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來的是時候
一路作死,重生女主不想活 作者:笑看落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沄兒,我……”
人未至,崔函之的聲音就先到了,而後,在看到屋裏坐著的六七個正在盤查賬本的管事和管事媳婦子後,戛然而止。
“那個……”崔函之心虛的朝著坐在正中那張桌子後的王沄笑笑。
“祖父~”王沄放下手上看了一個上午的賬冊:“您來得正好,我們也查了一個上午的賬,也該休息休息眼睛……”
她笑得溫柔乖巧:“您能陪我喝杯茶、用點兒點心嗎?”
崔函之後背微微有點涼意,認真的想了想,確定自己這兩天一直在研究海船圖紙,沒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之後,點頭:“好啊!”
王沄笑得更溫柔了:“都休息一下,半個時辰之後繼續!”
所有人放下手上的筆,合上正在看的賬冊,恭恭敬敬的起身:“喏~”
而後,幾人離開座位,魚貫而出。
看著調過來才第四天,就已經對王沄如此恭敬的人,崔函之眼底滿是驕傲。
很快,兩人就在隔壁的花廳坐下,王沄如今的大丫鬟香蒲上茶上點心,退到花廳外之後,王沄才不緊不慢的開口:“祖父輩可是有什麽事情要說?”
“是哦!”崔函之這才想起他找王沄是有事的。
他拿出剛剛送到手上的信,遞給王沄:“王福才派了三個騎術上佳、功夫也不錯的暗衛送來了這個……沄兒,你看看信上說什麽了!”
王沄微微點頭,撕開信封,拿出信,一目十行看完,笑了:“琅琊之行比預想的還要順利。王福才順利的到了琅琊,進了王家,順利的見到了老夫人,把您給老夫人準備的禮物和信都親手交到了老夫人手上。”
“王亦之和崔安等人做的那些事情,老夫人自然也知道了!”
“老夫人認為,崔安、李忍冬之所以敢與王奕之勾結,算計您,是因為您改了姓、擺出了與琅琊王家、與她斷絕關係、劃清界限的姿態。”
“對您、對姑姑遭遇到的一切,老夫人極為痛心。”
“她不但將此事告知幾位主事的族老,與幾位族老一起討伐王奕之以及給王奕之撐腰的族長,逼著他們承諾不再插手與您有關的事,還決定讓王衍之代表琅琊王家來寧州一趟。”
王沄將信箋遞給崔函之:“重點就是王衍之要來寧州……”
“他們已經從琅琊啟程出發,預計二十六日抵達!”
“今天是二十,我們還有六天準備!”
崔函之隨意的看了一遍,很是不滿:“王衍之來寧州做什麽?”
王沄笑笑:“無非不過是讓王衍之與您這一母同胞的親哥哥聯絡聯絡感情,為下一步做準備而已!”
“下一步?”崔函之皺緊眉頭。
“他與王奕之之間,必然會為了家主之位來一場爭鬥。”
“之前,沒有想到您,是因為不知道您這些年做了些什麽,但現在……”
王沄笑笑:“雖然也不知道您這些年做了些什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王福才帶回去的那些禮物可都不是凡品、不是尋常人能收集到還舍得送出去的!”
崔函之皺眉:“也就是說他來寧州的主要目的或許就隻是為了拉攏我?”
“對!”王沄點頭:“除此之外,或許還想插手您後繼無人之事。”
“王衍之有三個嫡子,前世就曾提出將第三子王曜之過繼到您名下、繼承您的一切,甚至還讓我主動些。”
王沄神色淡淡的:“隻是,王曜之運氣不好,沒幾天就摔斷了腿,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是她把人的腿給弄斷的吧!
崔函之嘖了一聲,卻又笑了起來:自家孩子,還是厲害點好!
他看著王沄:“那我們現在……要不,別讓王衍之來?”
他思索著:“我帶著人去益州堵他,與他見上一麵,把他打發回去?”
“不,讓他來,到時候,您帶我和姑姑到城門口迎接他!”
王沄微微笑著:“他來的太是時候了,我可巴不得他馬上到!”
“他能證實您確確實實是琅琊王家嫡係出身,能讓那些如今正在觀望、思考要不要撲上來咬一口的人縮回去!”
“雖然,我們不怵任何人,無論是哪個,敢伸爪子,我就敢把他的爪子剁了,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動用武力就解決肯定是最好的!”
王玉偉崔琳和離那日透露了太多的信息,不但將王母郭氏的陰毒、王玉偉的虛偽算計呈現人前,也把崔安給捅了出來。
在寧州,無人不知崔半城之富,見過崔半城本人的卻極少。
崔函之不愛與人交際,也不屑與寧州這些人來往,別說巡視鋪子莊子,就連達官貴人的宴請也極少露麵,這些事情,幾乎都是崔安這個大管家代為出麵。
是以,在寧州城,崔安是崔半城最器重、最得力、幾乎可以代表崔半城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
這麽一個被主家信任器重、委與重任的大管家居然與崔半城的女婿沆瀣一氣,包庇、甚至縱容其一再算計主家唯一的女兒,這其中的貓膩……
嘖嘖~
那日之前,崔安就已經很久沒有露麵了!
不止他,就連他的兒子、崔家眾多管事之中最年輕卻最有本事、手裏管的鋪子最多的崔三斯也消失很久了。
那日之前,崔家對外的說法是崔安父子奉命出去辦事了——王福才帶著不少人、押著滿滿十多車東西出城,那隊伍裏就有一個形容體態與崔三斯一般無二的人。
那是王福才照王沄的吩咐、挑選的暗衛做了偽裝後假扮的。
什麽事情都沒有的時候,自然無人懷疑崔家對外的說辭。
但是,當崔安被捅出來之後,崔安被派出去的說法便逐漸被崔安早已經被崔半城處置了的猜測替代。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的說曾看見崔府半夜三更的卷了幾個席子出府,買通守城門的,趁著夜色出城,丟到了城外的亂葬崗……
這種說辭一度喧囂,不少茶樓都在議論此事,而主要有兩種議論。
一種認為,崔安既是崔半城的家仆,那麽他犯了錯,還是這種陰損到了極點、對主家傷害極大的錯,崔半城怎麽處置他都是崔家的家事,旁人沒有置喙和插手的資格。
另一種認為,崔安雖是崔半城的家仆,但他這些年兢兢業業、為崔家的生意而奔忙也是眾所周知的。
像他這樣功勞極大的老人,崔半城都沒有拿出確鑿事實證據,就把人給打殺了……未免也太冷血、太過草菅人命了。
這些議論是在王沄帶著崔十九等人離開寧州的第二天開始發酵的,等她從廬州回來,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一直在寧州的崔函之也意識到這些議論定然是有人操縱,但卻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嚴重性,但王沄卻一眼看穿了背後那人、或者說是那些人的險惡用心。
是以,她回來之後,一天都不曾歇息就忙了起來……
召集人、盤查崔安父子這些年打理的產業的賬本,就是想通過賬本,找到崔安父子背主的證據。
人未至,崔函之的聲音就先到了,而後,在看到屋裏坐著的六七個正在盤查賬本的管事和管事媳婦子後,戛然而止。
“那個……”崔函之心虛的朝著坐在正中那張桌子後的王沄笑笑。
“祖父~”王沄放下手上看了一個上午的賬冊:“您來得正好,我們也查了一個上午的賬,也該休息休息眼睛……”
她笑得溫柔乖巧:“您能陪我喝杯茶、用點兒點心嗎?”
崔函之後背微微有點涼意,認真的想了想,確定自己這兩天一直在研究海船圖紙,沒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之後,點頭:“好啊!”
王沄笑得更溫柔了:“都休息一下,半個時辰之後繼續!”
所有人放下手上的筆,合上正在看的賬冊,恭恭敬敬的起身:“喏~”
而後,幾人離開座位,魚貫而出。
看著調過來才第四天,就已經對王沄如此恭敬的人,崔函之眼底滿是驕傲。
很快,兩人就在隔壁的花廳坐下,王沄如今的大丫鬟香蒲上茶上點心,退到花廳外之後,王沄才不緊不慢的開口:“祖父輩可是有什麽事情要說?”
“是哦!”崔函之這才想起他找王沄是有事的。
他拿出剛剛送到手上的信,遞給王沄:“王福才派了三個騎術上佳、功夫也不錯的暗衛送來了這個……沄兒,你看看信上說什麽了!”
王沄微微點頭,撕開信封,拿出信,一目十行看完,笑了:“琅琊之行比預想的還要順利。王福才順利的到了琅琊,進了王家,順利的見到了老夫人,把您給老夫人準備的禮物和信都親手交到了老夫人手上。”
“王亦之和崔安等人做的那些事情,老夫人自然也知道了!”
“老夫人認為,崔安、李忍冬之所以敢與王奕之勾結,算計您,是因為您改了姓、擺出了與琅琊王家、與她斷絕關係、劃清界限的姿態。”
“對您、對姑姑遭遇到的一切,老夫人極為痛心。”
“她不但將此事告知幾位主事的族老,與幾位族老一起討伐王奕之以及給王奕之撐腰的族長,逼著他們承諾不再插手與您有關的事,還決定讓王衍之代表琅琊王家來寧州一趟。”
王沄將信箋遞給崔函之:“重點就是王衍之要來寧州……”
“他們已經從琅琊啟程出發,預計二十六日抵達!”
“今天是二十,我們還有六天準備!”
崔函之隨意的看了一遍,很是不滿:“王衍之來寧州做什麽?”
王沄笑笑:“無非不過是讓王衍之與您這一母同胞的親哥哥聯絡聯絡感情,為下一步做準備而已!”
“下一步?”崔函之皺緊眉頭。
“他與王奕之之間,必然會為了家主之位來一場爭鬥。”
“之前,沒有想到您,是因為不知道您這些年做了些什麽,但現在……”
王沄笑笑:“雖然也不知道您這些年做了些什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王福才帶回去的那些禮物可都不是凡品、不是尋常人能收集到還舍得送出去的!”
崔函之皺眉:“也就是說他來寧州的主要目的或許就隻是為了拉攏我?”
“對!”王沄點頭:“除此之外,或許還想插手您後繼無人之事。”
“王衍之有三個嫡子,前世就曾提出將第三子王曜之過繼到您名下、繼承您的一切,甚至還讓我主動些。”
王沄神色淡淡的:“隻是,王曜之運氣不好,沒幾天就摔斷了腿,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是她把人的腿給弄斷的吧!
崔函之嘖了一聲,卻又笑了起來:自家孩子,還是厲害點好!
他看著王沄:“那我們現在……要不,別讓王衍之來?”
他思索著:“我帶著人去益州堵他,與他見上一麵,把他打發回去?”
“不,讓他來,到時候,您帶我和姑姑到城門口迎接他!”
王沄微微笑著:“他來的太是時候了,我可巴不得他馬上到!”
“他能證實您確確實實是琅琊王家嫡係出身,能讓那些如今正在觀望、思考要不要撲上來咬一口的人縮回去!”
“雖然,我們不怵任何人,無論是哪個,敢伸爪子,我就敢把他的爪子剁了,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動用武力就解決肯定是最好的!”
王玉偉崔琳和離那日透露了太多的信息,不但將王母郭氏的陰毒、王玉偉的虛偽算計呈現人前,也把崔安給捅了出來。
在寧州,無人不知崔半城之富,見過崔半城本人的卻極少。
崔函之不愛與人交際,也不屑與寧州這些人來往,別說巡視鋪子莊子,就連達官貴人的宴請也極少露麵,這些事情,幾乎都是崔安這個大管家代為出麵。
是以,在寧州城,崔安是崔半城最器重、最得力、幾乎可以代表崔半城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
這麽一個被主家信任器重、委與重任的大管家居然與崔半城的女婿沆瀣一氣,包庇、甚至縱容其一再算計主家唯一的女兒,這其中的貓膩……
嘖嘖~
那日之前,崔安就已經很久沒有露麵了!
不止他,就連他的兒子、崔家眾多管事之中最年輕卻最有本事、手裏管的鋪子最多的崔三斯也消失很久了。
那日之前,崔家對外的說法是崔安父子奉命出去辦事了——王福才帶著不少人、押著滿滿十多車東西出城,那隊伍裏就有一個形容體態與崔三斯一般無二的人。
那是王福才照王沄的吩咐、挑選的暗衛做了偽裝後假扮的。
什麽事情都沒有的時候,自然無人懷疑崔家對外的說辭。
但是,當崔安被捅出來之後,崔安被派出去的說法便逐漸被崔安早已經被崔半城處置了的猜測替代。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的說曾看見崔府半夜三更的卷了幾個席子出府,買通守城門的,趁著夜色出城,丟到了城外的亂葬崗……
這種說辭一度喧囂,不少茶樓都在議論此事,而主要有兩種議論。
一種認為,崔安既是崔半城的家仆,那麽他犯了錯,還是這種陰損到了極點、對主家傷害極大的錯,崔半城怎麽處置他都是崔家的家事,旁人沒有置喙和插手的資格。
另一種認為,崔安雖是崔半城的家仆,但他這些年兢兢業業、為崔家的生意而奔忙也是眾所周知的。
像他這樣功勞極大的老人,崔半城都沒有拿出確鑿事實證據,就把人給打殺了……未免也太冷血、太過草菅人命了。
這些議論是在王沄帶著崔十九等人離開寧州的第二天開始發酵的,等她從廬州回來,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一直在寧州的崔函之也意識到這些議論定然是有人操縱,但卻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嚴重性,但王沄卻一眼看穿了背後那人、或者說是那些人的險惡用心。
是以,她回來之後,一天都不曾歇息就忙了起來……
召集人、盤查崔安父子這些年打理的產業的賬本,就是想通過賬本,找到崔安父子背主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