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吃頓好的(一)
大明,開局被朱元璋哭靈 作者:茶書金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42章
“是滴是滴…”老農笑吟吟的答應一聲,肩頭用勁把鋤頭往裏送了送,才又接著說道:
“村上汪善人的獨子成親,娶了鄰村劉員外的獨女…”
說起成親,這個老農的語氣有些興奮,像是在為將要到來的流水席高興一般,不經意間,他又有些感歎的介紹起他嘴裏的汪善人。
老農極善言談,語速輕緩的說道:
“這汪善人可真是個好人呐…村上、鎮裏有什麽修路開荒的活計,出人出糧的從來沒打過磕巴…”
老農喋喋不休的說著,朱樉的臉色有些緩和,他決定就在這吃一頓。
這兩天雖然朱雄英不藏私,大方的把帶肉餡的饃饃分享出來,可他不想吃饃饃也不想吃肉餡,他想吃咬一口就滿嘴流油的肉!
至於朱檀三個人,比他尤為不堪,幾乎要興高采烈的蹦起來,要不是看著朱樉手裏的馬鞭,他們就要開口催了。
朱雄英也點點頭,他對口腹之欲沒什麽要求,但是眼看天色近黃昏,總要找地方住下。
但他對於過路的人也可以吃席的規矩有些奇怪,所以他開口問道:
“這個汪善人什麽來頭…我們這些過路人也可以上門吃席嗎?”
“可以可以…”老農笑嗬嗬的應承著,又說道:
“汪善人呐…早些年是做木工活兒的木匠,勤儉持家又能吃苦,這些年陸續的攢下了兩百多畝地…”
說著,他抬起頭一指不遠處正在夕陽照耀下的矮山:
“諾,就在那頭,都是不錯的熟地…”
“不瞞幾位,農忙的時候,老漢還去給他們家幫過忙哩…”
“至於吃席…雖說是平日裏是要省著過日子,可誰家兒子娶親不圖個風光呐…”
“我們汪泉堡人丁又太薄,南來北往的過路人上門也能熱鬧熱鬧的有個喜慶…”
“有賀禮的送些賀禮,沒有的說幾句吉祥話也成…”
朱雄英像一隻小貓一樣,聚精會神的聽著,突然他插嘴,有些不合時宜的問了一句:
“他們兩百畝地都交稅嗎?”
老農偏了偏頭,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在好奇,這個一身布衣卻眼神清亮的孩子為什麽對於吃席興致缺缺,又偏偏會對於這種事情感興趣。
不過他還是回答了朱雄英的疑問,他說道:
“交!”
“洪武爺也是窮苦出身,他念著咱這些種地打糧的莊稼漢…”
“要是誰敢短了朝廷的糧食,那才是該生兒子八輩兒不長屁眼子,村上的人也要戳他們的脊梁骨…”
說起朱元璋,這個從前元戰亂餘生的老農語氣篤定,絲毫不吝惜他的感激之情。
朱雄英點點頭沒再吭聲。
接著,他們跟著這個老農,來到了這個名字叫做汪泉堡的村子。
這是一個以汪姓和田姓人組成的小村子,而汪善人的家,是村中的一戶青磚瓦房。
比起京城是差一些,可在這個滿打滿算不超過三十戶的村子來說,也算是家境殷實了。
朱雄英四下看了看,青磚宅子的四周貼滿了紅色的喜字,尤其是門上一對兒大大的喜字,在燈籠的燭光下格外的晃眼。
門邊兒上,是幾個黃土壘成的灶台,灶台前頭,幾個村上趕來幫忙的人在條案上又切又炒的忙活。
朱雄英一夥兒人比較紮眼,他們抬頭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又低下頭幹著手頭上的活。
外邊搭了一個防風沙的棚子,下邊放了二十多個空桌兒。
桌子上空無一人,想來是不到時候。
看著條案上的大盆裏滿滿登登的雞鴨魚肉,朱樉有些滿意的點點頭。
他目光如常,倒是沒有什麽別的舉動。
按照他以往的脾氣,從來都是人等他,哪有他等人的道理,擱在往常,他早就動手把雞鴨魚肉端上桌了。
可這次不一樣,等鳳陽祭祖事罷,他就可以回到藩國,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願意結外生枝。
萬一再被人告上一狀,說他跑到人家的成親禮上,大費周折的搶幾盤雞鴨魚肉…
老爺子那,怕不是又要橫生波折。
尤其是老爺子窮苦出身,篤信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親,要是知道他鬧了人家的成親禮,回了京多半得抽死他。
老農和四下的人打著招呼,朱雄英看得出來,他在村裏頗有威望。
把朱雄英一行人引到棚下邊坐下,老農一副興致極高的樣子:
“諸位先坐,晨迎昏行,咱鄉下人也沒那多規矩…一會拜過堂就開席!”
說著又一擺手:
“我去院裏瞅瞅去…”
看朱樉還是沒吭聲的意思,朱棡笑著拱拱手:
“請…”
老農笑吟吟的點點頭,轉頭往門口走去。
進了宅院更顯喜慶,各個屋頭的門楣上都掛上了紅菱,收拾的煥然一新,不時進出的人擁擠卻不忙亂。
有個黢黑的瘦高挑漢子,身著一身稠衣,四下的轉悠著,又不時指揮著些什麽。
看到老農進院兒,他又慌忙的迎上來笑吟吟的拱手打著招呼:
“六爺爺,您來啦?快請上座…”
這個老農,歲數大,輩分也高,他笑著捋捋胡子:
“汆娃子那兒都準備好了?”
這個叫汪善人的瘦高挑漢子笑的見牙不見眼,他說道:
“好了好了,這就準備拜堂了…”
“好,好,好…”老農連連點頭,又問道:
“鄰村的吳秀才請來沒?”
“您先坐…”瘦高挑的漢子站在一側,伸手扶著老農的胳膊往一旁的凳子上扥,又彎著腰回了老農的話:
“您放心,頭半晌就請來了”
“好…請來了就好…”老農又點點頭,抬頭看著汪善人不厭其煩的交代著:
“辦事就得這樣,定日子、寫婚書、問名、納吉,人家可出了不少力,不能慢待了人家”
說著話,老農起身四下轉了轉,不時的扭頭問汪善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直到感覺沒什麽疏漏了,他又伸手指了指門外:
“來了幾個外鄉人,進門就是客,你等會出去給人打個招呼…”
不等汪善人回話,這個老農又有些善意的提醒道:
“依我看,這些人不像是一般人家,雖說都是些半大娃娃,可跟著的家丁們也都帶著刀呐…跟人家好好說說,結個善緣沒有壞處…”
“是滴是滴…”老農笑吟吟的答應一聲,肩頭用勁把鋤頭往裏送了送,才又接著說道:
“村上汪善人的獨子成親,娶了鄰村劉員外的獨女…”
說起成親,這個老農的語氣有些興奮,像是在為將要到來的流水席高興一般,不經意間,他又有些感歎的介紹起他嘴裏的汪善人。
老農極善言談,語速輕緩的說道:
“這汪善人可真是個好人呐…村上、鎮裏有什麽修路開荒的活計,出人出糧的從來沒打過磕巴…”
老農喋喋不休的說著,朱樉的臉色有些緩和,他決定就在這吃一頓。
這兩天雖然朱雄英不藏私,大方的把帶肉餡的饃饃分享出來,可他不想吃饃饃也不想吃肉餡,他想吃咬一口就滿嘴流油的肉!
至於朱檀三個人,比他尤為不堪,幾乎要興高采烈的蹦起來,要不是看著朱樉手裏的馬鞭,他們就要開口催了。
朱雄英也點點頭,他對口腹之欲沒什麽要求,但是眼看天色近黃昏,總要找地方住下。
但他對於過路的人也可以吃席的規矩有些奇怪,所以他開口問道:
“這個汪善人什麽來頭…我們這些過路人也可以上門吃席嗎?”
“可以可以…”老農笑嗬嗬的應承著,又說道:
“汪善人呐…早些年是做木工活兒的木匠,勤儉持家又能吃苦,這些年陸續的攢下了兩百多畝地…”
說著,他抬起頭一指不遠處正在夕陽照耀下的矮山:
“諾,就在那頭,都是不錯的熟地…”
“不瞞幾位,農忙的時候,老漢還去給他們家幫過忙哩…”
“至於吃席…雖說是平日裏是要省著過日子,可誰家兒子娶親不圖個風光呐…”
“我們汪泉堡人丁又太薄,南來北往的過路人上門也能熱鬧熱鬧的有個喜慶…”
“有賀禮的送些賀禮,沒有的說幾句吉祥話也成…”
朱雄英像一隻小貓一樣,聚精會神的聽著,突然他插嘴,有些不合時宜的問了一句:
“他們兩百畝地都交稅嗎?”
老農偏了偏頭,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在好奇,這個一身布衣卻眼神清亮的孩子為什麽對於吃席興致缺缺,又偏偏會對於這種事情感興趣。
不過他還是回答了朱雄英的疑問,他說道:
“交!”
“洪武爺也是窮苦出身,他念著咱這些種地打糧的莊稼漢…”
“要是誰敢短了朝廷的糧食,那才是該生兒子八輩兒不長屁眼子,村上的人也要戳他們的脊梁骨…”
說起朱元璋,這個從前元戰亂餘生的老農語氣篤定,絲毫不吝惜他的感激之情。
朱雄英點點頭沒再吭聲。
接著,他們跟著這個老農,來到了這個名字叫做汪泉堡的村子。
這是一個以汪姓和田姓人組成的小村子,而汪善人的家,是村中的一戶青磚瓦房。
比起京城是差一些,可在這個滿打滿算不超過三十戶的村子來說,也算是家境殷實了。
朱雄英四下看了看,青磚宅子的四周貼滿了紅色的喜字,尤其是門上一對兒大大的喜字,在燈籠的燭光下格外的晃眼。
門邊兒上,是幾個黃土壘成的灶台,灶台前頭,幾個村上趕來幫忙的人在條案上又切又炒的忙活。
朱雄英一夥兒人比較紮眼,他們抬頭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又低下頭幹著手頭上的活。
外邊搭了一個防風沙的棚子,下邊放了二十多個空桌兒。
桌子上空無一人,想來是不到時候。
看著條案上的大盆裏滿滿登登的雞鴨魚肉,朱樉有些滿意的點點頭。
他目光如常,倒是沒有什麽別的舉動。
按照他以往的脾氣,從來都是人等他,哪有他等人的道理,擱在往常,他早就動手把雞鴨魚肉端上桌了。
可這次不一樣,等鳳陽祭祖事罷,他就可以回到藩國,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願意結外生枝。
萬一再被人告上一狀,說他跑到人家的成親禮上,大費周折的搶幾盤雞鴨魚肉…
老爺子那,怕不是又要橫生波折。
尤其是老爺子窮苦出身,篤信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親,要是知道他鬧了人家的成親禮,回了京多半得抽死他。
老農和四下的人打著招呼,朱雄英看得出來,他在村裏頗有威望。
把朱雄英一行人引到棚下邊坐下,老農一副興致極高的樣子:
“諸位先坐,晨迎昏行,咱鄉下人也沒那多規矩…一會拜過堂就開席!”
說著又一擺手:
“我去院裏瞅瞅去…”
看朱樉還是沒吭聲的意思,朱棡笑著拱拱手:
“請…”
老農笑吟吟的點點頭,轉頭往門口走去。
進了宅院更顯喜慶,各個屋頭的門楣上都掛上了紅菱,收拾的煥然一新,不時進出的人擁擠卻不忙亂。
有個黢黑的瘦高挑漢子,身著一身稠衣,四下的轉悠著,又不時指揮著些什麽。
看到老農進院兒,他又慌忙的迎上來笑吟吟的拱手打著招呼:
“六爺爺,您來啦?快請上座…”
這個老農,歲數大,輩分也高,他笑著捋捋胡子:
“汆娃子那兒都準備好了?”
這個叫汪善人的瘦高挑漢子笑的見牙不見眼,他說道:
“好了好了,這就準備拜堂了…”
“好,好,好…”老農連連點頭,又問道:
“鄰村的吳秀才請來沒?”
“您先坐…”瘦高挑的漢子站在一側,伸手扶著老農的胳膊往一旁的凳子上扥,又彎著腰回了老農的話:
“您放心,頭半晌就請來了”
“好…請來了就好…”老農又點點頭,抬頭看著汪善人不厭其煩的交代著:
“辦事就得這樣,定日子、寫婚書、問名、納吉,人家可出了不少力,不能慢待了人家”
說著話,老農起身四下轉了轉,不時的扭頭問汪善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直到感覺沒什麽疏漏了,他又伸手指了指門外:
“來了幾個外鄉人,進門就是客,你等會出去給人打個招呼…”
不等汪善人回話,這個老農又有些善意的提醒道:
“依我看,這些人不像是一般人家,雖說都是些半大娃娃,可跟著的家丁們也都帶著刀呐…跟人家好好說說,結個善緣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