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話說的簡單,做起來很難,因為後人沒有經過戰爭,遠不知戰爭的殘酷,


    朕在想,如何讓後世之人知道戰爭的殘酷,以此來警醒他們。


    思來想去,朕有幾個想法,第一個建烈士陵園和紀念碑,這些是大戰的見證者,百姓們自發的去祭拜,


    而讀書人從小便要開始由縣教諭主持去,不管是縣學、社學還是家塾都必須去掃墓、祭拜;


    第二個,建立紀念館,所謂的紀念館就是收藏大戰中能體現戰爭殘酷的物件,諸如破碎的兵器、帶血的旗幟、軍士用過的東西……這些是戰爭的經曆者;


    紀念館開了,無論貧窮富貴都可以免費進入參觀,最好能找一兩個講解每一樣物件故事的人;


    第三個就是著書立傳,將大戰的整個經過全部記錄下來,民間不是有很多小說嘛,諸如《西遊記》、《剪燈新話》、《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等,


    這些小說在明間廣為流傳,深受百姓喜愛,那我們也可以這麽做,將北討之戰的過程寫成軍事小說,不需要多麽華麗的辭藻,大白話就行。


    諸如攻打新民城,將通過遼澤的苦難寫的難一些,


    諸如遼陽城外孩童阻敵,將敵人的殘暴、冷血等等寫的比現實更殘酷。


    諸如沿海倭寇的暴行,不要遮著掩著,事實就是事實。


    “還有當宛城外,建奴聯軍用馬匹、血肉充當盾牌,那些馬皮等都可以利用起來。”


    一來可以展現戰爭的殘酷,二來可以通過小說將我們英勇的將士記錄下來,這是英雄事跡,諸位覺得此事是否可行?”


    崇禎簡單的敘說,換來的是眾將的目瞪口呆。


    實在是想法太大膽了。


    不過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很明顯。


    第一個,能不能讓百姓們感受到殘酷不好說,但絕對讓大部分讀書人洗腦。


    第三個,對大明文人來說完全不是問題,要寫成啥樣都行。


    一想到自己的名字和英勇事跡出現在小說中,而且還可能是主人公,眾將呼吸都急促了一些。


    哪怕他們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塘報、戰報、史書也隻是記錄某某參戰,取得什麽戰績,過程是無人知曉的。


    又有多少人翻史書去看呢?


    但小說就不一樣了,那是廣為流傳,茶餘飯後都能聊一會,會一直流傳下去的。


    但第二個讓眾人有些搞不懂,張維賢低聲道:“陛下,大戰都結束了,該處理的都處理了,這些……”


    “笨!你不會……”


    崇禎恨鐵不成鋼的怒斥了一聲,看了看周邊,低聲道:“李若漣,此事一會兒你和英國公聊聊!”


    “臣遵旨!”


    李若漣眼中若有所思,他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已經處理了,那就造假……考古一個唄,這事又沒有人能去考證,要多殘酷的就能做出多麽殘酷的,隻要故事講的好就行。


    “行了,此事你們回北京的路上多琢磨一下,等回京之後再和內閣六部聊聊,盡快定下來!”


    “臣等遵旨!”


    待眾將回應後,崇禎又看向張維賢:“英國公,朕在北京城等你!”


    “臣明白!”


    “出發吧!”


    崇禎上了鑾駕,在一聲高喝聲中,鑾駕動了,北討大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也隨之動了起來。


    看著離去的大軍,張維賢緩緩的吐出一口氣:“外敵盡去,要銀子有銀子,要實力有實力,要威望有威望,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全占,自此再也沒有人能反對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