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人沉默了片刻後,吏部尚書房壯麗出聲了。
“陛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少讀書人都以這個為目標,
但實際上這四句離大家都很遠,很不切實際,好高騖遠,
民間有句諺語:千裏做官,為的吃穿,橫渠四句那也是吃飽穿暖之後才能考慮的問題,
如果提高俸祿,貪汙腐敗可能會少一些,即便是提升到月俸千石,貪汙也不會滅絕。”
“陛下,曆代都在養廉、除貪、吏治上下了不少功夫,縱觀曆史,基本都是兩條路,一是高壓,嚴刑峻法,以本朝為最,
其次則是以祿養廉的俸祿政策,漢代是采用的這種,漢惠帝在詔書中言: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而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
從史書上記錄的循吏輩出的盛況便不難發現,這種製度比嚴刑峻法會好很多。”
“不止是漢代,唐朝也是如此,效果頗為明顯,但以祿養廉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一是人心難測,欲壑難平,給多了,他們隻會想著更多,
其次,財政開支龐大,如果遇見天災人禍、國庫空虛等發不出俸祿時,那隻會百官怨憤。”
“提高官員們的俸祿,這能緩解官員們的後顧之憂,將精力放在為政之上,也能讓官員們體麵一些、身體會好一些,可能會少一些貪汙,尤其是底層官員。”
崇禎很是無語,提高也不行,不提高也不行。
思索了片刻後,崇禎臉色嚴肅了起來:“貪汙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高官厚祿者未必不貪,官卑俸薄者未必不廉,貪汙與否和俸祿厚薄沒有必然聯係,
但在大明一朝的官員貪汙案例來分析,俸薄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明一千四百餘縣,隻要縣級官員少貪汙,那就是百姓之福,朕決意,增加百官俸祿。”
四人對視了一眼,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即便他們對俸祿不是太在意,但能多一些俸祿,讓家人過的好一些,誰不願意呢。
尤其是孫承宗,家裏七十餘口人,雖然家裏有些田產,加上皇帝時不時的賞賜一些,否則家裏真的要揭不開鍋了。
“房愛卿,大明有多少入品的官員?”
“回陛下,因為廢除了宗室後,入品官員少了很多,目前大明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個州,共計一千兩百個縣,加上京官,入品官員大約一萬六千餘人。”
ps:這裏指的是文官,武官基本都是衛所軍,軍餉基本都是自給自足,因為衛所有屯田。
“畢愛卿,大明每個月要支出多少俸祿?”
“實際支出大約在七萬六千六百兩左右。”
“如果不折本、折色,直接按足額祿米發放呢?”
“這個……臣沒有具體算過!”
畢自嚴臉色有些尷尬,實在是這玩意兩百多年都是折本折色的發放,加上人數變動大,他還真不清楚。
“以臣估算,如果足額祿米發放,每月支出大約為十二萬兩左右。”
“十二萬兩?也不算太多嘛!”
崇禎鬆了口氣,這要是每個月支出個幾十萬兩,他還真要考慮一下了。
“諸位愛卿,對於增加俸祿,朕有幾個想法,你們看看可不可行,畢愛卿,你記錄一下。”
待王承恩奉上筆墨紙硯後,崇禎背著手在東暖閣慢慢的踱著步。
好一會兒後,輕聲道:“第一階段,恢複本色俸祿,足額發放祿米或者等價白銀;
“陛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少讀書人都以這個為目標,
但實際上這四句離大家都很遠,很不切實際,好高騖遠,
民間有句諺語:千裏做官,為的吃穿,橫渠四句那也是吃飽穿暖之後才能考慮的問題,
如果提高俸祿,貪汙腐敗可能會少一些,即便是提升到月俸千石,貪汙也不會滅絕。”
“陛下,曆代都在養廉、除貪、吏治上下了不少功夫,縱觀曆史,基本都是兩條路,一是高壓,嚴刑峻法,以本朝為最,
其次則是以祿養廉的俸祿政策,漢代是采用的這種,漢惠帝在詔書中言: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而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
從史書上記錄的循吏輩出的盛況便不難發現,這種製度比嚴刑峻法會好很多。”
“不止是漢代,唐朝也是如此,效果頗為明顯,但以祿養廉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一是人心難測,欲壑難平,給多了,他們隻會想著更多,
其次,財政開支龐大,如果遇見天災人禍、國庫空虛等發不出俸祿時,那隻會百官怨憤。”
“提高官員們的俸祿,這能緩解官員們的後顧之憂,將精力放在為政之上,也能讓官員們體麵一些、身體會好一些,可能會少一些貪汙,尤其是底層官員。”
崇禎很是無語,提高也不行,不提高也不行。
思索了片刻後,崇禎臉色嚴肅了起來:“貪汙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高官厚祿者未必不貪,官卑俸薄者未必不廉,貪汙與否和俸祿厚薄沒有必然聯係,
但在大明一朝的官員貪汙案例來分析,俸薄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明一千四百餘縣,隻要縣級官員少貪汙,那就是百姓之福,朕決意,增加百官俸祿。”
四人對視了一眼,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即便他們對俸祿不是太在意,但能多一些俸祿,讓家人過的好一些,誰不願意呢。
尤其是孫承宗,家裏七十餘口人,雖然家裏有些田產,加上皇帝時不時的賞賜一些,否則家裏真的要揭不開鍋了。
“房愛卿,大明有多少入品的官員?”
“回陛下,因為廢除了宗室後,入品官員少了很多,目前大明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個州,共計一千兩百個縣,加上京官,入品官員大約一萬六千餘人。”
ps:這裏指的是文官,武官基本都是衛所軍,軍餉基本都是自給自足,因為衛所有屯田。
“畢愛卿,大明每個月要支出多少俸祿?”
“實際支出大約在七萬六千六百兩左右。”
“如果不折本、折色,直接按足額祿米發放呢?”
“這個……臣沒有具體算過!”
畢自嚴臉色有些尷尬,實在是這玩意兩百多年都是折本折色的發放,加上人數變動大,他還真不清楚。
“以臣估算,如果足額祿米發放,每月支出大約為十二萬兩左右。”
“十二萬兩?也不算太多嘛!”
崇禎鬆了口氣,這要是每個月支出個幾十萬兩,他還真要考慮一下了。
“諸位愛卿,對於增加俸祿,朕有幾個想法,你們看看可不可行,畢愛卿,你記錄一下。”
待王承恩奉上筆墨紙硯後,崇禎背著手在東暖閣慢慢的踱著步。
好一會兒後,輕聲道:“第一階段,恢複本色俸祿,足額發放祿米或者等價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