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後院失火
俾斯麥在任的時候,德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關係雖然有波折,總體穩定。
隨著俾斯麥的離任,德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關係充滿不確定性,歐洲隨時會因為德皇威廉二世不穩定的性格陷入新的戰爭。
和法國結盟茲事體大,喬治和米柳京都沒有決定權,米柳京因此返回聖彼得堡,向沙皇當麵匯報。
海參崴造船廠還是很有效率的,內河巡邏艇從鋪設龍骨到下水,隻用了兩個月。
喬治想要的75毫米速射炮最終沒能上艦,巡邏艇采用的是47毫米速射炮,機槍數量倒是從兩挺增加到四挺,用來巡邏足夠了。
作為阿穆爾軍區的第一批軍艦,內河巡邏艇雖然寒酸了點,喬治還是出席了下水儀式。
說是下水,其實動力和武器係統都已經舾裝完畢,儀式結束後就可以服役了。
對於阿穆爾軍區的內河艦隊,西伯利亞艦隊還是挺重視的,艦隊司令阿列克謝耶夫親自回到海參崴,和喬治一起出席下水儀式。
下水儀式是在海參崴造船廠的3號船塢進行,這座船塢長120米,寬30米,高12米,用來建造內河巡邏艇,屬實是大材小用了。
這還不是海參崴造船廠最大的船塢。
最大的4號船塢,長180米,寬40米,可以修建萬噸巨輪。
目前4號船塢正在為多爾戈魯公司製造的“米哈伊爾”號貨輪,自重達到8500噸,最大載重1.2萬噸。
海參崴造船廠一共有6個船塢。
阿列克謝耶夫看著巨大的“米哈伊爾”號陷入沉思。
清帝國“定遠”戰列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排水量才7355噸。
不考慮技術的話,海參崴造船廠完全可以建造比“定遠”排水量更大的軍艦。
海參崴造船廠的技術也不差,這兩艘內河巡邏艇,使用的火炮和發動機,都是海參崴自己製造的。
海參崴兵工廠已經擁有製造305火炮的能力。
雖然阿列克謝耶夫不知道海參崴305火炮的性能,但隻要和奧布霍夫兵工廠的性能差不多,完全可以用在軍艦上。
已知海參崴兵工廠不管是步槍還是野戰炮,性能都比帝國三大的產品更優秀。
如果海參崴造船廠能夠生產“定遠”和“鎮遠”那個級別的戰列艦,西伯利亞艦隊還愁沒有軍艦用嗎?
造是肯定能造的,即便技術上有缺陷,海參崴造船廠也可以通過波羅的海造船廠得到相關技術。
關鍵是造艦費用。
內河巡邏艇的成本很低,兩艘加起來才1.2萬盧布,還沒有一輛“水星”賣的貴。
清帝國訂購“定遠”和“鎮遠”一共花了300萬兩白銀,西伯利亞艦隊是自己人,海參崴造船廠就算打個折也得270、280,這筆錢誰出?
阿列克謝耶夫泱泱離去。
造不起,真造不起。
讓喬治現在花幾百萬造軍艦,喬治也不舍得。
“定遠”和“鎮遠”雖然造不起,小型艦艇還是能造的。
這一次就不是軍艦了,而是以進行魚雷研究的名義,製造一艘魚雷艇。
尤裏耶夫雖然安全,阿穆爾河還是窄了點,沒有研究魚雷的空間。
喬治研究魚雷也不是給魚雷艇用的,而是為潛艇準備的。
時下的魚雷,缺陷還是太大了,效果不佳,所以並沒有引起各國的重視。
喬治知道魚雷的潛力有多大,海參崴如果能研發一款性能可靠的魚雷,那麽海參崴即便沒有大型水麵艦艇,潛艇配合列車炮,也足夠保護海參崴的安全。
這點小事,喬治甚至不需要尼古拉幫忙,給海軍部發封電報報備一下就完了,阿列克謝伊還是很給喬治麵子的。
跟修炮台相比,修鐵路就簡單多了。
開春之後,環繞海參崴沿岸的鐵路就開始修建,列車炮也同時動工。
列車炮不需要造太多,因為這玩意兒是可以移動的,海參崴隻要有,數量不重要,因為誰都不知道海參崴到底有多少列車炮。
強化海參崴防禦的同時,喬治也沒忘給英國人找麻煩。
1884年,位於非洲南部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發現蘭德金礦,導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英屬開普殖民地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
為保護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利益,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保羅·克留格爾不僅對定居在德蘭士瓦的外國僑民征收重稅,而且還不給外國僑民選舉權,除非在德蘭士瓦住滿14年並擁有國籍。
此外,所有的外僑都不能擔任政府公職,子女不能上政府資助的學校。
說是外國僑民,實際上居住在德蘭士瓦的外國僑民主要是英國人,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政策,完全是針對英國人製訂的。
這一政策理所當然的遭到英國政府的反對,德蘭士瓦共和國和英國的關係日趨緊張。
通過蘭德金礦,德蘭士瓦共和國獲得了大量收益。
有了收益,還得有相應的實力。
於是開航之後,一艘德籍商船就往德蘭士瓦共和國運送了1000支彈倉式步槍,以及50萬發子彈。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英國得知,於是海參崴再次招致英國的抗議。
對此,喬治的回複很簡單,稱這隻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俄羅斯帝國跟奧斯曼人打仗的時候,英國可以賣給奧斯曼武器。
英國和德蘭士瓦共和國之間還沒有爆發戰爭呢,憑什麽不讓海參崴賣武器給德國人?
關鍵這些武器也不是喬治賣給布爾人的,而是一名英國人從海參崴買走這些武器,然後租用了一艘德籍商船運往德蘭士瓦,從頭到尾都和海參崴沒有任何關係。
海參崴兵工廠開門做生意,有人拿錢來買武器,給的價格還挺高,利潤豐厚,這生意總不能不做吧。
對於這個解釋,英國人很不滿意,於是英國就上調對於海參崴商品的稅收。
海參崴很多商品都是獨門生意,比如汽車和化妝品,在全世界根本就沒有對手,在英國自然也是很受歡迎的。
汽車就不說了。
別看化妝品已經出現好幾年,歐洲也開始有零星對手出現,但喬治不客氣的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海參崴化妝品用料十足,說用珍珠和人參,那是真有珍珠和人參。
雖然跟海報上那些珠圓玉潤的珍珠,以及根須完整的百年老參不同,但是消費者又沒有親眼看到海參崴化妝品裏使用的珍珠和人參是什麽樣,所以海參崴化妝品雖然已經不再是獨門生意,但是依然強勢無比。
尤其是在頂級化妝品這個領域,海參崴化妝品根本沒有對手。
汽車也一樣。
有時候喬治不得不說,英國人真的是走狗屎運,否則根本沒機會成為日不落。
海參崴汽車在聖彼得堡世界博覽會上一炮打響,然後德國和法國,都有相關汽車公司出現。
德國戴勒姆汽車的技術雖然不如海參崴,但是受到德國政府的保護,德國政府和德軍方大量采購,技術正在不斷完善。
法國自標致之後,去年底又成立了雪鐵龍,現在巴黎連出租車都有了。
連美國都已經開設工廠,生產自己的汽車。
唯獨英國無動於衷,沒有任何動作。
英國雖然不生產汽車,但是英國人對於汽車的需求,和其他國家相比一點也不少。
德國汽車和法國汽車雖然已經起步,技術上跟海參崴還有差距,所以英國進口的汽車,主要來自海參崴。
喬治不跟英國人打嘴炮,把嘴炮任務交給聖彼得堡。
海參崴出口的商品,哪怕是一盒火柴,也會照章納稅。
所以英國提高海參崴商品的關稅,帝國稅收同樣會受到影響。
沙皇很生氣,馬上給他的連襟發電報,情緒相當強烈。
阿爾伯特王子就很無奈。
阿爾伯特王子由於生活不拘禮節,有時失於檢點,因此女王一直不許阿爾伯特王子掌管有關實際朝政的任何事務。
所以阿爾伯特王子在英國的地位,連特麽喬治都不如。
1841年出生的阿爾伯特王子,已經快50歲了,還天天賽馬、遊艇,不務正業。
他也無業可正,如果在這件事上說三道四,隻會讓和女王之間的關係更惡劣。
喬治雖然不打嘴炮,可是針對英國的反擊是一波接一波,應接不暇。
7月28號,馬來土乃一家英國教堂,購買了一名被拐賣的馬來兒童,親屬到教堂索要的時候,教堂竟然開槍,一名馬來人被擊傷。
這件事引發了馬來人的強烈情緒,數千名馬來人群情激奮,闖入教堂檢查,居然在教堂的墓地內發現70餘具兒童的屍體,而且育嬰堂內連一名活著的嬰兒都沒有。
憤怒的馬來人將教堂,以及傳教士的住所,和6名英國商人的住所燒毀,四名傳教士被打傷,一人在送往醫院後,傷重不治。
土乃距離獅城非常近,隻有20多公裏,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遂派英軍前往土乃鎮壓,懲罰肇事人。
英國人認為這隻是無數起反英事件中的一起。
沒想到英軍剛離開獅城,就遭到馬來人的襲擊,整整120名殖民地仆從軍官兵全軍覆沒。
英國駐獅城的軍隊,主體是印度人。
這些印度人死不足惜,關鍵遇襲的英軍中有4名英籍軍官,其中還有一人是曼徹斯特公爵家族的旁係子弟。
這下麻煩大了。
俾斯麥在任的時候,德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關係雖然有波折,總體穩定。
隨著俾斯麥的離任,德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關係充滿不確定性,歐洲隨時會因為德皇威廉二世不穩定的性格陷入新的戰爭。
和法國結盟茲事體大,喬治和米柳京都沒有決定權,米柳京因此返回聖彼得堡,向沙皇當麵匯報。
海參崴造船廠還是很有效率的,內河巡邏艇從鋪設龍骨到下水,隻用了兩個月。
喬治想要的75毫米速射炮最終沒能上艦,巡邏艇采用的是47毫米速射炮,機槍數量倒是從兩挺增加到四挺,用來巡邏足夠了。
作為阿穆爾軍區的第一批軍艦,內河巡邏艇雖然寒酸了點,喬治還是出席了下水儀式。
說是下水,其實動力和武器係統都已經舾裝完畢,儀式結束後就可以服役了。
對於阿穆爾軍區的內河艦隊,西伯利亞艦隊還是挺重視的,艦隊司令阿列克謝耶夫親自回到海參崴,和喬治一起出席下水儀式。
下水儀式是在海參崴造船廠的3號船塢進行,這座船塢長120米,寬30米,高12米,用來建造內河巡邏艇,屬實是大材小用了。
這還不是海參崴造船廠最大的船塢。
最大的4號船塢,長180米,寬40米,可以修建萬噸巨輪。
目前4號船塢正在為多爾戈魯公司製造的“米哈伊爾”號貨輪,自重達到8500噸,最大載重1.2萬噸。
海參崴造船廠一共有6個船塢。
阿列克謝耶夫看著巨大的“米哈伊爾”號陷入沉思。
清帝國“定遠”戰列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排水量才7355噸。
不考慮技術的話,海參崴造船廠完全可以建造比“定遠”排水量更大的軍艦。
海參崴造船廠的技術也不差,這兩艘內河巡邏艇,使用的火炮和發動機,都是海參崴自己製造的。
海參崴兵工廠已經擁有製造305火炮的能力。
雖然阿列克謝耶夫不知道海參崴305火炮的性能,但隻要和奧布霍夫兵工廠的性能差不多,完全可以用在軍艦上。
已知海參崴兵工廠不管是步槍還是野戰炮,性能都比帝國三大的產品更優秀。
如果海參崴造船廠能夠生產“定遠”和“鎮遠”那個級別的戰列艦,西伯利亞艦隊還愁沒有軍艦用嗎?
造是肯定能造的,即便技術上有缺陷,海參崴造船廠也可以通過波羅的海造船廠得到相關技術。
關鍵是造艦費用。
內河巡邏艇的成本很低,兩艘加起來才1.2萬盧布,還沒有一輛“水星”賣的貴。
清帝國訂購“定遠”和“鎮遠”一共花了300萬兩白銀,西伯利亞艦隊是自己人,海參崴造船廠就算打個折也得270、280,這筆錢誰出?
阿列克謝耶夫泱泱離去。
造不起,真造不起。
讓喬治現在花幾百萬造軍艦,喬治也不舍得。
“定遠”和“鎮遠”雖然造不起,小型艦艇還是能造的。
這一次就不是軍艦了,而是以進行魚雷研究的名義,製造一艘魚雷艇。
尤裏耶夫雖然安全,阿穆爾河還是窄了點,沒有研究魚雷的空間。
喬治研究魚雷也不是給魚雷艇用的,而是為潛艇準備的。
時下的魚雷,缺陷還是太大了,效果不佳,所以並沒有引起各國的重視。
喬治知道魚雷的潛力有多大,海參崴如果能研發一款性能可靠的魚雷,那麽海參崴即便沒有大型水麵艦艇,潛艇配合列車炮,也足夠保護海參崴的安全。
這點小事,喬治甚至不需要尼古拉幫忙,給海軍部發封電報報備一下就完了,阿列克謝伊還是很給喬治麵子的。
跟修炮台相比,修鐵路就簡單多了。
開春之後,環繞海參崴沿岸的鐵路就開始修建,列車炮也同時動工。
列車炮不需要造太多,因為這玩意兒是可以移動的,海參崴隻要有,數量不重要,因為誰都不知道海參崴到底有多少列車炮。
強化海參崴防禦的同時,喬治也沒忘給英國人找麻煩。
1884年,位於非洲南部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發現蘭德金礦,導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英屬開普殖民地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
為保護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利益,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保羅·克留格爾不僅對定居在德蘭士瓦的外國僑民征收重稅,而且還不給外國僑民選舉權,除非在德蘭士瓦住滿14年並擁有國籍。
此外,所有的外僑都不能擔任政府公職,子女不能上政府資助的學校。
說是外國僑民,實際上居住在德蘭士瓦的外國僑民主要是英國人,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政策,完全是針對英國人製訂的。
這一政策理所當然的遭到英國政府的反對,德蘭士瓦共和國和英國的關係日趨緊張。
通過蘭德金礦,德蘭士瓦共和國獲得了大量收益。
有了收益,還得有相應的實力。
於是開航之後,一艘德籍商船就往德蘭士瓦共和國運送了1000支彈倉式步槍,以及50萬發子彈。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英國得知,於是海參崴再次招致英國的抗議。
對此,喬治的回複很簡單,稱這隻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俄羅斯帝國跟奧斯曼人打仗的時候,英國可以賣給奧斯曼武器。
英國和德蘭士瓦共和國之間還沒有爆發戰爭呢,憑什麽不讓海參崴賣武器給德國人?
關鍵這些武器也不是喬治賣給布爾人的,而是一名英國人從海參崴買走這些武器,然後租用了一艘德籍商船運往德蘭士瓦,從頭到尾都和海參崴沒有任何關係。
海參崴兵工廠開門做生意,有人拿錢來買武器,給的價格還挺高,利潤豐厚,這生意總不能不做吧。
對於這個解釋,英國人很不滿意,於是英國就上調對於海參崴商品的稅收。
海參崴很多商品都是獨門生意,比如汽車和化妝品,在全世界根本就沒有對手,在英國自然也是很受歡迎的。
汽車就不說了。
別看化妝品已經出現好幾年,歐洲也開始有零星對手出現,但喬治不客氣的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海參崴化妝品用料十足,說用珍珠和人參,那是真有珍珠和人參。
雖然跟海報上那些珠圓玉潤的珍珠,以及根須完整的百年老參不同,但是消費者又沒有親眼看到海參崴化妝品裏使用的珍珠和人參是什麽樣,所以海參崴化妝品雖然已經不再是獨門生意,但是依然強勢無比。
尤其是在頂級化妝品這個領域,海參崴化妝品根本沒有對手。
汽車也一樣。
有時候喬治不得不說,英國人真的是走狗屎運,否則根本沒機會成為日不落。
海參崴汽車在聖彼得堡世界博覽會上一炮打響,然後德國和法國,都有相關汽車公司出現。
德國戴勒姆汽車的技術雖然不如海參崴,但是受到德國政府的保護,德國政府和德軍方大量采購,技術正在不斷完善。
法國自標致之後,去年底又成立了雪鐵龍,現在巴黎連出租車都有了。
連美國都已經開設工廠,生產自己的汽車。
唯獨英國無動於衷,沒有任何動作。
英國雖然不生產汽車,但是英國人對於汽車的需求,和其他國家相比一點也不少。
德國汽車和法國汽車雖然已經起步,技術上跟海參崴還有差距,所以英國進口的汽車,主要來自海參崴。
喬治不跟英國人打嘴炮,把嘴炮任務交給聖彼得堡。
海參崴出口的商品,哪怕是一盒火柴,也會照章納稅。
所以英國提高海參崴商品的關稅,帝國稅收同樣會受到影響。
沙皇很生氣,馬上給他的連襟發電報,情緒相當強烈。
阿爾伯特王子就很無奈。
阿爾伯特王子由於生活不拘禮節,有時失於檢點,因此女王一直不許阿爾伯特王子掌管有關實際朝政的任何事務。
所以阿爾伯特王子在英國的地位,連特麽喬治都不如。
1841年出生的阿爾伯特王子,已經快50歲了,還天天賽馬、遊艇,不務正業。
他也無業可正,如果在這件事上說三道四,隻會讓和女王之間的關係更惡劣。
喬治雖然不打嘴炮,可是針對英國的反擊是一波接一波,應接不暇。
7月28號,馬來土乃一家英國教堂,購買了一名被拐賣的馬來兒童,親屬到教堂索要的時候,教堂竟然開槍,一名馬來人被擊傷。
這件事引發了馬來人的強烈情緒,數千名馬來人群情激奮,闖入教堂檢查,居然在教堂的墓地內發現70餘具兒童的屍體,而且育嬰堂內連一名活著的嬰兒都沒有。
憤怒的馬來人將教堂,以及傳教士的住所,和6名英國商人的住所燒毀,四名傳教士被打傷,一人在送往醫院後,傷重不治。
土乃距離獅城非常近,隻有20多公裏,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遂派英軍前往土乃鎮壓,懲罰肇事人。
英國人認為這隻是無數起反英事件中的一起。
沒想到英軍剛離開獅城,就遭到馬來人的襲擊,整整120名殖民地仆從軍官兵全軍覆沒。
英國駐獅城的軍隊,主體是印度人。
這些印度人死不足惜,關鍵遇襲的英軍中有4名英籍軍官,其中還有一人是曼徹斯特公爵家族的旁係子弟。
這下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