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建康始亂
一路作死,重生女主不想活 作者:笑看落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說了蔣維什麽時候能夠走馬上任?”
王沄心情極好,但並沒有就此放鬆——她對當今熙元帝並不熟悉,但如今的臨川王,前世七胡亂華之後登基稱帝的中興帝朝令夕改是出了名的,她可不希望謀劃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到手的並州太守之位在捂熱乎之前又飛了。
“當今破格提拔‘庶族’出身的蔣維,任命他為並州太守的同時就讓他盡快啟程,前往並州走馬上任……”
“噢~這麽迅速?”王沄眼睛亮了:“可是崔圩他們把建康原本就不清的水攪得更渾了?”
“什麽都瞞不過主子的火眼金睛!”
崔卅恭維一句:“崔圩來信說建康亂了,朝堂內外都亂了!”
“亂?”王沄笑了起來:“怎麽個亂法?”
“崔圩帶著人抵達建康的次日,韋大人便上書,請求當今為孫暉平反。”
“韋大人不但為孫暉叫屈喊冤,將舒海多年以搜集到的以虞家為首的幾個家族如何陷害孫暉的證據呈上,以此證明孫暉的清白,還摟草打兔子,把十多年前諸多世家利用當今允許私鑄銅幣的政令私鑄劣幣、牟取暴利的證據一並呈了上去。”
“當今暴怒,向幾大世家問責,首當其衝的就是謝家。謝意林謝太尉被當今當著滿朝文武罵了個狗血淋頭。”
“因為這件事,之後幾日,十餘位士族出身的大員被彈劾,一時之間,庶族出身的官員揚眉吐氣,侍禦史楊振尤其得意,仿佛打勝仗一般。”
王沄笑了:“他得意什麽?為孫暉叫屈喊冤平反的是韋自布,他有什麽好得意的?”
崔卅笑了:“韋大人上書之前,有人向韋大人建言,建議他找一個文章寫得好,能夠寫到皇上心坎上的能人來潤筆……韋大人找了楊振。”
王沄微一思忖便笑了:“誰的主意?十二還是蔣維?”
崔卅眼底閃過敬佩,笑著回答:“是蔣維。他還把楊振潤筆一事透露給了謝家人。”
王沄很是滿意的點頭:“謝意林已經搜集好了路其昌的罪證,一直沒有發作,應該是在考慮如何才能將路其昌拽下去的同時將並州太守一職收入囊中,哪知道他還沒找楊振的麻煩,楊振就給他添堵……”
“謝意林怎麽可能受得了這個氣?”
“正好,他手上有路其昌作惡的證據……”
王沄很是欣慰:“這件事情做的不錯!瞄準時機,借力打力,花最小的力氣得到最大的好處……蔣維還真有點混官場的能耐。”
“蔣維確實有幾分本事,但最厲害的還是主子。若非主子事先做了那麽多準備和安排,他那一點本事,也翻不起浪來。”
崔卅滿臉敬服的說著由衷的話。
“我再厲害也都隻是動動腦子動動嘴皮子,沒有你們身體力行、照我的吩咐去辦事,也是白搭。”
王沄微微一笑:“他們這些事情辦得非常好……不過,蔣維一日沒到並州就任,一日不能鬆懈。”
“謝意林定然早已經將並州太守一職視為囊中物,就算不知道蔣維被任命是我們精心籌謀、布局很久的結果,他們也會將橫插一腳、虎口奪食的蔣維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定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撓蔣維順利抵達並州上任。”
“羽林軍是皇帝的禁軍,一直以來都隻聽命於帝王,但謝意林想要指使他們做事不易,給他們足夠的好處,讓他們出工不出力卻不難。”
“主子不用擔心,薑維身邊明麵上有主子為他安排的護衛長隨,暗地裏十二也會派人保護。”
“除此之外,舒海與十二商議庇護孫家人的時候也承諾了,說他會親自出麵與羽林軍打招呼,保證那些人不會為難蔣維,會主動配合,確保蔣維能夠平安抵達並州。”
王沄微微眯起眼:“舒海此人,雖是內監,為人仗義、重情重義、光明磊落,他既然這麽說了,一定會挑選能力足夠強也能夠信任的羽林軍。”
“但是,自己人的安危永遠不能指望旁人!”
“讓他們保護蔣維不會有問題,但不能指望他們會豁出命來保護蔣維。”
王沄微微眯眼:“為了避免引人注意,十二當初帶去建康的人手並不算多,武功高的更少,崔圩也是。”
“他們肯定會抽調人手暗中保護,但他們能夠調動的人手有限,如果謝意林橫了心一定要置蔣維於死地,那麽一點人手是絕對不夠的。”
“從建康至並州,要穿過武陵郡、建寧郡、廬州,而後入並州……”
王沄在腦子裏將蔣維的路線過了一遍:“最不可能出事的是建康。天子腳下,當今還在暴怒之中,無論是謝家還是其他對並州太守一職有想法,想弄死蔣維,讓位子空出來好謀劃一二的家族都不會在建康動手,甚至都不會在緊挨著建康的武陵郡動手。”
“所以,武陵郡相對安全,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最危險的是建寧郡廬州……”
王沄表情嚴肅:“必須派人去迎蔣維。”
崔卅眉頭微皺。
從蔣維的安全考慮,派人去迎自然是最穩妥的,但現在問題是如今恰好無人可派啊!
先是前往建康協助崔十二的崔廿帶走了三十餘人。
而後是崔邇、崔十九等人。他們與董愷軼父子一道前往武安郡,配合董愷軼行動,他們帶走了麥田山莊半數以上的好手。
最後是崔圩,他前往建康的時候帶走了他用慣的手下……
崔卅能想到的王沄自然不會想不到,她輕輕蹙眉:“崔邇叔他們帶了不少人與董愷軼去了武安郡,留在麥田山莊的人手雖也不少卻不能隨意調動,以免被崔毅找到機會……”
“隻能從寧州調動人手了!”
“你去找王福才,讓他想辦法抽調四五十人出來,而後親自帶人前去迎蔣維。”
“從寧州過去,一路上留下人手提前準備……如果人手不夠的話從府裏挑。”
崔卅眉頭緊皺,本能的想要反對,但……
看了看王沄的臉色,反對的話終究還是咽了下去:“是,小人稍後便去找福才叔。”
稍後?王沄輕輕挑眉:“武安郡那邊也來消息了?”
王沄心情極好,但並沒有就此放鬆——她對當今熙元帝並不熟悉,但如今的臨川王,前世七胡亂華之後登基稱帝的中興帝朝令夕改是出了名的,她可不希望謀劃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到手的並州太守之位在捂熱乎之前又飛了。
“當今破格提拔‘庶族’出身的蔣維,任命他為並州太守的同時就讓他盡快啟程,前往並州走馬上任……”
“噢~這麽迅速?”王沄眼睛亮了:“可是崔圩他們把建康原本就不清的水攪得更渾了?”
“什麽都瞞不過主子的火眼金睛!”
崔卅恭維一句:“崔圩來信說建康亂了,朝堂內外都亂了!”
“亂?”王沄笑了起來:“怎麽個亂法?”
“崔圩帶著人抵達建康的次日,韋大人便上書,請求當今為孫暉平反。”
“韋大人不但為孫暉叫屈喊冤,將舒海多年以搜集到的以虞家為首的幾個家族如何陷害孫暉的證據呈上,以此證明孫暉的清白,還摟草打兔子,把十多年前諸多世家利用當今允許私鑄銅幣的政令私鑄劣幣、牟取暴利的證據一並呈了上去。”
“當今暴怒,向幾大世家問責,首當其衝的就是謝家。謝意林謝太尉被當今當著滿朝文武罵了個狗血淋頭。”
“因為這件事,之後幾日,十餘位士族出身的大員被彈劾,一時之間,庶族出身的官員揚眉吐氣,侍禦史楊振尤其得意,仿佛打勝仗一般。”
王沄笑了:“他得意什麽?為孫暉叫屈喊冤平反的是韋自布,他有什麽好得意的?”
崔卅笑了:“韋大人上書之前,有人向韋大人建言,建議他找一個文章寫得好,能夠寫到皇上心坎上的能人來潤筆……韋大人找了楊振。”
王沄微一思忖便笑了:“誰的主意?十二還是蔣維?”
崔卅眼底閃過敬佩,笑著回答:“是蔣維。他還把楊振潤筆一事透露給了謝家人。”
王沄很是滿意的點頭:“謝意林已經搜集好了路其昌的罪證,一直沒有發作,應該是在考慮如何才能將路其昌拽下去的同時將並州太守一職收入囊中,哪知道他還沒找楊振的麻煩,楊振就給他添堵……”
“謝意林怎麽可能受得了這個氣?”
“正好,他手上有路其昌作惡的證據……”
王沄很是欣慰:“這件事情做的不錯!瞄準時機,借力打力,花最小的力氣得到最大的好處……蔣維還真有點混官場的能耐。”
“蔣維確實有幾分本事,但最厲害的還是主子。若非主子事先做了那麽多準備和安排,他那一點本事,也翻不起浪來。”
崔卅滿臉敬服的說著由衷的話。
“我再厲害也都隻是動動腦子動動嘴皮子,沒有你們身體力行、照我的吩咐去辦事,也是白搭。”
王沄微微一笑:“他們這些事情辦得非常好……不過,蔣維一日沒到並州就任,一日不能鬆懈。”
“謝意林定然早已經將並州太守一職視為囊中物,就算不知道蔣維被任命是我們精心籌謀、布局很久的結果,他們也會將橫插一腳、虎口奪食的蔣維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定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撓蔣維順利抵達並州上任。”
“羽林軍是皇帝的禁軍,一直以來都隻聽命於帝王,但謝意林想要指使他們做事不易,給他們足夠的好處,讓他們出工不出力卻不難。”
“主子不用擔心,薑維身邊明麵上有主子為他安排的護衛長隨,暗地裏十二也會派人保護。”
“除此之外,舒海與十二商議庇護孫家人的時候也承諾了,說他會親自出麵與羽林軍打招呼,保證那些人不會為難蔣維,會主動配合,確保蔣維能夠平安抵達並州。”
王沄微微眯起眼:“舒海此人,雖是內監,為人仗義、重情重義、光明磊落,他既然這麽說了,一定會挑選能力足夠強也能夠信任的羽林軍。”
“但是,自己人的安危永遠不能指望旁人!”
“讓他們保護蔣維不會有問題,但不能指望他們會豁出命來保護蔣維。”
王沄微微眯眼:“為了避免引人注意,十二當初帶去建康的人手並不算多,武功高的更少,崔圩也是。”
“他們肯定會抽調人手暗中保護,但他們能夠調動的人手有限,如果謝意林橫了心一定要置蔣維於死地,那麽一點人手是絕對不夠的。”
“從建康至並州,要穿過武陵郡、建寧郡、廬州,而後入並州……”
王沄在腦子裏將蔣維的路線過了一遍:“最不可能出事的是建康。天子腳下,當今還在暴怒之中,無論是謝家還是其他對並州太守一職有想法,想弄死蔣維,讓位子空出來好謀劃一二的家族都不會在建康動手,甚至都不會在緊挨著建康的武陵郡動手。”
“所以,武陵郡相對安全,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最危險的是建寧郡廬州……”
王沄表情嚴肅:“必須派人去迎蔣維。”
崔卅眉頭微皺。
從蔣維的安全考慮,派人去迎自然是最穩妥的,但現在問題是如今恰好無人可派啊!
先是前往建康協助崔十二的崔廿帶走了三十餘人。
而後是崔邇、崔十九等人。他們與董愷軼父子一道前往武安郡,配合董愷軼行動,他們帶走了麥田山莊半數以上的好手。
最後是崔圩,他前往建康的時候帶走了他用慣的手下……
崔卅能想到的王沄自然不會想不到,她輕輕蹙眉:“崔邇叔他們帶了不少人與董愷軼去了武安郡,留在麥田山莊的人手雖也不少卻不能隨意調動,以免被崔毅找到機會……”
“隻能從寧州調動人手了!”
“你去找王福才,讓他想辦法抽調四五十人出來,而後親自帶人前去迎蔣維。”
“從寧州過去,一路上留下人手提前準備……如果人手不夠的話從府裏挑。”
崔卅眉頭緊皺,本能的想要反對,但……
看了看王沄的臉色,反對的話終究還是咽了下去:“是,小人稍後便去找福才叔。”
稍後?王沄輕輕挑眉:“武安郡那邊也來消息了?”