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不做公主反手當女皇22
快穿:主神駕到通通閃開 作者:穆森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第二天早上,侍衛和宮女打開門查看才發現皇後竟然瘋了。
明明屋裏麵什麽都沒有,她卻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額頭前全部都是血跡,身上也滿是她自己的抓痕。
得知皇後瘋了皇帝都懶得去看她,對於這個惡毒的女人。
他已經厭惡至極,害死了自己那麽多孩子和嬪妃。
為了所謂的名聲,他對外宣稱皇後病了,以後一切的事務都由寧皇貴妃全權處理。
宮中發生這樣大的事情,皇後作為一國之母,這病的也太巧了。
群臣也開始進言,但是都被皇帝給駁回了,甚至當場大發雷霆。
至於齊妃則是更絕望,看著自己的兒子一點點在懷中徹底咽氣。
她也跟瘋了差不多,現在她想的隻是給自己的兒子報仇。
皇後現在已經被奪了封號,關押在一處隱秘的院子當中。
每日她都在不斷的磕頭求饒,外麵的宮女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
在萬物閣煉藥的九幽似乎察覺到什麽,讓小金龍去那邊保護下。
“主神,像那種女人讓她們自相殘殺不就行了嗎?為什麽還要阻攔?”
畢竟齊妃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在表麵感覺她愚蠢無比,實際心也是極黑。
當初原主年僅14歲就嫁到邊關和親也有齊妃的參與。
九幽慢條斯理的喝著茶。
“你不懂,殺了一個人是最簡單的,活著才是最痛苦的,要讓她日日夜夜都為她所造下的罪孽贖罪!”
沒過多長時間宮女發現齊妃竟然在關押皇後的那個小院子當中。
竟然也變得瘋瘋癲癲,久而久之,就有人傳言出皇後這瘋病會傳染。
很多宮人都不願意靠近她,之前堂堂的一國之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頭發散亂,衣衫襤褸,額頭上的包見證著她每次的磕頭贖罪。
九幽之所以不動二阿哥,是因為這個人是真的毫無野心,他對帝王之位是一點都不感興趣。
其實九幽也明白,因為他好男風啊,根本不可能成婚娶妻的。
每日隻知道吃喝玩樂,甚至連最簡單的四書五經都搞不明白,這樣的草包皇帝根本不會有群臣支持。
現在前朝的大部分大臣是把希望壓在四阿哥身上,雖然隻是個奶娃娃,但他和二阿哥之間必須要選一個。
就這樣又隔了幾年時間,九幽直接放出一個消息,讓前朝的大臣徹底被打破了,希望。
那就是四阿哥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因為這就是個癡兒!
已經五歲的人連大小便都控製不住,吃飯穿衣什麽都要有人照顧,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
皇帝其實很清楚怎麽回事?在趙婉和懷孕期間他送去了不少藥,還有後宮那些嬪妃做的手段。
九幽隻是打算讓這兩個孩子活下來,但沒說活成什麽樣啊!
上一世的昏君現在變成了一個傻子,這就是最好的懲罰。
至於另外一個孩子三公主,那就更別提了,除了相貌醜陋之外,雖然年齡小,但是極其惡毒。
她發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四阿哥身上,那個弟弟憑什麽要得到這種殊榮!
經常趁著宮女和嬤嬤不注意悄悄毆打這個傻弟弟。
皇帝現在全身心都放在自己要長生不老的事情上,反正幾個兒子都指望不上,他就一直做一個長生的帝王。
隻是在上朝的時候都被這些大臣搞得心煩意亂,他們都在不斷的催促皇帝盡快延綿皇嗣。
後宮的孩子實在太少了,根本沒有合格的繼承人。
到最後皇帝甚至連上朝這種事情都開始推遲,因為他現在除了服用丹藥,還有九幽給他拿的秘籍。
按照先人的指示,他不僅要服用丹藥,還要按照秘籍上麵修煉,才能夠真正做到永生。
現在的皇帝徹底沉迷於長生的事情,對於前朝管的越來越少。
就像現在的養心殿幾乎都成了九幽的專屬,小小年紀就已經在批奏折了,李德全對這個事情早就見怪不怪。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幾年,皇帝對於永生的事情已經深信不疑,他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強壯了。
直到九幽拿著一份奏折來到他麵前。
“邊關那邊傳來緊急軍情,估計是要頂不住了。”
“怎麽會頂不住?不是有寧家的人在守著嗎?可是有兩個大將軍。”
九幽冷哼一聲,這個時候想起他的大將軍了!
“邊關的軍情刻不容緩,兒臣認為應該禦駕親征來鼓舞邊關的將士的士氣。”
皇帝抬起迷茫的雙眼,他已經很久不關注這些事情了。
“這怎麽可以?朕可是真龍天子,怎麽能和那些粗人一起上戰場?”
“所以可以派兒臣去,我願意代替皇阿瑪前去禦駕親征!”
皇帝立馬喜笑顏開,他拍著手連連叫了三聲好,這個女兒實在太貼心了,給他解決了不少麻煩,隻要他不去,誰去都可以。
所以第二天早上在朝堂上皇帝就提及了這個事情,當然不出意外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首先九幽隻是個公主,這怎麽能上戰場?肯定會帶來反效果。
其次,皇帝才是最有威望的,如果他能親自去邊關,肯定能鼓舞士氣。
不過這些話語在皇帝耳中卻變成這些人都逼著他去上戰場,這些人都想讓他死,不像九幽那般為他著想。
“你們這群亂成賊子!”
一氣之下,他直接把禁言的三個老臣打入天牢,這可是寒了不少人的心,大家對皇帝對當前的朝廷越來越失望。
在九幽的操控之下,她的名聲反而越來越好。
作為一個公主不懼艱險,竟然親自去邊關那種苦寒之地。
在九幽出發那一天,皇帝都沉迷於練那本秘籍沒有來。
皇貴妃戀戀不舍得揮手告別,雖然她知道女兒這次出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在城牆的背後是滿城的百姓,大家知道這個消息都親自出來送別。
關於二公主的傳奇事跡是越來越多,不僅在兒時發現了野生稻穀。
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又治理得了水災,還大修水渠解決了東部的旱情。
現在都代替陛下禦駕親征了,這才是他們應該歡送的!
明明屋裏麵什麽都沒有,她卻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額頭前全部都是血跡,身上也滿是她自己的抓痕。
得知皇後瘋了皇帝都懶得去看她,對於這個惡毒的女人。
他已經厭惡至極,害死了自己那麽多孩子和嬪妃。
為了所謂的名聲,他對外宣稱皇後病了,以後一切的事務都由寧皇貴妃全權處理。
宮中發生這樣大的事情,皇後作為一國之母,這病的也太巧了。
群臣也開始進言,但是都被皇帝給駁回了,甚至當場大發雷霆。
至於齊妃則是更絕望,看著自己的兒子一點點在懷中徹底咽氣。
她也跟瘋了差不多,現在她想的隻是給自己的兒子報仇。
皇後現在已經被奪了封號,關押在一處隱秘的院子當中。
每日她都在不斷的磕頭求饒,外麵的宮女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
在萬物閣煉藥的九幽似乎察覺到什麽,讓小金龍去那邊保護下。
“主神,像那種女人讓她們自相殘殺不就行了嗎?為什麽還要阻攔?”
畢竟齊妃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在表麵感覺她愚蠢無比,實際心也是極黑。
當初原主年僅14歲就嫁到邊關和親也有齊妃的參與。
九幽慢條斯理的喝著茶。
“你不懂,殺了一個人是最簡單的,活著才是最痛苦的,要讓她日日夜夜都為她所造下的罪孽贖罪!”
沒過多長時間宮女發現齊妃竟然在關押皇後的那個小院子當中。
竟然也變得瘋瘋癲癲,久而久之,就有人傳言出皇後這瘋病會傳染。
很多宮人都不願意靠近她,之前堂堂的一國之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頭發散亂,衣衫襤褸,額頭上的包見證著她每次的磕頭贖罪。
九幽之所以不動二阿哥,是因為這個人是真的毫無野心,他對帝王之位是一點都不感興趣。
其實九幽也明白,因為他好男風啊,根本不可能成婚娶妻的。
每日隻知道吃喝玩樂,甚至連最簡單的四書五經都搞不明白,這樣的草包皇帝根本不會有群臣支持。
現在前朝的大部分大臣是把希望壓在四阿哥身上,雖然隻是個奶娃娃,但他和二阿哥之間必須要選一個。
就這樣又隔了幾年時間,九幽直接放出一個消息,讓前朝的大臣徹底被打破了,希望。
那就是四阿哥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因為這就是個癡兒!
已經五歲的人連大小便都控製不住,吃飯穿衣什麽都要有人照顧,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
皇帝其實很清楚怎麽回事?在趙婉和懷孕期間他送去了不少藥,還有後宮那些嬪妃做的手段。
九幽隻是打算讓這兩個孩子活下來,但沒說活成什麽樣啊!
上一世的昏君現在變成了一個傻子,這就是最好的懲罰。
至於另外一個孩子三公主,那就更別提了,除了相貌醜陋之外,雖然年齡小,但是極其惡毒。
她發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四阿哥身上,那個弟弟憑什麽要得到這種殊榮!
經常趁著宮女和嬤嬤不注意悄悄毆打這個傻弟弟。
皇帝現在全身心都放在自己要長生不老的事情上,反正幾個兒子都指望不上,他就一直做一個長生的帝王。
隻是在上朝的時候都被這些大臣搞得心煩意亂,他們都在不斷的催促皇帝盡快延綿皇嗣。
後宮的孩子實在太少了,根本沒有合格的繼承人。
到最後皇帝甚至連上朝這種事情都開始推遲,因為他現在除了服用丹藥,還有九幽給他拿的秘籍。
按照先人的指示,他不僅要服用丹藥,還要按照秘籍上麵修煉,才能夠真正做到永生。
現在的皇帝徹底沉迷於長生的事情,對於前朝管的越來越少。
就像現在的養心殿幾乎都成了九幽的專屬,小小年紀就已經在批奏折了,李德全對這個事情早就見怪不怪。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幾年,皇帝對於永生的事情已經深信不疑,他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強壯了。
直到九幽拿著一份奏折來到他麵前。
“邊關那邊傳來緊急軍情,估計是要頂不住了。”
“怎麽會頂不住?不是有寧家的人在守著嗎?可是有兩個大將軍。”
九幽冷哼一聲,這個時候想起他的大將軍了!
“邊關的軍情刻不容緩,兒臣認為應該禦駕親征來鼓舞邊關的將士的士氣。”
皇帝抬起迷茫的雙眼,他已經很久不關注這些事情了。
“這怎麽可以?朕可是真龍天子,怎麽能和那些粗人一起上戰場?”
“所以可以派兒臣去,我願意代替皇阿瑪前去禦駕親征!”
皇帝立馬喜笑顏開,他拍著手連連叫了三聲好,這個女兒實在太貼心了,給他解決了不少麻煩,隻要他不去,誰去都可以。
所以第二天早上在朝堂上皇帝就提及了這個事情,當然不出意外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首先九幽隻是個公主,這怎麽能上戰場?肯定會帶來反效果。
其次,皇帝才是最有威望的,如果他能親自去邊關,肯定能鼓舞士氣。
不過這些話語在皇帝耳中卻變成這些人都逼著他去上戰場,這些人都想讓他死,不像九幽那般為他著想。
“你們這群亂成賊子!”
一氣之下,他直接把禁言的三個老臣打入天牢,這可是寒了不少人的心,大家對皇帝對當前的朝廷越來越失望。
在九幽的操控之下,她的名聲反而越來越好。
作為一個公主不懼艱險,竟然親自去邊關那種苦寒之地。
在九幽出發那一天,皇帝都沉迷於練那本秘籍沒有來。
皇貴妃戀戀不舍得揮手告別,雖然她知道女兒這次出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在城牆的背後是滿城的百姓,大家知道這個消息都親自出來送別。
關於二公主的傳奇事跡是越來越多,不僅在兒時發現了野生稻穀。
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又治理得了水災,還大修水渠解決了東部的旱情。
現在都代替陛下禦駕親征了,這才是他們應該歡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