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八歲狀元當縣令,朱元璋氣瘋了 作者:淡域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82章
“既然有人敢販賣茶葉,必然不是什麽小官,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某些官員之間相互勾結。如果派高官去解決此事,那麽恐怕他們會找幾個替罪羊來,事情就會不了了之。最好是選擇沒有拉黨結派,並且敢想敢做的官員。”二虎說道。
關於這件事情派誰來做,他與文啟已經商量過許多遍了。
而這些話便是文啟的答案。
他隻不過是照搬了文啟的話而已。
朱元璋點點頭認為二虎說的非常有道理。
確實這種事情需要選擇不跟人勾結的人才有可能查清此事。
但是沒有黨派、不與人勾結又敢想敢做的人,還得是朱元璋絕對信任的,那麽就隻有兩個,第一個便是文啟,第二個便是劉伯溫。
二人對視了一眼,二虎接著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派文啟或者劉伯溫去是最為合適的,因為文啟是發現此事的人,並且立刻上報了,自然不可能跟這群人相互勾結。而劉伯溫的話,也是不與人相互勾結。所以說我覺得這件事情派文啟或者劉伯溫二人一起去是最好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其實是最想派的人,是文啟!
因為劉伯溫實在是太聰明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有些忌憚劉伯溫,畢竟他的聰明是滿朝文武皆知的。
而對於文啟,他沒有那麽多忌憚。
畢竟文啟現在隻不過是個縣令。
就算再聰明,能量也有限。
而且他有意扶持文啟,平衡朝廷派別。
自然要想辦法給文啟加功勞。
但文啟此時正在處理更大的事情,推行建造巨船準備出海經商,如果說這個時候再讓他分心去調查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出海經商的速度恐怕會延後到不知道什麽時候。
所以說他最終還是決定派劉伯溫去做事。
二虎點點頭,他其實也猜到朱元璋或許會派劉伯溫去,但自然不可能在朱元璋麵前提出來。
他雖然服侍朱元璋多年,但也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
猜錯了還好,如果他猜對了,朱元璋必然會覺得他揣摩聖意。
所以每次朱元璋問他的想法,他都不會輕易地說出來。
即使如此,他也和文啟做了一些討論,當時文啟和他兩人都覺得這件事情會派劉伯溫去。
果然如他們所料,朱元璋確實決定派劉伯溫去查此事。
“那就派劉伯溫來做。”朱元璋點了點頭,“這件事情同樣不要聲張,由你來配合劉伯溫,並且將此事調查清楚。如果真要去做的話,記得先秘密調查,不要打草驚蛇。”朱元璋提醒道。
他知道這件事情確實很關鍵,畢竟背後一定涉及到很高層次的博弈。如果提前暴露,很多證據就會被抹除,到時候調查起來難度就會更高了。
很快,劉伯溫便被叫到了朱元璋的書房。
劉伯溫看起來精神不是很好,他年紀本身就是開國功臣中較大的人之一,再加上長期操勞,積累了不少病痛。
他早就請求辭官回鄉養老,但朱元璋卻不願意放他走。
原因很簡單,劉伯溫不僅聰明,而且很有名望,大明隻要是讀書人,沒有不認識劉伯溫的。
不少讀書人都把劉伯溫當成自己的精神領袖。
這樣的人朱元璋當然不可能輕易放過,就算劉伯溫待在宮中什麽事都不做,他也不願意讓劉伯溫辭官回鄉。
畢竟劉伯溫如此聰明又有威望,若有其他人借著他的名號起事,後果不堪設想。
“既然有人敢販賣茶葉,必然不是什麽小官,這件事情絕對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某些官員之間相互勾結。如果派高官去解決此事,那麽恐怕他們會找幾個替罪羊來,事情就會不了了之。最好是選擇沒有拉黨結派,並且敢想敢做的官員。”二虎說道。
關於這件事情派誰來做,他與文啟已經商量過許多遍了。
而這些話便是文啟的答案。
他隻不過是照搬了文啟的話而已。
朱元璋點點頭認為二虎說的非常有道理。
確實這種事情需要選擇不跟人勾結的人才有可能查清此事。
但是沒有黨派、不與人勾結又敢想敢做的人,還得是朱元璋絕對信任的,那麽就隻有兩個,第一個便是文啟,第二個便是劉伯溫。
二人對視了一眼,二虎接著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派文啟或者劉伯溫去是最為合適的,因為文啟是發現此事的人,並且立刻上報了,自然不可能跟這群人相互勾結。而劉伯溫的話,也是不與人相互勾結。所以說我覺得這件事情派文啟或者劉伯溫二人一起去是最好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其實是最想派的人,是文啟!
因為劉伯溫實在是太聰明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有些忌憚劉伯溫,畢竟他的聰明是滿朝文武皆知的。
而對於文啟,他沒有那麽多忌憚。
畢竟文啟現在隻不過是個縣令。
就算再聰明,能量也有限。
而且他有意扶持文啟,平衡朝廷派別。
自然要想辦法給文啟加功勞。
但文啟此時正在處理更大的事情,推行建造巨船準備出海經商,如果說這個時候再讓他分心去調查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出海經商的速度恐怕會延後到不知道什麽時候。
所以說他最終還是決定派劉伯溫去做事。
二虎點點頭,他其實也猜到朱元璋或許會派劉伯溫去,但自然不可能在朱元璋麵前提出來。
他雖然服侍朱元璋多年,但也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
猜錯了還好,如果他猜對了,朱元璋必然會覺得他揣摩聖意。
所以每次朱元璋問他的想法,他都不會輕易地說出來。
即使如此,他也和文啟做了一些討論,當時文啟和他兩人都覺得這件事情會派劉伯溫去。
果然如他們所料,朱元璋確實決定派劉伯溫去查此事。
“那就派劉伯溫來做。”朱元璋點了點頭,“這件事情同樣不要聲張,由你來配合劉伯溫,並且將此事調查清楚。如果真要去做的話,記得先秘密調查,不要打草驚蛇。”朱元璋提醒道。
他知道這件事情確實很關鍵,畢竟背後一定涉及到很高層次的博弈。如果提前暴露,很多證據就會被抹除,到時候調查起來難度就會更高了。
很快,劉伯溫便被叫到了朱元璋的書房。
劉伯溫看起來精神不是很好,他年紀本身就是開國功臣中較大的人之一,再加上長期操勞,積累了不少病痛。
他早就請求辭官回鄉養老,但朱元璋卻不願意放他走。
原因很簡單,劉伯溫不僅聰明,而且很有名望,大明隻要是讀書人,沒有不認識劉伯溫的。
不少讀書人都把劉伯溫當成自己的精神領袖。
這樣的人朱元璋當然不可能輕易放過,就算劉伯溫待在宮中什麽事都不做,他也不願意讓劉伯溫辭官回鄉。
畢竟劉伯溫如此聰明又有威望,若有其他人借著他的名號起事,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