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335.兵敗撤離
孟獲如何能不知道自己已經敗了?但是他怎麽能甘心。他孟獲雖然當上這南中七十二洞之王的手段不算那麽光彩,但是好歹也是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對南中那些反對自己的人也是經曆了數次戰鬥,結果自然無需多言,他還是這南中之王就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如今他引以為傲的部隊,武藝驚人的勇士,兵法謀略超群的元帥們,不管從哪方麵都被麵前的漢軍壓得死死的。
曾經力壓南中七十二洞的金環三結被一個年輕小將幾合斬首。南中手段通天,操使猛獸的木鹿大王被漢軍輕鬆鑿穿,那些虎豹豺狼就像見了天敵一樣。
戰至此時,孟獲都有些懷疑自己了。這些漢軍對於整個大漢來說隻是九牛一毛罷了。就這九牛一毛就能打得自己懷疑人生,自己憑什麽去挑釁大漢?
“大王,還請快做決斷!”
看到孟獲愣住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麵前混亂的戰場不知道在想什麽,旁邊的朵思大王連忙催促了孟獲幾聲,讓他的視線焦距回到了眼前,意識從神遊太虛歸來。
“撤軍。讓董荼那和阿會喃交替掩護,撤回勞水以西。”
孟獲咬著牙,做出了這個決定。勞水,就是現在的把邊江,過了此江就真的是孟獲的腹地了,若是孟獲再敗,恐怕就真的隻能束手就擒了,因為那裏就是南中的核心區域了。
若是讓漢軍衝入南中的核心區域,會發生什麽孟獲都不用猜測。自然是漢軍勢如破竹,擊潰自己七十二洞一個又一個的洞府,然後逼迫自己就範。
但是如今兵敗如山倒,孟獲也無能為力,隻能靠河據守,以地利先阻漢軍,自己就可以乘機想想別的辦法了。
“嗚——”
巨大的牛角聲傳來,是南中軍撤退的信號。前線艱難抵抗的董荼那和阿會喃聽到這個聲音如同聽到仙樂一樣。
漢軍實在太厲害了,猛將如雲,精銳如雨,在那支白袍的漢軍像是鋒利的大刀一般,將自己的陣地砍出一道道缺口,隨後橙衣與白衣的漢軍就像是聞到了血腥的蝗蟲一樣,魚貫而入,與自己的手下們廝殺起來。
偏偏漢軍不光人數上不落下風,戰鬥力更是恐怖。六七個漢軍能夠輕鬆殺死十餘個南中軍的士卒,而這樣的漢軍在此時的戰場上密密麻麻地,根本看不到頭。
董荼那和阿會喃都知道再這麽打下去多半是要慘敗,而且自己兩人估計也走不脫,就在他們還在思考如何是好的時候,孟獲及時的發出了撤退的命令,讓他們兩人鬆了一口氣。
“董荼那元帥,大王命你與阿會喃元帥帶著你們的部下,交替掩護撤退,退回勞水以西。”
正在這個時候,孟獲派來的傳令兵也如期而至,把孟獲的命令轉達給了董荼那。
雖然是最危險的殿後位,但是董荼那還是鬆了口氣,是自己和阿會喃交替掩護,那還有的打,就算輸應該也不至於慘敗才是。隻要退回到了勞水以西,就暫時高枕無憂了。
董荼那隻得打起精神,指揮著手下已經有些失去戰意的士卒們維持戰線,盡量是“撤退”而不是“潰敗”。
“大都督,蠻軍好像撤退了。”
鮑豐耳聰目明,遠遠地就望到了那邊孟獲中軍因為撤退而掀起的煙塵。
“孟獲若是識相也該退了。他們多半打算據河死守,以南中的瘴氣和河流易守難攻的特性防住我軍。”
戰場上漢軍的士卒們還在猛追猛打,但是中間靠後的馮習和鮑豐卻已經像是打馬觀花一樣,開始聊了起來。
“大都督,聽說這南中越往深,瘴氣越多,而且還有各類毒蟲,對普通士卒來說有很多不便。”
鮑豐好歹是大戶人家出身,見多識廣,而且雖然鮑豐也是那種粗中有細的人,對於很多小細節意外的非常注意。
“嗬嗬,放心吧,我既然敢帶大家來,自然是對各類情況做好了準備。”
馮習笑了笑,不以為意。要說意外,可能唯一的意外就是地理環境的變化吧。
原時間線的征討南中主要是諸葛亮麵對背反的益州三郡加上孟獲的支援,才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說法。
馮習未來的記憶中對這段的了解也就僅限於一些人名和細節了,比如南中軍的武器和軍隊,戰術和戰法。具體地理位置除了瀘水以外就沒有再過多關注了。
等到馮習正兒八經去了解南中的時候,才發現羅貫中有多離譜。
比如楊鋒,人家的銀治洞也就在永昌郡南部,勞水與瀾滄江之間中部一帶的一處河流交匯的“三江平原”那裏,結果羅貫中小說裏給人家吹成什麽樣?
在“瀘水、西城水、甘南水三江交界處,北麵三百裏平原多產萬物;西二百裏,有鹽井;正南三百裏,有山產銀礦。”
別的不說,就這個麵積就有夠離譜的。一個銀治洞這南南北北占地快八百裏了,頂幾個縣了。
而且其中地理問題也是有很多杜撰要素,看了一圈下來出來瀘水沒一個地名是真的。
如今就馮習所知,大部分南中人都是在永昌郡南部一帶生活,楊鋒洞府占了一個肥沃的平原,加上水網較多,物產豐富倒是不假,而銀治洞的名字來源也是他洞府北部無量山一個小銀礦。
基本情況倒是差不多,就是麵積沒那麽誇張,人口也就小十萬,基本維持一個中等規模的縣城級別。
如今孟獲退回勞水以西,在馮習看來已經是孟獲舉步維艱的信號了。想想也是,南中軍很難在正麵戰場敵過漢軍。
原時間線的新組漢軍南中軍都被打得滿頭是包,如今對上這些“老漢軍”,結果自然不可能比原時間線更好。
馮習和鮑豐看著前方的士卒們在軍官們的帶領下節節推進,那些南中軍的士卒們都隻恨自己是直立動物,沒法四肢一同用力狂奔起來。
“嗯?鮑豐你去看看那裏。”
馮習的餘光看到戰場的一處似乎有些不同尋常的聚集,手指點了點,讓身旁的鮑豐去處理一二。
(本章完)
孟獲如何能不知道自己已經敗了?但是他怎麽能甘心。他孟獲雖然當上這南中七十二洞之王的手段不算那麽光彩,但是好歹也是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對南中那些反對自己的人也是經曆了數次戰鬥,結果自然無需多言,他還是這南中之王就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如今他引以為傲的部隊,武藝驚人的勇士,兵法謀略超群的元帥們,不管從哪方麵都被麵前的漢軍壓得死死的。
曾經力壓南中七十二洞的金環三結被一個年輕小將幾合斬首。南中手段通天,操使猛獸的木鹿大王被漢軍輕鬆鑿穿,那些虎豹豺狼就像見了天敵一樣。
戰至此時,孟獲都有些懷疑自己了。這些漢軍對於整個大漢來說隻是九牛一毛罷了。就這九牛一毛就能打得自己懷疑人生,自己憑什麽去挑釁大漢?
“大王,還請快做決斷!”
看到孟獲愣住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麵前混亂的戰場不知道在想什麽,旁邊的朵思大王連忙催促了孟獲幾聲,讓他的視線焦距回到了眼前,意識從神遊太虛歸來。
“撤軍。讓董荼那和阿會喃交替掩護,撤回勞水以西。”
孟獲咬著牙,做出了這個決定。勞水,就是現在的把邊江,過了此江就真的是孟獲的腹地了,若是孟獲再敗,恐怕就真的隻能束手就擒了,因為那裏就是南中的核心區域了。
若是讓漢軍衝入南中的核心區域,會發生什麽孟獲都不用猜測。自然是漢軍勢如破竹,擊潰自己七十二洞一個又一個的洞府,然後逼迫自己就範。
但是如今兵敗如山倒,孟獲也無能為力,隻能靠河據守,以地利先阻漢軍,自己就可以乘機想想別的辦法了。
“嗚——”
巨大的牛角聲傳來,是南中軍撤退的信號。前線艱難抵抗的董荼那和阿會喃聽到這個聲音如同聽到仙樂一樣。
漢軍實在太厲害了,猛將如雲,精銳如雨,在那支白袍的漢軍像是鋒利的大刀一般,將自己的陣地砍出一道道缺口,隨後橙衣與白衣的漢軍就像是聞到了血腥的蝗蟲一樣,魚貫而入,與自己的手下們廝殺起來。
偏偏漢軍不光人數上不落下風,戰鬥力更是恐怖。六七個漢軍能夠輕鬆殺死十餘個南中軍的士卒,而這樣的漢軍在此時的戰場上密密麻麻地,根本看不到頭。
董荼那和阿會喃都知道再這麽打下去多半是要慘敗,而且自己兩人估計也走不脫,就在他們還在思考如何是好的時候,孟獲及時的發出了撤退的命令,讓他們兩人鬆了一口氣。
“董荼那元帥,大王命你與阿會喃元帥帶著你們的部下,交替掩護撤退,退回勞水以西。”
正在這個時候,孟獲派來的傳令兵也如期而至,把孟獲的命令轉達給了董荼那。
雖然是最危險的殿後位,但是董荼那還是鬆了口氣,是自己和阿會喃交替掩護,那還有的打,就算輸應該也不至於慘敗才是。隻要退回到了勞水以西,就暫時高枕無憂了。
董荼那隻得打起精神,指揮著手下已經有些失去戰意的士卒們維持戰線,盡量是“撤退”而不是“潰敗”。
“大都督,蠻軍好像撤退了。”
鮑豐耳聰目明,遠遠地就望到了那邊孟獲中軍因為撤退而掀起的煙塵。
“孟獲若是識相也該退了。他們多半打算據河死守,以南中的瘴氣和河流易守難攻的特性防住我軍。”
戰場上漢軍的士卒們還在猛追猛打,但是中間靠後的馮習和鮑豐卻已經像是打馬觀花一樣,開始聊了起來。
“大都督,聽說這南中越往深,瘴氣越多,而且還有各類毒蟲,對普通士卒來說有很多不便。”
鮑豐好歹是大戶人家出身,見多識廣,而且雖然鮑豐也是那種粗中有細的人,對於很多小細節意外的非常注意。
“嗬嗬,放心吧,我既然敢帶大家來,自然是對各類情況做好了準備。”
馮習笑了笑,不以為意。要說意外,可能唯一的意外就是地理環境的變化吧。
原時間線的征討南中主要是諸葛亮麵對背反的益州三郡加上孟獲的支援,才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說法。
馮習未來的記憶中對這段的了解也就僅限於一些人名和細節了,比如南中軍的武器和軍隊,戰術和戰法。具體地理位置除了瀘水以外就沒有再過多關注了。
等到馮習正兒八經去了解南中的時候,才發現羅貫中有多離譜。
比如楊鋒,人家的銀治洞也就在永昌郡南部,勞水與瀾滄江之間中部一帶的一處河流交匯的“三江平原”那裏,結果羅貫中小說裏給人家吹成什麽樣?
在“瀘水、西城水、甘南水三江交界處,北麵三百裏平原多產萬物;西二百裏,有鹽井;正南三百裏,有山產銀礦。”
別的不說,就這個麵積就有夠離譜的。一個銀治洞這南南北北占地快八百裏了,頂幾個縣了。
而且其中地理問題也是有很多杜撰要素,看了一圈下來出來瀘水沒一個地名是真的。
如今就馮習所知,大部分南中人都是在永昌郡南部一帶生活,楊鋒洞府占了一個肥沃的平原,加上水網較多,物產豐富倒是不假,而銀治洞的名字來源也是他洞府北部無量山一個小銀礦。
基本情況倒是差不多,就是麵積沒那麽誇張,人口也就小十萬,基本維持一個中等規模的縣城級別。
如今孟獲退回勞水以西,在馮習看來已經是孟獲舉步維艱的信號了。想想也是,南中軍很難在正麵戰場敵過漢軍。
原時間線的新組漢軍南中軍都被打得滿頭是包,如今對上這些“老漢軍”,結果自然不可能比原時間線更好。
馮習和鮑豐看著前方的士卒們在軍官們的帶領下節節推進,那些南中軍的士卒們都隻恨自己是直立動物,沒法四肢一同用力狂奔起來。
“嗯?鮑豐你去看看那裏。”
馮習的餘光看到戰場的一處似乎有些不同尋常的聚集,手指點了點,讓身旁的鮑豐去處理一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