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祥麟正是壯年,經驗也豐富,由他接任廣西那邊,待朝廷攻打安南時,也不用再調兵了,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那此事就這麽定了,袁愛卿負責!”
東征扶桑的主帥和三邊總督的兩個重要人選就這麽在兩人的三言兩語之中確定了下來。
見事情已經處理完了,崇禎站了起來,將桌上的口供遞了過去:“袁愛卿,你將柳生宗矩的口供帶回仔細看看,看看是否有其他有用的情報。
朕出去走走,再看看朝鮮,以後就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了!”
“臣遵旨!”
袁可立又回應了一聲,上前接過方家整理好的口供後慢慢退出大堂。
崇禎喝了口茶之後,帶著方家等人出了城,在城外溜達著。
……
第二天一早,崇禎的鑾駕在騰驤左衛、虎賁衛、勇士營等近五萬大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朝著鴨綠江邊而去。
五日後,大軍到了鴨綠江邊。
原本被建奴聯軍挖的壕溝此刻也被救出來的那些充當人盾的百姓們填平了,在原址之上修建了三座大墓。
一座是被炸死的大明百姓的大墓,一座是朝鮮百姓的大墓,另一座則是在這邊陣亡的大明將士的大墓。
三座大墓呈品字型的,將士大墓在前,百姓大墓在後,一左一右護衛著。
既意寓著即便已經戰死他們也要保護百姓們,也寓意著百姓是將士們的底氣所在。
渡過浮橋後,崇禎回手看著數百米寬平靜的江麵,心中滿是感慨,開疆拓土真的在他手中實現了。
“袁愛卿,朝鮮已經是大明的疆域了,朝鮮要和大明連成一片,共同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的問題,
這數百米寬的鴨綠江雖然可以用船隻渡過,但終究是效率太慢了,
傳令遼東左布政司袁崇煥和朝鮮左布政司劉鴻訓,讓他們征集能工巧匠,在這鴨綠江上合適的地段規劃石橋,先修上五座吧!
規劃的時候要考慮以後是否可以行船,畢竟這鴨綠江長一千五百裏,從上到下商船運輸更是方便,別修了橋無法過船,那損失就大了!
規劃好之後呈送東暖閣,待朕看過之後再行決定是否修建!
另外,在新橋未建成之前,對這座浮橋進行加固,兩岸與中間的月亮島都要有駐軍且巡視上下遊,嚴防有人破壞浮橋;
未來一段時間的兩地往來,以及東征扶桑大軍的補給都要從這裏過,必須要重視!”
ps:中國古代的建橋技術還是相當牛的,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橋就是在宋嘉祐四年建成的,長一千兩百米,寬五米。
“臣遵旨!”
袁可立立刻回應了一聲。
心中卻是有些疑惑的,修橋鋪路乃是當地官府所為。
即便是鴨綠江上的橋連接遼東和朝鮮,那最多是工部知曉即可,怎麽還要皇帝親自過問?
他在疑惑的時候,崇禎卻是在心中嘀咕著等會到京城後找人看看能不能將水泥的技術搞出來。
隻要工業研究院的王徵能將蒸汽機搞出來,那水泥就能批量生產了。
水泥的燒製技術倒沒什麽難點,關鍵是粉碎,熟料、輔料礦渣、生石膏都需要加工成極細的粉末,至少要達到微米級別。
沒有蒸汽機作為動能,反複研磨,想批量生產水泥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那此事就這麽定了,袁愛卿負責!”
東征扶桑的主帥和三邊總督的兩個重要人選就這麽在兩人的三言兩語之中確定了下來。
見事情已經處理完了,崇禎站了起來,將桌上的口供遞了過去:“袁愛卿,你將柳生宗矩的口供帶回仔細看看,看看是否有其他有用的情報。
朕出去走走,再看看朝鮮,以後就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了!”
“臣遵旨!”
袁可立又回應了一聲,上前接過方家整理好的口供後慢慢退出大堂。
崇禎喝了口茶之後,帶著方家等人出了城,在城外溜達著。
……
第二天一早,崇禎的鑾駕在騰驤左衛、虎賁衛、勇士營等近五萬大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朝著鴨綠江邊而去。
五日後,大軍到了鴨綠江邊。
原本被建奴聯軍挖的壕溝此刻也被救出來的那些充當人盾的百姓們填平了,在原址之上修建了三座大墓。
一座是被炸死的大明百姓的大墓,一座是朝鮮百姓的大墓,另一座則是在這邊陣亡的大明將士的大墓。
三座大墓呈品字型的,將士大墓在前,百姓大墓在後,一左一右護衛著。
既意寓著即便已經戰死他們也要保護百姓們,也寓意著百姓是將士們的底氣所在。
渡過浮橋後,崇禎回手看著數百米寬平靜的江麵,心中滿是感慨,開疆拓土真的在他手中實現了。
“袁愛卿,朝鮮已經是大明的疆域了,朝鮮要和大明連成一片,共同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的問題,
這數百米寬的鴨綠江雖然可以用船隻渡過,但終究是效率太慢了,
傳令遼東左布政司袁崇煥和朝鮮左布政司劉鴻訓,讓他們征集能工巧匠,在這鴨綠江上合適的地段規劃石橋,先修上五座吧!
規劃的時候要考慮以後是否可以行船,畢竟這鴨綠江長一千五百裏,從上到下商船運輸更是方便,別修了橋無法過船,那損失就大了!
規劃好之後呈送東暖閣,待朕看過之後再行決定是否修建!
另外,在新橋未建成之前,對這座浮橋進行加固,兩岸與中間的月亮島都要有駐軍且巡視上下遊,嚴防有人破壞浮橋;
未來一段時間的兩地往來,以及東征扶桑大軍的補給都要從這裏過,必須要重視!”
ps:中國古代的建橋技術還是相當牛的,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橋就是在宋嘉祐四年建成的,長一千兩百米,寬五米。
“臣遵旨!”
袁可立立刻回應了一聲。
心中卻是有些疑惑的,修橋鋪路乃是當地官府所為。
即便是鴨綠江上的橋連接遼東和朝鮮,那最多是工部知曉即可,怎麽還要皇帝親自過問?
他在疑惑的時候,崇禎卻是在心中嘀咕著等會到京城後找人看看能不能將水泥的技術搞出來。
隻要工業研究院的王徵能將蒸汽機搞出來,那水泥就能批量生產了。
水泥的燒製技術倒沒什麽難點,關鍵是粉碎,熟料、輔料礦渣、生石膏都需要加工成極細的粉末,至少要達到微米級別。
沒有蒸汽機作為動能,反複研磨,想批量生產水泥簡直就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