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的相關設計沒有唯一性,可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區別在於執行效率、能耗、工藝難度和生產成本。
陳總工和王濤是研究通訊半導體的。雖然算業內人士,但對半導體在其它方麵的應用隻是有所涉獵,談不上精通,甚至了解的程度都非常有限。
倆人隻能看出曲卓的設計十分簡潔、明晰,也足夠嚴謹。但同樣的設計落到878廠專業人士的眼中,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打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款模擬集成電路的電源管理模塊。其中變換、分配、檢測單元布局規範緊湊,ac-dc轉換、ac轉ac 電壓調節器、電壓和電流管理,以及電路保護、屏蔽功能全麵且邏輯嚴謹……
接到評估任務的幾個工程師飯不吃水不喝的研究了大半天,別說缺陷了,連一星半點的瑕疵都沒找出來,整體設計堪稱完美。
這還不是最驚豔的,最讓幾個工程驚訝的是驅動。跟繁瑣複雜的機器語言編碼相比,c語言編寫的三十幾條函數是那麽的明晰整潔。
國內不是沒有人懂c語言,也不是沒人知道它的先進性。之所以沒有得到應用,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用c語言來完成單片機驅動編輯,不是懂這門語言就可以了,還需要編譯工具和燒錄工具的支持。
想要怎麽辦?
唯一的途徑隻有花外匯買。
問題是國家需要用到外匯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以至於我們根本沒有條件去追求那些先進的技術。
大批完全空白的輕重工業、農業相關及其它技術領域,都得按照輕重緩急排隊等著申請資金,一款新的燒錄技術,連打申請排隊的資格都沒有。
畢竟,基於“機器語言”的燒錄工藝我們已經有了,至於是不是落後,繁不繁瑣,效率是否低下,根本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正因為在國內還沒有實際應用,878廠的人立馬斷定,這肯定是某位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技術大牛的手筆。
這種人才放在712簡直就是扯淡,連專業都不對口。還等什麽,趕緊下手呀!
但凡慢一點,恐怕就得被滬市的無線電19廠劫去。
沒辦法,京城雖然是首都,但各方麵的待遇和條件確實沒法跟滬市相比。
如果是有心從正者,多半會心向京城。而國外回來的技術人才,大多更看重生活條件。隻要滬市那邊先拋出橄欖枝,京城這邊多半競爭不過。
於是,轉過天878廠的副總工就親自殺去了天津衛。沒敢直接說要人的話,而是表示昨天收到的設計圖有幾處細節在傳真過程中失真有些嚴重。希望見一下設計組的人,確定其中的細節。
沒錯,878廠的人壓根沒想到,設計圖是一個人做出來的。在他們的判斷中,如此完備細致的設計,肯定是一個帶頭人配合若幹名助手,組成一個設計小組來完成的。
因為878的副總工隱藏了真正的目的, 712廠負責的接待的人沒有意識到“危險”。直言相告:“設計的人不是我們廠的。109所以前有個電子電氣方麵專家叫曲久平,還記得嗎?是他兒子鼓搗出來的。”
878的副總工知道曲久平,還以為國家送曲久平的兒子出國留學了呢。立即打聽:“那小子在哪留的學?學什麽專業的?”
“留學?”712廠的人愣住,隨即笑著說:“留什麽學呀?那小子在東北插隊呢,不知怎麽得,接觸到了我們新設計投產的81c。好家夥,挑出了一堆毛病,搞得我們是灰頭土臉,都成笑話了……”
一番探究後,878的副總工搞清楚了來龍去脈,回單位後立即向廠領導匯報。廠領導一聽居然有這種天才?轉過天就跑去二級部要人。
二級部得知情況後,立即致電712廠落實情況。712廠這才意識到,878廠居然居心不良!
712是軍工企業,二級部雖然也算是上級單位,但細論起來還真管不到人家頭上。
當然了,712的廠長還是很有腦瓜的。沒硬頂,而是為難的說:“孩子畢竟還年輕,才二十一二歲,而微電子又是高精尖行業,需要大量廣泛的基礎專業知識做支撐。那小子現在僅僅隻是出了一份比較亮眼的設計。到底是靈光一現,還是真具備過人的才能,還需要仔細考量一下。
等我們這邊做好了進一步確認,再向領導匯報。”
712的廠長說的很中肯,尤其是把“考量”二字咬的很重。二級部的領導聽懂了,考量專業知識恐怕隻是一方麵,想進高科技高涉密的單位,正審一關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相比之下部隊方麵做這項工作肯定會更慎重也更仔細一些。便說:“行,等有了結果,通知我一下。”
“您放心。等有結果了,我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712的廠長立馬回道。
等對麵掛點電話,老貨衝著話筒嗬嗬一笑,嘴裏小聲嘟囔:“等我們給那小子辦完了入職手續,肯定第一時間通知您!”
雖然心裏已經有打算,但712的廠長也不算忽悠領導。對於曲卓的業務能力,確實還需要進一步的確定。另外,正審工作也在同步展開。
後者自然有專人去負責,712這邊主要是負責前者。
如何確認?
自然是圖紙上其它的六處芯片模塊設計。於是,一封加急電報立馬發出,跨越了近千公裏到了陳總工手上。這才有了後麵對曲卓的“命題作文”。
“卷紙”第一時間通過軍線傳真發到京城。721廠這次學聰明了,沒敢再找878做論證,甚至沒敢找任何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單位。而是找到了109所。
一方麵是712和109是供需關係的老相識,相對來說比較放心。另一方麵109是做晶體管的,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沒有需求。
同時,109雖然不做集成電路,但廠裏的王、林等專家在集成電路方麵都有很高的建樹,有對設計進行實用性論證。
712廠打算的挺好,但他們忘了,109後麵是國家科學院。109不需要集成電路設計人才,但科學院需要呀。
不但需要,還異常的渴求!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雖說搞理工的大多沒有多餘的精力和心情討論張家長李家短的事。但對於行業內的一些“消息”,還是很有興趣的。
比如,從二級部傳出的消息,曲久平的大兒子把712廠的臉抽的啪啪響。
曲久平以前還在109工作了那麽多年,聽說他曲久平兒子在集成電路方麵十分有天賦,甚至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能力。這消息眨巴眼的功夫就在廠裏傳開了。
大夥正討論呢,712的廠長就親自打來電話,請求109的專家對幾份設計進行實踐性論證。
109這邊答應後,很快就有專人送來了一大摞傳真件,
確實是一大摞。
因為“真跡傳真”的失真情況嚴重,每份設計圖都得放大加粗後分成若幹小份。包括新設計的電源模塊在內共七組圖,還有與之匹配的驅動,加一起足有快五十張紙。
雖說術業有專攻,但基礎知識是相同的。109的幾個老家夥把圖拚好了一看,七個模塊組合在一起,明顯是服務於電台的。
再結合剛聽到的“新鮮事”,用腳指頭都能猜出來這些設計出自誰的手。
稍一研究,都沒隔天,就把事情向上級匯報了。
自從“停課鬧葛明”開始,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個年頭。雖然後期複課了,初高中教學質量拉跨,推薦製的工農兵學員更是嚴重拉低了高校的生源素質。
結果就是,國內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人才斷檔。老一輩已經上歲數了,中青一代能挑大梁的人才匱乏,新一代甚至還沒開始培養。
不提這種情況的後果有多嚴重,眼下各科研單位缺人都快缺瘋了。高校裏但凡出有個出挑點的露頭,馬上就會被提前預定。甚至不等學業完成呢,就直接把人要走了。
曲卓的情況先被匯報給了109廠的上級單位物理研究所,緊接著又被匯報給了科學院。
收到匯報的領導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表示:“先不管小曲同誌的專業能力到底如何。衝他現在表現,就已經超越了國內三十歲以內,甚至三十五歲以內的同專業佼佼者。
碰上這種人才還等什麽?等著軍方塞到他們的夾袋裏捂起來嗎?109廠用不上,科學院下麵的附屬單位多了,先把人給我搶回來再說……”
陳總工和王濤是研究通訊半導體的。雖然算業內人士,但對半導體在其它方麵的應用隻是有所涉獵,談不上精通,甚至了解的程度都非常有限。
倆人隻能看出曲卓的設計十分簡潔、明晰,也足夠嚴謹。但同樣的設計落到878廠專業人士的眼中,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打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款模擬集成電路的電源管理模塊。其中變換、分配、檢測單元布局規範緊湊,ac-dc轉換、ac轉ac 電壓調節器、電壓和電流管理,以及電路保護、屏蔽功能全麵且邏輯嚴謹……
接到評估任務的幾個工程師飯不吃水不喝的研究了大半天,別說缺陷了,連一星半點的瑕疵都沒找出來,整體設計堪稱完美。
這還不是最驚豔的,最讓幾個工程驚訝的是驅動。跟繁瑣複雜的機器語言編碼相比,c語言編寫的三十幾條函數是那麽的明晰整潔。
國內不是沒有人懂c語言,也不是沒人知道它的先進性。之所以沒有得到應用,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用c語言來完成單片機驅動編輯,不是懂這門語言就可以了,還需要編譯工具和燒錄工具的支持。
想要怎麽辦?
唯一的途徑隻有花外匯買。
問題是國家需要用到外匯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以至於我們根本沒有條件去追求那些先進的技術。
大批完全空白的輕重工業、農業相關及其它技術領域,都得按照輕重緩急排隊等著申請資金,一款新的燒錄技術,連打申請排隊的資格都沒有。
畢竟,基於“機器語言”的燒錄工藝我們已經有了,至於是不是落後,繁不繁瑣,效率是否低下,根本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正因為在國內還沒有實際應用,878廠的人立馬斷定,這肯定是某位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技術大牛的手筆。
這種人才放在712簡直就是扯淡,連專業都不對口。還等什麽,趕緊下手呀!
但凡慢一點,恐怕就得被滬市的無線電19廠劫去。
沒辦法,京城雖然是首都,但各方麵的待遇和條件確實沒法跟滬市相比。
如果是有心從正者,多半會心向京城。而國外回來的技術人才,大多更看重生活條件。隻要滬市那邊先拋出橄欖枝,京城這邊多半競爭不過。
於是,轉過天878廠的副總工就親自殺去了天津衛。沒敢直接說要人的話,而是表示昨天收到的設計圖有幾處細節在傳真過程中失真有些嚴重。希望見一下設計組的人,確定其中的細節。
沒錯,878廠的人壓根沒想到,設計圖是一個人做出來的。在他們的判斷中,如此完備細致的設計,肯定是一個帶頭人配合若幹名助手,組成一個設計小組來完成的。
因為878的副總工隱藏了真正的目的, 712廠負責的接待的人沒有意識到“危險”。直言相告:“設計的人不是我們廠的。109所以前有個電子電氣方麵專家叫曲久平,還記得嗎?是他兒子鼓搗出來的。”
878的副總工知道曲久平,還以為國家送曲久平的兒子出國留學了呢。立即打聽:“那小子在哪留的學?學什麽專業的?”
“留學?”712廠的人愣住,隨即笑著說:“留什麽學呀?那小子在東北插隊呢,不知怎麽得,接觸到了我們新設計投產的81c。好家夥,挑出了一堆毛病,搞得我們是灰頭土臉,都成笑話了……”
一番探究後,878的副總工搞清楚了來龍去脈,回單位後立即向廠領導匯報。廠領導一聽居然有這種天才?轉過天就跑去二級部要人。
二級部得知情況後,立即致電712廠落實情況。712廠這才意識到,878廠居然居心不良!
712是軍工企業,二級部雖然也算是上級單位,但細論起來還真管不到人家頭上。
當然了,712的廠長還是很有腦瓜的。沒硬頂,而是為難的說:“孩子畢竟還年輕,才二十一二歲,而微電子又是高精尖行業,需要大量廣泛的基礎專業知識做支撐。那小子現在僅僅隻是出了一份比較亮眼的設計。到底是靈光一現,還是真具備過人的才能,還需要仔細考量一下。
等我們這邊做好了進一步確認,再向領導匯報。”
712的廠長說的很中肯,尤其是把“考量”二字咬的很重。二級部的領導聽懂了,考量專業知識恐怕隻是一方麵,想進高科技高涉密的單位,正審一關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相比之下部隊方麵做這項工作肯定會更慎重也更仔細一些。便說:“行,等有了結果,通知我一下。”
“您放心。等有結果了,我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712的廠長立馬回道。
等對麵掛點電話,老貨衝著話筒嗬嗬一笑,嘴裏小聲嘟囔:“等我們給那小子辦完了入職手續,肯定第一時間通知您!”
雖然心裏已經有打算,但712的廠長也不算忽悠領導。對於曲卓的業務能力,確實還需要進一步的確定。另外,正審工作也在同步展開。
後者自然有專人去負責,712這邊主要是負責前者。
如何確認?
自然是圖紙上其它的六處芯片模塊設計。於是,一封加急電報立馬發出,跨越了近千公裏到了陳總工手上。這才有了後麵對曲卓的“命題作文”。
“卷紙”第一時間通過軍線傳真發到京城。721廠這次學聰明了,沒敢再找878做論證,甚至沒敢找任何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單位。而是找到了109所。
一方麵是712和109是供需關係的老相識,相對來說比較放心。另一方麵109是做晶體管的,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沒有需求。
同時,109雖然不做集成電路,但廠裏的王、林等專家在集成電路方麵都有很高的建樹,有對設計進行實用性論證。
712廠打算的挺好,但他們忘了,109後麵是國家科學院。109不需要集成電路設計人才,但科學院需要呀。
不但需要,還異常的渴求!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雖說搞理工的大多沒有多餘的精力和心情討論張家長李家短的事。但對於行業內的一些“消息”,還是很有興趣的。
比如,從二級部傳出的消息,曲久平的大兒子把712廠的臉抽的啪啪響。
曲久平以前還在109工作了那麽多年,聽說他曲久平兒子在集成電路方麵十分有天賦,甚至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能力。這消息眨巴眼的功夫就在廠裏傳開了。
大夥正討論呢,712的廠長就親自打來電話,請求109的專家對幾份設計進行實踐性論證。
109這邊答應後,很快就有專人送來了一大摞傳真件,
確實是一大摞。
因為“真跡傳真”的失真情況嚴重,每份設計圖都得放大加粗後分成若幹小份。包括新設計的電源模塊在內共七組圖,還有與之匹配的驅動,加一起足有快五十張紙。
雖說術業有專攻,但基礎知識是相同的。109的幾個老家夥把圖拚好了一看,七個模塊組合在一起,明顯是服務於電台的。
再結合剛聽到的“新鮮事”,用腳指頭都能猜出來這些設計出自誰的手。
稍一研究,都沒隔天,就把事情向上級匯報了。
自從“停課鬧葛明”開始,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個年頭。雖然後期複課了,初高中教學質量拉跨,推薦製的工農兵學員更是嚴重拉低了高校的生源素質。
結果就是,國內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人才斷檔。老一輩已經上歲數了,中青一代能挑大梁的人才匱乏,新一代甚至還沒開始培養。
不提這種情況的後果有多嚴重,眼下各科研單位缺人都快缺瘋了。高校裏但凡出有個出挑點的露頭,馬上就會被提前預定。甚至不等學業完成呢,就直接把人要走了。
曲卓的情況先被匯報給了109廠的上級單位物理研究所,緊接著又被匯報給了科學院。
收到匯報的領導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表示:“先不管小曲同誌的專業能力到底如何。衝他現在表現,就已經超越了國內三十歲以內,甚至三十五歲以內的同專業佼佼者。
碰上這種人才還等什麽?等著軍方塞到他們的夾袋裏捂起來嗎?109廠用不上,科學院下麵的附屬單位多了,先把人給我搶回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