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千山半跪著說:“你說的也有可能,氣象站的人當時可能碰到了危險,他匆忙逃跑時就摔了下來。不過,這都是猜測,唯一能弄清楚他怎麽死的辦法就是——”
窟窿裏的空氣似乎凝結了,顧長天握著手電驚訝地站起來,這時黃千山伸出雙手,小心地將屍骨身是的綠色粗衣解開,黃千山是想看看衣服下的屍骨是何形態,以此推斷出死因。解開死者衣物實屬不敬,黃千山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死者不像是意外死亡,若能找出死因,或許能解開山中的秘密,也可以替死著雪恨。
黃千山在解衣前他先拜了三次,希望得到死者的諒解,然後才慢慢地將死者衣物解開。衣物上落滿了泥土草苔,一碰就有一股臭氣噴出來,窟窿裏空氣流動本來就不好,很快窟窿裏就蔓延出一股臭氣,方才紫色神水的淡淡香氣完全被蓋住。
過了好一會兒,黃千山才將死者的衣物全部脫下,而一副駭人的景象也展露在他眼前。屍骨中的胸骨和肋骨全都斷了,有幾根甚至碎成了粉末,不複存在。顧長天看後隻說,可能是死者掉下來摔斷的,又或者是屍骨在潮濕的環境待久了,所以腐朽成灰了。黃千山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小,若是正麵摔下來,胸骨和肋骨斷了倒可以說得通,但是意外情況摔下來頭部會比胸口更快著地,傷勢會更重,因而鼻骨肯定會受損,可是屍骨的鼻骨完好無損。如果是背對著地麵摔下來,受傷的部分應該是脊椎骨,絕不可能是胸骨和肋骨。
顧長天聽得頭大,他問:“那他是怎麽死的,難道掉進窟窿前就已經……”
黃千山點點頭,他說:“有可能,他當時已經受了重傷,所以掉下來後爬不出去,爬出去了當時的醫療水平怕也難救得回來。”
顧長天難以置信地說:“他怎麽受的傷,這太奇怪了,要是摔傷的,應該直接去醫院,為什麽跑到山腳,不往山外走?”
黃千山想了想,說道:“他可能是被撞傷的,你想想看,氣象站的人是慌忙撤離,當時肯定是碰上了危險。剛才有個男人一直在笑,後來老樹被他撞斷,那是人應該有的力量嗎?氣象站的人被撞斷骨頭,很可能和那個男人有關。”
顧長天聽後大駭,他說:“這麽說山裏真的很危險。”
黃千山情不自禁地苦笑,山裏有危險傻子都能看出來,顧長天現在才當真。黃千山看完屍骨後,他又慢慢地給屍骨穿上衣服,並重重地歎了口氣。給屍骨穿上衣服後,黃千山想找個地方把屍骨好好地埋了,雖然陰陽相逢,但好歹算是他們的前輩,剛才又脫了人家的衣服,把屍骨安葬就當贖罪好了。
顧長天聽了黃千山的想法,他並沒有反對,隻說:“黃兄弟悲天憫人應該嘉獎,可是我們爬上去四個爪子肯定都要用上,又怎麽帶它出去。”
黃千山覺得顧長天說的也有道理,總不能把屍骨直接拋上去,萬一散架了,那豈不是害得別人死無全屍。黃千山站起來,他心煩地想怎麽把屍骨帶出去,現在身邊沒有任何工具,徒手搬動非明智之舉。黃千山在窟窿底下走動著,他琢磨著隻有先回到破屋處,問勞月借點工具和人力,這樣才能將屍骨從窟窿底下弄出來。
想到這裏,黃千山決定這麽做,他正好站在石牆邊,拿定主意後他習慣性地將手握緊,然後一拳頭捶向石牆。沒有想到黃千山這麽捶,居然把石牆給捶壞了,一塊石頭從他捶過的地方應聲而落。黃千山立馬就愣呆了,他想自己的力氣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了,隨便一捶竟能把石頭捶碎,莫非自己是天生的大力神?
顧長天在一旁看到後,他也覺得驚訝,但更驚訝的還在後頭,石頭掉下來以後,石牆內竟伸出了許多細長的紅色觸手,再往破開的地方一瞧,裏麵藏滿了蠕動的紅色觸角,看了直叫人心寒身癢。黃千山沒想到會這樣,他連連後退,紅色觸角混著紫水流出,然後沿著地麵直撲人身。黃千山見狀,急忙扛起顧長天,然後將其頂起,讓顧長天立刻爬出了窟窿。
“媽的,這不是天然的石頭,是人造的!”黃千山暗罵一聲。
由於夜裏無光,黃千山沒注意石頭的體質,原來這石頭竟是一種人造石。古時候,有一種類似混凝土的東西,是用泥土、糯米、特殊的酒水,還有一些特製的材料混合而成。這種混凝土除了黏結石塊,還能造出一塊大石,如假包換。這種古時的人造石雖然堅硬,但人造比不過天然,人造石曆經千年,遭到自然界的侵蝕,已無天然石頭那般的堅硬。黃千山剛才發現石頭被古樹砸出裂縫,他就覺得很奇怪,本以為是石頭質量不行,沒想到這根本就塊人造石。
顧長天爬上去以後,他就在上麵大喊,說地麵上的石頭也開始鬆動,恐怕也要破開了。黃千山聽後不覺意外,他剛才那一捶可能引起了蝴蝶效應,牽一氣動全身,石頭恐怕要保不住了。石頭裏的紅色觸角不像善類,黃千山望著窟窿口,沒人做墊背,他很難爬出去。這時,紅色觸角流到黃千山腳邊,猛地綁住了他的腳,忽然觸角就使出了很大的勁,像是要把黃千山拖進石頭裏。
人造石不停地剝落,石裏盡是紅色觸角,不知是何生物,竟能存於石頭裏千百年而不滅。黃千山顧不得惡心,彎下腰就想將紅色觸角扯斷,無奈觸角堅韌有餘,根本無法弄斷。黃千山心急之下撿起剝落的石頭,拚命地砸想觸角,觸角被石頭狠砸幾下,這才一一斷開。因為觸角的力勁消失,沒有準備的黃千山往後一倒,撞上了角落裏的屍骨。
黃千山在心裏說,老兄你別怪我,我也不想撞你。窟窿地下的紫水開始上漲,如果不離開帶走屍骨,恐怕屍骨就要遭損。黃千山心急,不知如何是好,現在他都很難爬上去了,再帶一副屍骨,就算他有八隻手也很難馬上爬出去。想到這裏,等黃千山回頭一望,剛才被撞翻的屍骨左手骨竟然舉了起來,直指地麵。黃千山奇了,難道這位仁兄是要他馬上離開,別再管他?
顧長天在地麵上看得心驚膽戰,他喊道:“黃兄弟,快上來,我拉你!”
石牆幾乎完全剝落,大半的窟窿已經被紅色觸角占領,黃千山隻得對屍骨說了對不起,然後就踩牆而上,抓著顧長天伸下來的手,他就使出吃奶的力氣爬了出去。地麵上的石頭也開始鬆垮,大概是裂縫裏滲進了雨水,破壞了內部結構。黃千山和顧長天兩人氣喘籲籲地跑開,不敢接近石頭,石頭裏的紅色觸角不斷地蔓延,他倆慌忙地閃躲,但紅色觸角似乎有眼睛一樣,到哪都能追著他們。
跑出十多米開外,紅色觸角這才停住,黃千山鬆了口氣,看來紅色觸角隻有那麽長。顧長天在一旁大喘,驚奇石中生物十分神奇,竟能存活於石中。黃千山想起山中老人說過,古時有種生物叫石藤,顏色多變,生於玉石內,食石之精華,能活萬年。石藤非常罕見,它不需要空氣、光和水,非植物也非動物,很難定義它的種類,廣西山裏的老人叫它石妖。石藤的排泄物就是紫色神水,但沒有毒,可不能讓石藤碰到人的身體,不能它會刺穿人的身體,吸食骨髓精華。一些山玉被石藤寄生,玉的精華被吃光後,就會成為石灰一樣的粉末,同時石藤也會死亡。
顧長天聽黃千山說完,他就問:“這麽說,人造石裏有塊玉?那得多大的玉,不然石藤早就餓死了。”
黃千山對顧長天說:“石藤吃玉很慢的,不需要很大,不知古虢國為什麽要將石藤放在這裏?”
天上響起驚雷,黃千山此時卻不願走了,他想看看石中到底有什麽。夜雨隨著雷聲轟然而下,山林中的兩人如身處瀑布中,視野一片模糊。雨水將紫水衝散,紅色的石藤立刻被衝得四分五裂,觸角在草地才掙紮蠕動,猶如群蛇亂舞。石藤不需要空氣、光和水,它們被雨水衝擊不久後,明顯地就失去了生機,漸漸地就沒了攻擊力。黃千山和顧長天冒雨等待,在確定石藤死後,他們才敢接近人造石。
抹掉臉上的雨水後,黃千山和顧長天就用樹枝撥開紅色觸角,踮著腳尖走回人造石旁邊。黃千山在心裏嘀咕,人造石裏可能是個棺材,因為山裏有古虢國的墓,所以山邊會有陪陵。這並符合常理,並不稀奇,隻是這種葬法太奇怪了,讓人摸不著頭腦。人造石上結滿了石藤的紅色觸角,黃千山將這些觸角通通砸斷,慢慢地石藤寄生的白玉就露了出來。
顧長天將手電上的水擦了擦,然後對著白玉照射,他和黃千山見到白玉後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不是驚訝於白玉的美,而是因為玉石上出現了一副驚人的圖案。
黃千山不由得搖著頭說:“山裏到底葬了誰,竟然如此大膽,敢把這副玉圖埋在山下。”
第十六章 西王母真身圖
白玉石碑上有一副圖,圖上刻畫了一個怪人,她頭發蓬鬆,還插著鳥羽,有豹子那樣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齒。圖上之人看不出性別,黃千山之所以肯定她是女的,是因為他見過這副圖,很多人也都見過,圖中之人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亦稱金母、瑤池金母、王母娘娘,她是掌管刑罰和災疫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裏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後人都傾向將王母描述成慈祥的女神,卻都不述其真身。
顧長天飽讀詩書,不會不認得王母,他見到白玉碑後嘖嘖地說:“古虢國國王可真大膽,天下間的王陵莫非都是將大臣葬在四周,當作陪陵,可他居然敢用西王母做陪陵,將神葬之,難道不怕遭天譴?”
黃千山也摸不透這位古虢國的國王想些什麽,也許是他瘋掉了,膽敢將王母當做自己的臣民葬在山下,莫非他自詡是更高的天神?古時候的人特別迷信,誰都想死後成仙,沒人敢隨便侮辱天神,惟獨一次就是曆史有名的暴君紂王侮辱女媧的那次,結果被人傳說因此滅國。黃千山看著西王母真身圖,心裏忽然想起,西王母居於昆侖山上,若此山被人侵占,此人會不會瘋狂地認為西王母就是他的臣民?據多本古書記載,西王母曾住在王屋山上,王屋山既為西王母所居,王屋山或為王母山的變音,王屋山正是昆侖山的主峰。
古時所指的昆侖山,後人一直不知其所在,有說祁連山、於闐南山、青藏高原、國外等幾處說,人們也一直認為《山海經》中的昆侖山隻有一個。黃千山有位考古界的朋友,他對上古曆史非常癡迷,他認為古代的昆侖山不隻一個,《山海經》中的昆侖山應該有兩個:一個是以天山為中心的東昆侖,一個是以王屋山為中心的西昆侖。因古代族遷名隨之習俗,兩昆侖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卻都有相同的山名、水名和國名,都記錄在一本《山海經》中,所以會產生混亂。
由於東昆侖的時代比西昆侖的時代更加古老,《山海經》的記述因此而語焉不詳,真正描述東昆侖的隻有《海外南經》中的一條,文中敘述與昆侖山相鄰的方國是岐舌國。《海外南經》說岐舌國在昆侖山之西,岐舌國不見於史。物類之中,惟蛇信岐出,意者先哲造字,大概那國崇拜蛇類,故以此名。黃千山聽他的朋友提起過,天山的主峰曾有一群族人居住,他們所飼養的紅蛇極為古怪,不知其名,大概就是舌岐國之後,而“舌”通“蛇”,也許並不是巧合。
黃千山盯著西王母的真身圖,他又想起朋友說過,除了舌岐國,其餘地方都是描述西昆侖的所在。《山海經·海內西經》說:“流黃酆氏之國,中方三百裏,有塗四方,中有山,在後稷葬西。流沙出鍾山,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西南入海。”就憑這一句,已能大致明了《海內西經》中的昆侖在周先王故地的晉南,王屋山處於山西以南。後稷為周先王,後稷葬在今晉南稷山縣,全國隻此一處,別無分地。
《山海經·海內西經》還有一說:“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昆侖山在西胡西。”說明昆侖山緊挨著大夏。大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國,地在晉南,方位是明顯的。自1978年以來,經過數次考古發掘,在山西襄汾縣7.5公裏處,發現了陶寺遺址,它是我國中原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南北寬約1500米,東西長達7000米,總麵積達300多萬平方米。出土物中最早的樹輪校正年代為4825年,最晚的樹輪校正年代為3620年。遺址年代相當於堯、舜時期,證明了這裏是夏文化的發祥地,昆侖出現在這裏也決不是偶然的。
西王母為昆侖山赫赫大名的女主人,“王母”當是“母王”也是“女王”的倒寫,“西王母”即西方的女王的意思。卜辭中有“東王母”的記載,如殷虛卜辭有東母、西母,說明東王母同樣是東方的女王。東西王母與東西昆侖一樣,是中國古代華夏東西兩大民族的產物。
當人類社會已由母係社會進入到了父係社會後,還會在相當長的時期保留昔日女王(王母)的神聖性和部份特權,以至於各個朝代的帝王如大禹、周穆王等都要去朝見西王母。這種情況如同現代有的國家的君主立憲製,既要實行憲政,國家的實權在首相手中,卻又要保留國王世襲的傳統。中國曆代皇族都來王屋山祭拜,可以說是有著本質的相同。曆代皇帝前來這裏祭天,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他不願受長途勞苦,於是在北京建了天壇,改在北京拜天,這才更變了規矩,不再來王屋山祭天拜神。
顧長天聽得呆住了,他直問:“黃兄弟,你那位朋友真了得,他叫什麽名字,居然知道那麽多事情,有機會介紹我認識認識。”
黃千山淡然一笑,他說:“他姓陳,以前也是幹考古的,後來出現了變故,現在一個人四處漂,誰知道他現在在哪。”
顧長天佩服地說:“你認識的人都挺不簡單的,還真是博學,沒想到翻譯也能知道那麽多。”
此時,山中正下著夜雨,草晃樹搖,黃千山哪有心思聽別人稱讚,他掃去白玉碑上的石藤,仔細觀看著西王母真身圖,百思不得其解。通常山裏要是葬了一個皇帝類的人物,陪陵中都會有該國記載,沒有哪個國君會放過這個唯一的機會向後人炫耀自己的功績。黃千山掃淨白玉碑,碑麵上隻有西王母,並無他物。古虢國的記載本來就幾近空白,後人就連有幾個古虢國都搞不清楚,更別提弄清楚他的曆史了。
顧長天抓著手電,抹了臉上的雨水,大聲地說:“黃兄弟,咱們把白玉碑翻轉,可能背麵有字。”
黃千山敲了自己的腦袋,他想,怎麽變得那麽笨,白玉碑分兩麵,這一麵刻的是西王母,另一麵就不一定了。於是,黃千山就和顧長天將石藤踢到一邊,然後合力將白玉碑翻轉過來。白玉碑已經置於人造石裏千百年,已經在人造石裏生根,要搬動非常困難。黃千山和顧長天被大雨淋得渾身打顫,待他們費盡力氣將白玉碑翻過來,卻又變得全身發熱,好不痛快。
白玉碑的另一麵爬滿了死去的石藤,黃千山忍著惡心撥開它們,待雨水衝淨白玉碑上的汙穢後,他才和顧長天將頭伸向前觀望白玉碑。白玉碑上刻了數排細小的古文,古文之上也有一副圖,但並不是西王母真身圖。這副圖上刻畫了兩座大山,但是兩座大山並不是平整地坐落著,而是兩邊呈一種詭異的傾斜狀,中間的大地裂出一條縫隙,縫隙裏冒出萬丈光芒,大地上也有一些事物呈現出一種震動的意像。
顧長天看著白玉碑,問道:“這副圖說的是什麽意思,難道是說山裏有妖怪?”
黃千山歪著腦袋,他凝望白玉碑,說道:“我猜……這塊白玉碑說的是愚公移山的事!”
顧長天甚感意外,他問:“何以見得?”
黃千山也不敢肯定,他遲疑了一下才說:“你看,這兩座山是傾斜地站在地麵,像是被丟開的,但是地麵上有東西在震動,很可能是古虢國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這一帶的太行王屋山脈被震斷了,山底冒出了一些奇異的東西。神話傳說多半是編造的,但都有其來源,也許那次地震就是移山神話的起源。”
窟窿裏的空氣似乎凝結了,顧長天握著手電驚訝地站起來,這時黃千山伸出雙手,小心地將屍骨身是的綠色粗衣解開,黃千山是想看看衣服下的屍骨是何形態,以此推斷出死因。解開死者衣物實屬不敬,黃千山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死者不像是意外死亡,若能找出死因,或許能解開山中的秘密,也可以替死著雪恨。
黃千山在解衣前他先拜了三次,希望得到死者的諒解,然後才慢慢地將死者衣物解開。衣物上落滿了泥土草苔,一碰就有一股臭氣噴出來,窟窿裏空氣流動本來就不好,很快窟窿裏就蔓延出一股臭氣,方才紫色神水的淡淡香氣完全被蓋住。
過了好一會兒,黃千山才將死者的衣物全部脫下,而一副駭人的景象也展露在他眼前。屍骨中的胸骨和肋骨全都斷了,有幾根甚至碎成了粉末,不複存在。顧長天看後隻說,可能是死者掉下來摔斷的,又或者是屍骨在潮濕的環境待久了,所以腐朽成灰了。黃千山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小,若是正麵摔下來,胸骨和肋骨斷了倒可以說得通,但是意外情況摔下來頭部會比胸口更快著地,傷勢會更重,因而鼻骨肯定會受損,可是屍骨的鼻骨完好無損。如果是背對著地麵摔下來,受傷的部分應該是脊椎骨,絕不可能是胸骨和肋骨。
顧長天聽得頭大,他問:“那他是怎麽死的,難道掉進窟窿前就已經……”
黃千山點點頭,他說:“有可能,他當時已經受了重傷,所以掉下來後爬不出去,爬出去了當時的醫療水平怕也難救得回來。”
顧長天難以置信地說:“他怎麽受的傷,這太奇怪了,要是摔傷的,應該直接去醫院,為什麽跑到山腳,不往山外走?”
黃千山想了想,說道:“他可能是被撞傷的,你想想看,氣象站的人是慌忙撤離,當時肯定是碰上了危險。剛才有個男人一直在笑,後來老樹被他撞斷,那是人應該有的力量嗎?氣象站的人被撞斷骨頭,很可能和那個男人有關。”
顧長天聽後大駭,他說:“這麽說山裏真的很危險。”
黃千山情不自禁地苦笑,山裏有危險傻子都能看出來,顧長天現在才當真。黃千山看完屍骨後,他又慢慢地給屍骨穿上衣服,並重重地歎了口氣。給屍骨穿上衣服後,黃千山想找個地方把屍骨好好地埋了,雖然陰陽相逢,但好歹算是他們的前輩,剛才又脫了人家的衣服,把屍骨安葬就當贖罪好了。
顧長天聽了黃千山的想法,他並沒有反對,隻說:“黃兄弟悲天憫人應該嘉獎,可是我們爬上去四個爪子肯定都要用上,又怎麽帶它出去。”
黃千山覺得顧長天說的也有道理,總不能把屍骨直接拋上去,萬一散架了,那豈不是害得別人死無全屍。黃千山站起來,他心煩地想怎麽把屍骨帶出去,現在身邊沒有任何工具,徒手搬動非明智之舉。黃千山在窟窿底下走動著,他琢磨著隻有先回到破屋處,問勞月借點工具和人力,這樣才能將屍骨從窟窿底下弄出來。
想到這裏,黃千山決定這麽做,他正好站在石牆邊,拿定主意後他習慣性地將手握緊,然後一拳頭捶向石牆。沒有想到黃千山這麽捶,居然把石牆給捶壞了,一塊石頭從他捶過的地方應聲而落。黃千山立馬就愣呆了,他想自己的力氣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了,隨便一捶竟能把石頭捶碎,莫非自己是天生的大力神?
顧長天在一旁看到後,他也覺得驚訝,但更驚訝的還在後頭,石頭掉下來以後,石牆內竟伸出了許多細長的紅色觸手,再往破開的地方一瞧,裏麵藏滿了蠕動的紅色觸角,看了直叫人心寒身癢。黃千山沒想到會這樣,他連連後退,紅色觸角混著紫水流出,然後沿著地麵直撲人身。黃千山見狀,急忙扛起顧長天,然後將其頂起,讓顧長天立刻爬出了窟窿。
“媽的,這不是天然的石頭,是人造的!”黃千山暗罵一聲。
由於夜裏無光,黃千山沒注意石頭的體質,原來這石頭竟是一種人造石。古時候,有一種類似混凝土的東西,是用泥土、糯米、特殊的酒水,還有一些特製的材料混合而成。這種混凝土除了黏結石塊,還能造出一塊大石,如假包換。這種古時的人造石雖然堅硬,但人造比不過天然,人造石曆經千年,遭到自然界的侵蝕,已無天然石頭那般的堅硬。黃千山剛才發現石頭被古樹砸出裂縫,他就覺得很奇怪,本以為是石頭質量不行,沒想到這根本就塊人造石。
顧長天爬上去以後,他就在上麵大喊,說地麵上的石頭也開始鬆動,恐怕也要破開了。黃千山聽後不覺意外,他剛才那一捶可能引起了蝴蝶效應,牽一氣動全身,石頭恐怕要保不住了。石頭裏的紅色觸角不像善類,黃千山望著窟窿口,沒人做墊背,他很難爬出去。這時,紅色觸角流到黃千山腳邊,猛地綁住了他的腳,忽然觸角就使出了很大的勁,像是要把黃千山拖進石頭裏。
人造石不停地剝落,石裏盡是紅色觸角,不知是何生物,竟能存於石頭裏千百年而不滅。黃千山顧不得惡心,彎下腰就想將紅色觸角扯斷,無奈觸角堅韌有餘,根本無法弄斷。黃千山心急之下撿起剝落的石頭,拚命地砸想觸角,觸角被石頭狠砸幾下,這才一一斷開。因為觸角的力勁消失,沒有準備的黃千山往後一倒,撞上了角落裏的屍骨。
黃千山在心裏說,老兄你別怪我,我也不想撞你。窟窿地下的紫水開始上漲,如果不離開帶走屍骨,恐怕屍骨就要遭損。黃千山心急,不知如何是好,現在他都很難爬上去了,再帶一副屍骨,就算他有八隻手也很難馬上爬出去。想到這裏,等黃千山回頭一望,剛才被撞翻的屍骨左手骨竟然舉了起來,直指地麵。黃千山奇了,難道這位仁兄是要他馬上離開,別再管他?
顧長天在地麵上看得心驚膽戰,他喊道:“黃兄弟,快上來,我拉你!”
石牆幾乎完全剝落,大半的窟窿已經被紅色觸角占領,黃千山隻得對屍骨說了對不起,然後就踩牆而上,抓著顧長天伸下來的手,他就使出吃奶的力氣爬了出去。地麵上的石頭也開始鬆垮,大概是裂縫裏滲進了雨水,破壞了內部結構。黃千山和顧長天兩人氣喘籲籲地跑開,不敢接近石頭,石頭裏的紅色觸角不斷地蔓延,他倆慌忙地閃躲,但紅色觸角似乎有眼睛一樣,到哪都能追著他們。
跑出十多米開外,紅色觸角這才停住,黃千山鬆了口氣,看來紅色觸角隻有那麽長。顧長天在一旁大喘,驚奇石中生物十分神奇,竟能存活於石中。黃千山想起山中老人說過,古時有種生物叫石藤,顏色多變,生於玉石內,食石之精華,能活萬年。石藤非常罕見,它不需要空氣、光和水,非植物也非動物,很難定義它的種類,廣西山裏的老人叫它石妖。石藤的排泄物就是紫色神水,但沒有毒,可不能讓石藤碰到人的身體,不能它會刺穿人的身體,吸食骨髓精華。一些山玉被石藤寄生,玉的精華被吃光後,就會成為石灰一樣的粉末,同時石藤也會死亡。
顧長天聽黃千山說完,他就問:“這麽說,人造石裏有塊玉?那得多大的玉,不然石藤早就餓死了。”
黃千山對顧長天說:“石藤吃玉很慢的,不需要很大,不知古虢國為什麽要將石藤放在這裏?”
天上響起驚雷,黃千山此時卻不願走了,他想看看石中到底有什麽。夜雨隨著雷聲轟然而下,山林中的兩人如身處瀑布中,視野一片模糊。雨水將紫水衝散,紅色的石藤立刻被衝得四分五裂,觸角在草地才掙紮蠕動,猶如群蛇亂舞。石藤不需要空氣、光和水,它們被雨水衝擊不久後,明顯地就失去了生機,漸漸地就沒了攻擊力。黃千山和顧長天冒雨等待,在確定石藤死後,他們才敢接近人造石。
抹掉臉上的雨水後,黃千山和顧長天就用樹枝撥開紅色觸角,踮著腳尖走回人造石旁邊。黃千山在心裏嘀咕,人造石裏可能是個棺材,因為山裏有古虢國的墓,所以山邊會有陪陵。這並符合常理,並不稀奇,隻是這種葬法太奇怪了,讓人摸不著頭腦。人造石上結滿了石藤的紅色觸角,黃千山將這些觸角通通砸斷,慢慢地石藤寄生的白玉就露了出來。
顧長天將手電上的水擦了擦,然後對著白玉照射,他和黃千山見到白玉後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不是驚訝於白玉的美,而是因為玉石上出現了一副驚人的圖案。
黃千山不由得搖著頭說:“山裏到底葬了誰,竟然如此大膽,敢把這副玉圖埋在山下。”
第十六章 西王母真身圖
白玉石碑上有一副圖,圖上刻畫了一個怪人,她頭發蓬鬆,還插著鳥羽,有豹子那樣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齒。圖上之人看不出性別,黃千山之所以肯定她是女的,是因為他見過這副圖,很多人也都見過,圖中之人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亦稱金母、瑤池金母、王母娘娘,她是掌管刑罰和災疫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裏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後人都傾向將王母描述成慈祥的女神,卻都不述其真身。
顧長天飽讀詩書,不會不認得王母,他見到白玉碑後嘖嘖地說:“古虢國國王可真大膽,天下間的王陵莫非都是將大臣葬在四周,當作陪陵,可他居然敢用西王母做陪陵,將神葬之,難道不怕遭天譴?”
黃千山也摸不透這位古虢國的國王想些什麽,也許是他瘋掉了,膽敢將王母當做自己的臣民葬在山下,莫非他自詡是更高的天神?古時候的人特別迷信,誰都想死後成仙,沒人敢隨便侮辱天神,惟獨一次就是曆史有名的暴君紂王侮辱女媧的那次,結果被人傳說因此滅國。黃千山看著西王母真身圖,心裏忽然想起,西王母居於昆侖山上,若此山被人侵占,此人會不會瘋狂地認為西王母就是他的臣民?據多本古書記載,西王母曾住在王屋山上,王屋山既為西王母所居,王屋山或為王母山的變音,王屋山正是昆侖山的主峰。
古時所指的昆侖山,後人一直不知其所在,有說祁連山、於闐南山、青藏高原、國外等幾處說,人們也一直認為《山海經》中的昆侖山隻有一個。黃千山有位考古界的朋友,他對上古曆史非常癡迷,他認為古代的昆侖山不隻一個,《山海經》中的昆侖山應該有兩個:一個是以天山為中心的東昆侖,一個是以王屋山為中心的西昆侖。因古代族遷名隨之習俗,兩昆侖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卻都有相同的山名、水名和國名,都記錄在一本《山海經》中,所以會產生混亂。
由於東昆侖的時代比西昆侖的時代更加古老,《山海經》的記述因此而語焉不詳,真正描述東昆侖的隻有《海外南經》中的一條,文中敘述與昆侖山相鄰的方國是岐舌國。《海外南經》說岐舌國在昆侖山之西,岐舌國不見於史。物類之中,惟蛇信岐出,意者先哲造字,大概那國崇拜蛇類,故以此名。黃千山聽他的朋友提起過,天山的主峰曾有一群族人居住,他們所飼養的紅蛇極為古怪,不知其名,大概就是舌岐國之後,而“舌”通“蛇”,也許並不是巧合。
黃千山盯著西王母的真身圖,他又想起朋友說過,除了舌岐國,其餘地方都是描述西昆侖的所在。《山海經·海內西經》說:“流黃酆氏之國,中方三百裏,有塗四方,中有山,在後稷葬西。流沙出鍾山,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西南入海。”就憑這一句,已能大致明了《海內西經》中的昆侖在周先王故地的晉南,王屋山處於山西以南。後稷為周先王,後稷葬在今晉南稷山縣,全國隻此一處,別無分地。
《山海經·海內西經》還有一說:“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昆侖山在西胡西。”說明昆侖山緊挨著大夏。大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國,地在晉南,方位是明顯的。自1978年以來,經過數次考古發掘,在山西襄汾縣7.5公裏處,發現了陶寺遺址,它是我國中原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南北寬約1500米,東西長達7000米,總麵積達300多萬平方米。出土物中最早的樹輪校正年代為4825年,最晚的樹輪校正年代為3620年。遺址年代相當於堯、舜時期,證明了這裏是夏文化的發祥地,昆侖出現在這裏也決不是偶然的。
西王母為昆侖山赫赫大名的女主人,“王母”當是“母王”也是“女王”的倒寫,“西王母”即西方的女王的意思。卜辭中有“東王母”的記載,如殷虛卜辭有東母、西母,說明東王母同樣是東方的女王。東西王母與東西昆侖一樣,是中國古代華夏東西兩大民族的產物。
當人類社會已由母係社會進入到了父係社會後,還會在相當長的時期保留昔日女王(王母)的神聖性和部份特權,以至於各個朝代的帝王如大禹、周穆王等都要去朝見西王母。這種情況如同現代有的國家的君主立憲製,既要實行憲政,國家的實權在首相手中,卻又要保留國王世襲的傳統。中國曆代皇族都來王屋山祭拜,可以說是有著本質的相同。曆代皇帝前來這裏祭天,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他不願受長途勞苦,於是在北京建了天壇,改在北京拜天,這才更變了規矩,不再來王屋山祭天拜神。
顧長天聽得呆住了,他直問:“黃兄弟,你那位朋友真了得,他叫什麽名字,居然知道那麽多事情,有機會介紹我認識認識。”
黃千山淡然一笑,他說:“他姓陳,以前也是幹考古的,後來出現了變故,現在一個人四處漂,誰知道他現在在哪。”
顧長天佩服地說:“你認識的人都挺不簡單的,還真是博學,沒想到翻譯也能知道那麽多。”
此時,山中正下著夜雨,草晃樹搖,黃千山哪有心思聽別人稱讚,他掃去白玉碑上的石藤,仔細觀看著西王母真身圖,百思不得其解。通常山裏要是葬了一個皇帝類的人物,陪陵中都會有該國記載,沒有哪個國君會放過這個唯一的機會向後人炫耀自己的功績。黃千山掃淨白玉碑,碑麵上隻有西王母,並無他物。古虢國的記載本來就幾近空白,後人就連有幾個古虢國都搞不清楚,更別提弄清楚他的曆史了。
顧長天抓著手電,抹了臉上的雨水,大聲地說:“黃兄弟,咱們把白玉碑翻轉,可能背麵有字。”
黃千山敲了自己的腦袋,他想,怎麽變得那麽笨,白玉碑分兩麵,這一麵刻的是西王母,另一麵就不一定了。於是,黃千山就和顧長天將石藤踢到一邊,然後合力將白玉碑翻轉過來。白玉碑已經置於人造石裏千百年,已經在人造石裏生根,要搬動非常困難。黃千山和顧長天被大雨淋得渾身打顫,待他們費盡力氣將白玉碑翻過來,卻又變得全身發熱,好不痛快。
白玉碑的另一麵爬滿了死去的石藤,黃千山忍著惡心撥開它們,待雨水衝淨白玉碑上的汙穢後,他才和顧長天將頭伸向前觀望白玉碑。白玉碑上刻了數排細小的古文,古文之上也有一副圖,但並不是西王母真身圖。這副圖上刻畫了兩座大山,但是兩座大山並不是平整地坐落著,而是兩邊呈一種詭異的傾斜狀,中間的大地裂出一條縫隙,縫隙裏冒出萬丈光芒,大地上也有一些事物呈現出一種震動的意像。
顧長天看著白玉碑,問道:“這副圖說的是什麽意思,難道是說山裏有妖怪?”
黃千山歪著腦袋,他凝望白玉碑,說道:“我猜……這塊白玉碑說的是愚公移山的事!”
顧長天甚感意外,他問:“何以見得?”
黃千山也不敢肯定,他遲疑了一下才說:“你看,這兩座山是傾斜地站在地麵,像是被丟開的,但是地麵上有東西在震動,很可能是古虢國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這一帶的太行王屋山脈被震斷了,山底冒出了一些奇異的東西。神話傳說多半是編造的,但都有其來源,也許那次地震就是移山神話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