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最後就是給他們機會,即便他們有想法,周邊各省都搞定了,完全有能力應對,


    規劃是這麽規劃,如果整頓過程中抵抗較少,也可以加速。”


    崇禎暗自點頭,看向其他人,眾人也都齊齊回應,李邦華的建議很是合理。


    “既然諸位都同意李愛卿的建議,而且李愛卿也有整頓二十一衛的經驗,


    朕提議,由李邦華任整頓全國兵政的總負責人,如何?”


    英國公臉色微變,但隨即恢複了正常,臉色平淡如老僧入定。


    他的變化,一直留意著的崇禎自然是看在眼中,心中暗笑,原來也還有你擔心的事情。


    但此刻場合,他也沒有多說。


    “陛下,臣同意!”


    孫承宗朝著崇禎行禮後,又道:“隻是李大人身兼兵部左侍郎、五城巡城司提督、大明軍紀監察部監察使,


    兵部尚書空缺,他還要操持兵部的事情,現在又要擔任整頓兵部的總負責人,這精力……”


    李邦華聽完也滿是糾結之色。


    崇禎擺了擺手:“既然說到這裏,朕剛好有兩件人事的調整和諸位說說。”


    “第一,兵部尚書一直在空缺,朕思來想去,想到一位合適人選,已經派人傳召了。”


    “已有人選?”


    李邦華驚喜道:“陛下說的是哪位?”


    “侯徇!”


    “侯徇?”


    孫承宗輕呼了一聲,大感意外。


    眾人也有些錯愕,兵部尚書尚書實在是過於重要,那是調兵程序中起點和重點,


    皇帝想找個心腹,一直空缺,他們也能理解。


    但侯徇是東林黨人,皇帝竟然會啟用?


    但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兵部固然能是調兵的發起者和執行者,但發起後,需要內閣和司禮監、皇帝同意,


    然後皇帝下旨給禦馬監,禦馬監將兵符火牌給武軍都督府,兵部按需調撥兵器糧草等等。


    但現在的問題是禦馬監掌印方正化,司禮監掌印是高時明,兩人都是皇帝的絕對心腹,繞開皇帝調兵通道已經被堵死了。


    其次就是大明軍紀監察部會進入整頓後的各軍,有他們的監察,以及錦衣衛和東廠的監察,估計還沒調動就傳到皇帝龍案上了。


    最後則是二十一位和騰驤四衛、勇士營,白杆兵和正在組建的天雄軍,這是絕對的底氣所在。


    “諸位覺得合適嗎?”


    “臣以為可以!”


    孫承宗錯愕後,立刻表態:“侯徇,辛酉年,侯恂任山西道監察禦史,邊境告急他上疏論核餉練兵方略,


    如果當初采用,衛所和九邊問題不至於這麽大,


    隨後天啟二年,追論移宮案、紅丸案,


    同年秋,巡按貴州,平息貴州安邦彥叛亂,又助解貴州之圍,疏陳十事,皆用兵方略,


    論經曆和謀略倒是可以一試。”


    崇禎點了點頭,又問了其他人的意見,眾人也是讚同。


    皇帝親自提出,內閣首輔讚同,侯徇的能力他們也都知道一些,眼下又缺合適人員,那就隻能用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那侯徇的事情,等下次朝會的時候廷議一下。”


    崇禎說完又看向李邦華:“李愛卿,侯徇可能就這個月底回來,等他回來後,你就立刻交接兵部事項,


    五城巡城司提督你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沒有的話朕再安排,你就全力整頓兵政。”


    “今天以後,你牽頭,內閣協助,將剛剛提的建議細化出來,做成整頓計劃呈給朕。”


    “臣等遵旨!”


    李邦華和內閣四人同時行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