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道真佛子的過往,寧修緣一無所知。
但根據方才的言行舉止來看,道真佛子胸口的劍痕,很不簡單。
而最令他耿耿於懷的,莫過於留下這劍痕的人了。
那是道真佛子,在提及“心魔”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
也便足以說明,倘若留下劍痕的人還活著,便足以成為他的心魔。
或許,那個人早就死了。
但此時此刻,在這等情形下,道真佛子卻產生了懷疑。
以至於想起那件事時,道真佛子的心神產生了極大的波動。
僅憑這些,雖然依舊不足以令道真佛子心生魔障,但由此卻可以看出,他的那顆佛心,並非如佛光普世那般鮮亮,甚至潛藏著一些陰暗,以及一些裂痕。
事實上,人無完人,世人並非光明磊落,大都有些不堪回首的過往。
換做常人,倒也並無大礙。
但身為佛家修士,主要是修得便是內心。
因為佛家認為,一切萬法,本自具足,無須向外求,故而一身佛力,也皆是由心而發。
道真佛子更是身為靈陀寺佛子,唯有在佛法之上,一路高歌猛進,顯露佛陀之姿的,才能成為佛子。
但若真佛子,有一顆普渡之心,又怎會用旁人的命格,來融入自身,成就自我?
又怎會因為幾句話,而不斷猜測,亂了心神?
顯然,這位道真佛子的心境,並不穩當。
而所有的魔障,在最初,也不過是一顆種子。
用佛家的話來講,便是種下惡因,孽緣。
道真佛子心中,早已孽緣深種,如今,這顆種子該發芽了。
望著司命神鏡中的情形,寧修緣麵露一絲冷笑。
道真佛子的心境,已然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縱然他及時發現,並重新盤坐,閉目參禪,想要平複心境。
但心中已有亂象,不論身體如何清淨,也終究是無法靜下來的。
而且,越是想要壓製,反而越會適得其反,因此佛家常有“心猿意馬”之說。
透過司命神鏡,寧修緣看到,道真佛子雙眸緊閉,眉宇微蹙,隱隱中透著一些不安。
他像是在極力忍受痛苦一般,壓製著自己的內心,口中默念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手中掐著一串念珠……
寧修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像是盯著一隻已然走上絕路的獵物。
“這樣的手段,或許算不得光明磊落,但終究是你種下孽根在先。”
……
再說道真佛子,雖然心境不穩,但畢竟是身在靈陀寺中,且有的是手段。
憑借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諸多佛寶,他始終都能不斷壓製著內心的混亂。
日子過得飛快,不知不覺,竟然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寧修緣也在平靜地等待。
在他看來,有些病痛,要在出現苗頭之時,就忍痛拔除,否則終將釀成大禍,累及性命。
而道真佛子的做法,看似是在鎮壓內心,但實則圍堵洪水無異。
洪水一旦起了勢,若是不及早疏導,反而一味地廣築長堤,進行圍堵,令其積聚蓄勢,等長堤崩潰之時,必然濁浪滔天!
以心境而言,寧修緣沒有半點著急的意思,甚至他還想看看,這位道真佛子究竟能將內心降服到那一步。
然而,留給他的時間,卻是不多了。
讓道真佛子心生魔障,隻不過是第第一步,是為了讓他離開靈陀寺。
也唯有如此,寧修緣才有機會麵對道真佛子,斬殺他,收回那一塊命格碎片。
但根據方才的言行舉止來看,道真佛子胸口的劍痕,很不簡單。
而最令他耿耿於懷的,莫過於留下這劍痕的人了。
那是道真佛子,在提及“心魔”二字時,最先想到的人。
也便足以說明,倘若留下劍痕的人還活著,便足以成為他的心魔。
或許,那個人早就死了。
但此時此刻,在這等情形下,道真佛子卻產生了懷疑。
以至於想起那件事時,道真佛子的心神產生了極大的波動。
僅憑這些,雖然依舊不足以令道真佛子心生魔障,但由此卻可以看出,他的那顆佛心,並非如佛光普世那般鮮亮,甚至潛藏著一些陰暗,以及一些裂痕。
事實上,人無完人,世人並非光明磊落,大都有些不堪回首的過往。
換做常人,倒也並無大礙。
但身為佛家修士,主要是修得便是內心。
因為佛家認為,一切萬法,本自具足,無須向外求,故而一身佛力,也皆是由心而發。
道真佛子更是身為靈陀寺佛子,唯有在佛法之上,一路高歌猛進,顯露佛陀之姿的,才能成為佛子。
但若真佛子,有一顆普渡之心,又怎會用旁人的命格,來融入自身,成就自我?
又怎會因為幾句話,而不斷猜測,亂了心神?
顯然,這位道真佛子的心境,並不穩當。
而所有的魔障,在最初,也不過是一顆種子。
用佛家的話來講,便是種下惡因,孽緣。
道真佛子心中,早已孽緣深種,如今,這顆種子該發芽了。
望著司命神鏡中的情形,寧修緣麵露一絲冷笑。
道真佛子的心境,已然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縱然他及時發現,並重新盤坐,閉目參禪,想要平複心境。
但心中已有亂象,不論身體如何清淨,也終究是無法靜下來的。
而且,越是想要壓製,反而越會適得其反,因此佛家常有“心猿意馬”之說。
透過司命神鏡,寧修緣看到,道真佛子雙眸緊閉,眉宇微蹙,隱隱中透著一些不安。
他像是在極力忍受痛苦一般,壓製著自己的內心,口中默念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手中掐著一串念珠……
寧修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像是盯著一隻已然走上絕路的獵物。
“這樣的手段,或許算不得光明磊落,但終究是你種下孽根在先。”
……
再說道真佛子,雖然心境不穩,但畢竟是身在靈陀寺中,且有的是手段。
憑借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諸多佛寶,他始終都能不斷壓製著內心的混亂。
日子過得飛快,不知不覺,竟然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寧修緣也在平靜地等待。
在他看來,有些病痛,要在出現苗頭之時,就忍痛拔除,否則終將釀成大禍,累及性命。
而道真佛子的做法,看似是在鎮壓內心,但實則圍堵洪水無異。
洪水一旦起了勢,若是不及早疏導,反而一味地廣築長堤,進行圍堵,令其積聚蓄勢,等長堤崩潰之時,必然濁浪滔天!
以心境而言,寧修緣沒有半點著急的意思,甚至他還想看看,這位道真佛子究竟能將內心降服到那一步。
然而,留給他的時間,卻是不多了。
讓道真佛子心生魔障,隻不過是第第一步,是為了讓他離開靈陀寺。
也唯有如此,寧修緣才有機會麵對道真佛子,斬殺他,收回那一塊命格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