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借著保護的名義查案
先帝駕崩後,太妃娘娘她飄了 作者:燕下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餘州是三王爺的封地,這是元恒帝早就在冊子上擬定好了的。
那裏地處偏僻,又無兵禍,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可三王爺不甘閑居餘州,還曾在殿前鬧過一番。
近些年因為封地王爺的權力過大,導致地方州府形同虛設,軍政大權都歸在皇室手中。
若是齊心為國也就罷了,偏偏各懷鬼胎,搞得大元政權四分五裂,內鬥不止。
後來雖然三王爺死了,可是餘州的好處還是沒落在餘州知府的手上。
好處去了哪裏,誰也不清楚,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去。
大元風雲已至,宋良材不願被卷進去,於是在京城鬥爭最激烈的時候,自請去守餘州,因此保得了全家人的性命。
這人就屬於明哲保身的那一類朝臣,隻要與他說明利害,那得到他的幫助就不成問題。
況且她已有了明確的目標,隻等明日齊聚一堂,她便要看看這個暗地裏替主子掌控餘州的走狗,究竟是何等人物。
隻要能挖出在餘州背後享受利益的人,就能將利用餘州疫病的計劃扼殺在搖籃裏。
第二天,他們一大早就派人來請。
因為是第一次見麵,上午雙方一般都隻是簡單吃個飯,互相熟悉一下,不會把商談的事放在明麵上講,等到下午才會進入正題。
所以元卿上午並沒有跟著去。
暗處盯梢的目光大多都隻放在樓海平一人身上,等他離開,那些人便也跟著撤了。
餘下少數的幾人,她自有辦法甩掉。
元卿去了宋府,遞上拜帖。
宋良材以為是京裏派了核查的官員下來,忙親自迎著進府。
他一時冷汗涔涔,不知自己是哪裏又招得了京裏的注意。
“國老不必擔憂,我來是受人之托,想求您幫個忙的。”
元卿拿出陸昭先前給她的令牌,表示此行隻是代大理寺查案而已,與黨爭無關。
宋良材這才稍稍安心。
元卿挑下兜帽說:“聽說餘州戶籍由國老族中人掌管,此案涉及多個鄉鎮,過程不能太顯眼,所以想請您幫著做個掩護。”
能讓大理寺親自來查的案子必定不小,宋良材雖然不想惹事,但在大是大非上麵從來沒有含糊過。
事關朝廷百姓,他不會袖手旁觀。
“戶籍確實是我的侄子在管,但權限並沒有那麽大,隻管著一部分而已。
隻是他現在不在家,估摸著還要一個時辰才能回來。”
元卿沒有見過宋國老的侄子。
她隻在原書裏看過,宋和瀾這人是後期難得的忠良之臣,和孔瑜更是多年好友,相比別人來說可靠得多。
如今由宋國老親自說出來,倒不用她再提了。
商會那邊正式開始的時間還早,如果留在宋府,等宋和瀾回來,將事情一並交代清楚,倒也省得她再多跑一趟。
見元卿點頭,宋良材便知他有了留下的打算,遂吩咐廚房去備了午膳。
宋和瀾剛回府,聽下人說二叔讓他去正院一趟,有事要談。
宋家規矩雖然沒那麽多,但喊他去前邊吃飯,還是頭一遭,他往常都是待在自己的小院裏吃的。
就算是要談事,也不會這麽急。
他接過濕布擦了手,問道:“今天家裏可是來了什麽人?”
旁邊的下人彎著腰,“是有一個人來找老爺,但小的也不知道是什麽身份。”
宋和瀾沒再多問,揮手讓他退下,換掉沾了泥的外衣,簡單收拾一下便去了。
他進屋先喊了聲“二叔”,隨後看向對麵那個長相精致的小少年。
麵容稚氣,再加上身量較一般男子矮小,元卿如今的形象在宋和瀾眼裏,的確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
宋良材拉著宋和瀾坐下,同他把來龍去脈說清楚。
“原來是大理寺要查案,”宋和瀾了然,“這倒容易,最近我們正在核查本地戶籍,因為江州的拍賣會,餘州這邊也來了許多生人,下邊辦事的人不敢懈怠,正挨家挨戶地登記呢。
不知陸大人要下官如何配合?”
“宋大人可知台縣?”
“知道啊,我今天去的就是那裏。”說到這,宋和瀾嘴角似是輕抽了下,“台縣的人不好相處,一言不合就要趕人,我們又不能跟他們動手,無奈隻能暫時離開,另想辦法。”
他被眾多官兵護著,背上都挨了好幾棍。
每次輪著那就犯頭疼,實在不是個好差事。
元卿本能地有些懷疑。
連官府的人都敢打,這已經不能用不好相處來形容了吧。
“那就麻煩宋大人明日再去一趟,我帶來的都是京衙高手,他們會保護大人安全。”
這話說得很明顯。
她要借著保護的名義查案。
餘州的事能否妥善解決,同時把宋家人摘出去不被影響,就看三方的配合了。
出了宋府已是午後。
這會兒日頭正足,元卿倍感無聊,又在附近的幾個茶葉鋪子逛了逛,才慢悠悠地回了客棧。
客棧裏早有隨從候著,一見她回來,連水都顧不上喝了,拎起包裹就把她往外推,“快跟我走,家主在那邊早就等著你了,說等你一回來,就趕快帶著你過去。”
“這會兒不應該是休息時間麽,”元卿從他手上接過包裹,“我還想買點東西再去,哎,你別推著我啊,我自己會走。”
兩人很快就到了餘州商會的客院。
樓海平像是喝醉了,被人七手八腳地抬上榻。
看不見人,隻聽到簾子後邊鼾聲震天。
元卿跟在別人身後,擰幹了臉巾遞過去,對服侍的隨從說:“你們替他擦洗後就先出去吧,這裏我來收拾,記得拿醒酒茶進來。”
等到隨從們都退下,她才湊近了問:“大舅舅?你真喝醉了?”
樓海平咕噥兩聲,算作回應。
醒酒茶很快被端上來,隨從小聲敲門。
元卿從他手中接過,“有勞了,去吧,你們也休息一下。”
門剛關上,那邊樓海平就坐了起來。
他揉了揉額頭,脫下濕噠噠的外袍,重新取了一件換上。
“幸好留了個心眼,沒被他們灌醉。”樓海平撈起換下的袍子擰了擰,濃烈的酒氣瞬間散開,“為了不耽誤事,這麽多好酒我就隻抿了一口,剩下的全喂了我這衣服了,太可惜了。”
元卿轉身點上香,又開了窗,想把屋裏的酒氣衝一衝。
白天她獨自出去打探消息這事,樓海平是知道的。
他把那醒酒茶推開,一口也不想喝,“你先把窗戶關上,我有點事跟你說。”
那裏地處偏僻,又無兵禍,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可三王爺不甘閑居餘州,還曾在殿前鬧過一番。
近些年因為封地王爺的權力過大,導致地方州府形同虛設,軍政大權都歸在皇室手中。
若是齊心為國也就罷了,偏偏各懷鬼胎,搞得大元政權四分五裂,內鬥不止。
後來雖然三王爺死了,可是餘州的好處還是沒落在餘州知府的手上。
好處去了哪裏,誰也不清楚,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去。
大元風雲已至,宋良材不願被卷進去,於是在京城鬥爭最激烈的時候,自請去守餘州,因此保得了全家人的性命。
這人就屬於明哲保身的那一類朝臣,隻要與他說明利害,那得到他的幫助就不成問題。
況且她已有了明確的目標,隻等明日齊聚一堂,她便要看看這個暗地裏替主子掌控餘州的走狗,究竟是何等人物。
隻要能挖出在餘州背後享受利益的人,就能將利用餘州疫病的計劃扼殺在搖籃裏。
第二天,他們一大早就派人來請。
因為是第一次見麵,上午雙方一般都隻是簡單吃個飯,互相熟悉一下,不會把商談的事放在明麵上講,等到下午才會進入正題。
所以元卿上午並沒有跟著去。
暗處盯梢的目光大多都隻放在樓海平一人身上,等他離開,那些人便也跟著撤了。
餘下少數的幾人,她自有辦法甩掉。
元卿去了宋府,遞上拜帖。
宋良材以為是京裏派了核查的官員下來,忙親自迎著進府。
他一時冷汗涔涔,不知自己是哪裏又招得了京裏的注意。
“國老不必擔憂,我來是受人之托,想求您幫個忙的。”
元卿拿出陸昭先前給她的令牌,表示此行隻是代大理寺查案而已,與黨爭無關。
宋良材這才稍稍安心。
元卿挑下兜帽說:“聽說餘州戶籍由國老族中人掌管,此案涉及多個鄉鎮,過程不能太顯眼,所以想請您幫著做個掩護。”
能讓大理寺親自來查的案子必定不小,宋良材雖然不想惹事,但在大是大非上麵從來沒有含糊過。
事關朝廷百姓,他不會袖手旁觀。
“戶籍確實是我的侄子在管,但權限並沒有那麽大,隻管著一部分而已。
隻是他現在不在家,估摸著還要一個時辰才能回來。”
元卿沒有見過宋國老的侄子。
她隻在原書裏看過,宋和瀾這人是後期難得的忠良之臣,和孔瑜更是多年好友,相比別人來說可靠得多。
如今由宋國老親自說出來,倒不用她再提了。
商會那邊正式開始的時間還早,如果留在宋府,等宋和瀾回來,將事情一並交代清楚,倒也省得她再多跑一趟。
見元卿點頭,宋良材便知他有了留下的打算,遂吩咐廚房去備了午膳。
宋和瀾剛回府,聽下人說二叔讓他去正院一趟,有事要談。
宋家規矩雖然沒那麽多,但喊他去前邊吃飯,還是頭一遭,他往常都是待在自己的小院裏吃的。
就算是要談事,也不會這麽急。
他接過濕布擦了手,問道:“今天家裏可是來了什麽人?”
旁邊的下人彎著腰,“是有一個人來找老爺,但小的也不知道是什麽身份。”
宋和瀾沒再多問,揮手讓他退下,換掉沾了泥的外衣,簡單收拾一下便去了。
他進屋先喊了聲“二叔”,隨後看向對麵那個長相精致的小少年。
麵容稚氣,再加上身量較一般男子矮小,元卿如今的形象在宋和瀾眼裏,的確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
宋良材拉著宋和瀾坐下,同他把來龍去脈說清楚。
“原來是大理寺要查案,”宋和瀾了然,“這倒容易,最近我們正在核查本地戶籍,因為江州的拍賣會,餘州這邊也來了許多生人,下邊辦事的人不敢懈怠,正挨家挨戶地登記呢。
不知陸大人要下官如何配合?”
“宋大人可知台縣?”
“知道啊,我今天去的就是那裏。”說到這,宋和瀾嘴角似是輕抽了下,“台縣的人不好相處,一言不合就要趕人,我們又不能跟他們動手,無奈隻能暫時離開,另想辦法。”
他被眾多官兵護著,背上都挨了好幾棍。
每次輪著那就犯頭疼,實在不是個好差事。
元卿本能地有些懷疑。
連官府的人都敢打,這已經不能用不好相處來形容了吧。
“那就麻煩宋大人明日再去一趟,我帶來的都是京衙高手,他們會保護大人安全。”
這話說得很明顯。
她要借著保護的名義查案。
餘州的事能否妥善解決,同時把宋家人摘出去不被影響,就看三方的配合了。
出了宋府已是午後。
這會兒日頭正足,元卿倍感無聊,又在附近的幾個茶葉鋪子逛了逛,才慢悠悠地回了客棧。
客棧裏早有隨從候著,一見她回來,連水都顧不上喝了,拎起包裹就把她往外推,“快跟我走,家主在那邊早就等著你了,說等你一回來,就趕快帶著你過去。”
“這會兒不應該是休息時間麽,”元卿從他手上接過包裹,“我還想買點東西再去,哎,你別推著我啊,我自己會走。”
兩人很快就到了餘州商會的客院。
樓海平像是喝醉了,被人七手八腳地抬上榻。
看不見人,隻聽到簾子後邊鼾聲震天。
元卿跟在別人身後,擰幹了臉巾遞過去,對服侍的隨從說:“你們替他擦洗後就先出去吧,這裏我來收拾,記得拿醒酒茶進來。”
等到隨從們都退下,她才湊近了問:“大舅舅?你真喝醉了?”
樓海平咕噥兩聲,算作回應。
醒酒茶很快被端上來,隨從小聲敲門。
元卿從他手中接過,“有勞了,去吧,你們也休息一下。”
門剛關上,那邊樓海平就坐了起來。
他揉了揉額頭,脫下濕噠噠的外袍,重新取了一件換上。
“幸好留了個心眼,沒被他們灌醉。”樓海平撈起換下的袍子擰了擰,濃烈的酒氣瞬間散開,“為了不耽誤事,這麽多好酒我就隻抿了一口,剩下的全喂了我這衣服了,太可惜了。”
元卿轉身點上香,又開了窗,想把屋裏的酒氣衝一衝。
白天她獨自出去打探消息這事,樓海平是知道的。
他把那醒酒茶推開,一口也不想喝,“你先把窗戶關上,我有點事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