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後宋大中祥符元年、天禧五年、寶元二年、皇祐三年、治平元年等都下了詔書,重點強調曲阜縣令由孔氏子弟充選,
即便是太祖時,也僅僅是將世襲製改為世職製,從唐開始至今,曲阜縣令由孔家弟子擔任已經八百年了,
如果此刻廢除,臣擔心……”
“擔心什麽?擔心孔家造反,還是擔心天下士子的不滿?”
崇禎聲音雖然平淡,但群臣都能聽出皇帝語氣中的不滿。
“孔家是天下士子心中的聖地,大門上竟然懸掛著奸臣嚴嵩寫的聖府二字,他們這是什麽意思?
教天下士子賣弄權術,還是勾心鬥角、貪汙腐敗?
他們不覺得丟人,朕都替他們丟人!”
“李若漣那句話說的好,自己人打官司還能輸嗎?繼續讓孔家人擔任縣令,那曲阜真的要成為國中之國了,
朕尊重了孔府,那朕就對不起曲阜的數萬父老鄉親!
既然曆代皇帝能下詔賜封,那朕就能廢了這份詔書!”
崇禎說完後,冷聲道:“大伴,傳旨周遇吉,讓他親自帶人去將孔府上的聖府牌匾拆下來砸了!
順便將曲阜縣令械送北京城,著三司會審!
另外,將這八年來的九條命案當事人在孔府門前砍了!任何敢阻攔者,視為同罪,一並砍了!
退朝後,內閣即刻擬一道廢除曲阜縣令世職的詔書,由周遇吉帶到曲阜,沿途州縣抄黃張貼!”
“傳旨曹化淳,讓他親自去一趟兗州,調查兗州知府、山東布政司、山東巡撫,曲阜周邊衛所,看看是否與孔家有權財色交易,
一旦查實,立刻押送北京城!
督察院、錦衣衛全力配合!”
“朕記得盧象升率天雄軍坐鎮歸德府,鎮壓白蓮教,傳旨給他,讓他調三千天雄軍去兗州,任何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吏部銓選一名知縣,呈送東暖閣!”
……
“退朝吧!”
崇禎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後,根本就沒有給群臣反應了機會,直接下了平台,出了皇極殿。
皇極殿內,群臣麵麵相覷,最後盯上了袁可立、孫承宗等內閣大臣。
“傳陛下口諭!”
眾臣正準備說話,王承恩又折返了回來:“著今日到朝的翰林院、國子監等官員每人寫一篇今日早朝所發生之事,
客觀、公正即刻,不必添油加醋、辭藻堆砌,申正時刻呈送東暖閣,欽此!”
“臣等遵旨!”
看著離去的王承恩,被點到名的幾個部院大臣行了一禮,隨即臉色苦了下來。
這個要求過分嗎?一點都不過分。
身為掌控士子的部院,這本就是他們的職責。
可這文章一旦寫了,那後果可就不是他們能背負的。
以他們的智慧不難猜到,他們的文章會被刊印在大明日報上,到時候肯定會被孔家和天下傾向孔家的文人孤立。
可不寫吧,就是抗旨,立刻就要被革職入獄。
眾人看了看內閣五人,眼中滿是期盼之色。
“你們誰想去勸誰就去,別拉上本閣!”
群臣還沒有開口,袁可立就出聲了:“孔家血脈純不純還在調查中,暫且不提,
但孔家通敵或者說孔興燮通敵,這是證據確鑿,事情經過你們都聽到了,
還有曲阜縣令、孔府命案等等,本閣可沒有這個臉去求情!”
“袁閣老說的對!”
孫承宗也站了出來:“都散了吧,該做什麽做什麽,本閣提醒一句,以陛下的性子,惹惱了陛下,扯上一個共犯的罪名,後果你們清楚!”
即便是太祖時,也僅僅是將世襲製改為世職製,從唐開始至今,曲阜縣令由孔家弟子擔任已經八百年了,
如果此刻廢除,臣擔心……”
“擔心什麽?擔心孔家造反,還是擔心天下士子的不滿?”
崇禎聲音雖然平淡,但群臣都能聽出皇帝語氣中的不滿。
“孔家是天下士子心中的聖地,大門上竟然懸掛著奸臣嚴嵩寫的聖府二字,他們這是什麽意思?
教天下士子賣弄權術,還是勾心鬥角、貪汙腐敗?
他們不覺得丟人,朕都替他們丟人!”
“李若漣那句話說的好,自己人打官司還能輸嗎?繼續讓孔家人擔任縣令,那曲阜真的要成為國中之國了,
朕尊重了孔府,那朕就對不起曲阜的數萬父老鄉親!
既然曆代皇帝能下詔賜封,那朕就能廢了這份詔書!”
崇禎說完後,冷聲道:“大伴,傳旨周遇吉,讓他親自帶人去將孔府上的聖府牌匾拆下來砸了!
順便將曲阜縣令械送北京城,著三司會審!
另外,將這八年來的九條命案當事人在孔府門前砍了!任何敢阻攔者,視為同罪,一並砍了!
退朝後,內閣即刻擬一道廢除曲阜縣令世職的詔書,由周遇吉帶到曲阜,沿途州縣抄黃張貼!”
“傳旨曹化淳,讓他親自去一趟兗州,調查兗州知府、山東布政司、山東巡撫,曲阜周邊衛所,看看是否與孔家有權財色交易,
一旦查實,立刻押送北京城!
督察院、錦衣衛全力配合!”
“朕記得盧象升率天雄軍坐鎮歸德府,鎮壓白蓮教,傳旨給他,讓他調三千天雄軍去兗州,任何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吏部銓選一名知縣,呈送東暖閣!”
……
“退朝吧!”
崇禎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後,根本就沒有給群臣反應了機會,直接下了平台,出了皇極殿。
皇極殿內,群臣麵麵相覷,最後盯上了袁可立、孫承宗等內閣大臣。
“傳陛下口諭!”
眾臣正準備說話,王承恩又折返了回來:“著今日到朝的翰林院、國子監等官員每人寫一篇今日早朝所發生之事,
客觀、公正即刻,不必添油加醋、辭藻堆砌,申正時刻呈送東暖閣,欽此!”
“臣等遵旨!”
看著離去的王承恩,被點到名的幾個部院大臣行了一禮,隨即臉色苦了下來。
這個要求過分嗎?一點都不過分。
身為掌控士子的部院,這本就是他們的職責。
可這文章一旦寫了,那後果可就不是他們能背負的。
以他們的智慧不難猜到,他們的文章會被刊印在大明日報上,到時候肯定會被孔家和天下傾向孔家的文人孤立。
可不寫吧,就是抗旨,立刻就要被革職入獄。
眾人看了看內閣五人,眼中滿是期盼之色。
“你們誰想去勸誰就去,別拉上本閣!”
群臣還沒有開口,袁可立就出聲了:“孔家血脈純不純還在調查中,暫且不提,
但孔家通敵或者說孔興燮通敵,這是證據確鑿,事情經過你們都聽到了,
還有曲阜縣令、孔府命案等等,本閣可沒有這個臉去求情!”
“袁閣老說的對!”
孫承宗也站了出來:“都散了吧,該做什麽做什麽,本閣提醒一句,以陛下的性子,惹惱了陛下,扯上一個共犯的罪名,後果你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