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青龍隱
看這群人的穿著打扮,還有邊上的駿馬,正是在滬州城內留下蹤跡的青龍軍。黃誌凱等人大為愕然,唐遠也忍不住要開口詢問。便在此時,隻聽得北邊大路上馬蹄紛雜,一群人整齊的乘馬奔馳而來。
這群人竟然是聖王教弟子,約莫二十多人,身上皆是滿副鎧甲,乘著駿馬而來,好不氣派。這些弟子身似猛虎,馬似飛龍,雖然隻有二十餘人,但這陣仗真堪比滬州城中的百名士卒。
聖王教弟子有的手持長劍,有的身負大刀,還有手提長槍。聖王教弟子大多都是北方人士,身材高大,善於騎射。不過瞧著他們的態勢似乎直奔青龍軍而去,連黃誌凱等人也不正麵瞧上一眼。
自從大周一統天下後,北方人士向來自視甚高,雖然已經過去百年,但仍舊瞧得南方人士不如,其中也有不認識黃誌凱等人的緣故。
東極門眾人無不睚眥欲裂,就連俞略等人心中也大為不滿,隻待黃誌凱一聲令下,便即上前理論。
忽聽得領頭弟子身側的一位弟子說道:“師兄,就是他們搶了我們的營地,還打傷了我們的人!”領頭弟子仍舊坐在馬上,眼神斜瞟著青龍軍等人,隨後開口道:“幾位是青龍軍的人吧?在下聖王教宋義,不知我這幾位師弟是如何得罪了幾位,竟被你們打傷,又占了我們的營地。”
那少年公子說道:“老吳,你去和他們說下緣由吧,他們那麽胡鬧,算是蠻樣子!”話聲沉穩,與他少年般的模樣完全不符。一名大漢應聲道:“是!”解下係在樹邊上的一匹駿馬,翻身上了馬背,飛馳過去,大聲說道:“喂!你們聖王教的弟子在此淩辱婦女,我們少主見了,替你們門派管教管教,怎的不服?”
聖王教隊伍中一弟子騎馬越眾而出,拔出背負的巨刀,朝被稱為老吳的青龍軍士砍去。宋義連忙揮手大喊道:“師弟不可!”那老吳冷冷的道:“當今天下不平,民怨四起,都是你們這些自視甚高的武林人士鬧出來的,還是給我老實些吧。”立時彎腰射箭朝著那弟子射去。
那弟子反應也是極快,將手中巨刀橫過,以刀身擋住了飛來的一箭,但這箭威力極大,竟將他連人帶馬,射了下來。此人發箭手法之快,勁力之強,幾乎已是武林中的一流好手,尋常軍士豈能有此本事?在一旁的黃誌凱等人都被這箭的威力驚到,但同時也感慨聖王教弟子的臨場反應。
宋義身後立刻奔馳出兩位弟子,將倒在地上的同門拉入人群中。宋義與青龍軍諸人此刻也注意到了黃誌凱等人,那青龍軍的少主打量在一側的眾人,心下微感詫異,暗想尋常老百姓一見官兵,亦或是見到有人爭鬥,遠遠躲開尚自不及,怎地這群人吃了豹子膽、老虎心,還敢在旁看戲,
宋義一眼掠過,見首位的黃誌凱氣宇軒昂,一身正氣,心頭竟然閃過一絲恐懼,對身邊的人暗暗道:“今日的事情可能影響我聖王教聲譽,那邊幾個路人,你們去處理了。”說完身邊五人,雙腿一挾,催馬向東極門眾人衝來。
黃誌凱本來還和顏悅色,瞧著兩方勢力的爭鬥,本想從中調停,待見到五人騎馬朝自己這邊衝殺而來,眉頭微微一皺,說道:“動手!”
這“手”字剛說出,唐遠等雨幕處弟子全部飛身而出,掏出懷中弩箭,一支支箭羽飛出,隻聽得颼颼颼連珠箭發,幾名雨幕處弟子一齊放箭,當真是百步穿楊,箭無虛發。
聖王教弟子們根本料想不到這批人居然有弩箭這樣的兵器,隻得翻身下馬,躲過箭雨,但那幾匹駿馬卻是死在了這弩箭之下。
聖王教弟子雖然變起倉促,大吃一驚,但個個弓馬嫻熟,大聲呐喊,又衝出四五人,隻見這四五人躍到空中,施展輕功而來,且隨手躲避飛來箭羽。
雨幕處弟子的弩箭皆是滬州能工巧匠打造,一次可以連發三支,總共可裝十二支箭羽。第一輪每人已經射出了三支箭羽,還剩九支,見到剩餘高手前來,也是射出全部九箭。
但那幾名弟子身著鎧甲,箭羽根本不能破其防護,而射去麵門的箭羽,也都被一一撥開,一時間兩撥人馬便已經纏鬥在一起。黃誌凱不願見兩派之間出現鮮血仇恨,於是運起內功,一招“撥雲見霧”打出,強行將人馬震開。
這一招打出,聖王教弟子等也知道眼前這批人竟然是東極門弟子,宋義見到這招掌法,也料想自己萬萬沒有這等實力,便猜想眼前這人定是東極門中的頂尖弟子。於是翻身下馬,快步朝黃誌凱走來,笑著拱手道:“哎呀呀,在下一時糊塗,竟然錯把你們當成了敵人,未認出是東極門的朋友,實在是該死該死啊!”
唐遠冷哼一聲,本欲發作,但被黃誌凱按下不動,隻見黃誌凱道:“在下東極門黃誌凱,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想當初我們兩派掌門也曾多次交手,如今我們也是一樣啊!”
宋義得知眼前之人竟然就是東極門的黃誌凱,眼神也愈發恭敬起來,賠笑道:“居然是黃誌凱師兄,在下眼拙,請受我一拜!”說完便欲拜倒。黃誌凱連忙拉住他的手,扶他起身,說道:“宋兄不可,我早就聽說宋兄乃是聖王教的三弟子,一手回王槍法出神入化,當真佩服得緊,他日若有機會,定要好好討教討教。”兩人又是相互吹噓幾句。
那青龍軍的少主見到東極門和聖王教握手言和,心中也是好生沒趣,牽過坐騎,縱馬而去,更不回頭再望一眼。
黃誌凱、俞略等若是施展輕功追趕,原也可以追及奔馬,向那少年公子問個明白,但見那幾名士卒神箭無雙,俠義為懷,心下均存了敬佩之意,又有聖王教弟子在側,不便貿然冒犯。
眾人紛紛議論,都猜不出這九人的來曆。宋義道:“那批人稱那少年公子為少主,想必是琅琊謝家的某位公子吧!這四個軍士對他又恭謹異常。這四人箭法如此神妙,倒似是武林中的一流好手。”
看這群人的穿著打扮,還有邊上的駿馬,正是在滬州城內留下蹤跡的青龍軍。黃誌凱等人大為愕然,唐遠也忍不住要開口詢問。便在此時,隻聽得北邊大路上馬蹄紛雜,一群人整齊的乘馬奔馳而來。
這群人竟然是聖王教弟子,約莫二十多人,身上皆是滿副鎧甲,乘著駿馬而來,好不氣派。這些弟子身似猛虎,馬似飛龍,雖然隻有二十餘人,但這陣仗真堪比滬州城中的百名士卒。
聖王教弟子有的手持長劍,有的身負大刀,還有手提長槍。聖王教弟子大多都是北方人士,身材高大,善於騎射。不過瞧著他們的態勢似乎直奔青龍軍而去,連黃誌凱等人也不正麵瞧上一眼。
自從大周一統天下後,北方人士向來自視甚高,雖然已經過去百年,但仍舊瞧得南方人士不如,其中也有不認識黃誌凱等人的緣故。
東極門眾人無不睚眥欲裂,就連俞略等人心中也大為不滿,隻待黃誌凱一聲令下,便即上前理論。
忽聽得領頭弟子身側的一位弟子說道:“師兄,就是他們搶了我們的營地,還打傷了我們的人!”領頭弟子仍舊坐在馬上,眼神斜瞟著青龍軍等人,隨後開口道:“幾位是青龍軍的人吧?在下聖王教宋義,不知我這幾位師弟是如何得罪了幾位,竟被你們打傷,又占了我們的營地。”
那少年公子說道:“老吳,你去和他們說下緣由吧,他們那麽胡鬧,算是蠻樣子!”話聲沉穩,與他少年般的模樣完全不符。一名大漢應聲道:“是!”解下係在樹邊上的一匹駿馬,翻身上了馬背,飛馳過去,大聲說道:“喂!你們聖王教的弟子在此淩辱婦女,我們少主見了,替你們門派管教管教,怎的不服?”
聖王教隊伍中一弟子騎馬越眾而出,拔出背負的巨刀,朝被稱為老吳的青龍軍士砍去。宋義連忙揮手大喊道:“師弟不可!”那老吳冷冷的道:“當今天下不平,民怨四起,都是你們這些自視甚高的武林人士鬧出來的,還是給我老實些吧。”立時彎腰射箭朝著那弟子射去。
那弟子反應也是極快,將手中巨刀橫過,以刀身擋住了飛來的一箭,但這箭威力極大,竟將他連人帶馬,射了下來。此人發箭手法之快,勁力之強,幾乎已是武林中的一流好手,尋常軍士豈能有此本事?在一旁的黃誌凱等人都被這箭的威力驚到,但同時也感慨聖王教弟子的臨場反應。
宋義身後立刻奔馳出兩位弟子,將倒在地上的同門拉入人群中。宋義與青龍軍諸人此刻也注意到了黃誌凱等人,那青龍軍的少主打量在一側的眾人,心下微感詫異,暗想尋常老百姓一見官兵,亦或是見到有人爭鬥,遠遠躲開尚自不及,怎地這群人吃了豹子膽、老虎心,還敢在旁看戲,
宋義一眼掠過,見首位的黃誌凱氣宇軒昂,一身正氣,心頭竟然閃過一絲恐懼,對身邊的人暗暗道:“今日的事情可能影響我聖王教聲譽,那邊幾個路人,你們去處理了。”說完身邊五人,雙腿一挾,催馬向東極門眾人衝來。
黃誌凱本來還和顏悅色,瞧著兩方勢力的爭鬥,本想從中調停,待見到五人騎馬朝自己這邊衝殺而來,眉頭微微一皺,說道:“動手!”
這“手”字剛說出,唐遠等雨幕處弟子全部飛身而出,掏出懷中弩箭,一支支箭羽飛出,隻聽得颼颼颼連珠箭發,幾名雨幕處弟子一齊放箭,當真是百步穿楊,箭無虛發。
聖王教弟子們根本料想不到這批人居然有弩箭這樣的兵器,隻得翻身下馬,躲過箭雨,但那幾匹駿馬卻是死在了這弩箭之下。
聖王教弟子雖然變起倉促,大吃一驚,但個個弓馬嫻熟,大聲呐喊,又衝出四五人,隻見這四五人躍到空中,施展輕功而來,且隨手躲避飛來箭羽。
雨幕處弟子的弩箭皆是滬州能工巧匠打造,一次可以連發三支,總共可裝十二支箭羽。第一輪每人已經射出了三支箭羽,還剩九支,見到剩餘高手前來,也是射出全部九箭。
但那幾名弟子身著鎧甲,箭羽根本不能破其防護,而射去麵門的箭羽,也都被一一撥開,一時間兩撥人馬便已經纏鬥在一起。黃誌凱不願見兩派之間出現鮮血仇恨,於是運起內功,一招“撥雲見霧”打出,強行將人馬震開。
這一招打出,聖王教弟子等也知道眼前這批人竟然是東極門弟子,宋義見到這招掌法,也料想自己萬萬沒有這等實力,便猜想眼前這人定是東極門中的頂尖弟子。於是翻身下馬,快步朝黃誌凱走來,笑著拱手道:“哎呀呀,在下一時糊塗,竟然錯把你們當成了敵人,未認出是東極門的朋友,實在是該死該死啊!”
唐遠冷哼一聲,本欲發作,但被黃誌凱按下不動,隻見黃誌凱道:“在下東極門黃誌凱,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想當初我們兩派掌門也曾多次交手,如今我們也是一樣啊!”
宋義得知眼前之人竟然就是東極門的黃誌凱,眼神也愈發恭敬起來,賠笑道:“居然是黃誌凱師兄,在下眼拙,請受我一拜!”說完便欲拜倒。黃誌凱連忙拉住他的手,扶他起身,說道:“宋兄不可,我早就聽說宋兄乃是聖王教的三弟子,一手回王槍法出神入化,當真佩服得緊,他日若有機會,定要好好討教討教。”兩人又是相互吹噓幾句。
那青龍軍的少主見到東極門和聖王教握手言和,心中也是好生沒趣,牽過坐騎,縱馬而去,更不回頭再望一眼。
黃誌凱、俞略等若是施展輕功追趕,原也可以追及奔馬,向那少年公子問個明白,但見那幾名士卒神箭無雙,俠義為懷,心下均存了敬佩之意,又有聖王教弟子在側,不便貿然冒犯。
眾人紛紛議論,都猜不出這九人的來曆。宋義道:“那批人稱那少年公子為少主,想必是琅琊謝家的某位公子吧!這四個軍士對他又恭謹異常。這四人箭法如此神妙,倒似是武林中的一流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