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府,曲阜縣,衍聖公府。
第五十九代衍聖公孔彥縉,此時正一臉愁容的坐在書房內,書桌上擺著的正是大明幾代皇帝賜給孔家的衍聖公詔書。
要說大明一朝除了朱元璋不大待見孔子的後人外,其他皇帝均對他們都還不錯。孔彥縉今年也才三十八歲,他的理想就是安安穩穩的做學問,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安享一生富貴。
可他的夢想隨著王崇古的到來,破滅了。
王崇古一來孔府,絲毫不給他這個衍聖公麵子,上來斥責孔彥縉管束不力,縱容族內子弟侵占民田,私放印子錢,囤積居奇,低買高賣等數十條罪狀。
到最後,這王崇古竟然搬出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給他祖宗第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的話,一席話說的孔彥縉肝膽俱裂,冷汗直流。
孔家旁支甚多,他們幹的那些事他孔彥縉多少也知道一些,可他和自己那個族祖孔克孔克昫曆來不對付,而且那些髒事大多是這個孔克昫縱容其子孫輩幹的,他不是不想管,可人家輩分比自己高了四輩,又是族長,孔家一多半的勢力都站在孔克昫那一邊,他真是有心無力啊。
此刻,他看著最上麵那一份略顯陳舊的明黃色詔書,心裏猛的抖了一下,那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給他曾祖的詔書,詔書全文一句文言文都沒有,全是白話文,他顫顫巍巍的翻開,朱元璋那算不上好看的字跡卻如一把刀子一樣,讓他不敢直視。
朱元璋是個大老粗,從小就沒正兒八經的上過學,學的那些字還是他那些跟著他打天下的文臣謀士教他的。
朱元璋之所以不待見孔家,這和奉行“不管誰得天下,我就支持誰”的孔家做派有關,其他朝代更迭倒無所謂,畢竟天下都在漢族人手裏,可元朝不一樣,他是外族,可當元朝皇帝冊封他們“衍聖公”後,一直奉行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家居然接受了。
而且到了第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時,更是將屁股完全坐到元朝統治者一邊,不僅替元朝統治者籠絡天下讀書人,還幫著這幫韃子出謀劃策對付紅巾軍。
孔克堅的立場,是反對元末農民起義的。
孔克堅為什麽反對元末農民起義?因為他根本沒想到,元朝竟然能亡。
也正因為孔克堅的立場,是站到元朝統治者那邊,所以,朱元璋很不喜歡他。
隻不過,孔克堅畢竟是孔子的嫡子孫,世襲衍聖公,殺他似乎不太合適,也沒必要,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還是孔子的後人,沒必要,後果還挺嚴重,聰明的老朱當然不會幹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兒。
公元1368年3月,朱元璋的大軍,攻克山東濟寧,朱元璋下旨,叫孔克堅到南京去見新皇帝朱元璋,為什麽?拜碼頭啊,你祖宗連韃子都拜了,咱老朱如今得了天下,你不來算什麽事兒啊,是看不起咱嗎?
雖然不屑於孔家後人趨炎附勢、有奶便是娘的做派,可為了體現開國皇帝的胸懷,更是為了籠絡士大夫階層,朱元璋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可這個孔克堅似乎並不想搭理朱元璋,又擔心自己做過大元的官怕被清算,於是隻好給老朱回信說:俺病了,實在動彈不得,這次就不去了,恁見諒。
老朱是何許人也,一聽說孔克堅竟然不給他麵子敢不來?那不行。
於是朱元璋對孔克堅的兒子孔希學說,我老朱闖蕩江湖多少年,你爹那老小子假裝稱病,這種借口能騙得過我?必須來,不來,哼哼,咱的刀把子可不認人!(敕諭原文“稱疾則不可”)
一聽要動刀子了,孔克堅徹底沒了脾氣,連夜收拾行囊乖乖南下了。
一到南京,朱元璋命人將孔克用帶到了謹身殿內,要說老朱的用意在明顯不過了,一句話不說就憑這謹身殿三個字,就暗中將孔克堅給罵了。你孔家不是一直講忠君愛國嘛,不是講君君臣臣嘛,怎麽韃子的官你們也做?你們的骨氣呢?你們的立身之本呢?
孔克堅自然知道老朱的意思,可刀把子在人家手裏捏著,而且這個朱元璋是一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皇帝,惹惱了他,別說他孔克堅,就是整個孔家也許都會被宰了。
朱元璋本來想好好罵孔克堅一頓,數落他為元朝統治者做事的那些不光彩勾當,但是,見到了孔克堅,吆喝,不愧是孔子的後人啊,一副讀書人的模樣,文質彬彬,謙謙君子,說話也好聽,想想他畢竟是孔子的後代,算了,朱元璋罵不出口,他忍住了。
於是,他們有了下麵這個簡短而有趣的對話:
朱元璋:老秀才(指孔克堅),你走近一點,靠近我一點。你今年多大了?
孔克堅:臣今年53歲了。
朱元璋:我看你是個有福的人,該享受清閑,我就不給你指派官職了。聽說你還常常寫書給你的孩子讀?我看你這人,資質也算溫厚,是個成家立業的穩重人。你祖宗(指孔子)給天下留下了三綱五常、治理千秋萬代的好製度(指儒家製度),你家裏如果不讀書,就是不遵守你祖宗的教誨,那怎麽能行?你也經常寫書教導世人,堅持做下去,不要停止。希望你們孔家在我大明朝這一代,再出一個好人,好不好?
(朱元璋在拐彎抹角罵孔克堅為元朝服務,曾經不是好人)
(史料原文: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堅謹身殿內對百官麵奉聖旨。“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對:“臣五十三歲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你常常寫書與你的孩兒。我看你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你家裏不讀書,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裏,你家裏再出一個好不好?”)
朱元璋這人出身草根,說話赤果果,然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樂皇帝,他說話寫聖旨,也是赤果果的風格。這裏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兄弟可以去查一查資料。
朱元璋對孔家的行為隻不過是進行了一次“威懾”,最後的結果卻是把儒家文化繼續加以“改良”,成為更加適合帝王統治的工具。
不過朱元璋對於“衍聖公”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李自成進城之後衍聖公投靠了大順軍,多爾袞打下山東又投降了大清,真正做到了“頭不斷、血不流,孔家招牌不能丟”。
坐立不安的孔彥縉心裏對著自己那個族祖孔克昫現在是恨到了骨子裏,因為他已經從王崇古話裏聽出了別樣的意味,那就是他孔家做的那些事皇帝知道了,不僅知道了還很不高興。
這個小皇帝年紀輕輕,這兩年幹的事兒殺的人可讓人絲毫不敢因為年齡就輕視他,既然皇帝知道了,自己該怎麽辦呢?
“對,把自己摘出去,自己是嫡傳衍聖公,隻要自己這一支保住了,那就是保住了衍聖公爵位,就是保住了孔家。”想到這裏,孔彥縉低落的心情馬上好了起來。
他拿過毛筆,沾滿墨水後,奮筆疾書起來,他要給皇帝上表,要表明立場,陳述事實,擁抱美好的明天。
“來人,”書房內的孔彥縉喊道。
“老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仆出現門口。
“快馬加鞭送往京城,一定要親交馬閣老。”孔彥縉壓低聲音,重重點了點信封道。
“老爺放心,小老兒親自去。”老仆應下,閃身出了書房。
信送了出去,孔彥縉終於鬆了一口氣,隻要這封信能送到禦前,他相信皇帝能看在他是孔子後人的身份上,饒過自己。
可他沒想到的是,要動他孔家的,就是皇帝本人,而且不僅要動,還要徹頭徹尾的動。
第五十九代衍聖公孔彥縉,此時正一臉愁容的坐在書房內,書桌上擺著的正是大明幾代皇帝賜給孔家的衍聖公詔書。
要說大明一朝除了朱元璋不大待見孔子的後人外,其他皇帝均對他們都還不錯。孔彥縉今年也才三十八歲,他的理想就是安安穩穩的做學問,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安享一生富貴。
可他的夢想隨著王崇古的到來,破滅了。
王崇古一來孔府,絲毫不給他這個衍聖公麵子,上來斥責孔彥縉管束不力,縱容族內子弟侵占民田,私放印子錢,囤積居奇,低買高賣等數十條罪狀。
到最後,這王崇古竟然搬出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給他祖宗第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的話,一席話說的孔彥縉肝膽俱裂,冷汗直流。
孔家旁支甚多,他們幹的那些事他孔彥縉多少也知道一些,可他和自己那個族祖孔克孔克昫曆來不對付,而且那些髒事大多是這個孔克昫縱容其子孫輩幹的,他不是不想管,可人家輩分比自己高了四輩,又是族長,孔家一多半的勢力都站在孔克昫那一邊,他真是有心無力啊。
此刻,他看著最上麵那一份略顯陳舊的明黃色詔書,心裏猛的抖了一下,那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給他曾祖的詔書,詔書全文一句文言文都沒有,全是白話文,他顫顫巍巍的翻開,朱元璋那算不上好看的字跡卻如一把刀子一樣,讓他不敢直視。
朱元璋是個大老粗,從小就沒正兒八經的上過學,學的那些字還是他那些跟著他打天下的文臣謀士教他的。
朱元璋之所以不待見孔家,這和奉行“不管誰得天下,我就支持誰”的孔家做派有關,其他朝代更迭倒無所謂,畢竟天下都在漢族人手裏,可元朝不一樣,他是外族,可當元朝皇帝冊封他們“衍聖公”後,一直奉行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家居然接受了。
而且到了第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時,更是將屁股完全坐到元朝統治者一邊,不僅替元朝統治者籠絡天下讀書人,還幫著這幫韃子出謀劃策對付紅巾軍。
孔克堅的立場,是反對元末農民起義的。
孔克堅為什麽反對元末農民起義?因為他根本沒想到,元朝竟然能亡。
也正因為孔克堅的立場,是站到元朝統治者那邊,所以,朱元璋很不喜歡他。
隻不過,孔克堅畢竟是孔子的嫡子孫,世襲衍聖公,殺他似乎不太合適,也沒必要,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還是孔子的後人,沒必要,後果還挺嚴重,聰明的老朱當然不會幹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兒。
公元1368年3月,朱元璋的大軍,攻克山東濟寧,朱元璋下旨,叫孔克堅到南京去見新皇帝朱元璋,為什麽?拜碼頭啊,你祖宗連韃子都拜了,咱老朱如今得了天下,你不來算什麽事兒啊,是看不起咱嗎?
雖然不屑於孔家後人趨炎附勢、有奶便是娘的做派,可為了體現開國皇帝的胸懷,更是為了籠絡士大夫階層,朱元璋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可這個孔克堅似乎並不想搭理朱元璋,又擔心自己做過大元的官怕被清算,於是隻好給老朱回信說:俺病了,實在動彈不得,這次就不去了,恁見諒。
老朱是何許人也,一聽說孔克堅竟然不給他麵子敢不來?那不行。
於是朱元璋對孔克堅的兒子孔希學說,我老朱闖蕩江湖多少年,你爹那老小子假裝稱病,這種借口能騙得過我?必須來,不來,哼哼,咱的刀把子可不認人!(敕諭原文“稱疾則不可”)
一聽要動刀子了,孔克堅徹底沒了脾氣,連夜收拾行囊乖乖南下了。
一到南京,朱元璋命人將孔克用帶到了謹身殿內,要說老朱的用意在明顯不過了,一句話不說就憑這謹身殿三個字,就暗中將孔克堅給罵了。你孔家不是一直講忠君愛國嘛,不是講君君臣臣嘛,怎麽韃子的官你們也做?你們的骨氣呢?你們的立身之本呢?
孔克堅自然知道老朱的意思,可刀把子在人家手裏捏著,而且這個朱元璋是一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皇帝,惹惱了他,別說他孔克堅,就是整個孔家也許都會被宰了。
朱元璋本來想好好罵孔克堅一頓,數落他為元朝統治者做事的那些不光彩勾當,但是,見到了孔克堅,吆喝,不愧是孔子的後人啊,一副讀書人的模樣,文質彬彬,謙謙君子,說話也好聽,想想他畢竟是孔子的後代,算了,朱元璋罵不出口,他忍住了。
於是,他們有了下麵這個簡短而有趣的對話:
朱元璋:老秀才(指孔克堅),你走近一點,靠近我一點。你今年多大了?
孔克堅:臣今年53歲了。
朱元璋:我看你是個有福的人,該享受清閑,我就不給你指派官職了。聽說你還常常寫書給你的孩子讀?我看你這人,資質也算溫厚,是個成家立業的穩重人。你祖宗(指孔子)給天下留下了三綱五常、治理千秋萬代的好製度(指儒家製度),你家裏如果不讀書,就是不遵守你祖宗的教誨,那怎麽能行?你也經常寫書教導世人,堅持做下去,不要停止。希望你們孔家在我大明朝這一代,再出一個好人,好不好?
(朱元璋在拐彎抹角罵孔克堅為元朝服務,曾經不是好人)
(史料原文: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堅謹身殿內對百官麵奉聖旨。“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對:“臣五十三歲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你常常寫書與你的孩兒。我看你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你家裏不讀書,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裏,你家裏再出一個好不好?”)
朱元璋這人出身草根,說話赤果果,然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樂皇帝,他說話寫聖旨,也是赤果果的風格。這裏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兄弟可以去查一查資料。
朱元璋對孔家的行為隻不過是進行了一次“威懾”,最後的結果卻是把儒家文化繼續加以“改良”,成為更加適合帝王統治的工具。
不過朱元璋對於“衍聖公”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李自成進城之後衍聖公投靠了大順軍,多爾袞打下山東又投降了大清,真正做到了“頭不斷、血不流,孔家招牌不能丟”。
坐立不安的孔彥縉心裏對著自己那個族祖孔克昫現在是恨到了骨子裏,因為他已經從王崇古話裏聽出了別樣的意味,那就是他孔家做的那些事皇帝知道了,不僅知道了還很不高興。
這個小皇帝年紀輕輕,這兩年幹的事兒殺的人可讓人絲毫不敢因為年齡就輕視他,既然皇帝知道了,自己該怎麽辦呢?
“對,把自己摘出去,自己是嫡傳衍聖公,隻要自己這一支保住了,那就是保住了衍聖公爵位,就是保住了孔家。”想到這裏,孔彥縉低落的心情馬上好了起來。
他拿過毛筆,沾滿墨水後,奮筆疾書起來,他要給皇帝上表,要表明立場,陳述事實,擁抱美好的明天。
“來人,”書房內的孔彥縉喊道。
“老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仆出現門口。
“快馬加鞭送往京城,一定要親交馬閣老。”孔彥縉壓低聲音,重重點了點信封道。
“老爺放心,小老兒親自去。”老仆應下,閃身出了書房。
信送了出去,孔彥縉終於鬆了一口氣,隻要這封信能送到禦前,他相信皇帝能看在他是孔子後人的身份上,饒過自己。
可他沒想到的是,要動他孔家的,就是皇帝本人,而且不僅要動,還要徹頭徹尾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