比,閻羅王一揮袖袍,大喝道:“天朝皇帝來了。”
眾冤鬼聽了,都紛紛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皇帝急忙藏躲,口中直叫道“大神救我。”
閻羅王冷哼一聲,道:陛下,這些都是你那朝中安分守己的子民;現如今盡是枉死的冤魂,壽命未盡,求生不能,超生不得,我可救陛下,可誰人救他們呢?
皇帝無言相對。
那閻羅王喚來鬼差,取來刑具,便要用刑,兩階下的眾鬼,萬聲響應。
剛要施刑,忽然頂上兩道金光衝天,隻見兩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的神人,原來是帝前左右金甲神。
隻隱約聽得那神人喚道:此朝帝王命數之中尚未有此劫難,閻羅王不可造次。
閻羅王道:“此人身為君主,本應順從天意,修身立德,安保天下蒼生天平,如今卻昏庸無能,治國無方,我若不與他個教訓,則能平息這萬千冤魂。”
那神人道:此帝王雖無功德可言,若論道德,卻是仁心寬厚,隻因久居深宮,又因那朝中百官讒言獻媚,以至不明民情罷了。
言語間,主管枉死城的卞城王也匆忙趕了來。
金甲天神與那閻羅王爭執間,卞城王匆忙趕到,高叫道:“魔王,那孤鬼冤魂,接連不斷,如今城內已無處收容。
閻羅王聽聞,臉色大變,慌得也顧不得與那金甲神爭執。
慌忙間,忽頂降佛光,現出佛祖如來尊像。
原來佛祖如來,早已知曉,對閻羅道:閻羅王,莫要慌張,此事源於塵世,與你陰間無關。
閻羅王疾身伏禮,拜求平息之法。
如來離了寶座,言道:須陽間帝王方有解決之法。
閻羅得知,急請示皇,那如來卻攔道:“待我與陽間帝王遊曆一番塵世,便可得解救之法。
見那如來口誦禪門心訣,便於那皇帝來到塵世間,停在那半空裏,覆眼觀看了世間那炎涼百態,偽善醜惡,心魔邪念,待到皇帝稍有所覺悟之時,如來這才道:“乾坤分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有三界,各為:天,地,人;天界,乃聖德之境,地界,乃懲罰之所,人界,乃情欲之地,三界又歸六道,天道乃;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界眾生終歸六道輪回。現如今,六道輪回之序已亂,須在混亂之初化解。
皇帝聽了,伏身禮拜,道:願聽解救之法。
如來見了,道:若得化解之法,需知災劫本源。
皇帝道:願聽。
如來聞言,道:此番劫難是那本該輪回卻又無法輪回之魂所致,你可知為何?
皇帝回道:不知,還請明言。
如來道:壽命未盡,卻提前身亡之魂,本不屬那六道輪回之內,因人死之後,魂魄必定遊走陰間,而陰間屬那幽冥地府管轄,因此那地府特設枉死城收容此類魂魄,在那枉死城內,如陽世那般,以生餘陽壽為期,待期滿之後,再依其生前善惡轉世。而如今,枉死人已將那地獄占滿,而那些福盡壽終之魂,卻無處容身,因而無法正常輪回轉世。
皇帝聽聞,道:如此說來,隻要將那些枉死之魂送其轉世便可消除此劫難。
地藏王道:正是如此,可是那些枉死之魂不到壽終,是無法輪回轉世的。
皇帝道:那可如何是好?
地藏王回道:這便要看陛下的修為了。
皇帝聞言,急忙躬身跪拜道:還請菩薩明示。
如來回言道:今我將那萬萬千千枉死之魂附與你身,另授你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盤寂靜印這三法印,待你還陽,皈依佛門,以佛法加以化解,眾枉死之魂方可得以往生。
此時,如來頂上佛光萬道,照皇帝身,言:望地藏繼我佛位,早成大法,救度眾生。
皇帝聞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說罷,端然坐下,身放舍利之光,滿空萬道佛光。
地藏王受佛祖如來親授佛法三手印,大徹大悟,已知自己前世悟得往生咒與心咒大手印:
日光印,專濟度天道。
說法印,專度人道。
施無畏印,專濟阿修羅道。
如意寶印,專度畜生道。
甘露印,專救餓鬼道。
檀陀印,專救地獄道眾生。
即回到那幽冥地府,合掌而坐,口誦佛法,普渡枉死之魂。
枉死之魂源源不斷,不曾斷絕,皇帝悟得手印,也無法滅絕此等,不由心生煩躁,動了魔心。
皇帝魔心悸動,糾擾於心境不散,最終化與真形,其為魔影,魔影入世,擾人心智,引人作惡,地獄渡人之處死魂猛漲,已無容身之地,冥府很是困擾,找到皇帝,商量其對策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