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進來吧!”
待眾人都進來後,崇禎繼續道:“剛剛諸位愛卿討論了太原鎮兵員要不要增加的問題,朕的看法是暫時可以不用,
其一是西部和北部的蒙古諸部已經形成連軍,準備抵抗西遷的察哈爾林丹汗,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
即便是察哈爾林丹汗勝利了,那大同和宣府兩鎮憑借長城就可以擋住他們,而且這兩鎮已經開始整頓了,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是,諸位愛卿忽略了火器,朕……”
“陛下,北京城三百裏加急!”
崇禎正給眾人分析著今後的局勢,結果又一道聲急報的聲音從大堂外傳來,打斷了他的話。
我勒個查查的,啥情況,平時沒有就沒有吧,怎麽今天兩個急報?
不過好在是內部重要事件的三百裏加急,那就說明雖然是大事,但不算太著急。
否則就是四百裏、六百裏加急了。
這次不待曹變蛟發話,眾人很是自覺的退出了大堂,曹變蛟結果急報檢查了一番後呈給了崇禎!
“臣農業研究院院長宋應星拜上。”
看著信封上的名名字,讓他緊張的心稍微放鬆了下來。
宋應星的信,肯定是農業研究院的事情了。
但隨即心又提起來了,不會三月份種的那批土豆全部死了吧,如果真是這個,那樂子可就大了。
想到這裏,崇禎拆信的動作立刻暴力了起來,直接撕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箋,用力一抖。
“臣農業研究院院院長宋應星啟,三月種植土豆……”
崇禎看信的速度很快,隻是幾個呼吸就看完了,終於鬆了口氣,嘴角掛著一絲笑意。
眾將看著這一幕,也鬆了口氣。
不過都滿是好奇,上一封信皇帝看完心情不錯,這一次看完心情也依舊不錯,北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值得動用兩次加急?
“袁愛卿,進來吧!”
待袁可立進來後,崇禎將宋應星的信遞給了袁可立,袁可立小心的接過信箋看了起來。
片刻後,臉上也掛滿了笑容:“陛下,此乃國之詳瑞呀,當值一大賀!陛下眼光之準,臣不及萬分之一,
南有番薯,北有土豆,一旦大規模推廣,大明就可能不會缺糧了。”
雖然有誇的嫌疑,但崇禎此刻心中卻是極為開心的。
宋應星的信告訴他,第二批土豆預計還有不到一月就要收獲了,看目前的長勢應該還是不錯的,問問崇禎要不要回來親自參與。
年前宋應星用暖房種土豆,是為了擴大種薯,三月初豐收時,畝產十八石。
折算成畝產兩千七百斤,這是普通農作物的六到七倍,何等的恐怖。
對於這個數據,當時接到宋應星的信的時候,崇禎也是很意外的。
後世土豆基本在三千到五千斤,高的能達到八千斤,但那是化肥和科學管理的結果。
現在能達到這個畝產的,一是精心照顧的結果,二是就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平均每畝的投入達到了三十兩銀子。
投出和產出不成正比,但擴大期,投入再多都是劃算的。
當時豐收的時候,他已經打出京到西北巡視了,錯過了,他還是有些‘耿耿於懷’的。
這次一定是要回去的,他想看看大規模種植的時候,畝產到底能達到多少。
這決定著以後的國策和內部的穩定。
下一站是大同,偏關到大同是六百餘裏,大同到北京是八百餘裏,按照鑾駕的速度,差不多得半個月,趕回去時間剛剛好。
待眾人都進來後,崇禎繼續道:“剛剛諸位愛卿討論了太原鎮兵員要不要增加的問題,朕的看法是暫時可以不用,
其一是西部和北部的蒙古諸部已經形成連軍,準備抵抗西遷的察哈爾林丹汗,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
即便是察哈爾林丹汗勝利了,那大同和宣府兩鎮憑借長城就可以擋住他們,而且這兩鎮已經開始整頓了,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是,諸位愛卿忽略了火器,朕……”
“陛下,北京城三百裏加急!”
崇禎正給眾人分析著今後的局勢,結果又一道聲急報的聲音從大堂外傳來,打斷了他的話。
我勒個查查的,啥情況,平時沒有就沒有吧,怎麽今天兩個急報?
不過好在是內部重要事件的三百裏加急,那就說明雖然是大事,但不算太著急。
否則就是四百裏、六百裏加急了。
這次不待曹變蛟發話,眾人很是自覺的退出了大堂,曹變蛟結果急報檢查了一番後呈給了崇禎!
“臣農業研究院院長宋應星拜上。”
看著信封上的名名字,讓他緊張的心稍微放鬆了下來。
宋應星的信,肯定是農業研究院的事情了。
但隨即心又提起來了,不會三月份種的那批土豆全部死了吧,如果真是這個,那樂子可就大了。
想到這裏,崇禎拆信的動作立刻暴力了起來,直接撕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箋,用力一抖。
“臣農業研究院院院長宋應星啟,三月種植土豆……”
崇禎看信的速度很快,隻是幾個呼吸就看完了,終於鬆了口氣,嘴角掛著一絲笑意。
眾將看著這一幕,也鬆了口氣。
不過都滿是好奇,上一封信皇帝看完心情不錯,這一次看完心情也依舊不錯,北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值得動用兩次加急?
“袁愛卿,進來吧!”
待袁可立進來後,崇禎將宋應星的信遞給了袁可立,袁可立小心的接過信箋看了起來。
片刻後,臉上也掛滿了笑容:“陛下,此乃國之詳瑞呀,當值一大賀!陛下眼光之準,臣不及萬分之一,
南有番薯,北有土豆,一旦大規模推廣,大明就可能不會缺糧了。”
雖然有誇的嫌疑,但崇禎此刻心中卻是極為開心的。
宋應星的信告訴他,第二批土豆預計還有不到一月就要收獲了,看目前的長勢應該還是不錯的,問問崇禎要不要回來親自參與。
年前宋應星用暖房種土豆,是為了擴大種薯,三月初豐收時,畝產十八石。
折算成畝產兩千七百斤,這是普通農作物的六到七倍,何等的恐怖。
對於這個數據,當時接到宋應星的信的時候,崇禎也是很意外的。
後世土豆基本在三千到五千斤,高的能達到八千斤,但那是化肥和科學管理的結果。
現在能達到這個畝產的,一是精心照顧的結果,二是就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平均每畝的投入達到了三十兩銀子。
投出和產出不成正比,但擴大期,投入再多都是劃算的。
當時豐收的時候,他已經打出京到西北巡視了,錯過了,他還是有些‘耿耿於懷’的。
這次一定是要回去的,他想看看大規模種植的時候,畝產到底能達到多少。
這決定著以後的國策和內部的穩定。
下一站是大同,偏關到大同是六百餘裏,大同到北京是八百餘裏,按照鑾駕的速度,差不多得半個月,趕回去時間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