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一言堂
如果說一個阿列克謝,還不足以對喬治的名譽構成影響。
再加上弗拉基米爾,聖彼得堡關於喬治的流言越來越多。
流言的最新版本是:阿列克謝和弗拉基米爾,都是被喬治嚇死的。
阿列克謝是因為喬治擔任海軍大臣後開始查賬,心虛之下驚懼而死。
弗拉基米爾則是因為和喬治早有積怨,他如果不死,隻要喬治還在聖彼得堡,他的子孫永無出頭之日。
在有心人的加工下,流言傳的有鼻子有眼。
這不,弗拉基米爾大公剛死,基裏爾就被尼古拉召入宮中,繼承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爵位,順便和喬治握手言和,很快就要前往波羅的海艦隊擔任重要職務。
阿列克謝比較慘,終生未婚,連個孩子都沒有,大公爵位被直接收回。
喬治不管這些流言蜚語,對聖彼得堡周邊退伍軍人的轉運工作正在進行中,第一個月就有超過10萬退伍軍人離開聖彼得堡。
隻靠西伯利亞鐵路,效率肯定沒有這麽高。
喬治多管齊下,不僅通過西伯利亞鐵路,更多依靠海運,把退伍軍人分批送往阿穆爾和東印度。
聖彼得堡本身就是港口,從聖彼得堡登船可以直接前往遠東。
除了從聖彼得堡坐船,和坐火車前往阿穆爾之外,還有一部分退伍軍人前往敖德薩登船,隻需一個月就可以抵達東印度。
隨著聖彼得堡周邊的流浪漢越來越少,聖彼得堡的治安也日趨穩定,新年前後居然沒有任何一名高級官員遇刺,維特表示,這完全是個奇跡。
喬治實在難以理解。
聽維特的意思,帝國每個月就得有一兩個高級官員遇刺才正常,否則就沒有完成kpi指標。
高級官員的生存環境是這麽惡劣的嗎?
“從陛下登基到現在,具體有多少高級官員遇刺,內務部那邊有統計名單。”
維特擔任首相那些年,遭遇的刺殺次數不下十次,沒比斯托雷平少多少。
維特現在無官一身輕,他卸任的時候,尼古拉還說要派他出國當大使,後來也沒了後文,就像被遺忘了一樣。
喬治並沒有因為維特被邊緣化就冷落維特,這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是在經濟方麵。
喬治希望維特能去東印度,主管東印度的經濟發展。
清帝國雖然菲拉不堪,對阿穆爾還算得上潛在威脅。
東印度完全沒有外部威脅,發展經濟是主要任務,卡努尼科夫已經70歲了,一直是在苦苦支撐。
維特現在還不到60歲,對於政治家來說堪稱年富力強,完全還可以再為喬治工作20年——
不是為喬治工作,是為帝國工作。
“難道你沒有發現,自從我們和倫敦的關係緩和後,帝國內部的矛盾就越來越緩和。”
喬治不忘初心,一直堅定的認為,英國才是俄羅斯帝國最大的威脅。
套用一句基辛格的話:做英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英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喬治其實一直不都讚成和英國結盟,從俄羅斯帝國的角度上出發,帝國應該和德國結盟才對。
在喬治看來,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其實也不是不能化解。
俄羅斯帝國的死敵隻有奧斯曼,和奧匈帝國的矛盾主要在巴爾幹半島。
利益都是可以交換的,隻要俄羅斯帝國拿出足夠的籌碼,就可以換取奧匈帝國放棄巴爾幹。
退一萬步,就算奧地利絕不屈服,俄羅斯帝國也可以用籌碼換取德國對奧匈帝國的支持。
喬治要是尼古拉,就直接去找威廉二世,支持威廉二世吞並奧匈帝國,然後俄羅斯和德國聯手擊敗英法,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
以俄羅斯帝國和德國的實力,就算打不過英吉利海峽,最起碼亞歐大陸和非洲,肯定擋不住哥薩克和容克軍團。
到時候別管什麽高盧雞無敵艦隊,一路平推就是了。
“啊哈哈哈哈,你是因為日本威脅論沒有市場了,要轉而開始吹捧英國威脅論了嗎?”
維特哈哈大笑,自以為一眼看破喬治的打算。
日俄戰爭爆發前,喬治一直在鼓吹日本威脅論,雖然最終俄羅斯帝國和日本之間,如喬治所願爆發戰爭,但在戰爭爆發前,喬治沒少沒嘲笑。
當時喬治大概是唯一一個認為,日本有能力對俄羅斯帝國構成威脅的俄羅斯人。
喬治笑看維特。
維特的笑容逐漸消失,表情換成無奈。
“喬治,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帝國再也經不起一次大規模戰爭了。”
維特的意思也很明確,不希望喬治繼續鼓吹戰爭。
這裏有牽涉到文官集團和軍方的矛盾。
和平時期肯定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軍方的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小,這一點帝國所有將軍,在亞三當政那十幾年深有體會。
一旦戰爭爆發,帝國進行總動員,進入戰爭狀態,一切都開始為戰爭服務,軍方的權力就會快速膨脹。
維特作為文官,肯定不喜歡戰爭。
“帝國不想打,戰爭就不會爆發嗎?”
喬治一句話成功讓維特啞口無言。
日俄戰爭爆發前,聖彼得堡所有人都堅信,帝國隻需要象征性動員,就能像之前曆次訛詐清帝國那樣,逼日本讓步。
最近這十幾年,清法戰爭讓法國暴露了空虛本質,英國在布爾戰爭中元氣大傷,日俄戰爭則是讓俄羅斯帝國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威廉二世現在肯定已經在摩拳擦掌了。
“即便有,我們和英國之間也不會爆發戰爭。”
維特相信俄羅斯帝國和英國之間的盟友關係牢不可破。
《樸茨茅此條約》簽訂後的對英借款,就是維特負責的,那是尼古拉給維特的最後一個任務,之後維特就被尼古拉遺忘。
這就能解釋維特為什麽認為喬治是在鼓吹英國威脅論了。
站在維特的立場上,他也能理解喬治。
尼古拉就是這個寡恩薄情的性格,別看現在對喬治委以重任,那是因為阿列克謝和小尼古拉菲拉不堪,隻能讓喬治出麵負責軍改。
一旦軍改完成,以尼古拉的性格,恐怕還會把喬治一腳踢回阿穆爾。
所以喬治要鼓吹英國威脅論,鞏固自己的地位。
不過這裏又一個bug,如果喬治是隻想大權獨攬,那麽喬治更應該鼓吹奧匈威脅論,或者是奧斯曼威脅論才對。
“帝國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英國要負至少百分之五十的責任。”
至於另外百分之五十,那是俄羅斯人自己做的。
喬治要在維特前往東印度之前,糾正維特的錯誤思想,否則喬治也不敢讓維特去東印度。
維特要是帶著這麽天真的思想去東印度,那東印度肯定會被英國人滲透的跟篩子一樣,這種事喬治決不允許發生。
東印度是喬治最後的退路,喬治寧願東印度發展的慢一些,也不允許東印度被英國人攪亂。
這也是尼古拉廢掉維特,選擇斯托雷平的原因。
維特有能力,但是太天真,隻適合擔任財政大臣,擔任首相是不合格的。
喬治跟斯托雷平溝通,就沒有這麽費勁。
“倫敦不管做什麽事,肯定是從英國的利益角度出發。”
維特承認英國有責任,但並不認為有什麽問題。
說白了還是格局不夠。
維特的格局都局限在俄羅斯國內,最多再加上周邊地區,再大就超出維特的能力範圍了。
喬治的格局一直都是:俄羅斯將懲罰全世界!
維特隻看到喬治鼓吹日本威脅論。
喬治對付日本,是要打破英國對俄羅斯帝國的封鎖。
所以維特隻是見招拆招,喬治才是不忘初心立場堅定。
“所以從英國的利益角度出發,英國是否願意看到,海峽殖民地旁邊出現一個強大的東印度?”
喬治一擊致命。
“隻要給英國機會,英國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在東印度製造混亂,這並不影響英國在歐洲地區和帝國的合作。”
維特眉頭緊皺,感覺有點混亂,你們這些軍神都這麽變態的嗎?
喬治目前隻贏得一次日俄戰爭,跟百戰百勝的蘇沃洛夫還有差距,需要時間驗證。
蘇沃洛夫打仗百戰百勝,政治上缺陷嚴重,起起落落,一生坎坷。
喬治也算是未逢明主。
喬治要是早生幾年,亞二再晚死幾年,俄羅斯帝國估計早就衝出歐洲了。
“你應該知道,英國之所以改變政策,選擇和帝國和解,是因為帝國在遠東擊敗日本,英國已經失去在遠東遏製帝國的可能;同時德國正在向英國的海洋霸權發起挑戰,英國不得不依靠法國和帝國,平衡德國帶來的壓力——所以不要對英國抱有任何幻想,一旦英國的情況好轉,英國會重新回到全力遏製帝國的道路上,不管是任何國家,隻要影響到英國的利益,就會遭到英國的全力針對。”
喬治知道維特的弱點。
維特在私人鐵路工作的時候,為了個人利益,可以拒絕沙皇提供的工作。
所以喬治不僅用理想說服維特,還為維特提供豐厚的收入。
喬治給維特的年薪是15萬盧布。
作為參考,英國財政大臣目前的年薪,大概是5000鎊左右,折合大概五萬盧布。
這裏就能看出,在俄羅斯帝國擔任官員有多幸福了。
1888年,維特擔任西南地區交通局長時,年薪就已經達到5萬盧布。
對於喬治給出的待遇,維特沒有任何不滿。
但是要拿到這個薪水也不容易,至少現在維特還沒有完全符合喬治的要求。
喬治也不急,什麽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僅要說服維特,還要應對來自聖彼得堡以及軍方的壓力。
喬治軍改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僅僅是裁軍就引發這麽多爭議,接下來喬治還要對軍官進行考核,對後勤製度進行優化,用軍工生產進行改革,遇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
喬治不反對貴族從軍,但是貴族從軍的前提,必須是從軍校畢業,而且每年都要經過考核,隻有符合軍方要求的,才能繼續在軍隊服役。
不符合軍方要求的,還是盡早離開軍隊吧,帝國給大公們的俸祿夠多了,喬治現在僅俸祿,每年就已經達到80萬盧布,跟英國內閣所有成員的總薪水差不多。
蘇沃洛夫所著的《製勝的科學》,全文不到100頁。
就喬治所知,近衛軍很多高級軍官,連《製勝的科學》都沒有看過,這能指望他們打勝仗?
喬治要把所有不合格的軍官,全部從軍隊中清除。
所以剛回到聖彼得堡不久的基裏爾大公,就成為喬治的清理對象。
喬治並不是將基裏爾從軍隊中逐出,隻是沒有按照尼古拉的要求,任命基裏爾為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
基裏爾自幼接受的也是精英教育,他早早就掌握俄、英、法、德等四種語言,甚至還上過一年軍校,單純從履曆上來說,基裏爾比喬治更符合軍官的標準。
但作為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基裏爾肯定是不合格的。
喬治不反對讓基裏爾去波羅的海艦隊,但是在具體任命上,喬治和尼古拉有衝突。
喬治希望讓基裏爾先擔任觀察員,前往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進行考察,之後再安排工作。
考察不是玩,結束之後要給喬治這個海軍大臣寫報告的。
雖然基裏爾在日俄戰爭中表現不佳,甚至是王室恥辱。
但隻要基裏爾的報告言之有物,喬治也不介意繼續給基裏爾更重要的工作。
“喬治,波羅的海艦隊要負責聖彼得堡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有一個值得我們信任的人,率領波羅的海艦隊。”
尼古拉也很無奈,王室實在是無人可用。
“尼基,波羅的海艦隊雖然在日俄戰爭中造重創,但是帝國還有很多有能力的海軍軍官,他們同樣對帝國忠心耿耿,同樣有能力率領波羅的海艦隊。”
喬治不同意,單純忠誠,並不足以委以重任。
尼古拉要是任命基裏爾當軍法官,喬治倒也沒意見。
副司令的位置太重要了,帝國已經在日俄戰爭中,吃足了這方麵的苦頭。
不過這裏還有一個問題。
現在帝國有能力的海軍軍官,都在西伯利亞艦隊。
如果說一個阿列克謝,還不足以對喬治的名譽構成影響。
再加上弗拉基米爾,聖彼得堡關於喬治的流言越來越多。
流言的最新版本是:阿列克謝和弗拉基米爾,都是被喬治嚇死的。
阿列克謝是因為喬治擔任海軍大臣後開始查賬,心虛之下驚懼而死。
弗拉基米爾則是因為和喬治早有積怨,他如果不死,隻要喬治還在聖彼得堡,他的子孫永無出頭之日。
在有心人的加工下,流言傳的有鼻子有眼。
這不,弗拉基米爾大公剛死,基裏爾就被尼古拉召入宮中,繼承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爵位,順便和喬治握手言和,很快就要前往波羅的海艦隊擔任重要職務。
阿列克謝比較慘,終生未婚,連個孩子都沒有,大公爵位被直接收回。
喬治不管這些流言蜚語,對聖彼得堡周邊退伍軍人的轉運工作正在進行中,第一個月就有超過10萬退伍軍人離開聖彼得堡。
隻靠西伯利亞鐵路,效率肯定沒有這麽高。
喬治多管齊下,不僅通過西伯利亞鐵路,更多依靠海運,把退伍軍人分批送往阿穆爾和東印度。
聖彼得堡本身就是港口,從聖彼得堡登船可以直接前往遠東。
除了從聖彼得堡坐船,和坐火車前往阿穆爾之外,還有一部分退伍軍人前往敖德薩登船,隻需一個月就可以抵達東印度。
隨著聖彼得堡周邊的流浪漢越來越少,聖彼得堡的治安也日趨穩定,新年前後居然沒有任何一名高級官員遇刺,維特表示,這完全是個奇跡。
喬治實在難以理解。
聽維特的意思,帝國每個月就得有一兩個高級官員遇刺才正常,否則就沒有完成kpi指標。
高級官員的生存環境是這麽惡劣的嗎?
“從陛下登基到現在,具體有多少高級官員遇刺,內務部那邊有統計名單。”
維特擔任首相那些年,遭遇的刺殺次數不下十次,沒比斯托雷平少多少。
維特現在無官一身輕,他卸任的時候,尼古拉還說要派他出國當大使,後來也沒了後文,就像被遺忘了一樣。
喬治並沒有因為維特被邊緣化就冷落維特,這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是在經濟方麵。
喬治希望維特能去東印度,主管東印度的經濟發展。
清帝國雖然菲拉不堪,對阿穆爾還算得上潛在威脅。
東印度完全沒有外部威脅,發展經濟是主要任務,卡努尼科夫已經70歲了,一直是在苦苦支撐。
維特現在還不到60歲,對於政治家來說堪稱年富力強,完全還可以再為喬治工作20年——
不是為喬治工作,是為帝國工作。
“難道你沒有發現,自從我們和倫敦的關係緩和後,帝國內部的矛盾就越來越緩和。”
喬治不忘初心,一直堅定的認為,英國才是俄羅斯帝國最大的威脅。
套用一句基辛格的話:做英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英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喬治其實一直不都讚成和英國結盟,從俄羅斯帝國的角度上出發,帝國應該和德國結盟才對。
在喬治看來,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矛盾,其實也不是不能化解。
俄羅斯帝國的死敵隻有奧斯曼,和奧匈帝國的矛盾主要在巴爾幹半島。
利益都是可以交換的,隻要俄羅斯帝國拿出足夠的籌碼,就可以換取奧匈帝國放棄巴爾幹。
退一萬步,就算奧地利絕不屈服,俄羅斯帝國也可以用籌碼換取德國對奧匈帝國的支持。
喬治要是尼古拉,就直接去找威廉二世,支持威廉二世吞並奧匈帝國,然後俄羅斯和德國聯手擊敗英法,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
以俄羅斯帝國和德國的實力,就算打不過英吉利海峽,最起碼亞歐大陸和非洲,肯定擋不住哥薩克和容克軍團。
到時候別管什麽高盧雞無敵艦隊,一路平推就是了。
“啊哈哈哈哈,你是因為日本威脅論沒有市場了,要轉而開始吹捧英國威脅論了嗎?”
維特哈哈大笑,自以為一眼看破喬治的打算。
日俄戰爭爆發前,喬治一直在鼓吹日本威脅論,雖然最終俄羅斯帝國和日本之間,如喬治所願爆發戰爭,但在戰爭爆發前,喬治沒少沒嘲笑。
當時喬治大概是唯一一個認為,日本有能力對俄羅斯帝國構成威脅的俄羅斯人。
喬治笑看維特。
維特的笑容逐漸消失,表情換成無奈。
“喬治,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帝國再也經不起一次大規模戰爭了。”
維特的意思也很明確,不希望喬治繼續鼓吹戰爭。
這裏有牽涉到文官集團和軍方的矛盾。
和平時期肯定是以經濟建設為主,軍方的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小,這一點帝國所有將軍,在亞三當政那十幾年深有體會。
一旦戰爭爆發,帝國進行總動員,進入戰爭狀態,一切都開始為戰爭服務,軍方的權力就會快速膨脹。
維特作為文官,肯定不喜歡戰爭。
“帝國不想打,戰爭就不會爆發嗎?”
喬治一句話成功讓維特啞口無言。
日俄戰爭爆發前,聖彼得堡所有人都堅信,帝國隻需要象征性動員,就能像之前曆次訛詐清帝國那樣,逼日本讓步。
最近這十幾年,清法戰爭讓法國暴露了空虛本質,英國在布爾戰爭中元氣大傷,日俄戰爭則是讓俄羅斯帝國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威廉二世現在肯定已經在摩拳擦掌了。
“即便有,我們和英國之間也不會爆發戰爭。”
維特相信俄羅斯帝國和英國之間的盟友關係牢不可破。
《樸茨茅此條約》簽訂後的對英借款,就是維特負責的,那是尼古拉給維特的最後一個任務,之後維特就被尼古拉遺忘。
這就能解釋維特為什麽認為喬治是在鼓吹英國威脅論了。
站在維特的立場上,他也能理解喬治。
尼古拉就是這個寡恩薄情的性格,別看現在對喬治委以重任,那是因為阿列克謝和小尼古拉菲拉不堪,隻能讓喬治出麵負責軍改。
一旦軍改完成,以尼古拉的性格,恐怕還會把喬治一腳踢回阿穆爾。
所以喬治要鼓吹英國威脅論,鞏固自己的地位。
不過這裏又一個bug,如果喬治是隻想大權獨攬,那麽喬治更應該鼓吹奧匈威脅論,或者是奧斯曼威脅論才對。
“帝國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英國要負至少百分之五十的責任。”
至於另外百分之五十,那是俄羅斯人自己做的。
喬治要在維特前往東印度之前,糾正維特的錯誤思想,否則喬治也不敢讓維特去東印度。
維特要是帶著這麽天真的思想去東印度,那東印度肯定會被英國人滲透的跟篩子一樣,這種事喬治決不允許發生。
東印度是喬治最後的退路,喬治寧願東印度發展的慢一些,也不允許東印度被英國人攪亂。
這也是尼古拉廢掉維特,選擇斯托雷平的原因。
維特有能力,但是太天真,隻適合擔任財政大臣,擔任首相是不合格的。
喬治跟斯托雷平溝通,就沒有這麽費勁。
“倫敦不管做什麽事,肯定是從英國的利益角度出發。”
維特承認英國有責任,但並不認為有什麽問題。
說白了還是格局不夠。
維特的格局都局限在俄羅斯國內,最多再加上周邊地區,再大就超出維特的能力範圍了。
喬治的格局一直都是:俄羅斯將懲罰全世界!
維特隻看到喬治鼓吹日本威脅論。
喬治對付日本,是要打破英國對俄羅斯帝國的封鎖。
所以維特隻是見招拆招,喬治才是不忘初心立場堅定。
“所以從英國的利益角度出發,英國是否願意看到,海峽殖民地旁邊出現一個強大的東印度?”
喬治一擊致命。
“隻要給英國機會,英國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在東印度製造混亂,這並不影響英國在歐洲地區和帝國的合作。”
維特眉頭緊皺,感覺有點混亂,你們這些軍神都這麽變態的嗎?
喬治目前隻贏得一次日俄戰爭,跟百戰百勝的蘇沃洛夫還有差距,需要時間驗證。
蘇沃洛夫打仗百戰百勝,政治上缺陷嚴重,起起落落,一生坎坷。
喬治也算是未逢明主。
喬治要是早生幾年,亞二再晚死幾年,俄羅斯帝國估計早就衝出歐洲了。
“你應該知道,英國之所以改變政策,選擇和帝國和解,是因為帝國在遠東擊敗日本,英國已經失去在遠東遏製帝國的可能;同時德國正在向英國的海洋霸權發起挑戰,英國不得不依靠法國和帝國,平衡德國帶來的壓力——所以不要對英國抱有任何幻想,一旦英國的情況好轉,英國會重新回到全力遏製帝國的道路上,不管是任何國家,隻要影響到英國的利益,就會遭到英國的全力針對。”
喬治知道維特的弱點。
維特在私人鐵路工作的時候,為了個人利益,可以拒絕沙皇提供的工作。
所以喬治不僅用理想說服維特,還為維特提供豐厚的收入。
喬治給維特的年薪是15萬盧布。
作為參考,英國財政大臣目前的年薪,大概是5000鎊左右,折合大概五萬盧布。
這裏就能看出,在俄羅斯帝國擔任官員有多幸福了。
1888年,維特擔任西南地區交通局長時,年薪就已經達到5萬盧布。
對於喬治給出的待遇,維特沒有任何不滿。
但是要拿到這個薪水也不容易,至少現在維特還沒有完全符合喬治的要求。
喬治也不急,什麽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僅要說服維特,還要應對來自聖彼得堡以及軍方的壓力。
喬治軍改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僅僅是裁軍就引發這麽多爭議,接下來喬治還要對軍官進行考核,對後勤製度進行優化,用軍工生產進行改革,遇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
喬治不反對貴族從軍,但是貴族從軍的前提,必須是從軍校畢業,而且每年都要經過考核,隻有符合軍方要求的,才能繼續在軍隊服役。
不符合軍方要求的,還是盡早離開軍隊吧,帝國給大公們的俸祿夠多了,喬治現在僅俸祿,每年就已經達到80萬盧布,跟英國內閣所有成員的總薪水差不多。
蘇沃洛夫所著的《製勝的科學》,全文不到100頁。
就喬治所知,近衛軍很多高級軍官,連《製勝的科學》都沒有看過,這能指望他們打勝仗?
喬治要把所有不合格的軍官,全部從軍隊中清除。
所以剛回到聖彼得堡不久的基裏爾大公,就成為喬治的清理對象。
喬治並不是將基裏爾從軍隊中逐出,隻是沒有按照尼古拉的要求,任命基裏爾為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
基裏爾自幼接受的也是精英教育,他早早就掌握俄、英、法、德等四種語言,甚至還上過一年軍校,單純從履曆上來說,基裏爾比喬治更符合軍官的標準。
但作為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基裏爾肯定是不合格的。
喬治不反對讓基裏爾去波羅的海艦隊,但是在具體任命上,喬治和尼古拉有衝突。
喬治希望讓基裏爾先擔任觀察員,前往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進行考察,之後再安排工作。
考察不是玩,結束之後要給喬治這個海軍大臣寫報告的。
雖然基裏爾在日俄戰爭中表現不佳,甚至是王室恥辱。
但隻要基裏爾的報告言之有物,喬治也不介意繼續給基裏爾更重要的工作。
“喬治,波羅的海艦隊要負責聖彼得堡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有一個值得我們信任的人,率領波羅的海艦隊。”
尼古拉也很無奈,王室實在是無人可用。
“尼基,波羅的海艦隊雖然在日俄戰爭中造重創,但是帝國還有很多有能力的海軍軍官,他們同樣對帝國忠心耿耿,同樣有能力率領波羅的海艦隊。”
喬治不同意,單純忠誠,並不足以委以重任。
尼古拉要是任命基裏爾當軍法官,喬治倒也沒意見。
副司令的位置太重要了,帝國已經在日俄戰爭中,吃足了這方麵的苦頭。
不過這裏還有一個問題。
現在帝國有能力的海軍軍官,都在西伯利亞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