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苦盡甘來


    比哈羅夫斯基如果去查海軍部的帳,大概率活不過三章。


    就算在阿穆爾,比哈羅夫斯基也是危機四伏,他來到海參崴的第二天,米哈伊爾就想弄死他。


    喬治有理智。


    斯托雷平連沙皇的皇村都敢賣,還有什麽不敢的?


    斯托雷平也不是針對喬治,帝國10個總督區,除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其他8個總督區都更換了總稅務官,帝國已經進入斯托雷平時代。


    斯托雷平很有才能,2008年俄羅斯電視台進行了一次評選活動,由俄羅斯人投票選出50個最偉大的俄羅斯人。


    斯托雷平高居第二位。


    排名第一的是俄羅斯守護神亞曆山大·涅夫斯基。


    尼古拉對斯托雷平寄予厚望,任命斯托雷平擔任總理大臣的同時,兼任財政大臣,希望斯托雷平能帶領俄羅斯帝國走出困境。


    這時候喬治肯定不會跳出來唱反調,打破聖彼得堡和海參崴之間微妙的平衡。


    能夠對俄羅斯帝國構成威脅的,是德國海軍。


    白勞易提交的新方案,和“尤裏耶夫”相比並沒有質的提升,沒有意義。


    彼得對新方案愛不釋手。


    給了西伯利亞艦隊1800萬之後,海軍部隻能小修小補,沒能力開工大型軍艦。


    這一點喬治可以理解,畢竟英國也沒有參戰,這兩家要是下場的話,世界大戰就要提前上演了。


    10月底,海軍部和西伯利亞艦隊終於達成一致,西伯利亞艦隊將日本抵債的兩艘戰列艦交給海軍部,充實波羅的海艦隊的實力。


    西伯利亞艦隊雖然在浦項海戰中獲勝,還是暴露了一些問題,西伯利亞艦隊正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


    聖彼得堡也不是一味索取,該示好的時候也示好。


    喬治希望新款戰列艦能采用三聯裝主炮,將主炮的數量增加到12門。


    但是不同意新款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日俄戰爭中,法國並沒有履行俄法聯盟的職責,向日本開戰。


    喬治最重視的水上飛機也有進展,西伯利亞艦隊日前將魚雷安裝到水上飛機上,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陸軍的技術也在進步。


    “拿騷”的主炮數量雖然達到12門,但是口徑隻有280毫米。


    日俄戰爭結束後,海參崴和聖彼得堡的關係也進入一個新階段。


    奧匈帝國海軍實力弱小。


    日俄戰爭結束後,德國開工四艘“拿騷”級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就這個了!現在技術達不到沒關係,我們可以多等兩年,三年也行!”


    法國人應該比喬治更擔心這個問題。


    有了1800萬,彼得的心思馬上就活躍起來,希望開工建造一款新型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今年初,海參崴機械廠基於德國工程師魯道夫·迪賽爾的發明研發出新款柴油機,該款柴油機動力更強,輸出更平順,性能更穩定,這一發明使裝甲戰車的性能更上一層樓。


    其中用於造艦的費用,一共隻有2300萬。


    “尤裏耶夫”由於采用電動供彈,射速為每分鍾2發。


    喬治原則上同意。


    白勞易愁眉苦臉,按照喬治的方案,1910年能開工新艦就不錯了。


    同時倍徑和口徑,也要分別提升到45倍徑,以及350毫米。


    需要說明的是,明年海軍部的預算,一共隻有5500萬盧布。


    喬治現在唯一的擔心是,在德軍裝備大量裝甲戰車的前提下,法國還能不能頂住德國的進攻。


    英國和俄羅斯帝國的談判進展順利,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最遲明年,俄羅斯帝國和英國的關係就將得到改善。


    西伯利亞艦隊還嚐試對早期生產的潛艇進行技術升級,這個計劃最終破產,早期生產的潛艇受空間所限,無法攜帶更多魚雷。


    戰前喬治還屢遭詬病,被指責為獨霸關東,罔顧聖彼得堡利益於不顧。


    阿穆爾軍區開始對裝甲戰車進行升級,使用更厚的裝甲,將機槍更換為威力更大的火炮,並且開始為裝甲戰車配備穿甲彈。


    阿穆爾軍區裝備的重機槍,在日俄戰爭中同樣暴露了一些問題,技術人員正在嚐試改變重機槍的冷卻方式,將水冷改為風冷。


    原因很簡單,除了喬治,沒有人能維護帝國在關東的利益。


    “拿騷”的主炮射速比英國“無畏”艦快一倍,達到每分鍾3發的水準。


    這個要求不僅讓白勞易愁白了頭,而且充分暴露了彼得喜新厭舊的性格。


    和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一樣,日俄戰爭結束後,德國和法國同時開始對裝甲戰車的研究。


    “我盡量——”


    海軍部向西伯利亞艦隊撥款1800萬盧布,用於建造新式戰列艦。


    現在再也沒有人指責喬治了,充分驗證了那句“勝利者不受指責”的名言。


    西伯利亞艦隊這段時間也沒閑著。


    但是法國購買日本國債的行為,讓喬治無法接受。


    日本第六次發行國債,法國認購額是發行量的20倍,聖彼得堡怎麽想喬治管不著,這筆賬喬治記著呢。


    日俄戰爭結束後,法國投資者血本無歸,咎由自取。


    法國人自知理虧,所以這段時間,法國駐海參崴公使哈伯德,跑尤裏耶夫宮的次數就有點勤。


    哈伯德希望加強和阿穆爾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麵的合作。


    其實一直以來,法國都是阿穆爾企業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喬治的化妝品研發中心,現在依然在法國。


    法國對於高檔時裝的需求量,也超過聖彼得堡和倫敦。


    法國人對於美食的追捧同樣令人驚訝。


    甚至法國為保健品貢獻的利潤,同樣是所有海外國家中最高的。


    法國人屬實是把吃喝玩樂都給玩明白了。


    當然海參崴給法國貢獻的利潤也不少,海參崴進口的香檳已經超過聖彼得堡,成為法國香檳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除了香檳之外,法國還是海參崴人最向往的出國旅遊勝地。


    在海參崴,法餐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中餐。


    哈伯德希望引進海參崴潛艇技術。


    法國人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對潛艇的研究,成績斐然,海參崴潛艇的雙體殼結構就是法國人的研究成果。


    日俄戰爭前,法國人對潛艇的研究,一直走在歐洲前列,唯一欠缺的實際戰績。


    西伯利亞艦隊潛艇在海參崴海戰中擊沉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浪速”號巡洋艦,並且全身而退,一鳴驚人,引發全球海軍的重視。


    法國海軍的壓力,比俄羅斯海軍更大,對於潛艇的需求也更迫切。


    喬治不介意向法國出售潛艇技術,如果能因此給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帶來更大壓力,那就太棒了。


    喬治更希望法國能引進裝甲戰車,這樣才能幫助法軍在陸地上更好應對德國陸軍的壓力。


    和英國的老古板不同,法國在汽車的研究上也沒落後多遠,巴黎街頭的出租車已經超過3000輛,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法國自產的雷諾和標致。


    日俄戰爭期間,法國也向俄軍派出了軍事觀察員,對於裝甲戰車的作用印象深刻。


    哈伯德來者不拒,希望購買10輛裝甲戰車用於研究。


    喬治很不高興。


    要買就多買點,一次性買個百八十輛,就算造成技術擴散,看在利潤的份上,喬治也就認了。


    一次買10輛磕磣誰呢,利潤都不夠運費。


    “10輛裝甲戰車,200台發動機——”


    哈伯德心眼多,有了發動機,法國人就可以自己研究。


    “200輛裝甲戰車,加全套發動機生產技術。”


    喬治想把阿穆爾軍區現役的裝甲戰車全部打包給法國。


    阿穆爾軍區已經有了新式裝甲戰車,現有的裝甲戰車就算不買給法國人,也要逐漸退居二線。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廢物利用,順便讓法國人少走一些彎路。


    哈伯德真正的目的就是發動機,裝甲戰車什麽的,法國自己也能造。


    “再加20艘潛艇。”


    喬治加碼,西伯利亞艦隊的潛艇也不用拆了,全部打包給法國人,夠意思吧!


    哈伯德糾結萬分。


    東西肯定是好東西,而且都是法軍亟需的好東西。


    關鍵還是費用。


    法國作為全世界唯一的共和國家,軍費開支受到三級議會的嚴格限製,不像俄羅斯帝國這樣,想追加就追加,國家杜馬根本管不著。


    “西伯利亞銀行可以提供貸款——”


    喬治繼續加碼,沒錢我幫你啊。


    “行!就這麽定了!”


    哈伯德終於下定決心。


    法國人的訂單來自日俄戰爭的紅利。


    紅利還多著呢。


    不止是法國對阿穆爾軍區在日俄戰爭中層出不窮的新式武器充滿好奇,德國也一樣。


    卡爾已經向喬治表示,希望引進海參崴的潛艇技術。


    清帝國也在和海參崴聯係,希望能夠從海參崴購買成套設備。


    喬治現在還記得,當初是怎麽購買鋼鐵設備的。


    為了購買鋼鐵設備,喬治甚至連美國人淘汰的設備都不嫌棄,來者不拒。


    現在海參崴終於苦盡甘來,也有資格對外出售成套設備了。


    不過將設備出售給清帝國,喬治有點舉棋不定。


    阿穆爾可是俄羅斯帝國從清帝國搶來的。


    萬一清帝國的工業趕上來——


    哦,清帝國啊,那就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西伯利亞打地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我在西伯利亞打地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