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0章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次,如今蒼山戰船出現,即便是大明嚴防死守,也沒法做到技術不外漏,一旦外漏,打造個三五百艘,就能直接繞過山海關了,然後內外夾擊。
其三,北討之戰諸位都了解了,三輪野戰炮車帶著的紅衣大炮、掌心雷、轟天雷、以及飛雷炮等等,如此大威力的火器,山海關的城牆能防住嗎?
北方外敵盡去,攻擊手段多樣化,那山海關存在的意義在哪裏?
這裏即便需要人看守,但也隻是象征意義的,一旦盛世降臨,那我們可不就得退役回去種田了嗎?”
眾人愣住了,而後麵麵相覷。
聊著聊著,發現自己竟然要失業了,這上哪說理去呀。
“回去種田不是挺好的嘛!”
“對呀,打了這麽多年仗你還沒有打夠嗎?能回去種田那都是奢侈!”
“你想的倒是簡單,你會種田嗎?知道鐵鍬和鋤頭、鐵犁怎麽用的嗎?”
“媽的,按你們這個說法,我現在得在附近開荒提前適應一下?”
“如果說能回去種田,估摸著這山海關……整個九邊的九成的軍士都會迫不及待了。”
“是呀,以前種地要受到壓迫和剝削,現在還地於民、吏治澄清,種田雖然苦了點,但肯定能吃飽。
加上馬上要大搞的商事,農閑的時候在附近打點短工,日子不要過得太舒服!”
“哎,這麽說我現在就想回去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想想就爽。”
……
“行了,瞎想什麽呢?”
聽得有些出神的英國公怒斥了一聲:“想法是不錯,但二十年內就不要想了。”
不待眾人出聲詢問,張維賢繼續道:“北方外敵沒了,這是真的,但也不算盡去。
東蒙古、朝鮮這兩個就先不說了,遼東這邊雖然屬於大明,但自太祖開國後這裏就一直是羈縻狀態,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沒有那麽強,還有不少建奴餘孽潛伏。
再說說新歸附的東蒙古和朝鮮,你們以為他們是真心歸附?他們本是獨立的政權,隻是被我們打服了才不得已歸附的。
尤其是東、西蒙古,個個擅長騎射,隻要有刀劍,立刻就能組建出一直騎兵,雖然我們不懼。
但從發現敵情到派兵橫掃,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五個月,這期間得死多少百姓?
山海關的存在不止是阻擋敵人的兵力,更是阻擋他們的後勤補給。
一旦他們控製了山海關,直奔北京城,想過後果嗎?”
張維賢的低喝聲在眾人腦海中回蕩著。
“那倒也不一定,二三十年後就行了。”
“為什麽?”
“因為我們華夏民族天生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同化。”
張維賢臉色神秘:“你們細數一下大明現在所擁有的民族,基本都是被同化後的,雖然他們各自保留了民族的名字,生活習慣等等,
但他們潛意識的認為他們就是炎黃子孫,這就是同化的結果。
你們以為陛下為什麽要在寧遠設置互市?”
眾將立刻回應道:“發展商事,收取商稅;”
“還有發展遼東、朝鮮、東蒙古,提高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滿足三地百姓所需,減緩衝突!”
“以示朝廷重視,安撫三地百姓!”
“英國公,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麽隱秘所在?”
……
“當然!”
英國公淡淡道:“你們回應的隻是表麵東西,而在這幾者的背後就是加速同化這三地的百姓。
大明的少數民族基本都聚集在西南、東南,可以概括為以小雜居和大雜居,雖然在當地以他們民族為主導,但同時也與漢族等其他民族交錯居住。
其三,北討之戰諸位都了解了,三輪野戰炮車帶著的紅衣大炮、掌心雷、轟天雷、以及飛雷炮等等,如此大威力的火器,山海關的城牆能防住嗎?
北方外敵盡去,攻擊手段多樣化,那山海關存在的意義在哪裏?
這裏即便需要人看守,但也隻是象征意義的,一旦盛世降臨,那我們可不就得退役回去種田了嗎?”
眾人愣住了,而後麵麵相覷。
聊著聊著,發現自己竟然要失業了,這上哪說理去呀。
“回去種田不是挺好的嘛!”
“對呀,打了這麽多年仗你還沒有打夠嗎?能回去種田那都是奢侈!”
“你想的倒是簡單,你會種田嗎?知道鐵鍬和鋤頭、鐵犁怎麽用的嗎?”
“媽的,按你們這個說法,我現在得在附近開荒提前適應一下?”
“如果說能回去種田,估摸著這山海關……整個九邊的九成的軍士都會迫不及待了。”
“是呀,以前種地要受到壓迫和剝削,現在還地於民、吏治澄清,種田雖然苦了點,但肯定能吃飽。
加上馬上要大搞的商事,農閑的時候在附近打點短工,日子不要過得太舒服!”
“哎,這麽說我現在就想回去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想想就爽。”
……
“行了,瞎想什麽呢?”
聽得有些出神的英國公怒斥了一聲:“想法是不錯,但二十年內就不要想了。”
不待眾人出聲詢問,張維賢繼續道:“北方外敵沒了,這是真的,但也不算盡去。
東蒙古、朝鮮這兩個就先不說了,遼東這邊雖然屬於大明,但自太祖開國後這裏就一直是羈縻狀態,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沒有那麽強,還有不少建奴餘孽潛伏。
再說說新歸附的東蒙古和朝鮮,你們以為他們是真心歸附?他們本是獨立的政權,隻是被我們打服了才不得已歸附的。
尤其是東、西蒙古,個個擅長騎射,隻要有刀劍,立刻就能組建出一直騎兵,雖然我們不懼。
但從發現敵情到派兵橫掃,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五個月,這期間得死多少百姓?
山海關的存在不止是阻擋敵人的兵力,更是阻擋他們的後勤補給。
一旦他們控製了山海關,直奔北京城,想過後果嗎?”
張維賢的低喝聲在眾人腦海中回蕩著。
“那倒也不一定,二三十年後就行了。”
“為什麽?”
“因為我們華夏民族天生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同化。”
張維賢臉色神秘:“你們細數一下大明現在所擁有的民族,基本都是被同化後的,雖然他們各自保留了民族的名字,生活習慣等等,
但他們潛意識的認為他們就是炎黃子孫,這就是同化的結果。
你們以為陛下為什麽要在寧遠設置互市?”
眾將立刻回應道:“發展商事,收取商稅;”
“還有發展遼東、朝鮮、東蒙古,提高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滿足三地百姓所需,減緩衝突!”
“以示朝廷重視,安撫三地百姓!”
“英國公,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麽隱秘所在?”
……
“當然!”
英國公淡淡道:“你們回應的隻是表麵東西,而在這幾者的背後就是加速同化這三地的百姓。
大明的少數民族基本都聚集在西南、東南,可以概括為以小雜居和大雜居,雖然在當地以他們民族為主導,但同時也與漢族等其他民族交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