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這裏,程博士掃視了眾人一眼:“你們中有很多都是商賈之後,這要是放到西漢,別說入國子監了,你連縣學的大門都踏不進去。”
“咱們繼續說這道策論題,但到了惠帝、高後時,以天下初定為由,對商賈律進行了修訂,改變了商人的一些地位,也為商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對工商主的限製放鬆了很多,諸如邊關開放,免收關稅,對邊關的互市實行開放政策,允許自由交易,頒布了各種便利商旅的措施,讓各地的物資進行流通。
你們再結合寧遠互市招商大會上的內容以及陛下南巡在蘇州發生的事情,就明白了要考的是如何發展商事,如何確保商事的平穩、快速的發展,以及對商事未來的構想了。”
“太複雜了,若是不知道漢初的形式,那豈不是說這題都答不對?”
“所以老夫等才經常告誡你們除了經義外,更要多出去走走,多揣摩一下吏部編寫的為政須知。”
說到這裏,程博士話語一頓,掃視眾人,沉聲道:“行了,策論就講到這裏,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三場考試的試題,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嗎?”
“行了,策論就講到這裏,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三場考試的試題,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嗎?”
程博士打斷了眾人的議論,緩緩的提出了一個問題。
看著博士臉上一臉的神秘之色,眾人滿是好奇,盯著手上的大明日報快速的掃動著。
第一場經義……沒什麽難點!
第二場論、判語、詔……也沒難點。
第三場策論……沒、沒法做,不會做。
啥問題?沒問題呀!
眾人一遍又一遍的掃視著三場試題,但確實是沒有發現什麽。
難道博士在故作高深?
不應該呀,這位程博士一向都極為嚴謹,是國子監派出來解答試題的,沒理由這麽做吧!
“程博士,學生等愚笨,還望解惑!”
“哎,你們呐……難怪都中了秀才了,還得來國子監學習!”
一句話,直接讓所有學子臉色漲紅,可卻沒法反駁什麽。
見狀,程博士搖了搖頭,一臉恨鐵不成鋼的狠狠的盯著眾人:“你們都不要隻看試題本身,要看看試題背後隱含著什麽,上下通篇連在一起看看。”
“第一場經義講的是什麽?為學、商賈、中庸之道!”
“第二場論是什麽?論是文武並用,這是安邦定國的宗旨,緊接著的詔是直諫求賢,這是人才,對論的補充,點明人才是定國安邦的基礎;
接下來的判語、誥、表等也大都是和人才相關的內容。”
“再看看第三場的五道策論,第一、三、五道題都是軍事加外交的問題,
第二題是商事的問題,簡單的說發展商事,讓百姓都有銀子,民富國強,國富民強。
第四題則是各研究院人才培養的問題,你們還記得講武堂成立時,陛下寫的《大明少年說》吧,
其中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吧。
老夫都講了這麽清楚了,你們能不能得出什麽結論?”
……
“朝廷準備全力推動商事的發展,讓百姓們富有,隻有富有了,才能有閑錢讓普通家的孩子讀書識字。”
“對,隻有讀書識字的多了,出現的人才就多了,打個比方,以前五千學子,一百出一個,隻能出五十個,
但以後是五萬學子,還是百裏挑一,那就是五千人了。”
“咱們繼續說這道策論題,但到了惠帝、高後時,以天下初定為由,對商賈律進行了修訂,改變了商人的一些地位,也為商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對工商主的限製放鬆了很多,諸如邊關開放,免收關稅,對邊關的互市實行開放政策,允許自由交易,頒布了各種便利商旅的措施,讓各地的物資進行流通。
你們再結合寧遠互市招商大會上的內容以及陛下南巡在蘇州發生的事情,就明白了要考的是如何發展商事,如何確保商事的平穩、快速的發展,以及對商事未來的構想了。”
“太複雜了,若是不知道漢初的形式,那豈不是說這題都答不對?”
“所以老夫等才經常告誡你們除了經義外,更要多出去走走,多揣摩一下吏部編寫的為政須知。”
說到這裏,程博士話語一頓,掃視眾人,沉聲道:“行了,策論就講到這裏,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三場考試的試題,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嗎?”
“行了,策論就講到這裏,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三場考試的試題,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嗎?”
程博士打斷了眾人的議論,緩緩的提出了一個問題。
看著博士臉上一臉的神秘之色,眾人滿是好奇,盯著手上的大明日報快速的掃動著。
第一場經義……沒什麽難點!
第二場論、判語、詔……也沒難點。
第三場策論……沒、沒法做,不會做。
啥問題?沒問題呀!
眾人一遍又一遍的掃視著三場試題,但確實是沒有發現什麽。
難道博士在故作高深?
不應該呀,這位程博士一向都極為嚴謹,是國子監派出來解答試題的,沒理由這麽做吧!
“程博士,學生等愚笨,還望解惑!”
“哎,你們呐……難怪都中了秀才了,還得來國子監學習!”
一句話,直接讓所有學子臉色漲紅,可卻沒法反駁什麽。
見狀,程博士搖了搖頭,一臉恨鐵不成鋼的狠狠的盯著眾人:“你們都不要隻看試題本身,要看看試題背後隱含著什麽,上下通篇連在一起看看。”
“第一場經義講的是什麽?為學、商賈、中庸之道!”
“第二場論是什麽?論是文武並用,這是安邦定國的宗旨,緊接著的詔是直諫求賢,這是人才,對論的補充,點明人才是定國安邦的基礎;
接下來的判語、誥、表等也大都是和人才相關的內容。”
“再看看第三場的五道策論,第一、三、五道題都是軍事加外交的問題,
第二題是商事的問題,簡單的說發展商事,讓百姓都有銀子,民富國強,國富民強。
第四題則是各研究院人才培養的問題,你們還記得講武堂成立時,陛下寫的《大明少年說》吧,
其中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吧。
老夫都講了這麽清楚了,你們能不能得出什麽結論?”
……
“朝廷準備全力推動商事的發展,讓百姓們富有,隻有富有了,才能有閑錢讓普通家的孩子讀書識字。”
“對,隻有讀書識字的多了,出現的人才就多了,打個比方,以前五千學子,一百出一個,隻能出五十個,
但以後是五萬學子,還是百裏挑一,那就是五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