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鰣魚
一路作死,重生女主不想活 作者:笑看落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琳看在眼中,疼在心裏。
她甚至沒忍住,特意為了這個事情去找王函之,讓王函之出麵,壓一壓王九英家的——懂規矩是有必要的,但沒必要這般嚴苛,王沄還小,慢慢學也是來得及的。
何況,除了規矩之外,她還有那麽多要學的。
每日卯正起身,亥初睡下,中午隻有半時辰午休……
長此以往,她擔心王沄撐不住,把身體都給熬壞了。
王函之也覺得課程太多太緊,但真正安排課程時間的是王沄,他也沒有置喙的餘地啊!
不過,既不能如實相告,也不能幹涉王沄的課程,王函之思索一番之後,把王衍之和王家給搬出來了。
他告訴王琳,琅琊王家對他過繼王沄一事不大滿意。
對家規森嚴的王家而言,庶子庶女根本就不算子女,更沒有資格繼承什麽。
也就是說,沒有娶嫡妻、沒有嫡子嫡女的王涵之嚴格的算起來是沒有兒女的。
他應該做的是娶妻。
實在不願娶,那麽也應該從自己的嫡親兄弟的嫡子之中挑選一個,過繼到自己名下,而不是過繼外孫女到庶子名下。
隻是,他當年與父母鬧得很僵,又多年不曾與他們聯係,他們不想因為這過繼的事情,把好不容易破冰的關係破壞,便也容忍了這個。
但是,他們能容忍這件事情,卻絕不能容忍王沄沒規矩、不夠出色,丟琅琊王家的臉麵。
所以,王沄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規矩學好,把世家姑娘應該學的課程安排上。
如果學得不好,他們不會幹涉王函之將她過繼到亡子名下之事,但也不會承認她是琅琊王家的姑娘,絕不會將她的名字記到族譜之上。
這些,是王衍之親口與他說的,而王九英家的則是他們的母親,崔老夫人精挑細選出來,教導王沄規矩並監督她學習的。
王衍之的話讓王琳蔫了,不敢再說減輕王沄功課,讓她放鬆的話,心疼王沄的她能做的也就盯著廚房,讓人做多點好吃的、補身子的給王沄送過去。
不過,那些東西最後不一定能進王沄的口,王沄的飲食都有王九英家的嚴格把控,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東西什麽季節什麽時候吃……
王琳不止一次懷疑,王九英家的與其說是來教導監督王沄的,不如說是來挑剔、讓王沄受不了知難而退的。
不過,她想錯了!
王沄不是她刁難就會退縮的,她硬是在王九英家的刁難甚至折磨中,被雕琢得越發出色。
她相信,此去琅琊,王沄一定會讓那些心存看不起的人刮目相看的。
王琳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和王沄坐一起說話了,她笑著看著王沄:“沄兒,一會我們坐一起,正好一邊說話一邊趕路。”
王沄還沒開口,王九英家的就語氣平緩、不帶任何情緒的道:“姑太太,姑娘還有功課呢!”
王琳忍住翻白眼的衝動,皮笑肉不笑的看著王九英家的:“嬤嬤,要趕路呢,就讓沄兒放鬆一天……”
王九英家的神色未變,語氣淡淡的道:“勤學不輟是基本!”
王琳氣惱,王沄卻笑著晃了晃她的手,輕笑著:“姑姑莫要生氣,我先完成上午的功課,中午用過膳後與姑姑同乘也挺好的。”
王琳不情不願的吐口氣,點點頭。
正好,王函之也招呼她們上車了,她瞪了王九英家的一眼,不要崔有山家的攙扶,徑直往自己的馬車去了。
王九英家的心裏又是好笑又是無奈,她知道在王琳眼中,自己就是個倚老賣老、仗著身後有人撐腰、就敢苛責王沄的惡奴,可……
她以前或許有某些小心思,但現在,她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啊!
她心裏苦笑連連,臉上卻半點都不顯,隻是溫和而恭敬的道:“姑娘,請上車,該啟程了!”
從寧州到琅琊不遠不近,要橫穿三個州郡。
輕騎趕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大概需要五六天;日出出發、日暮投宿,不打尖、十天左右。
不過,在並不趕時間、東西帶的多、護衛有充足的情況下,王沄自然不會那麽辛苦的趕路。
早上天色微亮出發,正午太陽最毒辣的時候找地方打尖,等到人馬都歇息好了,又繼續上路,在日暮前後或者住進早一步安排好的客棧、或者找一處平坦且水草豐美的地方紮營……
這麽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遊玩,第九天也才剛過錦州,初抵潁川郡。
這一路路過的三個州郡,王沄最熟悉的莫過於錦州。
前世,七胡亂華的次年也就是七年後,繼位的中興帝分封諸皇子,其中七皇子被封為靖王,封地就是錦州。
中興五年,王沄以寡婦的身份再嫁,成為靖王側妃,與靖王做了九年,名不副實的假夫妻。
九年時間,足夠讓王沄靖王側妃這個身份帶來的便利,將錦州了解透徹,也足夠她把自己的產業和勢力滲透到每一個她想要滲透的勢力和地方。
她死的時候,琉璃敢說能將她的遺體運出錦州,依仗的便是她的勢力對錦州暗地裏的掌控力。
如果說錦州是她前世最了解的地方,那麽潁川郡便是她前生最想掌控的地方。
潁川郡與錦州、琅琊、邕州、清河郡相鄰。
沒有錦州的豐饒、琅琊的底蘊、邕州的強盛、清河的繁華,卻擁有三條水係、四條官道,貫通南北東西。
絕佳的地理位置,使潁川郡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進入潁川郡後,一行人的速度就更慢了,不到中午,便在路過的第一個繁華的大鎮活水鎮停下,找了地方用膳休息。
點的菜很快就送進雅間,王函之用筷子指著最早上來的一道清蒸魚:“這是清蒸鰣魚,最是肥嫩鮮美不過了,我們運氣不錯,如今正好是吃鰣魚的時節。”
“鰣魚最是嬌氣,離水即死,在寧州怎麽都吃不上新鮮的,趕緊嚐嚐!”
王函之沒動筷,就算他招呼了,王琳也不敢先動筷子。
還是王沄微笑著先給王函之夾了一筷子,又給從肚皮上撕了一塊夾個王琳:“姑姑嚐嚐看!”
她甚至沒忍住,特意為了這個事情去找王函之,讓王函之出麵,壓一壓王九英家的——懂規矩是有必要的,但沒必要這般嚴苛,王沄還小,慢慢學也是來得及的。
何況,除了規矩之外,她還有那麽多要學的。
每日卯正起身,亥初睡下,中午隻有半時辰午休……
長此以往,她擔心王沄撐不住,把身體都給熬壞了。
王函之也覺得課程太多太緊,但真正安排課程時間的是王沄,他也沒有置喙的餘地啊!
不過,既不能如實相告,也不能幹涉王沄的課程,王函之思索一番之後,把王衍之和王家給搬出來了。
他告訴王琳,琅琊王家對他過繼王沄一事不大滿意。
對家規森嚴的王家而言,庶子庶女根本就不算子女,更沒有資格繼承什麽。
也就是說,沒有娶嫡妻、沒有嫡子嫡女的王涵之嚴格的算起來是沒有兒女的。
他應該做的是娶妻。
實在不願娶,那麽也應該從自己的嫡親兄弟的嫡子之中挑選一個,過繼到自己名下,而不是過繼外孫女到庶子名下。
隻是,他當年與父母鬧得很僵,又多年不曾與他們聯係,他們不想因為這過繼的事情,把好不容易破冰的關係破壞,便也容忍了這個。
但是,他們能容忍這件事情,卻絕不能容忍王沄沒規矩、不夠出色,丟琅琊王家的臉麵。
所以,王沄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規矩學好,把世家姑娘應該學的課程安排上。
如果學得不好,他們不會幹涉王函之將她過繼到亡子名下之事,但也不會承認她是琅琊王家的姑娘,絕不會將她的名字記到族譜之上。
這些,是王衍之親口與他說的,而王九英家的則是他們的母親,崔老夫人精挑細選出來,教導王沄規矩並監督她學習的。
王衍之的話讓王琳蔫了,不敢再說減輕王沄功課,讓她放鬆的話,心疼王沄的她能做的也就盯著廚房,讓人做多點好吃的、補身子的給王沄送過去。
不過,那些東西最後不一定能進王沄的口,王沄的飲食都有王九英家的嚴格把控,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東西什麽季節什麽時候吃……
王琳不止一次懷疑,王九英家的與其說是來教導監督王沄的,不如說是來挑剔、讓王沄受不了知難而退的。
不過,她想錯了!
王沄不是她刁難就會退縮的,她硬是在王九英家的刁難甚至折磨中,被雕琢得越發出色。
她相信,此去琅琊,王沄一定會讓那些心存看不起的人刮目相看的。
王琳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和王沄坐一起說話了,她笑著看著王沄:“沄兒,一會我們坐一起,正好一邊說話一邊趕路。”
王沄還沒開口,王九英家的就語氣平緩、不帶任何情緒的道:“姑太太,姑娘還有功課呢!”
王琳忍住翻白眼的衝動,皮笑肉不笑的看著王九英家的:“嬤嬤,要趕路呢,就讓沄兒放鬆一天……”
王九英家的神色未變,語氣淡淡的道:“勤學不輟是基本!”
王琳氣惱,王沄卻笑著晃了晃她的手,輕笑著:“姑姑莫要生氣,我先完成上午的功課,中午用過膳後與姑姑同乘也挺好的。”
王琳不情不願的吐口氣,點點頭。
正好,王函之也招呼她們上車了,她瞪了王九英家的一眼,不要崔有山家的攙扶,徑直往自己的馬車去了。
王九英家的心裏又是好笑又是無奈,她知道在王琳眼中,自己就是個倚老賣老、仗著身後有人撐腰、就敢苛責王沄的惡奴,可……
她以前或許有某些小心思,但現在,她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啊!
她心裏苦笑連連,臉上卻半點都不顯,隻是溫和而恭敬的道:“姑娘,請上車,該啟程了!”
從寧州到琅琊不遠不近,要橫穿三個州郡。
輕騎趕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大概需要五六天;日出出發、日暮投宿,不打尖、十天左右。
不過,在並不趕時間、東西帶的多、護衛有充足的情況下,王沄自然不會那麽辛苦的趕路。
早上天色微亮出發,正午太陽最毒辣的時候找地方打尖,等到人馬都歇息好了,又繼續上路,在日暮前後或者住進早一步安排好的客棧、或者找一處平坦且水草豐美的地方紮營……
這麽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遊玩,第九天也才剛過錦州,初抵潁川郡。
這一路路過的三個州郡,王沄最熟悉的莫過於錦州。
前世,七胡亂華的次年也就是七年後,繼位的中興帝分封諸皇子,其中七皇子被封為靖王,封地就是錦州。
中興五年,王沄以寡婦的身份再嫁,成為靖王側妃,與靖王做了九年,名不副實的假夫妻。
九年時間,足夠讓王沄靖王側妃這個身份帶來的便利,將錦州了解透徹,也足夠她把自己的產業和勢力滲透到每一個她想要滲透的勢力和地方。
她死的時候,琉璃敢說能將她的遺體運出錦州,依仗的便是她的勢力對錦州暗地裏的掌控力。
如果說錦州是她前世最了解的地方,那麽潁川郡便是她前生最想掌控的地方。
潁川郡與錦州、琅琊、邕州、清河郡相鄰。
沒有錦州的豐饒、琅琊的底蘊、邕州的強盛、清河的繁華,卻擁有三條水係、四條官道,貫通南北東西。
絕佳的地理位置,使潁川郡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進入潁川郡後,一行人的速度就更慢了,不到中午,便在路過的第一個繁華的大鎮活水鎮停下,找了地方用膳休息。
點的菜很快就送進雅間,王函之用筷子指著最早上來的一道清蒸魚:“這是清蒸鰣魚,最是肥嫩鮮美不過了,我們運氣不錯,如今正好是吃鰣魚的時節。”
“鰣魚最是嬌氣,離水即死,在寧州怎麽都吃不上新鮮的,趕緊嚐嚐!”
王函之沒動筷,就算他招呼了,王琳也不敢先動筷子。
還是王沄微笑著先給王函之夾了一筷子,又給從肚皮上撕了一塊夾個王琳:“姑姑嚐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