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
“娘娘不好了,漢王府來報,漢王妃今天一大早突然昏迷,現在都還沒醒。”
“你說什麽,怎麽這麽突然?”王貴妃剛把嬪妃們打發走,聽完都怔住了,滿臉的難以置信。
雲棲搖搖頭,表示也不是很清楚,“這原本過幾日漢王一家都要離京了,現在怕是……”
“自從陛下讓高煦去封地之後,漢王他們也很少進宮了,本宮記得去年漢王妃有一段時間也說身體不適,後來還一直在調養,怎麽越養還越嚴重了呢?”王貴妃也想起來還有這麽一回事。
“確實如此,不過之前圻殿下大婚的時候,王妃娘娘的臉色看著卻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沒調養好。”雲棲回憶著之前漢王妃的狀態說。
“你這麽一說本宮也想起來了,那時候漢王妃看著確實不是很好……”王貴妃立馬梳妝,“王妃病重,實在不行還是要從宮中請太醫過去,陛下下朝了嗎?”
“這個時辰,陛下應該在勤政殿……”雲棲看了看時辰說。
勤政殿外
“貴妃娘娘。”
“本宮有事要求見陛下,勞煩公公去通傳一聲。”
“明白,奴婢這就去,貴妃娘娘且等一下。”王景弘看她這麽著急,動作也快了起來。
沒一會,王景弘出來請王貴妃進去。
“參見陛下。”
“王景弘說你有急事,出什麽事了嗎?”朱棣從奏折中抬起頭問。
“陛下,臣妾剛接到消息,漢王妃突然暈倒,現在昏迷不醒,所以過來問問陛下,是不是要從宮裏派太醫去看看,畢竟是王妃,縱使……”
“既然如此,那就從宮裏安排太醫過去吧,你看著辦就好的。”朱棣倒是沒有多說什麽。
“謝陛下。”王貴妃本來還準備一大堆說辭,沒想到朱棣一下就同意了,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忙謝恩。
“既然急著救人,就快些去吧。”朱棣不僅同意了,還一反常態的催促著。
漢王府,郭庶妃處。
此時朱高煦正在她這裏,“那個藥,大夫發覺的出來嗎?”朱高煦問道。
“這個,臣妾也不太清楚,不過,王妃娘娘要是一直這樣不醒,恐怕宮裏就會派太醫過來了?這要是宮裏的太子看出來什麽端倪出來怎麽辦?”郭庶妃從來沒這麽恐懼過,她之前雖說覬覦王妃之位,可是還是不敢真的殺了王妃,可是沒想到朱高煦這麽狠,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如今看來不過……
“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宮裏如果硬要派人過來,本王也不能拒絕,既然如此那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讓她……”朱高煦麵露凶色。
“王爺的意思是讓王妃……”
“王爺,貴妃娘娘剛從宮裏說了太醫馬上就過來了,王爺要不要出去看看。”下人來報。
“貴妃娘娘請太醫過來了?”朱高煦驚訝的站起來。
“是的,剛從宮裏傳出來的消息。宮裏的太醫過來,王妃娘娘說不定就有救了。”下人麵露喜色的說。
“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高煦在聽到這個之後一瞬間就確定了王妃不能留的想法。
“父王,母妃她怎麽樣了?”朱瞻壑和朱瞻圻兩個人一直在門口等著,朱高煦一直不讓他們進去。
“都說了,你們母妃現在還沒醒,先回去,對了,正好,宮裏派過來的太醫馬上就到了,你們正好去府外迎接一下。”朱高煦把他們支開。
“是。”兩人一聽太醫要過來了,急忙就出去了。
朱高煦等他們走的沒了人影後,獨自走了進去。
漢王妃正麵色蒼白的躺在床上,如果不是還在呼吸,一眼看過去還以為躺在床上的人已經沒有了呼吸。
“王妃,你也不要怪本王,這一世就算我欠你的,要想討債,下輩子還你好了。”朱高煦自言自語的說著。
“父王,太醫過來了。”朱瞻壑兄弟倆從外麵把太醫帶進來,剛進來就看見朱高煦哭的淚流滿麵的樣子。
“父王,怎麽了?”朱瞻圻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難道是母妃……”
“太醫,太醫你們快過來看看,我母妃怎麽樣了?”朱瞻壑大喊著。
“世子,您不要激動,臣這就過來看看。”太醫一摸上漢王妃的脈搏就嚇的鬆開手。
“王爺,世子,殿下,王妃娘娘已經……”
“你胡說什麽呢?我母妃還好好的躺在這裏,你敢亂說話,我讓你們全家陪葬。”太醫的話還沒說完,衣領子一把就被朱瞻圻扯了起來。
“二殿下,今天你就算是把臣殺了,王妃娘娘也已經回不來了。”
“小圻,放手。”朱瞻壑抓住弟弟的手喊。
朱瞻圻這個時候正在氣頭上,什麽話也聽不進去,一直沒鬆開,朱瞻壑用力把他的手扯下,朱瞻圻這才鬆開了手。
朱高煦平複好了心情,走過來說:“太醫如實和陛下貴妃娘娘回稟吧,實在是事發突然,恐招待不周。”
太醫好不容易被鬆開了脖子,大口呼吸著空氣,“臣明白,王爺節哀。”
太醫回宮之後把漢王府的事情回稟給了王貴妃。
“本宮知道了,辛苦太醫了。”王貴妃沉默許久說。
“娘娘,你也不要太難過,這都是定數。”
“說不定本宮讓太醫早些過去,快一點,說不定就不會……”王貴妃突然陷入了自責之中,總覺得是自己太慢了,“本宮就應該先讓太醫過去,再去和陛下說,這樣也不會浪費那麽多時間,陛下當時都催促本宮來著?”
“娘娘,這事怎麽能怪您呢?您已經盡力了,這就夠了。”
王貴妃還在自責,就聽見說陛下來了。
一個機靈,就出去迎接。
“陛下這個時候怎麽來了?”
“聽說漢王妃已經……”朱棣扶著她走進去。
“陛下,是不是臣妾耽誤了,要是……”王貴妃突然沒忍住眼淚流了下來。
“就知道你可能要自責,朕這才特地過來看看你,不要多想了,這一切我們都沒辦法改變的。”朱棣心疼的把她抱在懷裏說。
“可是陛下當時都催促臣妾了,沒想到還是沒有趕上。”
“你今天大概有些意外為什麽朕會答應的那麽快吧。”朱棣不忍她再傷心,轉移了一下話題。
“確實有些意外,是有什麽緣故嗎?”王貴妃問。
朱棣沒有立馬回答,想了一會,看著遠處說:“從前太祖在朝時,後宮是不能請太醫的,隻有陛下和皇後才可以隨時有這個權利,朕的母妃也是因此而喪命,所以後來朕就廢除了這個規定,後宮皆可有請太醫的權利,便是為了不讓母妃的悲劇再次發生,所以你看,不是你的錯,如果要說起來,也有可能是朕的錯,沒有考慮過宗親如果有事,從宮中派太醫過去會不會來不及的這種情況。”
“陛下,您的母妃,您不是從小在皇後娘娘膝下長大的嗎?”莫要說王貴妃不知道朱棣的母妃,就是朱棣自己要不是今天這件事,他自己都要忘了自己還有一個母妃,當年為了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她不惜抹去了關於自己親生母親的一切,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高皇後所處,乃是嫡子,可是內心深處,他知道那不過是他用來誆騙世人和後來人的偽證。
“對,朕的母妃,隻是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從小,朕都在高皇後身邊長大,她當年就是生病,但是因為不能請太醫,耽誤了治療,所以……”
“怪不得陛下今天……”
“陛下,現在漢王府要辦喪事,漢王怕是不能這麽快離京吧?”等王貴妃平複好心情問。
“這離京一事沒想到居然多番波折,讓朕都有一種這個決定是不是不合適的感覺,這麽不順利。”朱棣有些自嘲的說,“不過你說的也對,漢王怕是一時半會又走不了了,讓他到時候和世子一起離京好了,那時候應該就差不多了。”
第二日,朱棣就把朱高煦叫到宮裏來和他說這個事情。
沒想到,朱高煦這次一反常態的拒絕了,“父皇,這段時間,家中屢遭變故,兒臣已不想在京城多待,等料理完王妃的身後事,兒臣就立即趕往封地吧,王妃之前就說想早些去封地看看,沒想到還沒等到,兒臣請父皇準許,兒臣扶靈柩北上,到樂安安葬王妃,兒臣在京城太久,大家也都不安心,所幸早些去封地,安定下來。”朱高煦跪下叩首磕頭。
朱棣也是難得見自己這個兒子這麽正經的時候,半晌還沒反應過來,把他的話想了一圈,覺得也沒有什麽問題,既然他自己不想留下,那他也不好強求,這段時間,他們家確實是非有些多,說不定到了封地安定下來了也好。
“你能這麽想,朕心甚慰,那就按你說的辦吧,讓王妃北上安葬。”朱棣自然是答應。
“謝父皇。”朱高煦叩首謝恩。
“陛下,漢王殿下看著比從前好了不少。”王景弘看著朱高煦的背影說。
“事情經曆多了,自然會成熟,王妃畢竟是他多年發妻,當年先皇後離開,朕也是他這般魂不守舍的。”朱棣回憶起當年。
“娘娘不好了,漢王府來報,漢王妃今天一大早突然昏迷,現在都還沒醒。”
“你說什麽,怎麽這麽突然?”王貴妃剛把嬪妃們打發走,聽完都怔住了,滿臉的難以置信。
雲棲搖搖頭,表示也不是很清楚,“這原本過幾日漢王一家都要離京了,現在怕是……”
“自從陛下讓高煦去封地之後,漢王他們也很少進宮了,本宮記得去年漢王妃有一段時間也說身體不適,後來還一直在調養,怎麽越養還越嚴重了呢?”王貴妃也想起來還有這麽一回事。
“確實如此,不過之前圻殿下大婚的時候,王妃娘娘的臉色看著卻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沒調養好。”雲棲回憶著之前漢王妃的狀態說。
“你這麽一說本宮也想起來了,那時候漢王妃看著確實不是很好……”王貴妃立馬梳妝,“王妃病重,實在不行還是要從宮中請太醫過去,陛下下朝了嗎?”
“這個時辰,陛下應該在勤政殿……”雲棲看了看時辰說。
勤政殿外
“貴妃娘娘。”
“本宮有事要求見陛下,勞煩公公去通傳一聲。”
“明白,奴婢這就去,貴妃娘娘且等一下。”王景弘看她這麽著急,動作也快了起來。
沒一會,王景弘出來請王貴妃進去。
“參見陛下。”
“王景弘說你有急事,出什麽事了嗎?”朱棣從奏折中抬起頭問。
“陛下,臣妾剛接到消息,漢王妃突然暈倒,現在昏迷不醒,所以過來問問陛下,是不是要從宮裏派太醫去看看,畢竟是王妃,縱使……”
“既然如此,那就從宮裏安排太醫過去吧,你看著辦就好的。”朱棣倒是沒有多說什麽。
“謝陛下。”王貴妃本來還準備一大堆說辭,沒想到朱棣一下就同意了,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忙謝恩。
“既然急著救人,就快些去吧。”朱棣不僅同意了,還一反常態的催促著。
漢王府,郭庶妃處。
此時朱高煦正在她這裏,“那個藥,大夫發覺的出來嗎?”朱高煦問道。
“這個,臣妾也不太清楚,不過,王妃娘娘要是一直這樣不醒,恐怕宮裏就會派太醫過來了?這要是宮裏的太子看出來什麽端倪出來怎麽辦?”郭庶妃從來沒這麽恐懼過,她之前雖說覬覦王妃之位,可是還是不敢真的殺了王妃,可是沒想到朱高煦這麽狠,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如今看來不過……
“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宮裏如果硬要派人過來,本王也不能拒絕,既然如此那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讓她……”朱高煦麵露凶色。
“王爺的意思是讓王妃……”
“王爺,貴妃娘娘剛從宮裏說了太醫馬上就過來了,王爺要不要出去看看。”下人來報。
“貴妃娘娘請太醫過來了?”朱高煦驚訝的站起來。
“是的,剛從宮裏傳出來的消息。宮裏的太醫過來,王妃娘娘說不定就有救了。”下人麵露喜色的說。
“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高煦在聽到這個之後一瞬間就確定了王妃不能留的想法。
“父王,母妃她怎麽樣了?”朱瞻壑和朱瞻圻兩個人一直在門口等著,朱高煦一直不讓他們進去。
“都說了,你們母妃現在還沒醒,先回去,對了,正好,宮裏派過來的太醫馬上就到了,你們正好去府外迎接一下。”朱高煦把他們支開。
“是。”兩人一聽太醫要過來了,急忙就出去了。
朱高煦等他們走的沒了人影後,獨自走了進去。
漢王妃正麵色蒼白的躺在床上,如果不是還在呼吸,一眼看過去還以為躺在床上的人已經沒有了呼吸。
“王妃,你也不要怪本王,這一世就算我欠你的,要想討債,下輩子還你好了。”朱高煦自言自語的說著。
“父王,太醫過來了。”朱瞻壑兄弟倆從外麵把太醫帶進來,剛進來就看見朱高煦哭的淚流滿麵的樣子。
“父王,怎麽了?”朱瞻圻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難道是母妃……”
“太醫,太醫你們快過來看看,我母妃怎麽樣了?”朱瞻壑大喊著。
“世子,您不要激動,臣這就過來看看。”太醫一摸上漢王妃的脈搏就嚇的鬆開手。
“王爺,世子,殿下,王妃娘娘已經……”
“你胡說什麽呢?我母妃還好好的躺在這裏,你敢亂說話,我讓你們全家陪葬。”太醫的話還沒說完,衣領子一把就被朱瞻圻扯了起來。
“二殿下,今天你就算是把臣殺了,王妃娘娘也已經回不來了。”
“小圻,放手。”朱瞻壑抓住弟弟的手喊。
朱瞻圻這個時候正在氣頭上,什麽話也聽不進去,一直沒鬆開,朱瞻壑用力把他的手扯下,朱瞻圻這才鬆開了手。
朱高煦平複好了心情,走過來說:“太醫如實和陛下貴妃娘娘回稟吧,實在是事發突然,恐招待不周。”
太醫好不容易被鬆開了脖子,大口呼吸著空氣,“臣明白,王爺節哀。”
太醫回宮之後把漢王府的事情回稟給了王貴妃。
“本宮知道了,辛苦太醫了。”王貴妃沉默許久說。
“娘娘,你也不要太難過,這都是定數。”
“說不定本宮讓太醫早些過去,快一點,說不定就不會……”王貴妃突然陷入了自責之中,總覺得是自己太慢了,“本宮就應該先讓太醫過去,再去和陛下說,這樣也不會浪費那麽多時間,陛下當時都催促本宮來著?”
“娘娘,這事怎麽能怪您呢?您已經盡力了,這就夠了。”
王貴妃還在自責,就聽見說陛下來了。
一個機靈,就出去迎接。
“陛下這個時候怎麽來了?”
“聽說漢王妃已經……”朱棣扶著她走進去。
“陛下,是不是臣妾耽誤了,要是……”王貴妃突然沒忍住眼淚流了下來。
“就知道你可能要自責,朕這才特地過來看看你,不要多想了,這一切我們都沒辦法改變的。”朱棣心疼的把她抱在懷裏說。
“可是陛下當時都催促臣妾了,沒想到還是沒有趕上。”
“你今天大概有些意外為什麽朕會答應的那麽快吧。”朱棣不忍她再傷心,轉移了一下話題。
“確實有些意外,是有什麽緣故嗎?”王貴妃問。
朱棣沒有立馬回答,想了一會,看著遠處說:“從前太祖在朝時,後宮是不能請太醫的,隻有陛下和皇後才可以隨時有這個權利,朕的母妃也是因此而喪命,所以後來朕就廢除了這個規定,後宮皆可有請太醫的權利,便是為了不讓母妃的悲劇再次發生,所以你看,不是你的錯,如果要說起來,也有可能是朕的錯,沒有考慮過宗親如果有事,從宮中派太醫過去會不會來不及的這種情況。”
“陛下,您的母妃,您不是從小在皇後娘娘膝下長大的嗎?”莫要說王貴妃不知道朱棣的母妃,就是朱棣自己要不是今天這件事,他自己都要忘了自己還有一個母妃,當年為了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她不惜抹去了關於自己親生母親的一切,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高皇後所處,乃是嫡子,可是內心深處,他知道那不過是他用來誆騙世人和後來人的偽證。
“對,朕的母妃,隻是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從小,朕都在高皇後身邊長大,她當年就是生病,但是因為不能請太醫,耽誤了治療,所以……”
“怪不得陛下今天……”
“陛下,現在漢王府要辦喪事,漢王怕是不能這麽快離京吧?”等王貴妃平複好心情問。
“這離京一事沒想到居然多番波折,讓朕都有一種這個決定是不是不合適的感覺,這麽不順利。”朱棣有些自嘲的說,“不過你說的也對,漢王怕是一時半會又走不了了,讓他到時候和世子一起離京好了,那時候應該就差不多了。”
第二日,朱棣就把朱高煦叫到宮裏來和他說這個事情。
沒想到,朱高煦這次一反常態的拒絕了,“父皇,這段時間,家中屢遭變故,兒臣已不想在京城多待,等料理完王妃的身後事,兒臣就立即趕往封地吧,王妃之前就說想早些去封地看看,沒想到還沒等到,兒臣請父皇準許,兒臣扶靈柩北上,到樂安安葬王妃,兒臣在京城太久,大家也都不安心,所幸早些去封地,安定下來。”朱高煦跪下叩首磕頭。
朱棣也是難得見自己這個兒子這麽正經的時候,半晌還沒反應過來,把他的話想了一圈,覺得也沒有什麽問題,既然他自己不想留下,那他也不好強求,這段時間,他們家確實是非有些多,說不定到了封地安定下來了也好。
“你能這麽想,朕心甚慰,那就按你說的辦吧,讓王妃北上安葬。”朱棣自然是答應。
“謝父皇。”朱高煦叩首謝恩。
“陛下,漢王殿下看著比從前好了不少。”王景弘看著朱高煦的背影說。
“事情經曆多了,自然會成熟,王妃畢竟是他多年發妻,當年先皇後離開,朕也是他這般魂不守舍的。”朱棣回憶起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