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內河艦隊
米哈伊爾做事還是有點小家子氣,目光不夠長遠。
喬治現在的目的是收購愛迪生的公司,將愛迪生徹底幹死。
到時候市場上就隻剩喬治的交流電,電費多少錢一度完全是喬治說了算,喬治想收多少收多少。
專利費要的再高,賣不出去也是白瞎,反而給了愛迪生垂死掙紮的機會。
如果摩根找蒂埃裏的麻煩,蒂埃裏完全可以拉摩根入股,到時候都不用蒂埃裏說話,摩根搞不好會幫蒂埃裏對付愛迪生。
原因很簡單,交流電的成本比直流電更低,可以讓摩根賺更多錢。
這就足夠了。
聽完喬治的計劃,米哈伊爾和米柳京再看喬治的眼神都變了。
一直以來,喬治在商業上的表現,完全不像軍事上那樣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在聖彼得堡,除了酒類專賣的第一桶金,喬治從不涉足傳統行業,和大公們和平相處,就像小白兔一樣人畜無害。
這給了米哈伊爾和米柳京一個錯覺,好像喬治在商業上並沒有多少野心。
這其實並不是好事,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米哈伊爾和米柳京雖然都不是合格的商人,但他們懂得成年人世界的運行規則。
所以一個狠辣的喬治,遠比一個溫情脈脈的喬治,更讓米哈伊爾和米柳京放心。
和商業相比,真正讓喬治擔心的是軍事。
清帝國北洋艦隊成立後,日本大受刺激,開啟了瘋狂的造艦計劃。
日本目前所有戰艦,均無法對“定遠”和“鎮遠”構成威脅,所以日本不得不開啟新一輪造艦計劃。
在造軍艦這方麵,日本人充分體現了什麽叫人菜癮大。
早在1871年,日本當時管轄陸海軍的兵部省就提出一個為期二十年的造艦計劃。
按照該計劃,日本將每年建造十艘軍艦,期滿之時共建成二百艘軍艦,外加二十艘運輸船。
這個計劃多半是兵部省老大喝多了拍腦袋臆想出來的,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1873年,時任日本海軍卿的勝安芳提出了一個為期十八年的海軍擴張案,計劃新建包括鐵甲艦在內的大小軍艦共計104艘。
這個計劃日本同樣無力承擔。
直到1882年,時任海軍卿的川村純義將新建軍艦的數量減為32艘,日本海軍計劃終於得以啟動。
隻是啟動而已。
日本人完全低估了組建海軍的難度,到1885年,日本已經捉襟見肘,無以為繼,不得不發行公債籌款。
無論如何,日本海軍已經上路。
清帝國的北洋海軍也已經初成規模。
於是俄羅斯帝國的西伯利亞艦隊就很尷尬了。
喬治更尷尬。
米哈伊爾和米柳京對日本和清帝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完全是看熱鬧的心態,根本沒想到未來日本和俄羅斯帝國之間也會爆發戰爭。
喬治不清楚日本海軍的發展曆程。
但是喬治很清楚,日本在擊敗了清帝國之後,就會將目標對準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在遠東已經有了西伯利亞艦隊,阿穆爾是不可能組建艦隊的,除非喬治把西伯利亞艦隊收入囊中。
既然不能在海軍上做文章,喬治就隻能努力提升海參崴自身的防禦能力。
米柳京到任之後,阿穆爾軍區才開始接手海參崴炮台,這時候喬治才知道西伯利亞艦隊有多不幹人事。
當麵吐槽日本海軍是人菜癮大。
西伯利亞艦隊比日本海軍沒強到哪兒去,修建的炮台居然是特麽木質的。
難怪西伯利亞艦隊整天惦記著要南下。
西伯利亞艦隊可以跑。
喬治沒辦法把海參崴搬走。
所以阿穆爾軍區接手炮台之後,喬治就開始著手對炮台的改造。
以及增加炮台的數量。
木質炮台肯定不行,喬治要求把炮台全部改造成鋼筋混凝土結構,至少要可以抵禦320毫米海軍艦炮的直接打擊。
經過專業人員的測算,要滿足喬治的要求,海參崴炮台的頂部厚度,至少要達到5米以上才行。
5米厚的頂,加上覆土,最起碼也有15米厚,這對於海參崴的工業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海參崴目前的鋼鐵,用於滿足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需求尚且不足,根本沒能力修建更多炮台。
所以海參崴目前的炮台,僅有一座。
用於炮台防禦的305要塞炮,也僅有一門。
“喬治,你在擔心什麽?根本沒有人敢進攻海參崴。”
米哈伊爾對喬治的計劃不以為然。
喬治計劃在海參崴周邊修建16座炮台或碉堡,主炮台布置的305要塞炮不少於6門,要塞和碉堡地下使用鐵路連接,整個工程預計需要十年才能完工。
現在才1890年,完全來得及。
“萬一有呢?”
喬治是深度火力不足恐懼症晚期患者。
“不會有萬一!誰敢挑戰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米哈伊爾的思維,代表了絕大部分俄羅斯人。
16座厚度超過5米的炮台和碉堡,需要消耗的鋼筋混凝土是天文數字,米哈伊爾寧願去修尤裏耶夫至廟街之間的鐵路,至少鐵路能促進阿穆爾地區的經濟發展。
鐵路肯定要修。
炮台也必不可少。
一個港口城市,沒有炮台的話,總感覺少了點什麽,喬治在尤裏耶夫宮都睡不著。
經過橡樹師的磨煉,彼得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炮兵軍官。
炮台和碉堡,並不是所有牆壁厚度都超過五米,隻有關鍵位置需要強化。
海參崴周邊多山,完全可以利用地形,將炮台和碉堡修建在山腰或山巔,這樣一來消耗的物資就會大大減少。
針對海參崴的防禦,彼得也有自己的思路。
“是的,我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彼得不建議大規模修炮台。
炮台肯定要修,也沒必要修16座那麽多,有個三五座,擺幾門305火炮,足夠威懾那些宵小之輩了。
海參崴已經有了潛艇,完全可以以進攻代替防守,與其修炮台,不如多造幾艘潛艇。
至於軍艦——
阿穆爾軍區雖然不能組建海軍,但是可以組建內河艦隊,這完全是正當理由。
阿穆爾和清帝國以阿穆爾河為分界線。
西伯利亞艦隊的軍艦無法開進阿穆爾河,所以海參崴完全有理由建造淺水炮艇。
米哈伊爾做事還是有點小家子氣,目光不夠長遠。
喬治現在的目的是收購愛迪生的公司,將愛迪生徹底幹死。
到時候市場上就隻剩喬治的交流電,電費多少錢一度完全是喬治說了算,喬治想收多少收多少。
專利費要的再高,賣不出去也是白瞎,反而給了愛迪生垂死掙紮的機會。
如果摩根找蒂埃裏的麻煩,蒂埃裏完全可以拉摩根入股,到時候都不用蒂埃裏說話,摩根搞不好會幫蒂埃裏對付愛迪生。
原因很簡單,交流電的成本比直流電更低,可以讓摩根賺更多錢。
這就足夠了。
聽完喬治的計劃,米哈伊爾和米柳京再看喬治的眼神都變了。
一直以來,喬治在商業上的表現,完全不像軍事上那樣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在聖彼得堡,除了酒類專賣的第一桶金,喬治從不涉足傳統行業,和大公們和平相處,就像小白兔一樣人畜無害。
這給了米哈伊爾和米柳京一個錯覺,好像喬治在商業上並沒有多少野心。
這其實並不是好事,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米哈伊爾和米柳京雖然都不是合格的商人,但他們懂得成年人世界的運行規則。
所以一個狠辣的喬治,遠比一個溫情脈脈的喬治,更讓米哈伊爾和米柳京放心。
和商業相比,真正讓喬治擔心的是軍事。
清帝國北洋艦隊成立後,日本大受刺激,開啟了瘋狂的造艦計劃。
日本目前所有戰艦,均無法對“定遠”和“鎮遠”構成威脅,所以日本不得不開啟新一輪造艦計劃。
在造軍艦這方麵,日本人充分體現了什麽叫人菜癮大。
早在1871年,日本當時管轄陸海軍的兵部省就提出一個為期二十年的造艦計劃。
按照該計劃,日本將每年建造十艘軍艦,期滿之時共建成二百艘軍艦,外加二十艘運輸船。
這個計劃多半是兵部省老大喝多了拍腦袋臆想出來的,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1873年,時任日本海軍卿的勝安芳提出了一個為期十八年的海軍擴張案,計劃新建包括鐵甲艦在內的大小軍艦共計104艘。
這個計劃日本同樣無力承擔。
直到1882年,時任海軍卿的川村純義將新建軍艦的數量減為32艘,日本海軍計劃終於得以啟動。
隻是啟動而已。
日本人完全低估了組建海軍的難度,到1885年,日本已經捉襟見肘,無以為繼,不得不發行公債籌款。
無論如何,日本海軍已經上路。
清帝國的北洋海軍也已經初成規模。
於是俄羅斯帝國的西伯利亞艦隊就很尷尬了。
喬治更尷尬。
米哈伊爾和米柳京對日本和清帝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完全是看熱鬧的心態,根本沒想到未來日本和俄羅斯帝國之間也會爆發戰爭。
喬治不清楚日本海軍的發展曆程。
但是喬治很清楚,日本在擊敗了清帝國之後,就會將目標對準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在遠東已經有了西伯利亞艦隊,阿穆爾是不可能組建艦隊的,除非喬治把西伯利亞艦隊收入囊中。
既然不能在海軍上做文章,喬治就隻能努力提升海參崴自身的防禦能力。
米柳京到任之後,阿穆爾軍區才開始接手海參崴炮台,這時候喬治才知道西伯利亞艦隊有多不幹人事。
當麵吐槽日本海軍是人菜癮大。
西伯利亞艦隊比日本海軍沒強到哪兒去,修建的炮台居然是特麽木質的。
難怪西伯利亞艦隊整天惦記著要南下。
西伯利亞艦隊可以跑。
喬治沒辦法把海參崴搬走。
所以阿穆爾軍區接手炮台之後,喬治就開始著手對炮台的改造。
以及增加炮台的數量。
木質炮台肯定不行,喬治要求把炮台全部改造成鋼筋混凝土結構,至少要可以抵禦320毫米海軍艦炮的直接打擊。
經過專業人員的測算,要滿足喬治的要求,海參崴炮台的頂部厚度,至少要達到5米以上才行。
5米厚的頂,加上覆土,最起碼也有15米厚,這對於海參崴的工業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海參崴目前的鋼鐵,用於滿足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需求尚且不足,根本沒能力修建更多炮台。
所以海參崴目前的炮台,僅有一座。
用於炮台防禦的305要塞炮,也僅有一門。
“喬治,你在擔心什麽?根本沒有人敢進攻海參崴。”
米哈伊爾對喬治的計劃不以為然。
喬治計劃在海參崴周邊修建16座炮台或碉堡,主炮台布置的305要塞炮不少於6門,要塞和碉堡地下使用鐵路連接,整個工程預計需要十年才能完工。
現在才1890年,完全來得及。
“萬一有呢?”
喬治是深度火力不足恐懼症晚期患者。
“不會有萬一!誰敢挑戰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米哈伊爾的思維,代表了絕大部分俄羅斯人。
16座厚度超過5米的炮台和碉堡,需要消耗的鋼筋混凝土是天文數字,米哈伊爾寧願去修尤裏耶夫至廟街之間的鐵路,至少鐵路能促進阿穆爾地區的經濟發展。
鐵路肯定要修。
炮台也必不可少。
一個港口城市,沒有炮台的話,總感覺少了點什麽,喬治在尤裏耶夫宮都睡不著。
經過橡樹師的磨煉,彼得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炮兵軍官。
炮台和碉堡,並不是所有牆壁厚度都超過五米,隻有關鍵位置需要強化。
海參崴周邊多山,完全可以利用地形,將炮台和碉堡修建在山腰或山巔,這樣一來消耗的物資就會大大減少。
針對海參崴的防禦,彼得也有自己的思路。
“是的,我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彼得不建議大規模修炮台。
炮台肯定要修,也沒必要修16座那麽多,有個三五座,擺幾門305火炮,足夠威懾那些宵小之輩了。
海參崴已經有了潛艇,完全可以以進攻代替防守,與其修炮台,不如多造幾艘潛艇。
至於軍艦——
阿穆爾軍區雖然不能組建海軍,但是可以組建內河艦隊,這完全是正當理由。
阿穆爾和清帝國以阿穆爾河為分界線。
西伯利亞艦隊的軍艦無法開進阿穆爾河,所以海參崴完全有理由建造淺水炮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