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萌關,古城關,位於嘉陵江與白龍江會合之處。
此關的山道,往北可通漢中,往下至蜀都,順嘉陵江而下,可達巴西重鎮閬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魏蜀時期,有“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之戰,使葭萌關名聞遐邇。
這裏地形險要,自古以來,對於蜀地政權而言,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此次也是阻斷宋軍進攻蜀都的一個大關卡。
帥府之內。
一位身穿鍍金鎖甲的男子,坐在主位之上,正是王昭遠。
在堂內站著了不少武將和客卿謀士,都在聽從王昭遠部署和號令。
滔滔不絕,紙上談兵,並沒有將宋軍放在眼裏。
“雖然宋軍小勝了,但是,他們畢竟人少,而且遠道而來。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宋軍隻有區區兩萬,而我軍在三泉山一帶有四五萬人,葭萌關有五萬人。別說擊退那兩三萬的宋軍,就是繼續北上,拿下陳倉關,進攻中原,兵力都足夠了。”
“前幾次為何失敗?有人說,我蜀軍沒有利用地形優勢,冒然迎戰,這隻是表麵原因。諸位可聽過一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光靠雄關死守,那是消極怠工,沒有血氣和鬥誌的表現,隻會磨滅掉我大蜀的誌氣。必須跟宋軍拚殺,錘煉隊伍,適應正麵作戰,浴火重生,我大蜀才有強國的希望。”
不怕將軍不識字,就怕將軍文化多!
許多曆史書赫赫有名虎賁之將,大多文化程度有限,隻是在軍中磨煉,最後成為百戰百勝的將軍,最有名的便是白起。
王昭遠讀書很多,文采也不錯,把儒家的一些思想,嫁接到了兵法中。理論上聽著並不錯,也有一定道理,可是真正施行起來,就會發現,用錯了地方,不合時宜。
戰爭講究當機立斷,審時度勢,稍微猶豫,戰略機會便稍縱即逝,優勢變劣勢。
但這王昭遠自詡諸葛重生,可以輔佐蜀主,趁機北伐,氣吞中原。
他的目標宏大,所以,並沒有在乎前麵幾場仗的成敗。
在他看來,這是練兵,也是磨煉,讓蜀軍認識到宋軍的強大,自身的不足,隻要敢於拚殺,上下一心,調動起來積極性,就能夠跟宋軍一戰。
大堂內的眾人聽完,都沉默下來。
即便覺得王昭遠將軍的言論,有些過於理想化,不合時宜,但是,無人敢反駁。
因為這位當紅的寵臣,聽不進去勸,誰敢公然反駁,等待他的就是降職、發配。
都監趙崇韜有些擔憂道:“王將軍,如今宋軍勢頭正猛,破了西縣後,已經攻拔石圌、魚關、白水二十多座沿途烽火營寨,直逼三泉山關口,目前韓保正、李進、藍思綰、王審超、趙崇渥等三路兵馬混在一起,群龍無首,等待王將軍下令指揮。”
“但鑒於三路人馬參差不齊,這一次,是否先保守應對,守城為主,等磨合一段時間,選出一人來統領三路人馬,再跟宋軍硬拚不遲。”
王昭遠聽完,眉頭蹙起,覺得這的確個問題。
“王將軍,卑職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監軍劉廷祚站出來抱拳道。
王昭遠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說道:“劉監軍,你有何想法,盡管提出來。”
監軍劉廷祚侃侃而談:“王將軍,前方三路人馬,有三泉關卡的守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有興州刺史藍思綰帶著殘兵,以及韓保正、李進正副招討使,也是殘軍。三路湊在了一起,群龍無首,但前線的戰況,複雜多變,不如王將軍親自前往坐鎮,才有機會擊退宋軍!”
“前往三泉山?”王昭遠有些愣住。
“不錯,那三路人馬,互不統屬,很容易出現問題,即便新任命,未必能夠相互服從,王將軍挑選兩萬精銳,親自前往,在三泉山大戰宋軍,才有勝算。”
“再者,即便戰局不利,我們還可以退守葭萌關,或是後麵的劍門關,跟宋軍消耗下去。”
監軍劉廷祚再次鼓吹一番,說的王昭遠有些意動了。
趙崇韜說道:“二皇子殿下即將來到葭萌關,若是我們都離開這裏,不等候迎接,會不會有些失禮?”
劉廷祚反駁道:“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我等前去三泉山迎戰宋軍,比留下迎接二皇子,更體現出我輩軍人的風骨和氣節,若是成功阻斷宋軍,便是大功一件。那二皇子想要挑什麽刺兒,也無從下手了。畢竟功勞擺在那,便是咱們蜀都官家知道了,也會重賞王將軍的!”
王昭遠點頭,麵帶笑容,仿佛對方講的是事實一樣,功勞近在咫尺,即將唾手可得。
“劉監軍所言,頗有道理,我們在此逗留,與宋軍距離甚遠,無法指揮好前線。與其等著前方敗仗,我們在葭萌關抗敵,不如提前一步,前往三泉山的關城,跟宋軍先拚上一把。”王昭遠說出自己的看法,決定要前往三泉山了。
眾人見他執意如此,也都不多勸了。
劉廷祚又提議道:“二皇子即將來到,所以事不宜遲,建議明日一早,我主力軍便啟程吧,挑選兩萬人馬即可,人去多了,三泉山那裏也容納不了。”
王昭遠聽後表示讚同,吩咐幾位裨將清點人馬,明日一早就出發。
趙崇韜被留下來,鎮守葭萌關,並負責接待二皇子殿下。
一切安排妥當後,監軍劉廷祚嘴角隱隱顯露一絲笑容,二皇子交代他的密信任務,終於辦妥了。
此關的山道,往北可通漢中,往下至蜀都,順嘉陵江而下,可達巴西重鎮閬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魏蜀時期,有“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之戰,使葭萌關名聞遐邇。
這裏地形險要,自古以來,對於蜀地政權而言,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此次也是阻斷宋軍進攻蜀都的一個大關卡。
帥府之內。
一位身穿鍍金鎖甲的男子,坐在主位之上,正是王昭遠。
在堂內站著了不少武將和客卿謀士,都在聽從王昭遠部署和號令。
滔滔不絕,紙上談兵,並沒有將宋軍放在眼裏。
“雖然宋軍小勝了,但是,他們畢竟人少,而且遠道而來。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宋軍隻有區區兩萬,而我軍在三泉山一帶有四五萬人,葭萌關有五萬人。別說擊退那兩三萬的宋軍,就是繼續北上,拿下陳倉關,進攻中原,兵力都足夠了。”
“前幾次為何失敗?有人說,我蜀軍沒有利用地形優勢,冒然迎戰,這隻是表麵原因。諸位可聽過一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光靠雄關死守,那是消極怠工,沒有血氣和鬥誌的表現,隻會磨滅掉我大蜀的誌氣。必須跟宋軍拚殺,錘煉隊伍,適應正麵作戰,浴火重生,我大蜀才有強國的希望。”
不怕將軍不識字,就怕將軍文化多!
許多曆史書赫赫有名虎賁之將,大多文化程度有限,隻是在軍中磨煉,最後成為百戰百勝的將軍,最有名的便是白起。
王昭遠讀書很多,文采也不錯,把儒家的一些思想,嫁接到了兵法中。理論上聽著並不錯,也有一定道理,可是真正施行起來,就會發現,用錯了地方,不合時宜。
戰爭講究當機立斷,審時度勢,稍微猶豫,戰略機會便稍縱即逝,優勢變劣勢。
但這王昭遠自詡諸葛重生,可以輔佐蜀主,趁機北伐,氣吞中原。
他的目標宏大,所以,並沒有在乎前麵幾場仗的成敗。
在他看來,這是練兵,也是磨煉,讓蜀軍認識到宋軍的強大,自身的不足,隻要敢於拚殺,上下一心,調動起來積極性,就能夠跟宋軍一戰。
大堂內的眾人聽完,都沉默下來。
即便覺得王昭遠將軍的言論,有些過於理想化,不合時宜,但是,無人敢反駁。
因為這位當紅的寵臣,聽不進去勸,誰敢公然反駁,等待他的就是降職、發配。
都監趙崇韜有些擔憂道:“王將軍,如今宋軍勢頭正猛,破了西縣後,已經攻拔石圌、魚關、白水二十多座沿途烽火營寨,直逼三泉山關口,目前韓保正、李進、藍思綰、王審超、趙崇渥等三路兵馬混在一起,群龍無首,等待王將軍下令指揮。”
“但鑒於三路人馬參差不齊,這一次,是否先保守應對,守城為主,等磨合一段時間,選出一人來統領三路人馬,再跟宋軍硬拚不遲。”
王昭遠聽完,眉頭蹙起,覺得這的確個問題。
“王將軍,卑職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監軍劉廷祚站出來抱拳道。
王昭遠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說道:“劉監軍,你有何想法,盡管提出來。”
監軍劉廷祚侃侃而談:“王將軍,前方三路人馬,有三泉關卡的守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有興州刺史藍思綰帶著殘兵,以及韓保正、李進正副招討使,也是殘軍。三路湊在了一起,群龍無首,但前線的戰況,複雜多變,不如王將軍親自前往坐鎮,才有機會擊退宋軍!”
“前往三泉山?”王昭遠有些愣住。
“不錯,那三路人馬,互不統屬,很容易出現問題,即便新任命,未必能夠相互服從,王將軍挑選兩萬精銳,親自前往,在三泉山大戰宋軍,才有勝算。”
“再者,即便戰局不利,我們還可以退守葭萌關,或是後麵的劍門關,跟宋軍消耗下去。”
監軍劉廷祚再次鼓吹一番,說的王昭遠有些意動了。
趙崇韜說道:“二皇子殿下即將來到葭萌關,若是我們都離開這裏,不等候迎接,會不會有些失禮?”
劉廷祚反駁道:“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我等前去三泉山迎戰宋軍,比留下迎接二皇子,更體現出我輩軍人的風骨和氣節,若是成功阻斷宋軍,便是大功一件。那二皇子想要挑什麽刺兒,也無從下手了。畢竟功勞擺在那,便是咱們蜀都官家知道了,也會重賞王將軍的!”
王昭遠點頭,麵帶笑容,仿佛對方講的是事實一樣,功勞近在咫尺,即將唾手可得。
“劉監軍所言,頗有道理,我們在此逗留,與宋軍距離甚遠,無法指揮好前線。與其等著前方敗仗,我們在葭萌關抗敵,不如提前一步,前往三泉山的關城,跟宋軍先拚上一把。”王昭遠說出自己的看法,決定要前往三泉山了。
眾人見他執意如此,也都不多勸了。
劉廷祚又提議道:“二皇子即將來到,所以事不宜遲,建議明日一早,我主力軍便啟程吧,挑選兩萬人馬即可,人去多了,三泉山那裏也容納不了。”
王昭遠聽後表示讚同,吩咐幾位裨將清點人馬,明日一早就出發。
趙崇韜被留下來,鎮守葭萌關,並負責接待二皇子殿下。
一切安排妥當後,監軍劉廷祚嘴角隱隱顯露一絲笑容,二皇子交代他的密信任務,終於辦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