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年輕有幹勁的機關幹部,紛紛報名擔任“第一書記”,以求建功立業。


    有施展才能的一方舞台,有提拔晉升的政策保障,有合理合法的額外經濟收入,何樂而不為?


    很多退出一線職務但尚未辦理退休手續的老同誌,也都加入包村駐村大軍,煥發職業生涯“第二春”。


    本來,他們很多人都是不甘心的,50多歲,正是經驗和身體達到頂峰的時候。但因為幹部梯隊建設的政策不得不退休,年紀輕輕就過上了“提籠遛鳥”的退休生活。不僅對他們個人事業是一種“毀滅性”打擊,對於黨和政府的工作也是一種人才浪費。


    “第一書記”製度,無疑解決了這個問題,給這些老領導、老幹部新的崗位和機會。


    一個村子雖然不大,村書記的地位也不高,但卻是一級組織,是妥妥的一把手。


    而且起點很低,隻要用心幹,用力為,很容易出成績。


    人都有做一番事業以獲得外界好評的欲望。


    很多老幹部毫無保留,把自己的經驗、資源、能力撲到農村建設上,做出了突出顯著成績。


    獲得了比原本工作崗位更大的成就感,給他們的職業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還有無數大學生紛紛心甘情願成為田間地頭的村幹部。


    在過去,村幹部給外界的印象是“傻大粗”。


    可現在,年輕的村官卻成了新的潮流。


    有好事者驚呼,這是改革開放後的新“上山下鄉”。


    但這次,卻是有誌青年爭先報名,誌願建功立業。


    在鄉村中揮灑自己的青春,積累政治資源,無疑對他們的仕途之路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人生好的開端。


    村幹部拿上了工資,可以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村黨務事務上,管理服務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


    農村黨員發展得快了,農村青年的入黨積極性高了,有的壓根就不出去打工了,而是在服務家鄉中尋找機會,當鄉村能人、致富帶頭人。


    農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個個惠民項目落地,三通一平是最基本的,還有道路硬化、村容整治、家電下鄉..........


    還有孤寡老人、病重老人,有相關的政策、額外的補貼,讓他們更加充分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公平正義。


    在相關製度保障、資金保障以及上下幹部齊心協力努力下,西州市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取得了“開門紅”,成績卓著,美名遠播。


    梁江濤最會造勢,邀請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雜誌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漢西日報、漢西電視台等一係列中y媒體和地方主流媒體來西州采訪報道,形成一波波新聞報道“轟炸”,進一步形成了龐大的輿論宣傳聲勢。


    一時間,各地各單位紛紛到西州考察學習。


    不隻是漢西省,好多外省地市以及央企、國企、事業單位都來了。


    至少都是黨委副書記帶隊,還有的由黨委一把手帶隊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省委組織部更是對此高度評價。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富平多次公開表示,西州市委組織部有關工作做到了省委組織部前頭,好多措施都是開創性的,行之有效,對內給全省各地市打了樣,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對外給漢西省組織建設工作爭了光。


    2006年底,由中z部副部長楊光烈帶隊,中z部組織二局李局長參加,中z部調研組來到了漢西,考察調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力巔峰:從救下小女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權力巔峰:從救下小女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